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

王全斌絕對是個老將,他不僅經驗豐富,而且,並沒有獨斷專行的心思,遇到事情,經常開會進行商討,合理的建議都會被採納。

比如,之前王全斌準備從羅川路攻入蜀中,但麾下的崔彥進則說:“羅川路險,軍隊難以齊頭並進,不如分兵修治閣道,與大軍在深渡會合。”

於是,就分兵而行,聚在深渡,三戰三勝,攻克利州,獲得八十萬斛糧食。

一斛即爲一石,宋後,一斛就只有五斗了。

八十萬石軍糧,對於宋軍而言,絕對是一筆巨大的數字,但是頗有些尷尬的事,宋軍都是北方人,不喜吃水稻,但這時節,有的吃就不錯了。

如此一來,王全斌這才真正的緩了口氣。

所以,這些時日,他的心情是非常愉悅的,在去往劍門的途中,在益陽暫時停歇,召開了軍事會議。

商討的自然是如何攻克劍門關。

劍門關乃巴蜀入口,劍門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

其山脈積石阻雲,溝壑縱橫,下自成溪,兩岸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處僅50米的天然隘口,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般情況下,都是攻克不下的,三國末期,逼得鄧艾走險道繞行。

直接攻伐劍門關,絕對是下下策。

看着諸將,王全斌資歷最老,又是統帥,所以直接說道:“正所謂一人智短,衆人智長,老夫年老體衰,只能依靠諸位了!”

“將軍哪裡的話,將軍老當益壯!”

“將軍賽古之廉頗!”

所有人對他絕對地心服口服,一個個讚歎道。

“如此,我就直言,這劍門自古以來,就是天險,古稱一夫持戈,萬夫不能前進,某老了,希望各位應當各陳進取之策,以助我軍入巴蜀,不負陛下之望。”

大家都給面子,王全斌也很高興,戰事的順利,讓他既難受,又有些激動。

採取衆人意見,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爲了分功。

他這個主帥的功勞理所最大,但他卻不想如此。

見到王部署這樣說了,大家也樂於此,大家都喜歡功勞,若是功成了,可是一筆不小的資歷。

侍衛軍的向韜當仁不讓,作爲禁軍,他很是驕傲,所以就說道:“降卒牟進說:‘益光對江的東邊,越過幾座大山,有條小路叫來蘇,蜀人在江的西邊設置兵營,對岸有渡口,從這裡出劍關南行二十里,到清強店,與大路相合。”咱們就可以從這裡進兵,則劍門不足爲恃了。”

這等建議,其實與滅蜀時的鄧艾情況是一般無二的,都是走小路,不友大路,從而一舉從背後殺出,劍門天險就化爲烏有了。

“甚好!”王全斌感嘆道,心中微微一喜,這條建議,其實不亞於統帥之功,完全可以稀釋自己的功勞。

隨後,王全斌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眼神。

向韜則有些不好意思,彆扭了一下,就坦然接受了衆人羨慕的眼光,心中對於王全斌的感激,簡直是爆了。

“哈哈哈,正是有了諸位,大軍才暢通無阻,直到這般地步,咱們大宋真是人才濟濟,一代新人勝舊人啊!”

王全斌笑着感嘆道,然後又故意地說道:“某這把老骨頭,還未生鏽,今次就讓我帶兵走之吧!”

說着,王全斌在衆將面前,抖動了一下鎧甲,衆人爲之無言。

大家都不敢否定這個決定,畢竟是主帥,地位不一樣。

最後,還是康延澤實在放不下這樣大的功勞,他不止立功心切,又擔心王全斌的身體,親切地說道:“來蘇小路,不須主帥親自去。況且蜀人屢次戰敗,合兵退守劍門,不如各位元帥協力進攻,命令一位偏將到來蘇,如果到達清強,向北進攻劍關,與大軍夾攻,必然攻破劍門。”

其他人也紛紛加入這個話題,不斷地勸說道,王全斌這才勉爲其難地說道:“既然如此,就派史延德去吧!”

“末將遵命!”本來就糾結於功勞甚小的史延德,瞬間大喜過望,在衆人羨慕的眼光中,大聲應下,然後大搖大擺的走出營帳。

於是,史延德帶着數千精兵,分兵前往來蘇,在江上建造浮橋。

而奇怪的是,蜀人見橋建成,不戰而逃了,棄營而逃。

“什麼?這裡怎麼還有人?”王昭遠聽說史延德領兵攻來蘇,到達清強,瞬間就大吃一驚。

“這條路就沒有人防守嗎?”

“有人,只不過都逃了!”

“該死一羣廢物,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啊!”

王昭遠嘆了口氣,氣憤地說道:“大蜀的天下,就是由你們敗壞的。”

隨後,王昭遠大肆呵斥了劍門關的將校們,然後又大言不慚地說小股軍隊無濟於事,只要守住劍門關,大軍在外,朝廷就安然無恙。

然後,又是酒肉,又是安撫的,劍門關的軍心就安定下來!

如此,王昭遠連夜就帶領主要軍隊撤退,在漢源坡列陣,然後只留偏將守劍門。

於是,劍門關就這樣被裡外夾攻,不出意外的就破了。

千古第一關,就這麼出乎意料的破了。

王全斌等人哪裡放過這樣的機會,立馬窮追不捨,不出意外地又大敗蜀軍,最後,只有王昭遠、趙崇韜率領親兵都逃走。

王全斌自然不會放過他們,騎兵能玩的過中原,連忙派輕騎追擊擒俘了他們,押送到東京,然後又率大軍攻克劍州,殺死蜀軍一萬多人。

這般情況,着實出乎王全斌等人的意外,如今,擺在成都之前的,只有一個錦州了。

但是,從蜀軍的成績來看,這樣的城池等卻於無。

一馬平川的成都,就在大家眼前。

其他人萬分驚喜,但只有王全斌一人猶豫了,只要再過幾日功夫,蜀國就滅了。

“蜀國滅了,我這個統帥又該如何?”王全斌老了,着實沒了野望,更不想折騰。

也折騰不起來。

手底下泰半都是禁軍。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五百四十二章警惕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貢第1157章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1128章中秋宴第1266章宣揚第1220章名單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九百一十六章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八十四章建言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1285章中秋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1403章教子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1340章落下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八百六十四章第1307章愛憐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1326章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七百六十三章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1273章條法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1257章安南府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1121章沙州第1225章隱情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1288章父子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1275章木軌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1282章羈糜?第七百一十九章第一千零六章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1165章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1344章封王?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1304章成婚第1120章哭泣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1301章技藝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九章(重發)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1294章印刷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八百三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