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

bookmark

擡眼一看,這兩百號人,真正能認真書寫的,不到五十個,包括書肆老闆在內,其餘人等,只不過是湊個數罷了。

“敢問張公,爲何本縣讀書人如此之少?”秦謹言問道

“哎!”張知縣嘆了口氣,說道:“前兩年,京城大開科舉,兩年錄用了數百人,整個嶺南,讀書人又有多少?這般一來,整個義寧縣考取秀才的,又有幾個?”

“咱們義寧縣,一千八百戶,如今來有兩百識字的,已然算是不錯了!”

“學生告退!”秦謹言聽着汗顏,合着自己這羣人,還是篩選後的渣渣。

一行三人,縣試結束後,找個酒肆,點了小菜,吃了起來,秦謹言之父秦朗倒是最爲鎮定,不慌不忙。

而吳連生則有些慌亂,第一次應試,着實緊張。

“這縣試,果真與預想中的一般,無多少英才!”秦朗笑道。

“真是熱鬧的很,謹言,這與進士考如何?”

“天差地別!”秦謹言無奈地搖搖頭,說道:“不說內容,就言考取之人,也是笑話百出,皓首之徒也可參與,稚齡之兒號啕大哭,這哪是考試?”

“我等三人,準備妥當,學問又精進不少,縣試與州試,必能過矣!”

秦朗雖然一副農夫模樣,但是卻信誓旦旦地說道:“唯一可慮的,只有府試,嶺東府數十縣,英才濟濟,秀才之上的舉人,才爲他們所重視。”

“成爲舉人,已經邁入仕途,與同進士相比,也差不離多少!”

三人這才作罷。

縣試出來的很快,到了下午,榜單就出來了,三人具在榜上,又言一個月後,將在封州進行州試。

父子師徒三人,毅然而去,又都入榜。

府試果真不出乎所料,與進士科相比,相差彷彿,三人鑽研了不少的進士文章,如今總算派上用場,如此,又中府試。

兩三個月,不過一介草民,如今卻添爲秀才,見官不拜,比之鄉紳,更上一層。

一時間,義寧縣沸騰。

千八百戶的義寧,只有四個秀才,而秦氏父子就佔了兩個,加上一個徒弟,一個大家族,轉眼就騰騰昇起。

縣尊親自過來拜訪,鄉親四鄰,與之榮焉,鄉紳們的賀禮,加在一起,就有三四百貫,足夠置辦百畝田地了。

錢府的人,也是親自登門拜訪,光禮錢,就足足五十貫,還有十畝上好的水田,在整個義寧縣,算是首屈一指的豪富。

“貴府英才倍出,作爲同鄉,真是與之榮焉!”錢大老爺挺着肚子,笑容滿面。

“些許才學,幸的朝廷錄取!”秦朗換了一身長袍,彬彬有禮地說道。

“世兄之才幹,乃一縣之傑,秀才之位,真是名副其實!”錢老爺再次誇讚道:“尤其是貴府郎君,一表人才,不過二十,就是秀才,明年定能中舉人哩!”

“只要肯疏通一番,一個七品知縣,肯定是在所難免的!”

“錢兄說的到極是!”秦老爺點點頭,也品出了些許味道。

“你我兩家,乃是通家之好,之前又想將小女許配與郎君,只是怕耽擱了功名,如今成爲秀才,一縣棟樑,婚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這……”秦老爺猶豫片刻說道:“這婚姻之事,媒妁之言,內人倒有些主意,幾天後,必與錢兄說下!”

“如此也好!”錢老爺笑容消減了些許,點頭,又聊了聊,這才離去。

衙門。

“聽聞這秦郎君年不過二十,已然是秀才,雖然進士及第有些難,但在義寧縣,已然是頂好的後進,與我家姐兒倒是配的很!”

知縣夫人聽聞一家兩秀才的佳話,瞬間心動了,她催促着自家的夫君,說道:“阿郎,與其聯姻,也不算辱沒了咱們張家!”

“我也知曉其人,倒是不錯!”張知縣嘆了口氣,說道:“只是聽聞其與錢府有了聯繫,許下婚配,我張家也不好奪其佳婿!”

“這算個甚,錢家也不過口頭之約,前面還反悔了,正是咱們家的機會!”

“也是!”張知縣點點頭,也覺得不錯,這秦謹言一個舉人,肯定是能中的,到時候也算是半個官身,自己在疏通一下,知縣定是可以,再不濟熬幾年,當個縣丞,也算前途遠大。

“這進士,都被京城的高官大戶拿了去,咱們連個明經進士也不得,如今有個舉人,也算合適了!”

不只是知縣動了心思,義寧縣大大小小的家族也動了心思,這秦家,至少保持數十年的富貴,若是前進爲舉人,恐怕得入州城。

一時間,秦府的門檻被無數的媒婆踏破。

錢府急了,三番五次的前來,之後,又放言,出百畝地,數間店鋪,作爲陪嫁,價值超過千貫,在這義寧縣,算是極大的手筆,震撼了整個州縣。

錢府與秦府這才交換了生辰八字,纔算是落幕。

隨之而來的,就是秀才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秦家不過數畝地,自耕農,僅僅因爲中了秀才,就有了千貫家財,一躍成爲整個縣的大人物,促發了讀書熱潮。

縣城,市集,書肆的生意在這幾天,一直熱鬧非凡。

一對父子來到了書肆,只見父親淳淳教導:“我兒多讀書,將來一定難考中了秀才,配個富家小娘!”

“啊耶,我一定要中秀才!”小傢伙七八歲的年紀,握緊拳頭說道。

幾個年輕的郎君,結伴來到書肆,買了數本經書,滿臉對於功名的嚮往。

集市中,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不斷地逃竄着,身後一箇中年人追打着,一邊追,一邊罵道:“你小子,天天就知曉玩耍,若不讀書,將來怎麼有出息?”

一旁的行人指指點點,表示認同,讀書已然成爲了大家都一致選擇。

不到半個月時間,義寧縣的私塾,已然開了八間,蒙童數百人。

張知縣見教化有功,甚是歡喜,於是又請秦父爲縣教諭之職,正八品,管一縣教化,成爲真正的官人。

這下子,從草民跨越到正八品,讓讀書熱潮瞬間席捲整個義寧縣。

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1303章清明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1360章談話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四百八十二章第1147章兩人第一千零三章崩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1204章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1185章王庭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1166章安排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關中藩鎮第1358章第1315章水師第1303章清明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1333章收買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1307章愛憐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1308章諸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1406章歲月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1200章唐奴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1349章小子第1214章遺民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1261章涼意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感言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1127章八議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1347章巡查國子監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1278章拉薩第1375章傳響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1203章羣議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1270章草原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1298章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