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

bookmark

李嘉正在耽羅島等耽誤時間的時候,整個番禺又熱鬧起來。

新皇帝登基之後的恩科開始了。

南漢的科舉,隨唐制,一般只去命經進士兩科,其餘雜流無算。

與明清之間,府縣選拔不同,南漢承唐制,每個地方州縣都有定數的名額,一般而言,只要身世清白即可,學問的話,需州縣官吏親自考覈爲準,他們被稱作鄉貢。

還有的是國子監的監生,也可以無需考覈直接參加由尚書省舉行的科舉考試,被稱作“生徒”,所以唐朝的科舉也被稱爲“省試”。

科舉是由尚書省來舉行的,設有知貢舉一人,三年輪換,與明清各考官複查不同,知貢舉一人,即可決定你是否被錄取,連皇帝幾乎都無法直接選定。

由於不採取糊名制度,唐代科舉的公平性廣受質疑,幾乎成爲了權貴的遊戲。

甚至,有的出身寒門,爲了不被落榜,故作噱頭,在廣衆之下,宣讀自己的文章,所言自己必中,從而以輿論相逼知貢舉,但要求必須有真才實學,不然容易玩砸。

更有甚者,花千貫去賭坊,言某人必落榜,又隱隱約約透露與知貢舉有矛盾,自己得了消息,逼迫知貢舉顧及名望。

而,常用的手段,就是行卷。比如,白居易的那首《賦得原上草》,就是向老顧況投卷,被其向知貢舉推薦,才得以中試,這種明示的潛規則,就叫行卷。

你道那些唐朝的公主,爲甚有這樣大的權力,還不是因爲她們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女兒,可以向知貢舉推薦心儀的舉人,從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登科之後,還需要參加吏部的選試,其中的貓膩更多了,沒有關係,你就一輩子等着,當候補官員,比如韓愈在考中進士後,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

作爲新皇登基後的恩科,吸引了整個嶺南的目光,數以百計的舉人來到番禺,就是爲了考中做官。

“雅明賢弟,昨日考得如何了?”王崇山剛出房間,耳邊就傳來一聲親密的稱呼,擡眼一瞧,原來是與自己同來自南海縣的李淮,此人身着綾羅,出手闊綽,在同期參與科舉考試的舉人中,名聲赫赫。

“桐柏兄!”王崇山點了點頭,無奈道:

“整個大漢六十州,進士科不過十餘人,小弟哪有希望可言!”

“唉!賢弟謙虛了,雜科無算,進士科,明經科加起來不過二十餘人,興王府佔據一半以上,南海縣在興王府可是文風鼎盛之地,賢弟必中!”

李淮頗爲嫉妒得看着這位名聲在外的老鄉,臉上卻寫滿了開心之色。

聽得此言,王崇山也期待起來,緊張的心情鬆弛了不少,想來也是,大漢繼承唐制,每年錄取的關中舉人,往往佔據一半以上,大漢自然不例外,興王府位列前矛。

想起本國重視進士,朝堂上的宰相十有八九都是進士出身,自己若考上科舉,未來可期,家中的妻兒想來也是極爲高興吧!

“不過賢弟卻要小心了,聽聞聖人剛剛繼位,竟然明令旨意,要求六品以上朝官,必先進蠶室,才能授官!”李淮這時又憂慮的操心道。

“無需擔憂,進士科乃儲相,豈可如此有辱斯文?”這時,同樣來自南海縣的才子範棣走了出來,自小就以神童聞名於世,此次恩科就屬他與唐崇山最爲有名,賭坊中的賠率,兩人也是最低的。

“桐柏兄想來是不知進士科之貴,乾亨四年(920),進士科不過十人,如今貴爲宰相者,竟八人!”說到這,周邊所有人不自覺地感嘆起來,進士科真可謂是一步登天,明經科卻從聽聞有幾人名列宰相的。

與三十來歲的唐崇山不同,今年不過十八的範棣傲氣凌人,一臉必中的模樣。

“範神童所言不差,進士科斷斷不會如此的!”

“是也,儲相之才,豈可如此?”

周邊舉人也不斷地附和着。

“諸位,今天皇榜頒佈,暫且歇息片刻,我派人僕人前去看榜,諸君都不落下,稍等片刻,自會有報信人前來送喜!”李淮臉上帶着笑容,招呼衆人坐下。

焦急不安的舉人們紛紛致謝,坐在椅子上,猶如熱鍋上的螞蟻,身前的茶水,換了一波又波,猶未可知。

啪啪啪啪——

過了半個時辰,客棧前傳開了鼓鑼聲,隨後一個僕人氣喘吁吁地跑上了樓,高喊着:

“南海縣的唐崇山唐老爺,高中狀頭,同縣的範棣範老爺,也名列榜眼,封州的張憲張老爺,名列進士!”

僕人一連用了三個名字,自己家的郎君偏偏未有消息,李淮有些尷尬地笑道:

“唐賢弟與範賢弟,張賢弟,進士及第,真是恭喜恭喜!”

話音剛落,敲鑼打鼓聲卻上了樓。

“恭賀南海縣唐崇山唐老爺高中狀頭,必後來居上,名列宰堂!”

報喜的人十來個,歡天喜地地敲鼓打鑼,然後掏出一隻只大手。

唐崇山一愣,李淮則一笑,揮了揮手,一箱銅錢擺了出來,一吊吊的銅錢晃花了眼。

不一會兒了,一箱銅錢不見了影子。

隨後,又是兩波報喜的人,整個客棧瞬間沸騰了,未曾未曾想到一間小小的客棧,竟然誕生了三位進士,真謂是天上的文曲星注目啊!

“三位老爺,本店已準備好上等酒席,就等三位入座呢!”掌櫃的連忙跑了出來,彎着腰,恭敬地說道,臉上的笑容止不住得盪漾着。

宮廷中,似乎受到了科舉放榜的影響,整個宮廷也極爲熱鬧,小皇帝的心情也甚好,用珍珠編的花籃也無極爲漂亮。

“今次恩科,誰是狀頭?”劉悵一邊欣賞着自己的傑作,一邊問道。

“陛下,今次狀頭,乃南海縣舉人唐崇山,才名盛傳全國,想來是實至名歸!”龔澄樞彎着腰,輕聲說道。

“如此人才?不用豈不可惜?”劉悵自問自答道,不知思考着什麼。

“傳話下去,自今而後,凡有由進士及第而欲登朝臣之列者,先必自閹,倘自閹無着,而又極欲得官者,由朝廷代爲閹之。”

“這……”龔澄樞有些驚呆了,這可是掄才大典,國家長治久安的保障啊!

“進士科狀頭唐崇山,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不在次列,無論做官否,派人去閹了他!”

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修)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七十九章活計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