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局勢

由於這個時代消息的滯後性,哪怕射聲司已經熟練地使用信鴿了,但仍舊有許多不可控因素,所以大散關被佔據的消息,直到四月初三,才傳到長沙。

“好啊,有了此關,進可攻,退可守,着實了不起。”李嘉聞聽到這個好消息,恨不得連御三女,來作爲慶賀。

“鐵馬秋風大散關,不對,這是春風,算了,沒事吟詩幹嘛,找罪受。”

嘀咕了幾聲,李嘉頗爲歡喜地來到軍機處,將射聲司的消息傳閱開來,一時間,軍機處諸位大臣盡皆歡喜,消息又傳到了政事堂,宰相們也曉得大散關的重要性,人人喜笑顏開。

“這個陳兵,本事不小。”

面對諸多大臣宰相,李嘉面露笑容,輕聲讚歎道:“尤其是那郭守文,聽聞還是郭威的義子,如今棄暗投明,一舉爲咱們奪得柴嶺、大散關,果真是個人才,團練使的確是屈才了,趙匡胤無識人之明啊!”

“郭守文棄暗投明,正可謂是人心所向。”

首相趙誠連忙附和道:“陛下運籌帷幄,提前將嗣周王接應南來,避免其遭其毒手,如今甚至還張羅着爲其成婚,自魏晉以來,亡國之君,何來有這般的快活?”

“陛下的仁慈開明,正好比對趙匡胤的陰險狡詐,可以說,正因爲如此,纔有大唐的人心所向,趙匡胤的人心香背。”

“哪裡的話。”李嘉笑道:“我一個人又怎麼治理那麼大的國家,還不是因爲衆卿扶持,纔有了今日?”

經過一番的互相吹捧,君臣都得到了滿意,這才臉冒紅光地開始討論大事。

坐在龍榻上,他背靠軟枕,屁股也坐着軟墊,別提多舒服了,居高臨下,大臣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收在他的眼裡,可以說是極大的提高了皇帝的滿足感。

果然,古代的宮殿,不只是爲了壯威好看,也有其他的用處,深得君主思維。

“關中那一路已經有了突破,淮南、荊南可有動向?”

李嘉輕聲問道。

“啓稟陛下,淮南傳來消息,上元侯已經奪下通州、泰州、和州,如今正在圍攻揚州,已經有了數日之久。”

李淮連忙出列,恭敬地解釋道。

“拿地圖來。”

很快,就有宦官搬空了桌案,將一副巨大的地圖鋪開,展現在衆人面前。

大家都不是第一次見到地圖,但如今再次見之,仍舊不免驚歎,這着實是個國寶。

李嘉一觀察,立馬就發現,泰州就是後來的泰州市,通州是南通,位於揚州以東,和州是和縣,位於其西。

而揚州城池寬闊,容納數十萬人,哪怕十萬大軍,都圍不住,揚州身後就是高郵軍、天長軍,這兩路兵馬,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支援揚州,使其成爲空談。

“若是不拿下其背後的高郵、天長,揚州十年都拿不下來。”

李嘉皺着眉頭說道。

宰相們紛紛點頭表示認可,紙上談兵,他們也能看出來。

李淮等知兵人,則頗有些急切,深怕皇帝進行遠操,以至於貽誤戰機,從而釀成大敗。

李嘉看着他們微妙的表情,不由得笑道:“放心,我也只是動動嘴罷了,具體的還是看他們自己來做的,微操這種事,只會導致兵敗,功虧一簣。”

聞言,衆人才送了一口氣。

“這次淮南部分,有江寧府的兩萬人,浙江府的兩萬人,御營抽調過去的兩萬,外加上萬人的長江水師,總計是七萬人。”

李淮指着地圖爲皇帝以及宰相們進行說明解釋。

“除了揚州外,池州部分也有萬人匯聚,主要是對付無爲軍,以及其後的舒州(安慶)廬州(合肥)。”

“舒州湖泊衆多,民寡地少,位置緊要,拿下自然不難,唯獨廬州,乃保信軍所在。”

李嘉點點頭,一臉沉思之色,問道:“如今保信軍節度使是誰?”

“回稟陛下,數月前,保信軍節度使,已然換成了王審琦。”

吳青出列,輕聲道。

“王審琦,昔日趙匡胤篡位時結交的義社十兄弟之一,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時,出了大力,任殿前都指揮使,神武二年,出爲忠正軍節度使,爲人謹慎,斂財無數,又散財重兵,深得軍心,其尤擅長騎射……”

“趙宋開國的重將啊!”李嘉感嘆一聲,說道:“趙匡胤數月前將其從許州調到廬州,可見其還是知曉分寸的,派遣重將把守廬州——”

“廬州,乃是北上必經之路,一定要拿下——”

合肥以西,就是六安等地,大別山餘脈,山嶺衆多,大軍難行,東邊又被揚州堵住,若是北上,必定要打下廬州。

更何況,巢湖所在,乃是運糧的要道,節省不知不多少力氣,廬州重中之重。

“都不是傻子,都看得清楚——”

李嘉感慨了一聲,隨即道:“既然如此,就明刀明槍的幹一仗,咱們不是孫十萬,王審琦也不是張遼。”

其他人盡皆默然,皇帝動不動就喜歡給古人起外號,着實不雅,好歹也是東吳皇帝,就不能尊重一些?

“荊南又如何?”李嘉視線轉移,淮南距離長沙太遠,只能放任其爲了但荊南府卻不遠,距離長沙只有幾百裡,可以說是長沙的北大門。

“潘都督坐鎮江陵,並沒有多少動作,只是在秣兵厲馬,鍛造攻城器械。”

李淮說道。

“器械不夠?我記得投石車有上百輛,以及幾十門火炮,都與他去了,淮南都不及一半,怎麼還要鍛造?”

李嘉搖搖頭,這或許是其計策罷,他看了衆人一副鎮定的模樣,心生尷尬,大家都看出是計策了……

“來襄州的,是石守信吧!”

“正是!”

“看來趙匡胤真的是慎重了,連閒賦幾年的結社兄弟,都派出來了。”

李嘉笑道,“就讓他們慢慢打吧,咱們有的是錢糧,大不了比拼消耗,咱們能耗死他們——”

哈哈哈哈——

皇帝笑了,大家都陪笑,尷尬緩解了不少。

最後,李嘉目光對準山東半島,這裡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七十九章活計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一千零一十章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1268章總兵第1353章民艱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1293章自己第1181章天可汗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1153章第1331章威逼第1289章心情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1370章煽動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七百五十三章江華灣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1278章拉薩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1327章內軋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九百八十三章第1353章民艱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1210章夏王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1331章威逼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1216章忌憚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1371章三路第1392章復立安西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1213章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九百八十二章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1274章伴當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八百八十七章第1374章大喜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1295章門檻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408章孝順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番外3——震雷第八百八十七章第1288章父子第1140章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1274章伴當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1113章藏污納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