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

bookmark

金陵的夏日,永遠是燥熱的,雖然百姓們不曉得日後這是中國的四大火爐之一,但他們仍舊認爲,天底下能比得過金陵城的,沒有幾個。

早在六月,走街串巷的商販們就開始吆喝着冰塊了。

那時候江西正打的如火如荼,但一點也不妨礙金陵城的人進行消暑享受,而售賣最旺盛的,大概是絹布吧!

夏日炎炎,只有輕柔單薄的絹布,纔是最受歡迎的,至於絲綢,那是王公貴族的玩意,普通人難見幾回。

神武三年的夏末,秋收之後,整個金陵城,又陷入到了這種畸形繁榮之中,皇帝去了長沙,連同一起的上白家高官貴族,遠離了金陵城,但絲毫不減金陵城的熱鬧。

戰爭的遠離,讓農業漸漸平穩。

隨即,來自於嶺南的海鹽,更是一舉讓江寧府擺脫了缺鹽的困擾,鹽價大跌,每斤不過三四十錢,已然是平常百姓能消費的了。

最後,來自於大唐的銅錢的輸入,更是打通了商業流通的環節,緩解了市面上的錢荒。

富饒的江南,經濟瞬間騰飛而起,每一日都會更加強一分。

由於恢復了潤州、常州,李信的金陵留守的位置,越發的穩當,再加上侯爵的加身,以及軍隊,可以說,他在金陵已經是一言九鼎了。

作爲軍人,雖然他一開始就討厭來自金陵的柔風,以及奢華,但幾個月下來,他不知不覺中,就已然適應。

每月的留守府耗費,從不過五十貫,但如今的三百貫,僕人從七八人,但如今的百來人,一切的一切,雖然他口頭上沒有說,但確實,他已經適應了金陵城。

至於錢財?不提皇帝賞賜的數千貫,就說他的繳獲,更是一筆大數字。

隨着轉運使司衙門的健全,各州縣上繳府中的,光是上個月,就超過了三千貫,除去正常的軍隊以及府衙開銷,剩下的足以支持他生活了。

在財政上,因爲轉運使司衙門的存在,所以存在賦稅分成。

兩稅上,中央與縣是六比三,剩餘的一,儲存成常平倉。

而在商稅上,中央則佔據五成,州、府各一,縣留三。

江寧府七州,數十縣,每個月的商稅,就超過了萬貫,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商業的恢復與發展,收入會更多。

可以說,李信的日子一向是很痛快。

按照慣例,李信在金陵城擺了數桌宴席,再搭上幾個唱曲的歌姬,臨江而宴,可謂是裡子和麪子都很足了。

但,王寧卻絲毫不給面子。

勉強飲了幾杯酒,就冷着臉離去,還留下一句話:“王某重任在身,就不必多飲酒了,還是做事要緊!”

說着,還看了一眼李信,眼眸中滿是失望。

對此,李信目光更冷了,他自然從中清楚的看到滿是失望的意思,鄙視的目光讓他渾身不舒服。

老子打了那麼多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況且,打仗與享受並沒有區別。

一場宴會,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翌日,江寧府知府,前南唐樞密使韓熙載到了金陵,這次李信的酒宴倒是沒有白費。

韓熙載慣是享受,又長袖舞風,無論是那個人都能吃得開,杯盞交錯,所有人都很開心。

而李信卻感覺到,自己被忽略了。

堂堂的江寧府留守,不過幾巡酒的功夫,就被人搶了風頭。

直到這,李信才明白,這傢伙與自己天然的就具有衝突。

他這個金陵留守,本就是統管軍政大權的,但卻是臨時差遣;而知府,卻是整個江寧府的天然長官,對於休州縣,具有明確的領導權。

也就是說,對於他而言,對於衙門這裡,就已經喪失了統管權了。

況且,韓熙載本就是南唐高官,這些舊官們自然更熟悉,而不喜歡自己這個武夫。

冷着臉吃完飯,李信招呼也不打就直接走了。

目送其離去,韓熙載笑道:“這位留守使,終於是想明白了!”

“這又是何意?”有人問道。

“留守一職,本就是權宜之計,如今朝廷未撤其職,主要是念着李留守功勳卓著,又能適當的震懾咱們這些舊臣。”

“其本意,就是統軍與震懾罷了,而州縣民政,還是由我這個文人處理吧!”

韓熙載摸了摸鬍鬚,搖頭說道:“希望李留守能知曉分寸,勿要讓我難做!”

果然,李信終究沒有被這花花世界迷惑住,還是將大印,以及權力轉交給了韓熙載,回到了自己的軍營。

不過,韓熙載也投桃報李,對於李信的公使錢,依舊未曾更改,每月幾百貫錢,江寧府還是負擔得起的。

而就在他知府的位置上還沒坐穩,江寧府就出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王巡查怎麼說?”韓熙載穿着長袍,撫摸着自己的鬍鬚,眉頭不展。

“他言,這幾人終究是犯了錯,不能夠饒恕,還是得按照規矩來辦!”小吏顫抖地說道。

“果然不能平息?”

“王巡查說不能!”

“你下去吧!”韓熙載磨了磨墨,嘆了口氣,準備親自書寫一番信,寫了數十字突然又甩下筆,坐下,默默無言。

“這個巡查使,果真不可小覷啊!”

原來,王寧剛來江寧府,他倒是不曾閒着,幾日的功夫,自然差不多哪裡,又人生地不熟,自然是一無所獲。

如此,他就覺得,自己不能亂來,先從貪墨最嚴重,且顯眼的地方來。

而最顯眼的,莫過於錢糧了。

轉運使司是條大魚,容易翻船,所以,他將目光投向了常平倉。

前面也說了,常平倉是李嘉爲了災年提前準備的,所以特地從兩稅中抽取一成,截留下來,充當常平倉。

所犧牲的,乃是中央的一成,雖然不多,但經年累月的積攢起來,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而,江寧府初設,轉運使司肯定不敢沒了,轉交給了貪墨盛行的原衙門,成立常平倉。

對於王寧而言,他是絕對懷疑其中有問題的,別的不說,江寧府秋稅數十萬石糧食,漂沒一成,也有數萬石,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

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1273章條法第1124章討論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1382章第1144章後宮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1224炭火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1302章第1219章異議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1187章哼,女人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六百五十二章林小娘子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1157章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九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惡日第1244章治浙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七百九十四章第1312章餘熱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1166章安排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1237章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兩百三十四章爾等配嗎第1401章入祀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一千一百章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1224炭火第1223章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九百八十章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1163章贖回?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八百零一章無言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七百零九章第1224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