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

bookmark

手中有兵,心中不慌。

五萬大軍重組,所有的高級軍官完全互調,飛龍都,飛虎都,白沙都,以及雲從都等,都從禁軍旗號刪除,畢竟是正規軍。

以私化公,這點講究還是要有的。

五萬大軍,淘汰老弱病殘之後,只餘下四萬人。

近萬人被淘汰,除了三千多真正的老弱病殘外,其餘的七千人不是地痞流氓,就是異端分子,李嘉自然不會浪費,全部編成廂軍,專門負責修路開荒的,也算廢物利用了。

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和左右神弩六軍,每軍五千人,共三萬人,作爲禁軍,防守整個番禺城。

剩餘的一萬人,除了分出五千人防守宮城再,剩餘的,都被編入了都督府,作爲親衛隊。

這個時候,之前的軍號就被利用上了,這五千人分爲白沙都,飛龍都,飛虎都,雲從都,各一千兩百餘人。

李威張維卿等人,自然去了禁軍,當指揮使去了,這些都督府親衛由於大部分都來自於邕州或者儋州等地,屬於元從部隊,所以外人也稱其爲元從軍。

李威,家奴出身,左羽林軍都指揮使。

李信,家奴出身,右羽林軍都指揮使。

張維卿,武平軍南下投靠,左龍武軍都指揮使。

黃勇,蠻僚漢化,右龍武軍都指揮使。

黃陽,左神弩軍前指揮使,改造不錯繼續擔任神弩軍都指揮使。

況毅,右神弩軍前指揮使,由於是技術兵種,態度可以,依舊留任。

這六軍,平日不可輕動。

左右羽林軍爲騎兵部隊,目前一直在收集馬匹,訓練騎手。

左右龍武軍,山地步兵,練習三才陣,適合南方環境,張維卿主持。

左右神弩軍,最佳輔助軍種,消耗極大。

除此之外,靜波軍掛在都督府名下,五千之數,內河水軍,也不可馬虎。

海龍軍,則屬於海軍,規模五六千左右,海船一百餘艘,其中八百料以上的,近三十艘,毫不誇張的說,在整個亞洲,這屬於最頂級的海上艦隊了。

由於李嘉一直小心謹慎,不曾破壞中央的政治局面,所以,整個中央依舊能收到地方的賦稅,不過目前不過三四月份,夏秋兩稅還有些時間,此時屬於青黃不接的時候。

由於各地的市舶司歸屬於內務府,所以李嘉毫不客氣的笑納了,每個月數萬貫的錢財,堪堪夠養都督府的元從軍。

朝廷戶部的錢財,除了需要發放中央官吏的俸祿外,還需供養禁軍,雖然只是將錢劃給都督府,然後再由都督府代發。

由於李嘉廢除了大量的苛捐雜稅,朝廷的賦稅急劇下降,不足往年的三成,只能鹽稅,商稅,以及關口等,勉強支撐。

好在停止修繕宮殿,朝廷依舊能支撐下去。

諸位宰相則不想休息,趁着朝堂穩定的時間,不斷下發地方,勸農耕桑,減免雜稅,停止徵發勞役,禁止地方青黃不接時催稅等一系列善政,讓整個嶺南百姓,瞬間緩了口氣。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鹽價從每斤一百多錢,降至五十錢,與民休息的政策很得民心。

對於這些政策,李嘉一開始是不懂的,所以他一直處於觀摩中,只要是有利於百姓的,他就會准許蓋上都督大印。

比如,光一個停止徵發徭役,就挽救了上千戶家庭,避免大量勞動力浪費,促進農業生產。

由於勞動力在家,還能爲南漢朝廷增添不少丁口。

至少需要一個夏收,整個嶺南才能真正的緩口氣。

休養生息的時機,李嘉除了訓練軍隊之外,也不是什麼都沒幹,坐等着的。

賭仙,他準備把自己的大本營——番禺,好好的改造一番。

比如,花錢僱傭大量城市閒散的勞動力疏通下水道。

南漢皇帝懶政,太監專政,自然會對眼前的小事,視而不見,除了宮城及任囂城外,十多年未通下水道的番禺外城,每到下雨的時分,都會水漫金山,給居民們巨大的困難。

花費了不過五千貫錢,半個月時間,三千人的勞作,整個番禺城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模樣,就連那些凹凸不平的街道,也被修葺一新,整個城市宛如換了模樣。

外表乾淨了,番禺城的內裡,也需要來個大清洗。

李嘉直接簽署了一項“掃惡除賊”活動,爲期三個月,對於番禺城的賭坊,青樓,幫派等,來個一個大掃除。

本次活動,由興王府尹李郜主持,金吾衛及射聲司幫忙,大肆抓捕起來。

射聲司情報那叫一個準,指哪打哪,金吾衛負責抓捕,短短三天時間,就打掉了十五家青樓,二十三家賭坊,八個幫派,捉拿賊人一千三百五十六人。

拯救失足婦女兩千三百人,沒收地髒款達到八十七萬貫,相當於南漢朝廷半年的賦稅,當然,其他的布匹,草料等雜物除外。

以至於坊間議論,都督府缺錢,所以才從幾女賭徒身上搜刮。

爲了更好的掌控番禺,李嘉繼承唐人的基礎上,吸取後世人的精華,重新編練出保甲制度。

唐的四家爲“鄰”,五鄰爲“保”,百戶爲“裡”,北宋王安石變法時提出了十戶爲一保,五保爲一大保,十大保爲一都保;元朝又出現了“甲”,以二十戶爲一甲,設甲生。

李嘉則以每戶設戶長,每十戶爲一保,設保長,十保爲一里,設里長,五里爲一甲,設甲長。

也就是說,一個甲長,掌握五百戶,數千人,相當於村長,甚至是鎮長了,以此時的地廣人稀,甲長之上就是縣令了。

甲長下,設立三名隨員,處理民事糾紛,緝拿盜匪、攤派徭役、徵收錢糧。

至於原來的坊正,市令,也一律撤銷,不分民戶商戶,至於收稅的問題,則會在縣衙門下設立轉運司,甲長收下的稅,直接上交轉運司,然後再由轉運司留下一定的比例錢糧後,其餘的上交中央。

控制地方的錢糧,一向是中央的不二法寶。

整個番禺如火如荼地在重新進行編戶齊民,每戶人家,都會發下戶牌,寫着戶長的名字,以及居住地。

除外,還會在里長那記錄戶籍,新生兒及老人逝去,都要登記,一式三份,保長,縣衙,以及戶部,五年一次修改。

其餘人地方都很配合,只有另一處地方極爲排斥……

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修)第九章(重發)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女日常(屏蔽重發)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七十九章活計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五十章難以形容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修)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七十章白沙港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六十章新舊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