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年-秋,十月初二日,天氣晴朗、豔陽高照,漢水兩岸的稻穀成熟了,散發出陣陣稻香味--隨風飄蕩、沁人肺腑!
佛曉時分,東方泛白,襄陽城的百姓紛紛走出家門,既有青壯男子、也有老弱婦孺,全都穿着粗布衣裳,拿着口袋、繩索、扁擔……匯聚到城門附近!
“吃飽喝足,有勁幹活,這次能有多少收成,就看大家的本領了,勤快的衣食無憂,懶惰的活該喝西北風!”
“工具一人一件,排好隊伍、按序領取,而後由里正、亭長領路,前往劃好的地方,誰也不許爭搶!”
………………
襄陽城四門內,擺開了極大陣勢,一邊是‘全副武裝’的火頭軍,發放着米餅、乾菜、肉羹……味道又鹹又油膩,雖不是什麼美食,卻適合乾重活的人享用,因此百姓們狼吞虎嚥、吃的格外香甜。
另一邊是墨家子弟們,向吃飽喝足的百姓們,發放一把把新制的鐮刀,旁邊還有大部件,鋸齒、葉片、槓桿、轉軸……不知做什麼用?
華夏是一個農耕民族,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了鏟、耒、鋤,刀、鐮各種工具,因爲技術比較落後,工具都是木製、骨制、石制,使用起來既費力、又容易破損!
商、周出現了青銅農具,種類有錛、臿、斧、鏟、耨、鐮、犁……到了秦漢時期,冶鐵業開始興起了,鐵製農具逐漸取代了、笨重不堪的青銅農具!
不過嗎,漢代冶煉技術不成熟,出產的鐵十分有限,加之諸侯爭霸、戰亂頻繁,鋼鐵大都打製盔甲、兵刃了,用於農業的少之又少,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無奈之下,百姓們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鐵刃木心’的農具,在田地間辛苦勞作,而那些偏遠的山村中,還有人使用青銅、木製農具,戰爭高於生產,人類何其悲哀!
墨家子弟發放的鐮刀,都是用純鐵打製的,而且火候十足、刃口極佳,別說收割稻穀了,就是人頭也砍的下來!
樣式也做了調整,鐮體猶如月牙狀,直刃變成了彎刃,後部則加重了份量,再配上輕盈的木柄,使用起來非常順手!
“老漢種了一輩子田,從未用過如此順手的農具,這是何人發明的,有大恩於黎民百姓呀!”
“螺祖養蠶、倉吉造字、蔡倫造紙……能夠改良農具的,絕不是凡夫俗子,問問這些墨家學子吧!”
………………
手持精緻的農具,百姓們無不欣喜,有人頻頻擦拭、愛如珍寶,有人議論紛紛、四處打探,最後從墨家子弟口中得知,改良了農具的能人,正是當今大司馬大人!
蕭逸穿越之前,是在農村中長大的,雖然本身不會農活(人太懶了,不願意下地,故而努力讀書,可惜學無所成),卻見過父母輩辛勤耕種,也認識不少的農具呢!
在改良鐮刀之餘,他還畫了不少圖紙,讓墨家子弟們打製出來,有破土用的耙子、有脫粒用的槤枷……還有用水力轉動的磨盤呢,對於種植水稻的百姓來說,簡直是一場技術革命!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
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準備就緒之後,在襄陽太守-文聘帶領下,百姓們跪倒在地,吟唱着《詩經-民生》,歌頌農耕之祖后稷,祈求五穀豐登、倉秉皆滿!
后稷是帝嚳之子,生而不凡、少有大志,喜歡收集野生植物種子,並摸索出了一套因地制宜、適時播種的方法,傳授給部落百姓們,因此被尊爲‘農耕之祖!’
另外嗎,后稷做過帝堯的農官,幫助大禹治過洪水,還是周部落的祖先呢,關於他的歷史故事,最爲民間農夫們津津樂道了!
“搶糧!--搶糧!--搶糧!”
三聲吶喊,城門大開,襄陽城內幾十萬百姓、就像洪水般衝了出去,衝向漢水兩岸的稻田,在里正、亭長、各級官員指揮下,分區劃塊的收割起來!
只見鐮刀飛舞、汗水四濺,稻穀一片片的倒下,而後捆綁成一團團,整齊的碼放在牛車上,運回襄陽城內脫粒、去殼、晾曬、裝袋……最後變成晶瑩剔透的米飯!
幾十萬人一起勞作,按理說應該非常熱鬧,大人說說笑笑、小孩亂跑亂跳,有嗓子好的農夫們,還會唱幾段勞作號子,既是消遣、也是鼓勁!
現實恰恰相反,漢水兩岸的稻田中,只見忙碌的身影,卻沒有一點聲響,人們緊咬嘴脣、渾身繃緊,已經不是收割稻穀,更像是在搶稻穀呢!
就連白髮蒼蒼的老人,七八歲的頑童們,也在田間忙碌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有人累倒、累暈了,休息片刻又繼續搶割,期間沒一個人喊苦喊累!
因爲在出城之前,蕭逸下達命令:‘襄陽城外之稻穀,皆爲襄陽百姓所有,儘管大膽收割,一半交公、一半私用,若有強行討要者,可持器械驅逐之,打死者不罪!’
也就是說,漢水兩岸的稻田,不管是誰家地主的,只要農夫們收割回來,一半上交軍糧,一半歸個人所有,而且多勞多得,不受任何的限制!
如果收割稻穀之後,原地主上門討要,百姓們也不必害怕,用棍子給他打出去,無論出了多大的事,有鬼面蕭郎給你們做主!
襄陽城雖然富庶,百姓卻大多窮苦,又遭受戰亂之禍,幾乎是食不果腹了,如今有萬頃稻田擺在眼前,讓人們隨意的割取,那還不樂開花、玩命幹呀?
因此人們幹勁十足,片刻也不肯休息,按照這個速度收割,估計有三四天時間,就能把萬頃稻穀收完了呢!
問題是,平民百姓高興了,士族門閥卻要哭了,他們就是土地所有者,這般的割取城外稻田,等於割他們的心頭肉呀,可命令是大司馬下的,誰敢出來反對呢?
於是乎,蔡瑁、張允、蒯通三人,代表襄陽的士族門閥,偷偷的求見了蕭逸,希望大司馬收回成命,不要損害門閥們的利益,或者少損失一些也行呀!
當然了,面對鬼面蕭郎的殺威,他們不敢直言反對,而是跪在大帳門口,頓足捶胸、嚎啕大哭起來,說什麼糧食全分光了,全家沒活路之類的話!
別小看三個人的表演,這是襄陽城士族門閥的意志,如果不妥善處理的話,恐怕會引發大動亂呢,你不給別人活路,別人也斷你的活路!
沒人知道蕭逸如何處置的,只見他把三人召進大帳,密語了一個多時辰,等到蔡瑁、張允、蒯通出來之後,態度來了個大反轉!
非但不阻止百姓們搶糧,還勸說一衆士族門閥,把族人、奴僕、家丁都派出去,一起跟着收割糧食,而後全部獻給大軍,自己一粒也不要留!
蔡、張、蒯三大家族,就是荊州士族的領頭羊,他們都這般配合了,其他人誰還敢扎刺呀,紛紛的聽命行事,還把家中的騾馬、車輛全拿出來,幫着一起運送糧食呢,因此收割的速度更快了!
事後有人詢問,蕭逸笑而不答,只是掏出一枚銅錢拋來拋去,士族門閥最是貪婪了,唯有更多更大的利益,才能讓他們乖乖配合!
“咚!--咚!咚!”
………………
百姓們辛苦搶糧之時,蕭逸帶領玄甲軍、陷陣營、丹陽兵、荊州兵……共計十萬人馬,組成一座座的軍陣,殺奔江東大營而去!
江東軍駐紮漢水下游,對襄陽城的威脅極大,對兩岸稻田更是虎視眈眈,要想讓百姓們放心收割,蕭逸只能主動出擊,攻打江東軍大營了、讓他們無暇他顧了!
沙場宿將都知道,要想打贏攻堅戰,起碼要有三倍以上兵力,如今兩軍勢均力敵,主動進攻一方必然吃虧,不過蕭逸另有謀劃:
其一,這次主動出擊,不是要消滅江東軍,而是牽制住江東軍,只要三四天就可以了,因此不必以死相拼,戰術上靈活機動多了!
其二,江東軍剛剛換了營地,壁壘、壕溝還沒有修好,防禦正是薄弱的時候,因爲陰兵借道之事,人心也是惶恐不安,戰鬥力一落千丈!
因此蕭逸反覆盤算,自己佔盡地利、人和,這一戰有七分勝算,至於剩下三分,就是天意屬誰了?
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