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

bookmark

在廣州,禁軍約有三萬,若是加上元從軍以及宮廷侍衛,大概有四萬,若是遷都,這些人必定要北上,背井離鄉。

與湖南兵卒淮南兵相比,這些禁軍歸順他已經有兩三年了,歸屬感比較強烈,忠誠度也是可以。

而且,這些年不間斷地訓練,養精蓄銳,可以說,除了經受幾場戰爭,與一般的精兵並無兩樣。

李嘉不會讓這股強大的軍事力量留下,長久的脫離中央,必定會離心,留下萬八千人,鎮壓嶺東就行了。

於是,嶺東府成立數月後,嶺東衛成立,約一萬五千人,都是有家眷的,身體較爲孱弱的,這些人將留下嶺東。

爲了相以制衡,防止一家獨大,廣州的承天府,也將設八千人,守護這座嶺南最大的城市。

號稱“廣州衛”。

如此,真正去往湖南的,就不到兩萬人,屬於真正的精銳中的精銳。

考慮到北遷之苦,這羣中央禁軍,每月的糧餉,從五百錢,加到八百錢,相當於三石糧,已然屬於極其豐厚的。

由此,禁軍從此分兩部,分爲中央禁軍和地方禁軍,最明顯的,就是薪酬多上三百錢。

至此,遷都已經完全成爲定局,所有人已經不再抱有幻想。

政事堂也只能順應帝心,況且,天下豈有居嶺南而統天下者?

遷都北上,順應天下大勢,作爲政治家,哪裡不曉得湖南的重要性。

於是,繼少府寺修葺楚王宮,朝廷也下撥約二十萬貫,用於長沙城的加固,修繕,擴建,整修。

六部九卿衙門,五軍都督府,乃是重中之重。

那些貴族公卿們,則早就得到消息,派遣家僕管家進行購房,時刻跟着朝廷走,位居權力中心,纔是他們所追求的。

而且,長沙城比起擴建繁榮的廣州城,料定更爲狹窄,所以,及早的定居,能省不少錢。

囤積居奇,這不是貴族公卿所能做的,丟面子,也沒有人敢囤積居奇,能北上的,大都是有錢有勢的,敢高價賣,也沒命花。

後宮內,也是一片議論聲,幾個剛生下皇子的妃嬪,捨不得讓幾個月的子嗣長途跋涉,去往長沙。

而且,懷孕的皇后、寶嬪,也不想北上,產期與北上是衝突的,一不小心流產了,可真是後悔不已。

對此,皇帝只能現身解釋,懷孕的,以及皇子幼小的,明年開春之際可去往湖南,押後數個月。

如此,才稍稍安靜了些。

前兩天巡視禁軍,李嘉發覺,由於禁軍基本上天天操練,消耗很大,肉食隔三差五的供應,但糧食的消耗,依舊是平常百姓的三倍。

他親眼看見,一個普通的瘦個兵卒,臉盆大小的碗,能吃兩碗,一日三餐,那是極爲誇張的。

每餐半斤飯,只是等閒,一天兩斤米,實屬正常,每一滴汗水,都能消耗數粒大米,三四萬禁軍,一個月能吃掉兩萬石大米。

如此可怕的消耗,平日裡也就罷了,若是在行軍,或者是戰爭時,後勤稍微出點問題,那就真的完蛋了。

哪怕設置了輜重營,有專屬的後期兵,但後勤依舊是軍隊的薄弱處。

“不行,龐大的食量,哪怕提升了後勤能力,已然抵消了,與其他國家相差不離!”

李嘉搖搖頭,爲了提升勝率,讓統一大業更順暢一些,他真是絞盡腦汁。

尤其是目標定爲南唐,江西可到處是山地,後勤困難多了。

“來人,擺駕皇莊,遠一個近點的!”皇帝耐不住,隨口吩咐道。

“諾——”雖然不清楚皇帝到底什麼心思,但田忠依舊應下,然後去吩咐人找少府寺安排,又找人去射聲司安排,內侍省也需安排官官、侍女鑾駕等隨從。

皇帝出行,除去侍衛,光是其他隨從就有數百人。

幾百貫錢,就那麼撒水般去了。

這次出宮,不是微服私訪,也不是光明正大,反正就是介於兩者之間,默默地出行,百官們知道,百姓不知道。

少府寺聽說皇帝要去皇莊,連忙安排就近的,偏僻的,所有人都要篩選一遍。

所有人都爲皇帝操心,只有皇帝則悠然地坐在馬車上,享受着冰塊帶來的涼爽,走了約半個時辰,來到了一處小山。

小山不高,約莫百來米,綠綠蔥蔥,是個納涼的好去處。

“我可不是納涼的來着!”李嘉笑了笑,這倒是貼心,手裡搖着把紙扇。

“哪裡敢欺瞞陛下,這山腳下,可不就是一個皇莊,一千來畝,七八十戶人家,都家室清白!”田忠笑着答道。

“哦?這裡倒是不錯!”李嘉看了一眼山上的參天大樹,說道。

進了莊,幾十間木屋參次不齊的坐落在田地邊,一道山泉從山上泄下,十幾頭水牛被孩子們牽引着,在小河邊吃草,頗有些田園風情。

“莊中可曾種了大豆?”田忠撐着傘,皇帝倒是不怎麼熱。

“回稟陛下,咱們這並沒有種大豆,都是那些農戶們屋後空地種了一些,平日裡做些豆腐!”

莊裡的管事何曾見過皇帝,顫顫巍巍地說道。

“大豆好啊!五穀之一!”李嘉感嘆道,他這次來,就是想找大豆的。

豆,又稱作菽,是古中國重要的穀物,中國也是最早也是最久種植大豆腐國家,早在《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中有這樣的記載: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種植大豆,約有五個月左右,大約在七八月份成熟。

果然,李嘉去往看時大豆已然成熟,與後世改良的不一般,更小一些,豆莢也少一些,高低不齊,用來自我吃食倒是不錯。

“你們吃豆,除了拌飯,做豆腐,還怎麼吃?”

小農夫什麼時候見過皇帝,雖然知曉種的是皇帝的田,但卻第一次見皇帝,低着頭,顫抖着身體,不敢說話。

“陛下問你話呢?怎麼不說?”管事壯着膽子,訓斥道,生怕皇帝不滿。

“回,回陛下,我們還做豆醬吃!”農夫三四十歲模樣,黑黝黝的皮膚有些乾裂,顫抖地說道。

“哦?豆油呢?不吃嗎?”

第1408章孝順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1274章伴當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八百四十八章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1277章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1321章皇事第1225章隱情第1145章建議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一千零八章第1209章白眼狼第1323章胡昌翼第八章家長裡短第1369章騎兵第1263章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1232章喜事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1189章拿人第五百三十章小事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七百九十章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九百八十章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九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1298章規格第1384章呂端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六百五十二章林小娘子第八百六十七章鴻之舞金礦第1145章建議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1358章第五百三十章小事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1248章暫住證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1226章取暖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1151章野望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番外3世系變更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1384章呂端第1257章安南府第1139北行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1149章第一百七十章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