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風波

bookmark

“崔相公,科舉乃掄才大典,若是以舞弊論,這些考官與舉生該當如何?”

到了此時,皇帝還沒有忘了崔相公,對於這位首相,可真是關懷備至啊!

又是這種得罪人的活,崔相公的眼眸極其掙扎,上一次也是如此,戶部的人被自己得罪光了,哪怕又添了新人,但戶部基本上與他絕緣了,成爲其他相公的領地。

“若是在前唐,以天寶二年的舞弊,以及長慶元年(821年)舞弊來看,爲首者流放,餘者,貶斥!”

低着頭,崔相公的建議不鹹不淡,很保守。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點頭,表示認可,都不想將案件擴大,引火燒身,崔相公的話,深得人心。

當然,這也是有傳統的,自科舉創建以來,他不過是入仕的三種途徑之一,雖然越發的一家獨大,但恩蔭和雜色入流畢竟還在,這就讓科舉舞弊的重要性降低。

兒子多,自然對子女不甚在乎,屬於散養,不像明清,成爲主流,只有一個兒子,別無他法,重視極大,只能重罰。

“太輕了!”

衆人目光直愣愣地盯着皇帝,隨後,只見其嘆了口氣,說了一句話。

而一直揣摩皇帝心意的崔相公,也不敢擡頭看皇帝,他清楚的明白,皇帝的這聲嘆息,是對於自己的失望。

但,他可不能因爲揣摩皇帝聖心,就要打破官場慣例,如此一來,真的要成爲孤臣,這天底下,成爲孤臣,有幾個善終的?

況且,這幾年一直阿諛諂媚於皇帝,他已經得了個點頭相公的名號,雖然性子軟,但聽聞這種傳言,自然是惱火的。

“孫相公呢?”李嘉繼續問道。

“微臣認爲崔相公所言甚是!”孫釗也得罪不起同僚,只能苟同了。

所有人都是利己的,都不想火燒太旺,引火燒身,官僚果真是具有惰性,以及趨同性,李嘉心中感嘆。

好吧,穿越者若是真的玩權謀,還真是幹不過這羣古代人,畢竟人家是專業的。

而若皇帝不是穿越者,爲了不得罪百官,導致自己被孤立,只能作罷,稀裡糊塗了事,畢竟這羣讀書人已經散去大半了,還折騰什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得了。

可惜,皇帝並不屬於這個時代,而且,他深知亂世的精髓:得兵馬者得天下。

只要禁軍不亂,他就對於這羣文臣們毫無畏懼。

你若是辭職,轉眼我就讓人頂上,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讀書人有的是。

“既然如此,那麼,擬旨吧!”皇帝嘆了口氣,彷彿受了某種委屈一般。

這十幾位文臣瞬間低頭,以爲皇帝妥協了,心中委屈,不敢再看皇帝一眼。

畢竟皇帝入廣州以來,將所有的閹割官員踢出朝堂,他們這些高官,之前也不過是被貶斥,或者隱居,提拔之恩,可不能忘,如今讓君父受了委屈,隱約之間,儒家的教導在心中閃現:君辱臣死。

好幾人張開嘴,想安慰一下皇帝,又不知從何而起,只能嘆了口氣。

“諾——”一旁的中書舍人連忙提筆,準備書寫。

“此科舉弊案,乃大唐復立以來,最大的恥辱,考官貪弊,舉子無恥,朕深以爲憾,故,以御史臺、大理寺、刑部,三堂會審,共同調查此案,必須嚴查到底,絕不留情,以唐律而行之……”

當然,這只是皇帝的口述,自然比較簡潔,但中書舍人就是幹擬旨的,專業的很,一套四六駢文應用的是手到擒來,行雲流水,不到片刻的功夫,就書寫完畢。

呈到皇帝面前,只見開頭一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李嘉就滿意地點點頭,然後又讓幾位宰相看了看,在其僵硬的臉面前,說道:

“若是無異議,就這般施行吧!”

這些公卿相互間看了看,皆是一臉的錯愕,原以爲是皇帝屈服了,沒想到竟然是皇帝一意孤行,乾坤獨斷,這般情況,在這兩年可是很少的,一般情況下都是君臣共商其事,其樂融融,仿若古之賢君一般。

如今皇帝擺明了一番獨斷的意思,讓他們很不適應,但又顧及皇帝的威望,又不敢明言,這種憋屈感,着實難受。

皇帝就喜歡看這些人難受的模樣,想說卻不敢說,一臉的糾結之色,心事重重。

他算是明白了,所有的陰謀,在真正的權力面前,脆弱不堪,政治這東西,只適合同量級的選手進行,作爲皇帝,只需要仲裁,以及大勢碾壓就行了。

“臣等遵旨!”御史中丞、大理寺卿、刑部尚書,三人也顧及不了那麼多了,只能出聲應下,若是怠慢了,一個抗旨不遵的罪名就夠受的了。

其他人眼色各異,心思急轉,既然事實不可更改,那就只能進去其中,撈取好處了。

別人都想着什麼,崔泉倒是一清二楚,剛開始他也是如此這般想的,但,一會兒後,他忽然就感覺到不對勁,扭頭看了一眼擬旨的中書舍人,突然就明白了不對勁在哪:

皇帝竟然沒有經過中書門下的審覈,就發下了聖旨,而百官們並不以爲意,這種有悖於政治傳統,君臣和諧的制度,突然就被突破了。

雖然說亂世中,宰相的權威一落千丈,但此番作爲,可是把宰相的權力獨立性給剝奪了,這是僅存的臉面。

“或許,是從那句‘奉天承運皇帝’開始的吧!自此中書門下就被捨棄!”

此時此刻,崔泉一時間倍感落魄,什麼案子,利益,似乎都成了浮雲,他成爲了歷朝歷代的宰相中的罪人……

御史臺深刻領會到了皇帝的意思,再加上天生與官員對立的屬性,因科舉弊案,查實三名考官、數名刀筆吏、兵卒,以及其他涉及其中的十幾名官員,皆被判了秋後問斬,家室流放占城。

舞弊的舉子則全家流放占城,爲大唐邊疆做貢獻。

隨後,又從中央開始,進行新一輪反腐行動,與之前的淮南糧案前後相繼,京都官吏心思難安。

而地方官吏又得到風聲,言御史臺又將巡視地方,如此一來,又使得編戶齊民政策快速了不少秋收前應該能完成了。

對於皇帝而言,以御史臺爲鞭,再次確立了皇權的威嚴。

官場上,風氣大變,諂媚君上者,難以計數。

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1274章伴當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1224炭火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八百八十五章第1309章就藩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八百三十六章告廟第九百四十四章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1223章第1384章呂端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1186章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1365章野女真第一千零一十六章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第1352章第1346章教子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1362章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1223章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1357章人選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1197章想法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1195章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1218章涼州詞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1316章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1242章手段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1384章呂端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