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

李嘉得知留從效命不久矣的時候,嘆了幾口氣,然後再笑道:

“對於漳、泉兩地百姓而言,這是壞事,對於那些野心家而言,就不同了!”

“陛下可是言僞國、吳越?”王寧臉頰削瘦,穿着比較單薄的長袍,而不是官袍,人顯得很儒雅,彷彿個教書先生。

所以,他一本正經起來,還是帶着點氣勢的,文人的氣勢,讓你不自覺地正視他。

“沒錯,閩國一分爲三,區區漳、泉二州,就有數十萬人口,再加上商貿,除了地盤小些,與一國並無差別!”

“而且,兵卒孱弱,久不經戰事,對於諸國而言,與幼童抱金於市集無異!”王寧輕聲說道,好像是輕笑,又好像是興奮。

作爲軍機處大臣,宰相,負責于軍事戰略方面的文臣,王寧已然與普通的官員不同,他關心的重點,則在於軍事。

對於五軍都督府的接觸,比尚書省六部還要熟悉,接觸的武夫比文臣還多,而且,平日裡對於禁軍和周邊各國,一直持有關注。

政事堂四位宰相,首相崔泉和次相趙誠,負責於平日裡的政事,以及大的決策權;而孫釗,則作爲財相,負責於轉運使和戶部,也算是權勢炙熱。

而他,就是負責軍政方面的,與中原的樞密使並不他樣,只是軍機處還可以與戶部、工部、五軍都督府等部門,在戰時進行指揮,平日裡則清閒的很。

打仗則是他最大的期望,這是證明政績實力的最佳表現。

得知清源軍的狀況,他甚是歡喜,迫不及待地說道:

“如此一來,反而是對於咱們大唐而言,是個好機會,這南地三國,僞國膽氣已喪,連區區的蠻兵也勝不過,虔州一空,吳越自來孱弱,苟且偷安,唯中原爲首是瞻。”

“大唐若戰之,如探囊取物。”

看着王寧一本正經地說着,對於戰爭似乎毫不在意,這可是數萬人的戰爭決定是整個南方的結局,影響幾百萬人。

李嘉嘆了口氣,屁股決定腦袋,負責戰爭的,自然喜歡戰爭,兵越多越好,仗越多越好,而負責戶部的宰相,自然更不想打仗,源源不斷地流出金銀,看着就難受,所以巴不得天下太平。

所以,對於王寧而言,那一顆顆人頭,其實就是他這個軍事大總管的功勳,打仗了,他這個存在感不強的宰相,纔會有存在感。

“以一敵二?早知道,北邊的鄰居可不安寧,最近動作不斷啊!”

李嘉雖然願意,但還是裝作一副爲難的表情,這是他多年皇帝得出的經驗:皇帝哪怕非常想做一件事,也不要主動提出來,態度不能表現太明顯。

何也?

因爲表態度的事情若是不成,喪失的則是皇帝的威信。

而若是藉由其他人提出,成功了,他這個皇帝自然大漲威望,畢竟官場流行功出於上,而若是失敗了,也有背黑鍋的。

比如,漢景帝七國之亂,是漢朝廷違背了諾言,實行削藩,所以,皇帝不能有錯,只能是殺晁錯,讓七國之亂,從正義執言,變成了逆亂,朝廷成爲正義的一方,結束自然很快。

晁錯則是背黑鍋的,皇帝依舊聖德無缺,要是皇帝主動削藩,到時候可難下場了,不過背鍋俠很多,倒是不缺。

“中原?陛下,射聲司的消息,近些時日,中原派遣蜀國的密探,怕是多了幾倍,他們的又沒有多少船,看來是想入蜀中。”

王寧不由自主地激動起來,大聲道:

“如今中原有事,而南方無一敵手,正是擴土之時,請陛下三思。”

也對,射聲司如今也需要將軍務情報遞交給軍機處。

“原先不是定的是僞國嗎?”李嘉心中一動,說道:“數百萬人口的僞國,比漳、泉,可不一樣,天壤之別!”

“陛下的意思是?”王寧大膽地猜想道:“莫不是依舊執行滅江南之策?”

“對,只不過,方略要改一下!”李嘉沉聲道:“原本鄱陽湖動亂,加上北去虔州,將林仁肇給吸引過去,但畢竟距離金陵還有些近,現在,有的清源軍這個餌,更是方便了!”

“閩地易進難出,三面是山,一面是海,數萬僞軍進了閩地,就難出了!”王寧心中一想,瞬間活泛起來,眼睛一亮,迫切地說道:

“而林仁肇,本事閩國降將,對於閩地自然熟悉,若是南下爭漳、泉,其有很大的可能性南下!”

“沒錯!”李嘉點點頭,繼續描繪自己的策略:

“這叫請君入甕,用漳、泉二州,換一個大國,怎麼也划算。”

“而且,若不是林仁肇領軍,但數萬大軍入閩,也輕易難出,最好是讓吳越也參與進來,這樣就能省卻不少的麻煩了。”

對於策略,需要隨時進行更改,而對於留從效突如其來的病重,則是一個極高的機會,李嘉自然不能錯過。

而且,如此這般更加穩妥些,李嘉對於攻略南唐,是不可更改的。

“陛下,若是微臣不曾記錯的話,您之前也曾求婚於晉江王?”思考了一陣子後,王寧突然的就問道。

“沒錯,當初求婚於湖南及清源軍,只是被拒絕了,所以就求取了周氏!”談起這個,李嘉頗爲得意,只是取了一個公主,就間接地得到了湖南,省卻了不少的力氣,絕對是超值的。

至於留從效爲何不答應,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是附屬,聯姻決定了政治態度,本就首尾兩端的清源軍,自然難一事三主,而且,當時剛剛代漢,大唐也就名聲響,但實力卻極差,的確看不上眼。

“當時,晉江王雖不樂意,但卻口頭上卻與陛下訂了婚,也算是一樁極佳的婚事!”王寧說道。

“不過是客套罷了,兩年了,恐怕早就忘了……”李嘉隨口說道,然後突然就明白了,瞪大眼珠,說道:“不會吧,你是讓我以婚事而入漳、泉?”

“沒錯!雖是隨口一言,卻是傳聞了出去,女婿繼承遺產,自然是合理的。”

這麼碰瓷,太無恥了吧!

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七百九十章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1313章大御前會議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1108上京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1232章喜事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九百八十五章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1245章無題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1317章島嶼第1340章落下第九百二十二章氛圍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1284章誘惑第1321章皇事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九百三十九章所得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1353章民艱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1336章鼓動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1349章小子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1189章拿人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