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

長沙府的城頭,李嘉站在那裡觀賞着湖南大地風景。

城下一衆官吏躬身站在那裡,內外禁軍崗哨特別多。此時的李嘉,走到什麼地方都是隨心所欲,這些土地都是自己佔有的地盤。

湖南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唐朝設立的湖南觀察使,湖南觀察使,又稱湖南道,全稱湖南都團練守捉觀察處置使,是唐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從江南西道劃出而設置的地方衙署。“湖南”之名也從此出現。

這也是江西老表的由來。

這座城池,乃是湖南的精華之地,長沙府下轄六縣,人口超過十萬,佔據了湖南的五分之一以上,與嶺南一樣,小國寡民,佔據了首府,湖南其他地界就望風而降。

寬闊的街道上,行人密密麻麻,四衢八街,車水馬龍,從廣州北上一路上千裡,也只有長沙纔有如此繁華,可比擬廣州。

如此繁華的景象,也多虧了馬楚的開創者馬殷了。

就如同其他五代十國的割據者一樣,爲了富國強兵,爭霸天下,儘可能多的招攬民衆,他實施了一系列計劃,尤其是重商原則,很值得借鑑。

比如爲了招攬更多的商人,讓楚國的商品流通出去,馬殷免除了關稅;爲了發展紡織業百姓們用布帛來發揮錢來繳納賦稅,促進了湖南的桑蠶業的發展;爲了促進茶葉的生產與貿易,馬殷採取“令民自造茶”、“聽民售茶北客”的寬鬆政策,讓百姓自己製造茶葉來吸引商家。

同時,馬殷在汴州、荊州、襄州、唐州、郢州、復州設置商業貨棧(回圖務),以湖南所產的茶葉換取中原的絲綢、戰馬。……

當然,爲了斂財,他與當時的其他大軍閥一樣,私自鑄造錢幣,比如,鑄造大鐵錢,十銅換一鐵,來楚國的商人們賺了錢,卻拿不回去,只能進貨外銷,反而促進了商業了發展。

在馬殷治楚的數十年間,讓貧困交加的三湘之地,成爲了富庶的楚國,這是湖南繁華的起步,一個貧瘠且蠻荒的地界,轉變成了不亞於中原的富庶之地。

五代軍閥,雖然說他們割據天下,滿足一己之私,但那些蠻荒地界反而開闢出來,比如福建,湖南,江西等等,都在此時發展起來,追趕中原,這些軍閥在另一種層面來說也是漢人的開拓先鋒。

只是可惜,馬殷死後,五馬爭槽,南唐亂入,楚國大不如前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周行逢死前,可沒有哪國敢入侵……

“長沙府看上去,不遜於廣州啊!”

“回稟陛下,湖南之地,戶戶興布帛,家家制售茶,中原的商人喜歡來到這裡收購布帛絲綢,以及茶葉,所以長沙府雖然戶口遜於廣州,但富庶卻不亞於!”

回答李嘉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穿着緋紅色的圓領袍子,頭上帶着襆頭(即包頭軟巾,也叫折上巾,兩腳左右伸出),腳踏皮靴,挺直了腰板,看上去很是精神,雙眸放光。

他是長沙府的留後,刁廣諄,是前任寥簡被周行逢砍了後,上任的,祖籍朗州,乃是周行逢的同鄉,這幾個月以來,爲官聲名不錯,長沙治理的井井有條,還能爲禁軍提供物資,是個幹吏。

“哦?這倒也不奇怪!廣州之地瀕臨南海,海外各國商賈匯聚之地,長沙的貨物,也是中原渴求的!”

李嘉點點頭,這楚國的官吏,的確比嶺南強的太多,自從劉巖去後,文官腐敗無能,當朝的劉氏皇帝哪能跟周行逢一樣,殺官去切瓜。

不過,農民出身的皇帝,總是對官員有着天生的厭惡感,如朱元璋,再比如剛去世不久的周行逢,對於官員的行爲堪稱苛刻,與我寬容的大宋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難怪前兩者治國有方,也得不到讚譽。

畢竟天天把刀架在脖子上,當官也不痛快,還讚美?罵不死你。周行逢更可憐,連十國都不算他,好歹也是大國,比南平強多了。

所以,古往今來,對於文人,就得會利用,皇帝也得學會演戲,多製造點帝相和諧,親民的案例,讓史官們好書寫一番,不然你爲政太多,也只能一筆帶過,畢竟文人們不想知道泥腿子的想法。

“長沙府治長沙縣,戶三萬四千三百,丁口十二萬五千餘人,每月光是商賈之利,便有五千貫,如今禁軍入駐長沙,百姓們日子更好過了些許,咱們大唐的兵馬,真是令行禁止,紀律嚴明。臣代長沙百姓,謝過段招討使!”

刁廣諄扭過頭,反而對着旁的段有良心了,然後讓後者一臉懵逼,有些尷尬的擺擺手,直呼不敢當。

“刁卿家治民有方啊!”李嘉感慨道,這樣的官吏,他感覺在這亂世,格外的少。

“臣慚愧,雖然長沙府甚是富庶,但民間訴訟極多,民皆好之,每日裡,雞毛蒜皮之事數不勝數,長沙府中衙役也甲於湖南,已有千人,微臣每日被弄的焦頭爛額,苦不堪言……”

對於這件事,李嘉不以爲意,越是富庶的地方,商貿繁榮,百姓重利而輕德,百姓也越是看重自己的權利,所以喜愛訴訟,明清時期,江南之地也是如此,官員們雖然喜歡撈錢,但每每都被弄的焦頭爛額,畢竟還是有訟師的。

對於這件事,李嘉也無能爲力,那些常規的重德,嘉賞義勇的措施,實施起來要很長時間。

也由不得李嘉那麼着急了,如今整個湖南,巡檢營,禁軍,蠻軍,加上楊師璠的武平軍,加在一起,林林總總差不多有五萬兵馬了,若是糧食供應不足,大軍不戰自潰。

而且,無論是是北上,東入南唐,西上蜀地,都需要湖南的糧食供應,湖南也是天然的糧倉,湖廣熟天下足的民謠,在歷史書上可是鼎鼎大名。

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1291章京城事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1207章獻土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1194章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1282章羈糜?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1179章忽悠第1309章就藩番外3——震雷第1309章就藩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九百九十一章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八百八十八章待會填充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1366章第八百九十四章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1300章假道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七百一十二章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1194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九百三十六章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九百八十五章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九百八十三章第1365章野女真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1106章修法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七百九十四章第1318章澎湖縣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1409章崩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八章家長裡短第六百三十章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