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

bookmark

ps:明天上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參見陛下!”

大殿中,上百寧個朝廷大臣分列兩邊,一臉的濃重之色,身上的朝服還有些褶皺,氣氛好似凝固了。

但李嘉卻一臉笑意,身上穿着新封的禁軍總都督的朝服,率先彎腰,行禮道。

剛不久,李嘉的就整合了整個禁軍,成立所謂的都督府,統率所有的禁軍及地方軍隊的訓練,招募,薪水,升遷等,雖然此時出現有些不倫不類,但李嘉就是成立了。

之前李嘉也想過諸國的慣例,成立樞密院,但,想到了自己的資歷很淺薄,突兀的就任如此高位的話,會造成朝野的議論,不如新成立一個機構這樣的話,就沒有所謂的資歷和年紀可以阻擋了。

比如曹操就成恢復成立丞相,而若是就任大將軍的話,麻煩就更多了。

“參見陛下——”稀稀拉拉的聲音隨即響起,大臣們作爲文官,基本的素質還是有的。

“有事請奏,無事退朝!”

一生便換了一個新的宦官,模樣周正,臉上帶着凝重之色,清脆的聲音響徹整個大殿,大臣們一時間有些適應不了。

畢竟,新登記一年多來,上朝次數屈指可數,突然來了一次大朝,還真的讓人不習慣。

“衆卿家平身!”不只是大臣們,劉鋹自己也有些不習慣,其實被要挾着參加大朝,他感覺自己的屁股底下彷彿有根繡花針,戳着他極其難受。

心裡頭都在滴着血。

“臣有事啓奏!”就有一個鬍鬚比較旺盛的大臣走了出來,一臉的嚴肅之色。

衆人一臉的意外之色,大家沒有想到,率先發言竟然是孫釗,此人年紀輕輕不過三十來歲,已經是門下省的侍郎,過不了幾年,位等宰堂,也並非難事。

沒想到此人竟然投靠了亂臣賊子,果然人不可貌相,衆人心中萬分的鄙視着。

“卿家請講——”劉鋹看了一眼無所謂態度的李都督,小心翼翼地說道。

“陛下登基以來,大漢風調雨順,萬物繁昌,此時卻發生邕州被圍,潮州民亂,地方叛亂四起,若不是李都督奮勇勤王,我大漢危在旦夕矣!”

“此乃天佑大漢!”

孫釗臉不紅氣不喘地大聲說道,隨後還向李嘉鞠了一躬,以表感謝。

而且,更令衆人想不到的是,李都督竟然毫不臉紅的坦然接受這一禮,甚至還有些自傲地點點頭。

“此乃天佑大漢之故,李嘉的功勞,微乎其微!”

對此,衆大臣紛紛側目。

“天災易躲,人禍難移。天子聖明,皇天庇佑,而大漢如此動盪不安,必有緣由!”

“不知卿家所言的緣由是?”劉鋹瞥了一眼淡定自若的李都督,再次問詢。

“臣所言之禍端,乃宦官涉政,有違王道,所以民不堪其禍,官不堪其令,軍不堪其擾,朝野上下,皆咬牙切齒,恨不得生痰其肉——”

說到這裡,孫釗目光中充滿了恨意,眼神飄忽到前方,嚇了劉鋹一跳。

話說到這裡,重大臣紛紛雙腿不由地一夾,臉上寫滿了恨意,此恨如滔滔江水,難以洗刷。

不經歷此一遭,又怎能明白,男人失去那個的意義所在。

此話一出,得到了衆大臣由心的讚賞,朝堂氣氛爲之一變。

“所以,臣請誅殺宦官龔澄樞、陳延壽等人,以正風氣——”

孫釗把頭一低,洪亮的聲音,直衝衆人心底,說出了大家都難以開口的話。

“豈有此理——”劉鋹拍打着龍椅,這樣說來,豈不是明晃晃的罵他嗎?他又不是傻子,真是太過分了,哪有一點爲臣之道?

一怒而起,但卻被李嘉那若有若無的笑意,再回想起自己被俘虜時,被此人用大象活活踩成肉泥的國丈,劉鋹不由得一顫,話音一變:

“天底下竟然有如此之事,朕少登帝位,被奸臣矇蔽雙眼,竟然造成如此禍事——”

雖然明知道這句話不是出自皇帝本心,但衆大臣依舊被感動不已,畢竟在這個世道,承認自己錯了的皇帝,太少了。

一是唐末以來,各軍閥輪番上陣,蠻橫而無理,當文臣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服從,要麼死亡,勸諫什麼的,除非瘋了,爲了一個野蠻人的天下,失去了自家性命。

“陛下——”一向重情義的鐘相公,不由得輕呼起來,衆大臣也忍不住抽泣起來,好一副明君忠臣圖啊!

“哼!”李嘉冷眼旁觀着,對於這些表演,他已經看透了,爲了權力,都能放棄自己的尊嚴和器官,這個男人還有什麼資格來談忠誠?

歷史上不乏證據,與文人談忠誠,不如與失足婦女談貞操,至少人家真的會爲失去的東西而懊悔。

“臣附議——”

“臣附議——”

附議……

李嘉的一聲冷哼,讓這悲傷的場面瞬間轉換,一個又一個的大臣走出隊列,臉上的悲痛瞬間轉化爲堅定。

“準——”眼見着大量的朝臣附議,劉鋹有些愣了,這些文臣們也太令人不齒了吧!

但,形勢比人強,劉鋹無奈地點頭同意,這個令他心痛萬分的建議。

接下來,朝堂上完全按照李嘉的意思,完成了一道又一道的政令。

“中書門下:組建飛虎軍,人數五千,李威爲飛虎軍指揮使……”

“中書門下:取消一切蠶室,宮中不再招募宦官!”

“中書門下……”

李嘉控制了整個番禺後,朝堂的官吏們很識相的寫了效忠書,拍着胸脯展現忠心。

於是,李嘉投桃報李,除了戶部以及軍隊外,其餘的權力未變,還在那些大臣們手中,暫時保持着原樣。

在這裡,李嘉還要感謝一下劉鋹,及其父親劉晟,兩人將大部分的宗室給殺戮,地方上沒有任何宗室坐鎮,目前爲止,還很安靜。

就連鍾允章鐘相公,雖然一副不配合的模樣,但卻也並沒反對李嘉竊取權力,顯然,劉氏天下,比想象中的還要容易。

目前,依舊有兩處威脅,令李嘉心中難安。

一者,率領禁軍在潮州的宦官龔澄樞。

二者,坐鎮西北賀州,南漢第一大將潘崇徹。

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修)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女日常(屏蔽重發)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兩百二十九章露不報捷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四章野外啼哭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修)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三百八十章紕漏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感言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修)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