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

bookmark

劉鈞是個兒皇帝,認耶律述律,人送外號睡王的耶律述律爲爸爸(比劉鈞小五歲),某種意義來說,北漢與契丹,就是宗主國和附庸國的區別。

說道兒皇帝,熟悉歷史的都知道,後晉高祖石敬瑭這個人。

此人原本只是後唐節度使,想當皇帝都“瞎了心”,爲了能獲得北方強國契丹的支持,不僅“大方”地割讓險要之地-燕雲十六州,而且還恬不知恥地認比自己小十歲的外族國主爲父,自稱“兒皇帝”,最終如願以償地上了位。

稱作史上第一大漢奸也是無妨的,因爲這是第一個當漢奸的皇帝,也是第一個兒皇帝。

實際上來說,石敬瑭並非是漢人,而是沙陀人,不過自唐末漢化後,沙陀人與鮮卑人一樣,都融入了漢人中,他自己也把自己當漢人了,所以稱作漢奸也無妨。

都知曉,儒家文化有了特點,就是自傲,什麼北狄,南蠻,西戎,東夷,都是蔑稱,所以,石敬瑭的皇位當的不舒服,就好比原先的老大認老二當爸爸,再加上儒家文化的薰陶,他抑鬱了。

天天叫小十歲的人爸爸,着實難堪。

然後,沒幾年,契丹嵌使呵斥他,石敬瑭就悲哀的抑鬱而死了。

劉鈞也一樣,兒皇帝不好當,也是相當的抑鬱。

他父親劉崇還好,稱作侄皇帝(歷史有名的侄皇帝,南宋孝宗,寧宗,也是),至少地位還是平等的,但到了他這,就是兒皇帝。

劉鈞每次向遼國皇帝上表時都自稱“男”,遼國皇帝下詔時則直接稱呼劉鈞爲“兒皇帝”。

皇帝的權威一掃而空。

關鍵,這幾年來,劉鈞連連被爸爸呵斥,整個人又抑鬱了。

前幾年他當皇帝,改元“孝和”,又殺了權臣段常,又派兵支援李筠,這三件事被契丹人連連呵斥,睡王不斷的派使臣來罵:

你這個兒子膽子太大,沒爸爸批准,你怎麼隨便幹?

因此,契丹人就再也不援助他了,劉鈞更加抑鬱了。

沒有契丹人幫忙,怎麼南下搶錢搶人口?

“郭相怎麼看?”劉鈞思慮片刻,還是拿不定主意,看向了老神自來的宰相郭無爲。

郭無爲雖然是宰相,但他的真實身份卻是個道士,師承武當山,長相兇狠,貌似雷公,之前在郭威旗下,被人污衊,於是北上來到了太原。

由於被侮辱,一直與後周鬥,從不罷休。

但,他又與趙匡胤關係好,也拜了把子,心中不想南下爭鬥,想投降。

到了北漢後主劉繼元時,就領兵南下投宋,然後被劉繼元絞死。

“契丹有令,凡南下之事,必須東去呈上,咱們在這議論的再多,也是無用。”

一想到又要派人去契丹,劉鈞瞬間氣急,這幾年來,契丹都是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來敲打自己。

堂堂一國之主,跪在地上,當着羣臣的面,被稱兒皇帝左,兒皇帝右的,這他麼誰受的了,而且三五日就來一次。

劉鈞已經被折磨精疲力竭,着實不敢再驚擾契丹了。

“繼顒法師怎麼看?”劉鈞依舊猶豫不決,他將目光看向了一旁閉目養神的鴻臚寺卿。

繼顒法師也是燕王劉守光的兒子,因而出家五臺山,爲人多智,善商財力,而且,五臺山又接近契丹,信佛,所以繼顒法師從而每年得數百匹馬,補貼國用,柏谷置銀冶,募民鑿山取礦,烹銀以輸,劉氏仰以足用,即其冶建寶興軍。

可以說,這一道一僧,是北漢的頂樑柱。

繼顒法師是北漢的財相,又是劉鈞改善契丹關係的橋樑,不可不重。

“哦,陛下叫我?年老多病,一時間睡着了,陛下莫怪。”繼顒法師睜開眼,賠罪道。

“聯契丹南下,不知法師什麼看法?”劉鈞不以爲意,問道。

“南下本就是國策,貧僧自無不許的道理!”繼顒法師垂着眼皮,淡淡地說道:

“但如今契丹人並無南下的意思,況且如今正值夏日,契丹人不耐夏熱,秋高馬肥纔是正經之時。”

“況且,陛下,這些年來,國力雖然日盛,但國庫存錢並不多,每年還要朝貢契丹,此次南下若是敗了,明年的朝貢又該如何?”

這話一說,整個朝廷瞬間肅然,甚至些許大臣臉色煞白,不住地顫抖的。

契丹老子要是喂不飽,肯定是要殺人的。

繼顒法師似乎沒看到大家的表情,繼續說道:“而且,依貧僧看,契丹皇帝荒耽於酒,畋獵無厭,恐怕無意南下,咱們孤軍南下,必然是敗的,如此,還不如保持原樣。”

聞言,劉鈞也是一怔,臉色發白,默默不語。

其實,修養生息多年,劉鈞本不想南下,之所以想南下,就是想讓契丹人的注意力轉移到中原去,不要天天教訓他,一口一個兒皇帝,真憋屈。

但睡王當政,南下只能泡湯了。

他又不敢直接派兵南下,這幾年被訓已經夠了,他實在不想再繼續下去了!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吧!”劉鈞嘆了口氣,搖了搖頭,看了一眼楊業,道:

“繼業,你也要繼續練兵,不能懈怠,總有一天會有機會的。”

“諾——”楊業不甘心地應下。

楊業,原名重貴,被北漢世祖劉崇賜姓劉,名繼業(這時稱他楊業是錯誤的,但,劉繼業鬼知道是誰!)後成爲劉崇的保衛指揮使,因爲驍勇善戰出名。

經多次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多次立下戰功,每次都能取勝,國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無敵”。

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是劉崇的養子,也有繼承北漢基業的權利,畢竟在五代亂世,養子繼承國家很正常,比如郭榮。

所以,劉鈞一邊看中他,一邊又比較忌憚他,尤其是自己三十多歲,還無子的情況下,更是忌憚很深。

在作者君看來,劉鈞之所以無子,就是契丹人的壓力太大了,精神常年萎靡不振,後來死去,也是因爲屈辱太深,憂慮而死。

很快,朝會散了,楊業騎着馬,快速回到家中。

由於他的名聲很大,太原人都認識他,讓路的人很多。

第一千零四十章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六百八十六章第九百八十九章第1157章第七百七十七章第1157章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九百三十九章所得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1401章入祀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一千零三章崩第八百九十四章第1392章復立安西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惡日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五百七十六章交戰(求票,求訂閱)第1140章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六百五十三章第1108上京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1356章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1359章後勤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七百九十六章第八百八十五章第1105章安頓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八百零一章無言第七百六十九章第1287章第1159章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六百九十二章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1237章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七百六十三章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1378章和談第九百四十六章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九百二十九章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1357章人選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1163章贖回?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九百零八章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