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

日本公卿時代,平安京一聲令下,全日本六十餘郡國,各大貴族莊園,大量的武士匯聚與平安京,共同防禦來自於唐國的大軍。

而就在此時,金山、濟州島的地方,已經開始預備動員了。

濟州島作爲大唐的養馬地,騎兵的培訓的之地,所有擁兵並不多,只有五千有餘,泰半還是馬伕,所以只能支持了兩千人。

金山城,原本屬於日本的九州島,如今改名金山島,融合了島上兩三萬倭人,再從遼東、高麗,遷移而來了大量的漢人、渤海人,總人口已經超過了十萬,正在向二十萬進發。

挖掘菱刈金礦,耗費萬人,爲了鎮壓礦工,以及維護秩序,所以金山城的軍隊,超過了兩萬,包括近萬人的巡檢,巡捕等。

得益於金礦的提煉,以及中轉貿易的盛行,金山城發展迅速,成爲大唐在東北亞的支柱。

張印科舉失利,回到金山後,受到金山城的僱傭,成爲知縣,而在少府寺中,卻是海外司的郎中,屬於六品官。

雖然官位很高,但卻有它的侷限性:只能在少府寺中升遷。

而少府寺卿,也不過是從三品,哪有做進士的前途好,侍郎尚書,水到渠成,宰相也能期許一二。

更關鍵是,他只能算是皇帝的私臣,更是矮上一瞅。

金山城新設八縣ꓹ 他所在的,乃是北向縣ꓹ 寓意是金山城北面,左邊環海,右邊大山ꓹ 是個很好的耕地大縣。

據說隨着金山城人口的增多,其必然向北遷移ꓹ 離開這片南部山區,嚮往田地平原較多的地界。

“張知縣ꓹ 張知縣——”在待在帶着人夯實城牆時ꓹ 從南方道路上,奔跑來一個騎兵,氣喘吁吁。

“何事?”張印也不擺什麼架子,他這個知縣,縣城都沒有,手底下就是一片村莊。

“城主有令,由於日本國僭越尊號ꓹ 妄圖抵抗王師,所以金山城各縣ꓹ 須調撥糧草。”

騎兵給出了公文ꓹ 張印點點頭ꓹ 然後說道:“三千石?”

“如今縣城的錢糧都用來修城ꓹ 還需幾日才能募集。”

“城主言語只有十日內到就成了。”騎兵認真說道,然後轉身離去。

“與日本國動兵?”

張印沉思起來ꓹ 通商多年ꓹ 他自然曉得日本國的情形ꓹ 國君正值壯年,君賢臣明ꓹ 又有上百萬的丁口,十數萬兵馬還是有的,朝廷能打敗嗎?

“就算失利,只有海龍軍在,日本人就到不了金山島,我操這份心幹嘛?”

張印啞然失笑,去過長沙,遊歷過江南,他對於朝廷自然信心十足,倭國自然不是其對手,甚至,在他看來,僅憑藉金山島的兵馬,就能征服倭國。

“來人,召集各地甲長、里長,到了爲朝廷和聖人盡力的時候了——”

正如其所言一般的金山城胥吏官員大規模涌動,喊着一句口號:“爲陛下效力——”

這幾年來,爲了上萬礦工的糧食,金山島大規模的進行開墾,建設甲、裡,村落,如今糧食已然自給自足,甚至還可以提供給濟州島養馬。

而金山島又不同於其他州縣,只屬於少府寺管轄,理論上算是皇帝的私人田莊,效力自然快速,不到三天時間,一萬訓練有素的大軍就募集完畢。

隨即,十天時間,就籌措好五萬石糧食,足夠兩萬大軍,並海龍軍,食用兩三個月。

其效率,是極爲驚人的。

等到周奎帶領一萬御營的兵卒們來到金山城時,已然是營寨林立,糧草充沛,甚至還準備了許多的斗笠。

“倭國陰雨連綿,極類江南,除了斗笠外,我還預備了木屐,薑湯,等,以備不時之需。”

周奎一上岸,就被金山城主迎接而來,他卻直接選擇巡視營寨,見到堆積如山的糧草物資,不由得極爲滿意。

“金山城所做的事,咱是親眼所見,甚是滿意。”

“不過,城主,你並不是爲我們做事,且不要爲那些錢糧還不滿,這次打敗日本,那四國島也要被拿下,到時候還不是由你們少府寺管轄?朝廷哪能照顧的過來?”

周奎語重心長地說道。

大軍出征,金山城就是後方,糧草大營,萬不可出現任何事,不然軍隊就出事了,所以,他這個子爵,招討使,反而要安撫金山城。

“下官哪能這般不懂事?”金山城主連連搖頭,發自內心地笑道:“這是少府上下應該做的,況且,若是大軍出征得力,某提供糧秣,也算有功纔是。”

“這般就好!”周奎放下心來,只要後方穩固,他就沒什麼了擔心的。

大軍休息了兩日,補足糧草輜重,然後就出發,征討那逆賊倭國朝廷而去。

六月末的東京,隨着各地的夏糧的彙集,顯得格外的熱鬧,糧食是商業的基礎,整個大宋朝堂,也因爲夏糧的輸入,輕緩了不少。

“陛下,如今淮南日漸恢復,提供的賦稅也在與日俱增,想必用不了兩年,朝廷就能存在許多餘糧了。”

趙普微微一笑,對着身着紅袍的趙匡胤,輕聲言語道。

“哎,若不是俺今年開春有些冒進,忽略了契丹人,導致功虧一簣,想必明年就能扭轉了,戶部也能寬裕許多。”

趙匡胤搖搖頭,有些自責,然後又開懷道:“聽聞那南國,近些時日也不消停,竟然勞師遠征,去往那萬里之外的倭國征討,若是大敗而還,那就好了。”

“那南國國主,年輕氣盛,一向窮兵黷武,無年不戰,得虧是那南方富庶之地,不然早就民怨沸騰,盜賊四起了。”

“陛下所言甚是!”趙普讚歎了一句,然後又言語道:“只要咱們府庫充盈一些,就可揮師南下,解救黎民百姓。”

“至於倭國,微臣聽聞,其國數百萬之衆,雖然土地貧瘠,但好歹也是一大國,唐國沒那麼容易將其打敗,若是年復一年,其國庫必然不堪重負。”

“希望如此!”趙匡胤一臉期待道:“希望倭國就如同隋唐之時的高句麗一般,流盡南國最後一滴血。”

第五百章無言第四百九十章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零七十章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1249章想法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1144章後宮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1362章第1233章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番外4——再興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九百二十三章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1204章第1320章千歲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五百三十章小事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1163章贖回?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五百七十八章大破其兵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1295章門檻第1261章涼意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1165章第1293章自己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1275章木軌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1151章野望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1358章第1364章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1158章仇恨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1129章續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1302章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