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

bookmark

從嶺南出發的唐國,自此,成爲了天下強國。

嶺南的一百五十萬人口,加上遷徙淮南的二十萬,再加上湖南的六十萬,南平的七十萬,在他的統治下,人口已經達到了三百萬,與後蜀、南唐相差不離。

當然,距離中原的近千萬人口,還是相差甚遠,但已然拉近了許多,統一天下並不再是水中月,鏡中花了。

這是值得驕傲的成績,一年滅兩國,簡直是奇蹟。

所有人都將校百官都在歡呼,只有李嘉清楚,這兩個國家都是弱雞,並不值得驕傲。

奪取容易,治理難。

南平這些多的人口,擠在狹窄的三州之地,尤其是江陵府,在這個地廣人稀的世道,着實太過於誇張。

大唐皇帝秉承着仁慈的心理,以己待人,所以決定將江陵府一半的人口遷徙到湖南去,從而填充湖南地廣人稀的局面,爲湖南糧倉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江陵府九縣之地,人口竟然達到了四十餘萬,委實過於誇張,雖然說政策實施的不錯,但也只是不錯罷了,生存空間狹窄,阻礙了發展。

所以,遷徙的目標,達到了二十萬人,約五萬戶,分成四批,一年一批,逐步實行,第一批的人口將遷徙到下醴州、朗州兩地,這裡比鄰洞庭湖,又與南平臨近,而且屬於難得的平原地區,開墾起來,肯定能夠成爲糧倉。

這項政策,在皇帝以及軍隊的高壓下,得到了確切的實施,江陵百姓敢怒不敢言,而孫光憲,則是作爲遷徙政策的實施者,保證遷徙的安全。

而且,在遷徙的過程中,李嘉還發現江陵府有一項弊端。

田莊。

數十年來中原的人口彷彿就像一個漏斗,一般源源不斷的涌現在南平,而在逃難的人羣中,存活率最大的就是那些富豪和財主們。

於是這些人就來到了江陵,紮根下來,作爲在亂世中的桃花源,不斷地兼併土地購買土地,然後又帶領着自己的鄉親部曲,建立莊園。

一開始這些莊園還是不錯的,畢竟是鄉親,在亂世中混一口飯吃已然是不錯的了,畢竟他們沒有錢財來購買土地。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莊園的剝削越來越嚴重,這些僱傭在莊園幹活的農夫們,從佃戶成爲了農奴,世代被禁錮在莊園中,不得解脫。

他們沒有金錢,更沒有財產,包括生命以內,所有的一切都是莊園主的,在縣衙的黃冊中,甚至見不到他們的名字。

他們是隱戶,規模龐大的隱戶。

作爲強勢的征服者,李嘉已經把整個南平三州看作是自己的天下,雖然容不得這些莊園的存在,而且禁錮了那麼多的人口。

可這是在亂世啊,人口就等於是生產力,等於是國力,國力每強大一分,吞併天下的機會就大一分。

於是藉着遷徙的由頭,李嘉將那些大部分的莊園主,都納入了遷徙名單。

加在一起明面上大約有幾百戶,但實際上卻尋出今五千戶的農奴,自然,這些農奴屬於國家所有,並不在遷徙之列。

於是這些莊園主們,先控訴哭泣着,一邊含着淚,帶着所有的家當來到澧州與朗州,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隨着農奴的解脫,這些沒有農奴的莊園,就不算是莊園了,只能選擇變賣、回血,時間整個南平國的田價整整落了三成,一些身家比較豐厚的農戶都可以買上田了。

“真是沒有想到,隔絕在南平幕府外的戶口,竟然有如此之多!”李嘉站立在城牆上,目送着又一批莊園富戶的離去,瞧着那一車車的家當,在道路上形成一道道車轍,騾子吃力地運載着,顯然分量不輕。

“陛下深謀遠慮,非臣之所及!”一旁,一位眼冒精光的老頭站立在一旁,腰桿挺拔,有着一股精神氣。

此人就是南平幕府之下的判官孫光憲,協助南平王治理南平國二十餘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多虧了先生的名單,不然哪裡知曉,江陵城竟然有那麼多的富戶!”

看了一眼這個精悍的老頭,李嘉笑道。

大部分的士大夫眼裡,治國平天下就是他們的自願,對於普通的百姓,他們心中總是有一股悲天憫人的心理,可以理解,他是同情,也可以理解他是憐憫,或者說是心中的善意。

只是在爲官的途中一點點的被金錢美女腐蝕,難以長存,而在亂世,這種胸懷天下的官吏,更是少見,但李嘉卻又見到了一位。

在李嘉說出對於莊園的憂慮後,被執掌南平國數十年的官僚,說出來這樣一句話:

“在亂世飄渺的南平,這些人是南平國的支柱,對於國家而言,其對於百姓剝削欺凌,就是一塊生長在人體上的腐肉,削之,人將不存,姑且只能忍耐之!”

“但,如今,南平國都不在了,這塊腐肉是時候挖出來了!”

於是,第二天,一冊厚厚的名單出現在李嘉的桌子上,密密麻麻的人名,家族,來源,數目是極爲龐大的。

然後,在士兵的親**問下,這些莊園主們一邊拍着胸脯,一邊喜笑顏開的表示,一定要遵從朝廷的指示,遷徙去往湖南。

於是,整個江陵城的百姓們就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輛輛的騾子,拉着厚重的木車,緩緩地離開了江陵城,而那些車中的女眷則哭哭啼啼,不捨地張望着繁華的江陵城。

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感言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修)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修)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修)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八十八章宿鐵刀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修)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