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

bookmark

唐朝時,二郎神廟被默認爲趙昱,加封爲赤城王,而不是李二郎。

而到了宋朝,二郎神又被默認爲李冰次子,封爲惠靈侯,並且明文規定,就是李二郎。

爲何如此?

唐朝尚武,開拓進取,認可了趙昱的降妖能力,喜歡他的勇猛,所以加封爲王。

宋朝則內斂,士大夫階級勢力強大,李冰父子則爲官一方,造福百姓,天然屬於士大夫階級,很合他們的胃口,所以直接規定二郎神廟的祭祀,不準爲趙昱。

只是一個祭祀,就一眼看盡了唐、宋二朝的根本,風氣。

而朝臣們呢?

他們的思維,也與宋朝無異,開始逐漸內斂,對於趙昱無感,對李二郎親睞有加,社會風氣的變化,果然是難以抑制的。

自亂世以來,武人猖獗,到了五代後期,南方各國開始重文輕武起來,如南漢,以地痞無賴充斥軍隊,再對武將進行閹割,開科舉,讓文人管理州縣,從而一舉掌控了整個嶺南。

南唐、吳越,自然也不例外,憑藉着地利享國,武人的地位進一步降低,這種風氣慢慢延伸,已經不可阻擋。

當然,這是天下人實在是被武人欺壓太久,對於亂世太長的反饋。

不過,對於李嘉而言,目前還不到重文輕武的地步,天下還沒統一,就馬放南山,這不是自廢武功嗎?人家北宋可還這樣做呢?

況且,在他的認知裡,二郎神本來就是降妖除魔的武人形象,而不是文人,再者,人家李冰父子本來就有廟,何必再單獨祭祀人家兒子,這完全說不通啊!

“李冰父子治水有功,千古以來,沒有人敢否認,讓他們享受祭祀,這本是理所應當的!”

李嘉待他們請求後,不置可否,見他們凝神靜氣後,隨即慢悠悠地說道:

“太宗皇帝、玄宗皇帝,本就對其有封號,所封者,乃是趙昱其人,朕雖不賢,但豈敢不孝,諸卿何來張冠李戴?”

“臣等慚愧……”大臣聽到皇帝這樣說,而且還擡出來兩位皇帝,哪裡敢再反對,直接低頭認錯。

“當然,太宗褒封李冰“神勇大將軍”,玄宗幸蜀,賜封李冰爲“司空相國”,這本是應該的,李冰父子治水之功,惠及千載,你們所言封王一事,可行之!”

“父子爲王,可重建二王廟,朝廷再撥錢兩千貫,與之修繕!”

“陛下聖明——”諸臣拜下。

“至於二郎神廟,既然其主爲趙昱,那仍舊奉行吧,依舊爲赤城王,將其納入朝廷正祀,地方官吏春秋兩祭祀,朝廷發錢千貫,修繕之!”

“臣等謹喏!”

“崇福司官吏天下廟宇,對於那些賢臣忠勇之士所立之廟,要進行篩選,福德正神可允之,邪神淫祠,可搗毀之。”

李嘉看了一眼幾個宰相,沉聲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爾等可要細細甄別,不可怠慢!”

“臣等知曉!”趙誠等人連忙應下。

“那就散了吧!”李嘉揮了揮手,爲了一個寺廟的事,折騰了大半個時辰,也真是夠了。

不過,後代人不當回事,如今卻不爲小,關乎朝廷統治根基的大事,皇帝敕封鬼神,也只是在中國,天子天子,權力的感覺真好,哪怕有神仙,但仍舊也難逃其手。

一言一行,可毀廟封神,這種感覺真不錯。

“宋朝後的李代桃僵的二郎神廟,被自己撥正了!!”

腳步輕快,李嘉這種感覺非常爽。

…………

卻說,這邊朝廷定下來二郎神廟,那邊的崇福司立馬就知曉了,長沙城內的宗教界人士,也知曉了。

李冰父子是文臣的楷模,他們不敢有絲毫的逾矩,但趙昱則不同,他只是個降妖捉怪的凡人,哪個在意?

長沙城最大的佛寺——安國寺,它本是周行逢建立的家廟,規模龐大,僧衆數百,乃是長沙城香火鼎盛之處。

如今,隨着大唐入主楚地,安國寺也隨即成爲了大唐皇室的家廟,繼續享受特別待遇,越發的鼎盛了。

“如今朝廷認定趙昱爲赤城王,又發錢修廟,大家看看,可有什麼機會?”

寺廟主持如願和尚,坐在蒲團上,輕聲說道。

“如今道教勢大,掌管崇福司,咱們佛家雖然不計較這些,但也不能坐看我佛衰微,二郎神廟在蜀地影響甚大,咱們可不能錯過!”

“主持的意思?”一個大和尚臉上有些猶豫,說道:“可將其納入護法羅漢之列?”

“雖然佛無大小之分,但百姓皆是俗人,羅漢太低了吧?”另一個和尚說道:

“可爲護法天王!”

“可爲菩薩果位——”

“不如,以佛待之?”

“阿彌陀佛!”如願主持嘆了口氣,說道:

“佛之位,不可輕允之,護法天王正好適合!”

“自今日起,二郎神就是咱們佛家的護法赤城王,護我佛法,降妖除魔!”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

二郎神廟影響深遠,朝廷都納入正祀了,道教自然不能例外,樓觀派、天師派,岱宗派,上清派等,也開始商議對於二郎神廟的地位問題。

“趙真人本就是咱們道家人士,是時候讓其歸位了!”

“無量天尊,道友所說在理,不可讓咱們道家長者淪落!”

幾個道家派系一致認爲,趙昱所在的二郎神廟,就是他們道家的神仙,之前一直流落在外,沒有歸位,如今正好被朝廷納入正祀,藉由這個契機,正好歸位。

“趙昱師從咱們上清派李珏道長,追本溯源,合該封爲道君。”

上清派的道士連忙說道。

“封爲道君不難,但二郎神廟豈能是上清派的?咱們岱宗派掌管崇福司,理所應當爲我們岱宗派!”

幾個教派爭吵不休。

他們對於二郎神廟歸屬看的極重,不在於金錢廟產,而在於影響力,這要是納入,可增添不少的信徒。

幾日爭吵,難以抉擇,無奈,衆人只能讓其獨立,自成派系,但對於和尚納入佛教的行爲,堅決抵制。

隨即請求皇帝敕封其爲真君,以正其神位。

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1387章最後的抉擇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七百九十四章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1146章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1292章事件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1262章陽妃谷第九百三十六章第1229章戰略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六百九十三章第1377章使臣第1398章喜憂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1317章島嶼第九百四十二章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1381章紕漏第1343章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八百九十四章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六百九十章第五百三十章小事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七百七十七章第1302章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1173章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1339章第1153章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1308章諸王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1207章獻土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1388章黃龍府第1371章三路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1118章親臨第1292章事件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六百二十一章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第1209章白眼狼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六百五十二章林小娘子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八百零一章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