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九品官人法!

“臣等參拜大王--千歲、千千歲!”

“免了吧!”

丞相府大堂上,曹丕居中而坐,面沉如水、目光憤火,接受着文武重臣們的贊拜!

按理來說,上位者胸懷溝壑,應該喜怒不形於色纔是,可曹丕太生氣了,一天連喝了十多碗敗火湯藥,仍是壓不住胸中怒火!

之前蕭逸送書爲禮,表示支持自己稱帝,只要善待劉氏皇族即可,這讓曹丕非常高興,認爲就要大功告成了。

那知還沒高興幾天,竟然有人跳了出來,堅決反對自己改朝換代,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反對者不是漢室死忠,而是士族門閥!

兗州士族第一個喊出口號:‘寧做漢家鬼,不做魏氏臣!’

豫州士族不甘示弱,也派人四處宣揚着:‘只知有漢,不知有魏,大漢江山萬年不變!’

與曹丕關係密切的冀州士族,則來了個沉默不語,這個關鍵時刻不說話,那就是無聲的反對了。

…………

士族集團底蘊深厚、遍佈四方,如果他們真的‘起兵勤王’,很可能重演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故事,讓中原陷入一片戰亂之中,巴蜀、江東之兵再趁虛而入,曹魏集團可就大事不妙了!

問題是,士族集團真的忠於漢家,堅決反對曹氏取而代之嗎?

當然不是了,士族集團一向只重利益,不講忠義,誰坐在皇帝寶座上面,對他們的影響並不大,無非是想趁着改朝換代的機會,爭取更多的政治利益罷了。

“一羣見利忘義、允血食肉的白眼狼,這是勒着脖子要好處啊,就不怕把肚子撐破了--呸!呸!”

曹丕心中暗罵幾句,從桌案上拿起一本奏摺,這是幾天之前御史中丞-陳羣遞交的,一種新的選拔人才方法,名曰:‘九品官人法!’

漢家四百餘年來,一直實行推薦、考試相結合的辦法,先由地方州、郡推舉孝廉、秀才,中央進行各種考試之後,再按照才能高低、人品優劣來委任官職!

這種辦法前期還是不錯的,比如漢武帝統治時期,主父偃、桑弘羊、董仲舒、公孫弘等能臣幹吏,都是這樣舉薦到中央,發揮出巨大作用的。

可是後漢以來,仕途逐漸被士族集團所壟斷,舉薦的大都是出身名門、卻無才無德之人,號稱:‘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治權落入這羣人手中,國家衰敗也就是必然之勢了!

曹操執政以來,一改多年的‘舉孝廉’制度,多次下達招賢令,強調‘不問出身,唯纔是舉’,只要有真有本領的人,那怕是出身寒門、人品低劣一些呢,自己也會給予重用的,從而招攬了大量的人才!

這個九品官人法,與前兩者截然不同,是一種全新的選拔人才制度:

朝廷在各州、郡設置中正官,州爲大中正官,郡爲小中正官,而且只能在本地人中挑選,可由地方官員兼任之!

也就是說,冀州的中正官,只有冀州人能擔任,鉅鹿郡的中正官,也只有鉅鹿人能擔任,其餘地方的人不得染指!

而這些大、小中正官的責任,就是對本治區內的人才,進行詳細考覈,具體又分三項:

一是家世,就是家庭出身和背景,父祖輩是否出仕爲官,官職爵位高低,立下過什麼功績,或者受過什麼處罰!

二是行狀,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是否勤奮好學、飽讀詩書,是否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親朋,以及個人私生活情況!

三是定品,既以行狀爲主,家世爲輔,對人才進行評定,並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等級,而品級一旦形成,就再也不能改變了,會伴隨一個人的終生!

下三品之人,是沒有入仕資格的,只能當一輩子老百姓了。

一品被視爲聖人之品,是不輕易授人的,成爲虛品!

只有上品、中品的六個等級,纔可以進入仕途,正式成爲國家官員,而在官員升遷過程中,他的出身品級也起到極大作用,甚至是決定性作用。

從表面上來看呢,九品官人法還是不錯的,公平合理、認真細緻,肯定能選拔出大量德才兼備者,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可是明眼人看的出來,這個九品官人法有大問題,與其說是爲國家選拔人才,不如說是爲士族選拔人才!

首先,中正官在各州、郡任職,還必須是本鄉本土之人,這就把推薦、選拔人才的權力,完全由中央下放到了地方,久而久之,勢必造成地方實力膨脹,甚至不聽朝廷的號令!

其次,擔任中正官者,要求出身好、威望高,人脈廣、有學識,而地方上具備這些條件的人,基本都出身士族集團,寒門子弟毫無競爭資格!

最後,行狀好壞、概念模糊,出身高低、一目瞭然,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後者勢必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爲決定性因素!

長此以往,地方上選拔的人才,朝廷中充斥的官員,就會變成清一色的士族子弟,而寒門子弟從此與軍國大事無緣!

說白了,這個九品官人法,就是士族集團提出的政治交易,如果曹丕答應下了,就支持他改朝換代!

如果不答應,就算不能阻止‘以魏代漢’的天下大勢,士族集團也要給曹丕添點噁心、找點麻煩,起碼一二十年之內,皇帝還是姓劉的來做!

問題是,曹丕會答應這種政治交易嗎?

憑心而論,曹丕不想答應的,原因也有三條:

第一,不問出身,唯纔是舉,是父親曹操制定的、並推行了二十多年的國策,以此招攬到了大量人才,也是曹營集團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父親剛剛去世三年,做兒子的就更改國策,還是逆轉方向的更改,這等於狠狠抽了曹操一耳光,曹丕難免落個‘不孝子’的罵名,曹家內部也會有人反對的!

第二,士族集團不斷壯大,皇權勢必受到限制,國家也會出現諸多問題,進而激化社會矛盾,大漢王朝就是前車之鑑了,曹丕不想重蹈覆轍!

第三,蕭逸開創爭鳴學府,大量的培養寒門子弟,每年畢業者數以千計,或是從軍、或是入仕、或是經商,深入各行各業,已經形成一股龐大勢力!

如果曹丕倒向士族一方,推行九品官人法,蕭逸肯定第一個不答應,寒門子弟們也會起來反對,其後果不堪設想啊!

因此上,這個九品官人法,就像是一顆誘餌,外面香氣撲鼻,裡面暗藏着毒藥呢!

曹丕則是一條飢餓的游魚,想吞了魚餌又怕毒藥,轉身離開又不捨得,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之中!

“刷!--刷!”

陳羣、辛評、辛毗、華歆、王朗、司馬懿等人都在大堂上,彼此不斷交換目光,他們都是士族出身,而這次會議的目的,就是誘使曹丕答應九品官人法,並儘快的推行實施!

眼看曹丕猶豫不決,這些人決定再加一把勁,誘惑、威脅、恐嚇全都用上,不信這位魏王不乖乖就範!

“再過半個月,就是御史中丞大人的誕辰了,一定要好好慶祝一番,諸位同僚也會登門道賀的!”

“呵呵,下官賤降何足掛齒,聚上三五好友足以,比不得大司馬大人,當初四十大壽之時,車馬盈門,人頭涌涌,文武百官、封疆大吏皆來祝賀,擺了六天六夜的流水席,禮物多的堆積如山!

不止中原人物,就連巴蜀、江東、西羌、匈奴……以及周邊各部落,也都派使者前來恭賀了,頗有萬邦來朝的架勢,咱們大王繼位都沒這般熱鬧吧?”

…………

羣臣說話的聲音不大不小,恰好能讓曹丕聽清楚,後者頓時渾身一振,牙齒咬的咯咯作響,蕭逸四十大壽那一天,自己也親臨無愁侯府了,還送上了不菲的禮物呢!

那天的場面,蕭逸成了絕對主角,文武羣臣、四方使者皆行跪拜之禮,從大堂上一直排到府門外了,萬歲之聲不絕於耳,而自己這個魏王千歲,則沒什麼人上前搭理,充當了一個小配角!

那一天,曹丕徹底知道了,蕭逸的實力有多強,威望又有多高,如果後者願意的話,完全可以兵不血刃的取自己而代之!

今天羣臣故意議論此事,明顯是在用激將法了,可是激到點子上了,曹丕不認也得認,同時要好好的考慮,如何壓制這頭厲害的貪狼!

當今天下,已經形成了曹魏、巴蜀、江東三足鼎立之勢,而在曹魏集團內部,同樣也分成三股勢力!

一是曹氏集團,及其附屬黨羽,這支力量最爲強大了,控制着朝廷大權!

二是蕭氏集團,雖然沒有前者強大,可是後勁十足,在軍隊中的影響極大!

三是士族集團,歷史悠久,根基深厚,雖然勢頭不及前些年了,可是實力仍不容小覷!

二十多年以來,一直是曹氏爲主、蕭氏爲輔,二者聯合起來壓制士族集團,把後者弄的元氣大傷,而寒門勢力則隨之崛起!

可是隨着曹操、夏侯惇、夏侯淵、曹仁這些人過世,後繼人才能力不足,曹氏集團江河日下,其實力大不如前了。

相反的,在蕭逸的領導下,蕭氏集團蒸蒸日上,其實力不斷的擴大,黨羽更是遍佈朝野內外!

如此發展下去,只怕曹、蕭兩家的政治地位,就要顛倒過來了,甚至是蕭氏一家獨大,這是曹丕最爲擔心、也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要想扼制蕭氏繼續壯大,曹家的力量遠遠不夠的,必須找一個強有力的盟友,而士族集團就是最好的選擇了,而要拉攏士族集團,又要給與足夠的政治利益!

“長文先生這份奏摺,本王反覆看了多次,卻是選拔人才、治國安邦之良策,可保大魏江山永固!

本王決定了,待到登基稱帝之後,就正式頒佈天下,九品官人法-永爲大魏治國之法,孤也要與士大夫共天下!”

……

“陛下英明神武--萬歲!萬歲!萬萬歲!”

明知道誘餌有毒,可是爲了坐上皇位、統御天下,曹丕還是選擇一口吞下去了!

之後引發的惡果嗎,自己只能慢慢的解決了,最好讓蕭氏集團、士族集團拼個兩敗俱傷,曹家纔好從中漁利!

眼看曹丕答應推行九品官人法了,羣臣立刻跪倒在地、山呼萬歲,以示天下士族集團,全力支持前者取代漢室,登基稱帝!

“爾等牢牢記住了,在朕登基稱帝之前,九品官人法之事,誰也不準泄露一句,尤其不能讓大司馬大人知道,違者,殺無赦!”

“遵旨!”

……………………

政治交易達成了,後面的事情也就順暢了,反對者瞬間銷聲匿跡,各種祥瑞相繼出現……

建安十九年-秋,八月十六日,豫州地方官員上報:‘有神獸現身於河中,龍首、鹿角、虎眼、麋身、牛尾……其聲如雷,須與不見!’

八月二十八日,沛郡、譙縣官員上報:‘有黃色龍氣數十丈,自曹氏祖墳之中飛出,瀰漫空中,數日不散,且祖墳周圍生出靈芝數十株,皆大如瓷盤!’

…………

祥瑞接連不斷,什麼青鸞、火鳳、赤兔、白狼、綠毛龜全都跑出來了,有的還口吐人言:‘大魏興,當代漢!’

天下人不禁議論紛紛,認爲是改朝換代之像,心理上也都最好了準備,現在就差最後一步:舉行一場禪讓大戲!

第692章 駝城禦敵第三百零三章取名字是一門學問!第六十三章神兵天降--壺口關!第三十二章大家都在挖坑!第417章 鎮山鼎和馱山龜第四十六章蜀中有大將(一)第十六章禪讓天下!(下)第八十七章‘白菜’之殤!第六十八章驕狂奸雄,強行出兵(中)第一百八十三章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七)第一百五十一章十年遊子,重返故鄉!第二百一十九章潛龍之爭,兇險萬分(一)第十一章漢天子三讓皇位!第九十二章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上)第155章 蕭逸,陰險小人!第九十六章,滿門忠烈,氣壯山河!(下)第328章 手感好嗎?第332章 天下英雄三個半第863章 王佐之才-魯子敬!第467章 漢家第一勇士!第六十六章佛法超度不了惡狼!第四十二章三場比試!(中)第639章 三道旨意第一百四十八章趙氏兄妹,骨肉相逢!第一百六十五章對你不起,來世必償!第二百零六章遨遊虛幻境,夢入修羅道!第六十一章雌雄寒冰蠱(下)第一百六十九章此消彼長,蕭氏崛起(三)第十六章郿塢故事,魅影潛行(五)第868章 孫氏幼子第九十四章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下)第四十二章英雄豈不問出身?第一百四十七章恨水東逝,名將隕落(一)第357章 執干鏚舞第四十二章英雄豈不問出身?第693章 火牛陣第47章 生離死別第724章 老夫比之霍光如何?第504章 內鬥,袁家的傳統第844章 白旄黃鉞第59章 蕭逸舉鼎(二)第185章 神棍附體第664章 再築京觀第一百六十三章招賢納士,羽翼漸豐(七)第239章 傷心一刀第六十章漢水決勝負(五)第二十三章蕭郎復出,劍指襄陽!第二百三十七章狼人兄弟,渾然璞玉!第一百三十二章重整旗鼓,再戰荊州(五)第839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八十一章危機關頭,誰主大局?第二十章百家爭鳴(五)第八十五章鴻翎急報,十萬火急!第二百二十四章宗廟難立,認祖歸宗?第一百四十七章熊孩子VS鳳雛先生!第一章天生萬物,強者爲尊!第687章 一人可抵十萬兵第六十四章劉備入川(二)第十四章劉備的兒子-阿斗!第608章 輕而無備第646章 獨門生意第四十五章關中之弊!第六十一章雌雄寒冰蠱(下)第3章 生死一線第396章 棠棣之花,萼胚依依第十二章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一百五十二章啓稟大王,大事不好了!第二百一十九章潛龍之爭,兇險萬分(一)第446章 看你還怎麼低調?第五十五章雄獅雖老,威風不減!第八十七章‘白菜’之殤!第497章 有罪不罰第一百零四章鳳雛的真實打算!第一百八十六章兩個故事!第三十章決議北伐(下)第1章 引子第192章 強盜來襲第十三章瘋狂斂財第一百二十三章隱蔽山村,桃花源記(三)第885章 桃花渡口,冤家路窄(上)第十一章漢天子三讓皇位!第四十四章《潼關懷古》!第一百四十八章千刀萬剮,凌遲處死!第一百六十二章幕後黑手,遼東狐狸!第497章 有罪不罰第一百七十九章曹丕開出的價碼!第五十七章戰長沙,收猛將(上)第九十章化賊爲兵,屯墾戍邊!第241章 火焚洛陽第494章 糖衣炮彈第853章 龍爭虎鬥(上)第577章 人生難!第二百二十三章身在曹營,心忠漢室!第一百九十章八大顧命,去其二矣!第三章漢中攻略VS荊州攻略(上)第十六章百家爭鳴(一)第215章 問天卜卦第二十四章趁喪出兵,克復中原!(上)第821章 感觸良多第二十七章欲取巴蜀,先克漢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