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

bookmark

“謹遵聖命!”刁廣諄連忙點頭應下,不過看他的模樣似乎早已經去做了,顯得很是鎮定,看來這些老生常談的東西,已然是不需要在強調了。

想着水稻被沖毀,百姓流離失所,李嘉這纔想起,若是救災,肯定會需要糧食的,稻田的糧食還未收割,而且沖毀了許多,那麼爲今之計,也只能指望朝廷了。

可是,如今這湖南各州縣,還能有多少糧食?

“回稟陛下,由於駐軍消耗過大,長沙府雖然一向糧食充裕,但如今卻已不支,十二縣,加在一起,也不過是五千餘石,數千災民也是能勉強支應,只是稻田毀壞衆多,怕是秋收之後,難以爲繼!”刁廣諄彎下腰,一五一十地說道。

聽到這,李嘉瞬間頭疼了,該死,富裕的長沙府也不過是勉強支撐,若是其他州縣,恐怕已經告急了。

他已經預想到,整個湖南其餘的州縣,已然傳來了告急文書,向自己求助,這真是剛解決了軍糧問題,又逢暴雨,老天爺真是不讓自己輕鬆一些。

“長沙府乃是湖南首富之地,也只能勉強支應,其他州縣此次必是難爲了!”李嘉嘆了口氣。

“陛下勿憂,雖說暴雨連綿,但不符合常理,必定難以持續,長沙府之所以糧少,主要是供應大軍過多所致,泰半的唐軍在長沙,消耗過大!”

“所以,以各州縣的情況來看,難以支應的必不太多!”刁廣諄看着有些焦急的皇帝,微微一笑,讓皇帝的憂慮減少了幾分。

“民生多艱,蒼天不憐,朕心甚慮!”李嘉臉上表現出一副憂國憂民的表情,他又重重的嘆了口氣,說道:

“如今糧草不豐,又須養軍,哪有餘力可以接濟,不知刁留後可有妙策?”

李嘉這話,可有一絲考究的意味在裡頭,聽到皇帝的提問,刁廣諄低下頭,細細思索起來。

前些時日,因爲糧草不濟,皇帝去勸民借糧,所得不過大軍兩月之數,正待秋糧入庫,而若是再行借糧,豪強世家也餘不多,心中也是不肯。

“暴雨連綿,正是河水暴漲之際,可佈網於河中,捕撈大魚,可緩解缺糧之苦!”

他思慮了片刻,認真說道:

“前些時日,雖然大族借糧者衆,但湖南安穩數年,積累豐富,剩餘也頗多,但借糧已然行不通,只能真金白銀的購買,才能讓其獻糧!”

“湖南河泊衆多,飢餓之事少有,些許雜糧,再加上魚肉,定能堅持到秋收!”

“其他州縣,可令地方豪族世家所好者,唯有名利,可彰其名,表其功,讓其子弟入學院、太學,如此以來,地方定能自救安穩,也無流民之患!”

聽到這裡,李嘉不禁點點頭,這是古代常用的手段,具有實用性,一般的官吏想不到,尤其是針對豪族世家的名利心,提出褒揚典型,太學、學院名額這種惠而不費的想法,的確是一名合格的官員。

與那些只會將流民驅趕的官吏而言,顯然太過於突出。

“卿家所言,皆爲妥當之法!”李嘉微微頷首,笑道:

“但,卻非完策,流民若被收攬,朝廷黃冊,定會消減不少,對於朝廷而言雖然能解決一時之患,但後患無窮,若非非常之時,不得采取!”

“朕有一策,可一勞永逸!”

“請陛下賜教!”低下頭,刁廣諄心中頗有些不信,這些法子,可是長久以來的良策,皇帝不過二十來歲,懂個甚?

雖然腹議不已,但他臉上依舊是恭維尊敬的表情,顯然已經是個老官僚了。

“卿家之前也是說過,湖南河泊縱橫,想必是鮮有不會水者,如今洞庭湖水師正在擴充,正需兵員,正好可以篩選災民入洞庭水師,且薪俸足以養家!”

“餘者,也可入巡檢營,聽聞許多百姓故土難離,巡檢營一直未滿,災民可入巡檢營,解決餬口之事,更可安穩地方,消除隱患,豈非一舉兩得,一勞永逸之法?”

“剩餘之老幼,想必不多,地方接濟也能應付!”

這個法子,李嘉學習的是我大宋朝的經驗,只要百姓造反,就將其收攏入廂軍,讓其成爲兵卒,這就是一句老話,既然打敗不了敵人,就將敵人變成自己的人。

吃的皇糧,自然屁股站立在皇帝這邊,造反幹嘛?

這也是爲啥北宋上百萬的軍隊,冗兵之患,但卻一直解決不了的原因所在,你要是裁撤了他們,等於推向了對立面,造反者衆之,這就是個地雷,一碰就炸。

當然,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並沒真正的解決問題,照樣是剝削重,貪污重,然後官逼民反,待到百姓實在忍不住的時候,就是天下傾覆之時。

梁山好漢中,宋江爲什麼有這種想法,就是得益於是體制內的人,瞭解相公皇帝的想法,而且是慣例,成功率非常高,所以義無反顧的帶領兄弟們投靠朝廷,而不怕朝廷後算。

“陛下聖明,此等法子,收效甚廣,既可強兵,又可濟民,可謂是一舉兩得,比微臣之法,強上太多!”

刁廣諄立刻服了,這個招數實在太妙,但就是有些耗錢糧,但他轉眼一想,洞庭湖八百里,水師還會缺糧食?湖中的魚,可能吃到吐。

又想到個好法子解決了問題,李嘉對於這些恭維,自然享受無比,但解決了災民問題,而秋收重大,不可馬虎,若是沖毀太多的良田,可就出大事了。

“來人,讓練兵大營的士兵們準準備去往各縣,搶修河堤,務必督促,強調軍紀!”

李嘉隨口吩咐道,保護農田,可是重要的事情,派遣軍隊去修河堤,是最簡單省力的法子,爲什麼不用呢?

軍民一家親!

“陛下,這,軍隊乃是護國利器,豈能去修河堤,徵發農夫纔是正道!”刁廣諄一臉的震驚之色,他的大腦裡,從來沒有出現過軍隊搶修河堤的案例。

況且如今這個亂世,軍隊桀驁不馴,若是去修河堤,可能會半路造反,更何況軍紀不行,會起到反效果。

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修)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三章雄心壯志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兩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九章(重發)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