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杜荷一行到青島造船廠。
“少爺,船廠擁有十個船塢,僅比葫蘆口船廠稍小一點,是帝國目前第二大造船廠。”
陸遜介紹道。
“伯言,造船工匠培訓得如何?咱們現在能造出多大排水量的船隻?”
杜荷道。
“少爺,根據蒸汽機研發出來的最新型號,如果使用二臺超大型鍋爐,
能驅動5000噸以上排水量船隻。目前在葫蘆口船廠正在生產,一旦成功,
先在商船上使用,最後在戰艦上採納。只是相應的船體會增加好多,
涉及到好多零配件的供應、研發,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生產。”
陸遜道。
杜荷聽後心中真的高興。
說明幽州遼西城中,不僅是蒸汽機,還有船舶生產企業,都開始走上創新道路。
不再靠杜荷拿圖紙出來,按樣進行生產。
這是一個好現象。
一個帝國,必須走創新道路,必須不斷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才能立足於世。
“少爺,這是剛剛研發出來的捕魚船,是天下漁業公司訂購的,專門用來近海捕魚,
排水量一般在500噸,也有200噸、300噸的捕魚船,根據需求生產。”
陸遜道。
哦!
“伯言,這種船隻有點象商船。不過,數百噸排水量小了點,要想辦法,
研發出一種更大的船隻出來,上面不捕魚,專門用來加工現場捕來的各種魚,
帶着數十艘小船到深海中捕魚。
畢竟,近海捕魚效率不是很高,只有深海捕魚,才能獲取更大的收穫。”
杜荷道。
深海捕魚!
“少爺,深海捕魚太危險,暫時沒那個必要。現在近海捕魚收穫不錯。
每天出去,晚上回來,船艙裝得滿滿的,次日就能銷售出去。”
陸遜眉頭抽搐幾下道。
杜荷想了想,覺得步子邁得有點大,現在唐帝國剛剛成立捕魚公司。
近海確實還能捕一陣時間。
深海捕魚暫時沒必要。
咿!
“伯言,這是什麼船隻,貌似是戰艦?”
杜荷道。
“這是剛剛研發出來,專門用來近海防禦的戰艦,排水量只有600噸,體形變化很大。
與傳統的船隻不一樣,是一種瘦身型戰艦。但是,速度很快,比大型戰艦快了一倍有餘。”
陸遜解釋道。
“這些造船工匠從什麼地方招聘來的?”
杜荷道。
北方造船工匠不多,主要集中在南方。
山東一帶,有一部分造船工匠。
“當地招聘了一些,很多工匠是從長江口一帶高薪招聘過來,經過培訓後,
分別生產各自的零配件。現在造船廠,基本實行模塊化生產。船廠只是進行總體組裝。”
陸遜道。
杜荷點點頭。
這種生產方式,得益於杜荷兌換出來的氧焊技術資料。
經過工匠們不斷的研究,分離出氧氣,用於焊接,對提高造船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伯言,北海艦隊現在有多少戰艦,多少士兵?”
杜荷道。
“主戰士兵有二萬多人,加上後勤保障部門,一共北海艦隊有近五萬人馬。
當然,不包括幾大造船廠的人員,只是分佈在各個港口的後勤人員。”
陸遜道。
杜荷知道,想要讓海軍壯大,並非是靠主戰部隊,一系列的後勤保障必不可少。
各個港口必須要有戰艦修理廠,淡水、煤炭的補給,值勤人員等方面。
一個龐大的系統。
“伯言,工匠師傅掌握了焊接技術了?”
杜荷道。
這是一門新技術,在此時是創世紀的技術,用途極廣。
“少爺,我們先讓工匠們,在商船生產上練技術,等到熟練掌握後,再運用到戰艦生產上。”
陸遜道。
“幾天後,李德謇帶兵馬到來,五萬兵馬,加上一萬多的後勤保障部隊。
一起運送半島,有什麼困難嗎?”
杜荷道。
這是出征東洋國的主力。
李二雖說杜荷能調配幽州兵力,可是,杜荷不想抽調幽州邊防上的部隊。
那些邊防部隊不能輕易抽調,要嚴防草原上種族的入侵。
杜荷絕對不允許唐帝國境內的百姓,再遭到草原種族的掠奪、搶劫,必須要將其消滅在邊境線以外。
爲此,不論是秦理,還是房遺愛旗下的12師、13師,必須不定期對東、北面草原進行巡邏。
一旦發現有草原種族,馬上給予嚴厲清剿。
不是杜荷不想一次性解決草原問題,是真心沒辦法。
草原種族是一個遊牧民族,居無定所,飄浮不定,那麼大的草原如何尋找呀!
再說了,就算暫時清剿乾淨,不用多長時間,又會有草原種族從深北部過來。
除非帝軍殺進深北部地區。
在這個時代,中原士兵承受不住那種氣候。
“少爺,已經通知天下海運公司,讓他們來一部分商船運送,不會有問題。”
陸遜道。
“伯言,告訴天下公司,這次出征東洋,會捕獲大量東洋人,到時候要押運回帝國,
讓他們繼續發光、發熱,爲帝國的發展、崛起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樣一來,
租用商船時間會很長,不是短時間能解決好東洋問題。另外,通知一下咱們手下的勘探人員,
等大/軍進入東洋國後,勘探人員也要跟上,把東洋國境內的黃金、白銀勘探清楚。
李二非常在意那裡的黃金、白銀。”
杜荷道。
“遵命!”
陸遜帶着杜荷、典韋走出造船廠,朝着港口走過去。
這是一個軍港,隸屬於北海艦隊。
不過呢?
港口還是留出來三個碼頭作爲民船使用。
此時,民用碼頭很繁忙。
二個出去的碼頭、一個進入的碼頭,均繁忙,不斷有貨物從船上卸下來。
又有大量貨物裝卸上去。
“伯言,商船上下來的人是作什麼的?”
杜荷道。
“少爺,產業園區一直在招聘優秀工匠,周圍已經很難招聘到,只有到南方去招聘。
這是用商船運送來的工匠,其家眷也一起到這裡來。”
陸遜解釋道。
“青島技術學校有多少學生?”
杜荷道。
“現在已經三萬多人,老師全是抽空到技校上課。有二批次學生已經走上工作崗位。
另外,少爺,我們讓技術學校中,對經史子集有興趣的學生,繼續呆在裡面學習。
希望他們不要令人失望,到時候能參與朝廷面試一舉成功。”
陸遜補充道。
哦!
這是要與大家族爭搶蛋糕呀!
“伯言,這部分學生有多少?”
杜荷道。
“少爺,放心吧!一共只有三十多人,都是在經史子集方面很有天賦的人。
對那些大家族形不成衝擊,也不會有威脅。”
陸遜道。
三十多人問題不大。
現在還不是與大家族開戰的時候,必須忍讓、退讓,等到機會成熟時。
嘿嘿!
杜荷產業園區的技術學校,全部晉升到大學,到那時,才能開設經史子集類學科。
太學再不改革,只會衰落倒閉。
杜荷就是要促使太學改革,從培養官吏擴大到全方面發展。畢竟,太學是皇家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