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

bookmark

幾日的功夫,時間就到了神武元年,二月初九,也就是李嘉正式登基的日子,李老爺一行人也終於趕到了番禹,一家團圓了。

老天爺很給面子,天氣晴朗,旭日初昇,萬里無雲,好一個黃道吉日。

大明宮內外全是人,起碼有幾千,全都身着比較復古的唐代禮服,也是難爲他們了,短短七天的功夫,整個番禹城的裁縫們都快累吐血了,才勉強弄出來,畢竟是官袍,材質做工都很講究,馬虎不得。

至於爲甚在大明宮,那是因爲南漢本來就模仿關中,建了個大明宮,取其寓意,也算是復古,穩定人心的一種。

畢竟大明宮的名氣太大了,已經成爲了唐室的象徵,那是萬國來朝,盛世嘉年的見證。

與之前的受禪典禮一樣,絕大部分具體的佈置,李嘉都沒過問,在禮儀方面他此前只是稍微學了一下儀態,那些文人們對雨禮節琢磨的比他深一些。

當然,主要是唐亡數十年,百姓忙於苟活,士大夫忙於奔走活命,禮儀已經不是特別嚴謹,比如趙匡胤,披個黃袍都能登基,禪讓典禮啥都沒有,一點也不正規。

再加上唐朝自由開放把以前的禮儀改了很多,唐末以來天下紛亂,更不注重嚴格的規矩,所以朝野上下制定的禮儀也很迅速,直接照搬唐朝的,簡化一些,就是自己的了。

“中國失禮,求之四夷”雖說是簡化的,但依舊比中原完整。

李嘉坐在御輦上先聽到了一陣宏大而緩慢的音樂,編鐘的聲音和鼓聲特別明顯,還有別的樂器,李嘉也聽不出來,但是卻有一種宏偉大氣,典雅高尚的感覺,耳朵一聽,就不自覺地肅立起來,身心爲之一蕩。

他不怎麼懂音樂,但卻提前被普及了一下,這種被稱之爲“韶樂”的交響樂非常有氣勢,很宏大從容,普通的百姓聽見,直接會被震懾,百官聽了,也不敢逾矩。

這就是禮,明定規矩,上下等級。

整個大唐,就是一個金字塔,他牢牢佔據最頂層,然後皇室、勳貴、百官,位於中上位置,最中間的,則是以中小地主爲架構的士大夫階級,他們幫助朝廷控制地方,繳稅、徵兵等。

最下面的,則是農夫、商賈,工匠等,他們負責交稅、納糧、徭役等一系列義務,順便供養以上人羣。

儒家,就是這個金字塔,而儒家的最核心,就是禮,有人把一切的過錯推到儒家身上,其實就是錯的,封建的根基,其實就是禮。

禮的核心,就是階級固化,批評儒家沒用,只有改變階級固化,纔是真正的脫離封建。

但,屁股決定腦袋,以李嘉這最頂尖的位置,不僅不會摧毀禮,反而不斷地增添,維護,以求鞏固自己的統治。

當然,一味的固化,就成了死水,他只是有限的固化塔尖的部分,而金字塔以下,他反而盼望着流通,轉化。

“叮、當、咚、咚……”李嘉聽清了恢宏曲子中的節奏,回過神,按照排練好的,昂挺胸慢慢向前走。

大殿上數以百計的文武官員躬身侍立,表情嚴肅。

李嘉此刻的動作,彷彿是唱戲的人一般,雙手按在腰帶上,伸直了脖子,不能動,也不能歪,因爲頭上帶着冕,走的也必須要慢,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

他先轉過身面對大殿,撫平了袍袖,手從腰帶上放開,分開放到了兩側的扶手上,這才施施然地坐在龍椅上。

這時候,下面的大臣們一起跪伏在地,行三叩九拜大禮,一起高呼:“陛下聖壽無疆,萬歲萬萬歲!”

敞開的宮殿門外,隨之傳進來更多的聲音,彷彿是回聲一般,“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在宏偉的廟宇之間、寬闊的皇城上飄蕩,彷彿久久不散,人心也在此時,慢慢地安定下來,不知何時,宮廷音樂也漸漸停息了。

“衆位卿家,平身——”李嘉的聲音很平和,又有些厚重,也不需要太大,宮殿的設立,讓他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大殿,中國工匠真的厲害。

“謝陛下聖恩。”百官們早就經過了彩排,喊得非常整齊。

這次,官員們更多了,不只是在京的,那些地方的文武官員,也有了位次,從殿中排到了殿外,長長的一條龍,彷彿木雕一般,動作整齊,沒有多餘的動作。

隨後,田忠拿出來一道聖旨,拉開了嗓子,喊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就不水了,主要內容就是闡述一下自己繼位的理由,各種各樣的,不登基不行的那種,順便褒獎一下劉鋹比較懂事,知天命,行禪讓。

然後就落實一下之前頒佈的大赦天下,還有減稅半年,免天下一年徭役,從而施加恩惠,最後,爲了促進人口增長,免除天下丁口錢,讓大家儘量的生,掃平阻礙。

也就是說,實行上千年的丁口稅,就此罷免了。

最後,就是冊封一下自己父親,尊從其爲太上皇,侯氏爲太上皇妃,自己的弟弟李賓,爲衛王,食邑兩千戶,屁大點孩子,就位於百官之上。

李薇兒爲長公主,食邑五百戶。

再落實之前的封爵,一大批男爵、子爵等,這次都穿着特製的禮服上殿,跪服謝恩。

這份詔書從這個大殿上,能輻射很遠。

整個嶺南就像是蜘蛛網一般,通過官員的人脈、國家機構逐漸輻射,比如能傳播到各地官府的邸報。

皇權越是強大,政令就輻射得更遠,不到數日的功夫,就傳遍了嶺南。

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1186章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七十九章活計第1285章中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1218章涼州詞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六百三十章第1150章安北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1284章誘惑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七百一十章第1177章走了第八百六十四章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1341章第1246章主考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九百六十四章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1383章安國第1209章白眼狼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八百零一章無言第1410章危機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294章印刷第1244章治浙第八百八十八章待會填充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1219章異議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1380章第1309章就藩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八百三十五章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1127章八議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1370章煽動第1140章第1315章水師第1249章想法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1170章對戰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