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二章耕作之事,豈是容易!

“隆!--隆!隆!”

“駕!--噠!噠!”

…………………

黎明時分,東方泛白,隨着一陣隆隆的巨響,許昌城門緩緩的打開了,而後涌出無數人影,有坐騎駿馬、威風凜凜的武將,有乘坐牛車、高冠額帶的文官,還有騎着小毛驢、帶着青衣童子的風雅名士……前後相連,絡繹不絕!

衆多的上層人物出行,把守城官兵嚇了一跳,以爲朝廷出現驚天變動,大家都出去逃難呢,後來才探聽明白了,文武百官不是去逃難,而是前往爭鳴學府,觀看一場馬球大賽的!

漢代娛樂項目不少,賽馬、鬥牛、鬥雞、鬥鵪鶉……大家全都玩過了,卻從沒見過打馬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都想去開開眼界呢!

何況這場大賽發起者,正是權傾朝野的蕭逸,文武官員、士族門閥誰敢不給面子,故而接到請柬之後,立刻準備出行事宜,還都起了一個大早兒,生怕遲到惹怒了大司馬!

還有兩個重要原因,讓文武官員非來不可,一則:他們家族中的少年子弟,大都在爭鳴學府裡面,不少人還報名參加了馬球大賽,身爲父兄自然要來觀看,順便給孩子們吶喊助威!

一些頭腦精明的官員,把家族中待嫁的女孩,也都帶來觀看比賽了,學府之中俊傑無數,若能挑幾個乘龍快婿,那就再好不過了!

二則:爭鳴學府就是一隻‘吞金獸’,每年消耗的錢糧、物資,足夠供養幾萬大軍了,朝廷最爲困難的時候,文武官員都發不出俸祿了,也沒敢剋扣學府一分錢糧!

無數的物資投進去,總得見到一些回報吧,文武官員也想看一看,學府取得了什麼成果,如果收不抵支的話,以後再想調撥錢糧,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出行的隊伍雖多,順序卻一點不亂,高貴者在前,卑賤者在後,誰也不敢隨便僭越,而走在最前面的隊伍,正是丞相府的‘虎豹騎’,簇擁着一輛七寶華車,裡面坐的不是曹操,而是兩位公子曹熊、曹衝!

自從進爵魏公之後,曹操的權勢更大了,事務也變得更多了,每天起五更、爬半夜,處理堆積如山的奏摺,身體弄的疲憊不堪,那有精力看馬球比賽呢,又不好駁了蕭逸面子,故而讓五子曹熊代替前往!

相府四位嫡公子中,曹熊的年紀最小、個人勢力也最弱,一直生活在幾位哥哥光環下,屬於被忽略的存在呢,不過嗎,他與蕭逸的關係最好了,小時候坐在蕭逸肩膀上,還放過一泡童子尿呢!

曹衝聰明伶俐,有過目不忘之能,故而深受父親的寵愛,家庭地位不在幾位嫡公子之下,就連他的個人學習,也是曹操在親自教導呢,因此有人暗暗的猜測,曹操真正屬意的繼承人,就是這位八歲的小神童!

不過嗎,曹衝有聰慧的頭腦,卻沒有強壯的身體,因爲小產-先天不足,他一向的體弱多病,也無法學習武藝,吃了無數補藥都不濟事,恐怕難以長大成人呢!

這次前往爭鳴學府,觀看馬球大賽的同時,也想請神醫-華佗出手,給曹衝調理一下身體,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征戰沙場,都需要一副好的身體,否則只能做旁觀者了!

龐大的隊伍一路向東,在距離學府三裡左右,被一塊大石碑攔住了,石碑高有一丈八尺,是整塊漢白玉雕刻的,上面有一行大字:學府重地、不得喧譁,文官落轎、武將下馬!

按照古制,在一些特殊的地方,都有這種警示石碑,以示對權利、文化的尊重,比如距離皇宮三百步下馬,距離相府二百四十步下馬……而爭鳴學府的規定:三裡之外,一律下馬!

看到石碑之後,文武百官自願自覺的,或是下馬,或是下車,就連曹熊、曹衝也下了馬車,攜手向學府大門走去,在文化傳承面前,縱然是帝王將相,也得乖乖的低下頭顱!

只有幾名白髮老儒,依舊騎在小毛驢上,大搖大擺的向前進發,他們在世俗中沒有官職,可是在學術世界之中,卻都有極高威望,故而享受這種特權!

“刷!刷!-這塊田地收割乾淨了,快點稱一下粟米重量,而後統計平均數字!”

“今年的雨水太多了,莊家生長受到了影響,咱們應該修一條排水溝,以前只重防旱,卻忘記防澇了!”

…………………………

通往學府的道路兩邊,盡是整齊的粟米田地,在秋風的吹拂之下,穗子已經變成金黃色了,不少頭戴斗笠、身穿布衣的農家學子,正在辛勤收割着,並稱重每一塊田地產量!

課堂只教理論,實踐纔出真知,凡是爭鳴學府的學子,必須做到知行合一,儒家、法家要遊歷天下,瞭解百姓疾苦,道家、佛家要勸慰百姓,讓他們棄惡從善,墨家發明各種工具,兵家上陣殺敵報國……農家則是種好田地,讓百姓們吃飽肚子,看似最爲簡單、其實最是艱難!

華夏雖是農耕民族,可是千百年以來,百姓們幾乎沒吃飽過,一直處於半飢餓狀態,如果碰上災荒之年,不是活活餓死,就是揭竿而起,多少偉大的王朝,都是被饑民們推翻的,而百姓們捱餓的原因,不是懶惰、也不是蠢笨,而是糧食產量太低了!

古代生產技術落後,基本是刀耕火種、靠天吃飯,就是把荒草燒成灰做肥料,挖坑埋下糧食種子,而後就盼着老天爺下雨吧,如果風調雨順,就能多收穫一些糧食,如果碰到了災害,糧食就會欠收、或者絕收!

《史記》記載:西門豹引漳水灌鄴,以富魏河東之地,畝產糧食兩石半,天下謂之膏腴之地,諸侯無不陳兵於側,而欲奪爲己有之!

兩石半也就三百斤,等脫去外殼之後,剩下二百斤就不錯了,這麼可憐的糧食產量,還讓諸侯們眼紅不已,不惜發動大規模戰爭,用屍山血河換取呢,其他貧瘠之地的糧產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漢代耕種技術進步,出現了隴作發、翻耕法、耒耜、牛耕、鐵犁……糧食產量有所上升,平均畝產三石糧食,大約三百六十斤左右!

農民辛苦打出的糧食,給國家交了賦稅,給地主交了租子,又能剩下多少呢,好年景半飢半飽,壞年景餓殍遍地,自從桓、靈二帝以來,漢家人口急劇減少,餓死的遠比戰死的多呢!

“敢問幾位小兄弟,田地可是你們耕種的,看着沉甸甸的穗子,想來收成一定奇佳,不知用了什麼辦法?”

隊伍中走出一名中年人,生的方面大耳、膚色黝黑,還穿着破舊的官服,正是相府令史-樑習,專門負責屯田事務,對於糧食最爲關心了!

周圍的官員也豎起耳朵,聽說學府的農家學子,遊歷四方尋求良種,播撒腐物改良土壤……還發明瞭不少新型農具,揚言要‘官私倉廩皆滿,再無飢謹之苦’,不知是不是吹牛?

“回稟這位大人,學府周圍的上萬畝田地,都是農家學子耕種的,可惜我們學藝不精,致使莊稼今天欠收了,每畝只有四石收成!

大司馬說過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莊稼之所以欠收,想來是我們懶惰所至,以後一定努力種好實驗田,再把技術、良種傳播天下,讓百姓們都吃上飽飯!”

農家子弟不善言辭,見到生人還有些臉紅,結結巴巴的回答着問題,而他們的手上都生着老繭,衣服也四處是補丁,想來經常下地幹活的!

另外嗎,他們的農具也很奇特,收割的、脫粒的、清選的、晾曬的……品種齊全,使用方便,比起尋常百姓使用的,可是先進的太多了,上面還都刻一個‘墨’字,想來是墨家子弟的發明吧?

“平均畝產四石,竟然還算是欠收了,是老夫的耳朵發聾,還是學子們在說謊呢,縱然是最好的農夫、最好的田地,畝產也難超過三石呀? щшш¸ttκǎ n¸co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咱們親手割一塊地,不就一清二楚了嗎,別說畝產四石糧食,能有三石半的產量,老夫一定叩首行禮!”

對於農家學子說的,百官們一百個不相信,種地看似簡單,其實難度極高,不是說發明幾件新農具,引進一些新的種子,糧食產量就突飛猛進了!

當年張騫出使西域,也帶回了大量植物種子,經過漢家百姓挑選、改良、培育……最後存活下來的,也不過就核桃、葡萄、石榴、芝麻、黃瓜、大蒜幾種,剩下的因爲水土不服,全被大自然淘汰掉了!

一顆種子傳播到新地方,要經過十幾代、甚至幾十代的種植,完全適應了土壤、環境、溫度……確定萬無一失了,才能大範圍的推廣,最後成爲一門糧食!

因此上,一個人穿越到古代,拿出玉米、紅薯種子,一下讓糧食產量翻十幾倍,達到畝產幾十石而後開創了太平盛世,只是某些人的意淫罷了!

(明朝萬曆年間,紅薯傳入中國,先是在福建、廣東種植,而後傳向長江、黃河流域,一直到了清乾隆年間,才成爲一門主要糧食,中間經歷多少成功、失敗,不是隻言片語說清的,別忘了,明朝亡於饑民之手!)

文武百官也不往前走了,一股腦的衝進了地中,找不肥不瘦的田地、測量出一畝大小,而後把官服往腰間一掖,搶過農家子弟的工具,就開始收割上了……

人多好辦事,只是片刻功夫,百官就割了一畝地粟米,而後脫粒、裝袋、稱重,最後得出一個數字--四石半!

“我的神農氏祖宗呀,竟然是畝產四石半,比平常多了五成呢,學子們沒說大話!”

“得暖飽而天下安,只要讓百姓們吃飽肚子,中原可見太平盛世,四夷誰敢不服王化?”

……………………

看到準確數字之後,百官們震撼不已,有人跪倒磕頭,有人默默流淚,要知道,天下農夫千萬、田畝大概上億之數,如果每畝增長五成,該是多少糧食,又能養活多少人呢?

“敢問諸位小兄弟,究竟用了什麼辦法,才讓糧食增產五成,可否推廣到天下呢?”

“回各位長者的問話,無非是深耕細作、澆水除草、以蟲制蟲……再施一些五穀輪迴之物!”

第一百九十八章佛門重寶,琉璃世界(四)第379章 長龍臥波第692章 駝城禦敵第一百一十八章敗白河,丟宛城!第576章 江山美人第一百一十九章孤狼奔逃,九死一生(中)第322章 蛤蟆太守第一百六十七章此消彼長,蕭氏崛起(一)第684章 平分西涼第九十三章蛤蟆怕熱水,烏龜怕鐵錘!第79章 美人脣第890章 萬里江山,有我一份!第一百五十三章恨水東逝,名將隕落(七)第611章 夏口陷落第二百九十五章無愁紙、印刷術!第一百四十七章去而復返,自投羅網!第837章 壯士斷腕絕路逃!第一百三十四章重整旗鼓,再戰荊州(七)第二百二十八章御花園中,英雄救美!第一百四十二章曹操的政治安排!(中)第773章 巧計脫身第二百八十三章鬼面蕭郎-兔子殺手!第二十一章欲取巴蜀,先克漢中(四)第673章 偏向虎山行第二百九十一章路人甲-叔梁紇第189章 可憐的小羊羔第874章 高官厚祿,反戈一擊?第773章 巧計脫身第二十二章賣草鞋的死了!(上)第504章 內鬥,袁家的傳統第二十二章曹阿瞞,你又上當了!第681章 兵進金城第二百零三章以子代父,上殿面君!第457章 三箭皆不中第685章 沙漠之舟第48章 血戰臥虎亭(一)第五十五章決戰定軍山!(二)第394章 嫁女兒是門學問第一百五十二章若問何滋味,酸甜苦辣鹹!第六十四章蕭玄,字伯商!第七十一章三江水戰,龍虎風雲(二)第86章 漢宮驚變第一百一十八章漢使呼呼大睡,喚之不醒!第六十九章死山絕地--黃石谷!第二十三章賣草鞋的死了!(下)第四十八章初戰告捷第493章 兵不血刃,拿下徐州!第496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四十章鬼才之謀,蕭郎之略!第34章 結拜趙雲第264章 老大,饒命啊!第一百三十四章重整旗鼓,再戰荊州(七)第五十五章樂城奪糧草(六)第37章 萬年深海寒鐵第九十章子龍將軍的姻緣(上)第五十三章樂城奪糧草(四)第638章 朕要江山第六十三章劉備入川(一)第349章 議定遷都第836章 落入陷阱如何好第6章 殺破狼三刀第402章 割發代首第791章 羊皮筏子第二十七章聰明之子不守家!第一百四十六章拿下薊城,搜索仇人!第381章 神女多情第703章 卑鄙小人的眼光!第106章 引狼入室第368章 陣斬白狼第655章 河北出兵第879章 戰局逆轉,勝負難測!第一百五十五章南北議和,罷兵停戰(中)第255章 虎癡也來了第161章 再議廢君第61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章漢中攻略VS荊州攻略(下)第671章 棋差一招第376章 放虎歸山第279章 平頂侯第115章 無心法師第512章 窮途末路第262章 圍城打援第353章 最毒‘美人計’第一百二十四章蕭郎遇刺,有驚無險!第一百七十七章曹植起兵,手足相殘!(四)第213章 蕭郎難封第422章 攻城戰車第八十八章龐統的上、中、下三策!第161章 再議廢君第一百零五章蕭逸的底線!第291章 奸雄思親第101章 夜哭之人第一百二十章燒當大酋長的夢想!第一百六十七章一世漢臣,終入魏書!(二)第二百九十四章可憐的小說家!第643章 鑄幣權第432章 天子認叔第609章 錦帆賊出陣第660章 一飛沖天第一百八十七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