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章 巡撫心懊惱 統領杖營官

導讀:解餉遊擊無路可走,團練大臣循循善誘。

該進省庫的銀子卻飛進了別人的口中,方伯大罵,撫臺懊惱。

二十軍棍,打醒了提標營官,招來了一場禍端。

晚清聞名全國的、因兵勇不睦所引發的謀害大臣一案,就這樣在湖南於無聲處上演了……

(正文)遊擊瞪起眼睛把曾國藩看了又看,忽然說道:“您到底是哪個?卑職雖然沒有見過曾大人,但卑職知道,曾大人回籍前,做過五部侍郎。我大清的體制、兵制、例律,無有不通,無有不曉。可聽您老適才說的話,怎麼不像?”

曾國藩笑道:“老弟在講笑話。湖南只有一個曾滌生,我不是曾滌生,哪個是曾滌生?老弟請坐下講話。”

遊擊坐下道:“您既然是曾大人,就該知道我大清的體制。卑職押送的銀子,是朝廷指明解往江南大營的濟餉,誰敢妄動一文?您老張口就要留四萬兩,這不是笑話嗎?就是湖廣制軍,也不敢說這話呀!”

曾國藩說道:“老哥適才所言,並非胡言亂語,這裡面是有原因的。老弟莫急,聽老哥細說原委。早在年初,朝廷就有讓兩湖籌備船炮之議。老哥因湖南餉源支絀,購買船炮有諸多不易之處,便給朝廷上了個摺子,奏請戶部補撥所短款項。就是上月,老哥接到聖旨,言明戶部乾涸,無帑可撥,但恩准老哥,各省調撥的餉銀,但凡有路過長沙的,無論是解往江南還是江北,亦無論是購買槍械還是軍食,老哥都可以酌情留用,以補購船款項。就是三天前,有單撥給江西的五十萬兩餉銀,路過這裡時,老哥便留了十萬兩。老弟押解的是二十萬兩,老哥不多留,只留四萬兩,而且給老弟開具憑證。這難道還讓老弟爲難嗎?上頭既然有話,老哥黑下臉來,把二十萬兩全部留下購船,老弟難道敢不許嗎?現在最急辦的是什麼?是船炮啊!軍前各營,緩發幾天餉有什麼打緊?現在急辦的是船炮啊!”

聽了曾國藩的話,遊擊低頭想了想,又見碼頭各處佈滿了湘勇,而且官船的前面,已被湖南水師的船堵塞。想起錨前行,已萬難辦到。

見遊擊猶豫不決,曾國藩從袖子裡摸從一張憑證道:“老哥已提前把憑證開出,上面不僅加蓋了關防,老哥還親自給廣東藩庫寫了封信。老哥決不不讓老弟犯一絲難。”

遊擊嘆口氣道:“曾大人哪,說起來呢,餉銀用在哪裡,都是爲了剿匪。卑職同意留下四萬兩給湖南用,但大人除開具憑證外,還要對上頭言明此事,仍把這留下的四萬兩,算在廣東濟餉之內。如何?廣東籌餉,也是千難萬難啊!”

曾國藩起身道:“老弟就是不說,老哥也要對上頭言明此事啊!不管怎麼說,兩湖奉旨籌備船炮,也有廣東一分功勞啊!老弟請把貴號寫在紙上,老哥上折時,是一定要把老弟列在前頭的。”

曾國藩話音剛落,遊擊已是滿臉堆笑,歡喜異常。

銀子到手,曾國藩歇都沒敢歇,當即便打發了兩匹快馬,緊急押往衡陽水師糧臺,以供急需。隨後又是給朝廷上折,奏明此事。真正忙個不了。

駱秉章得到消息後,馬上會同徐有壬一起,乘轎趕往碼頭,但廣東押銀的船隻已經離開長沙,飛鷹一般地向駐紮在金陵城外的江南大營駛去。兩個人連船影都沒有看到。

駱秉章氣得捶胸頓足,徐有壬恨得咬牙切齒。

徐有壬大叫道:“司裡明兒就去和曾侍郎理論!解往江南的餉銀,湖南藩庫可以截留,他發審局憑什麼截留?他就算不全吐出來,也得給省庫吐出一半!”

駱秉章口裡只是一連聲的說道:“這個曾滌生!這個曾滌生!他這分明是從湖南藩庫硬搶餉銀啊!他日子不好過,巡撫衙門的日子也不好過呀!我說徐藩臺呀,您老弟回衙門後,就趕緊派人守住碼頭吧。曾滌生爲了建水師,想銀子都快想瘋了!本部院一直就想不明白,他是怎麼知道,廣東將有解餉的船路過長沙呢?”

駱秉章與徐有壬二人在碼頭談話的時候,提標左軍管帶清仁,提標右軍李管帶,卻正利用訓練間歇的時機,和幾位體己下級武官,秘密串通着一件大事:二人要利用一些人對酷暑訓練不滿的情緒,製造一次不是譁變的譁變,趁此機會殺掉曾國藩,徹底搬倒塔齊布的這座後臺!

這件事原本已因沒有得到鮑起豹的贊同而罷論,但鮑起豹離省未及十日,在一次午後訓練集合時,清仁因貪杯誤事,被性烈如火的塔齊布,打了二十軍棍,讓清仁在全體將士面前,狠狠丟了個大臉。

這二十軍棍,可把清仁打急了。

哥哥被革職後,一直不見後話。這已讓清仁莫名其妙,並感到惶恐和不安。按以往慣例,武職大員在革職聖旨到後,三五日內,巡撫便先要訊明革員,並依據革員的口供,拿出自己的處理意見,然後再派人將革員解交總督衙門。總督二次訊明後,如果督、撫意見一致,便聯銜將結果上奏,由朝廷最後定奪對該革員如何發落。

但讓清仁頗感意外的是,湖南巡撫駱秉章,這次卻沒有按以往慣例,辦理清德一案。

是否已傳訊清德,是否已將清德解送總督衙門,不僅一省提督鮑起豹不知內情,連一省藩司徐有壬,也打聽不出端底。

清仁推測,哥哥這次當真有大麻煩了。

由哥哥聯想到自己的以後,清仁頓感前程灰暗、宦途渺茫,也就愈發對曾國藩,恨之入骨了。但他此時還不敢有超分的念頭。他心裡異常清楚,謀殺朝廷大員,一旦事機泄露,不僅自己要被砍頭,說不定還會殃及九族。

但塔齊布的二十軍棍,卻使他猛然意識到,就算他不對曾國藩下手,曾國藩也決不會輕易放過他!塔齊布當着全軍的面讓自己丟臉,就是一個信號!

有了這念頭,清仁不能不挺而走險了。他要趕在曾國藩對自己下手前,讓曾國藩永遠閉上嘴!

他心裡非常清楚,在湖南,除了駱秉章,只有曾國藩有參劾之權。

駱秉章對滿人一直是敬而遠之的,這個人不足畏。清仁繼而試想,只要除掉曾國藩,日子不好過的,就不會再是他清仁,而是塔齊布了。鮑起豹讓塔齊布往東,他敢往西嗎?鮑起豹讓他殺狗,他敢打雞嗎?他除非不想在湖南軍界混了!

但要把這件事做得不露痕跡,光靠他清仁和李管帶還不行,不僅要有一些軍官參加,還要有普通士兵參加。總起來一句話:參加的人越多,保險係數越大,成功率越高,自己的風險也就越低。

他先在一天晚上,把李管帶約出去吃了頓花酒,藉機試探一下李管帶對曾國藩仇恨的程度。按着李的態度,他再設計更詳細、更周密的計劃。

和外叫的局子打鬧一陣後,清仁見時機成熟,便先將兩個局子打發走,這纔對李管帶說道:“老弟,塔智亭現在,是越來越不把我們這些人,放在眼裡了。現在除了曾剃頭,已經沒有第二個人能管他。”

李管帶噴着酒氣說道:“姓塔的,是曾剃頭一手扶起來的走狗。曾剃頭讓他咬誰,他自然要咬誰。可惜軍門不聽卑職的話,否則,說不定,曾剃頭的頭七都燒過了!”

清仁和李管帶雖同爲營官,但因清仁是三品協領銜營官,而李管帶只是五品守備銜營官。所以李管帶在清仁面前要自稱卑職。

清仁卻道:“我與老弟的看法卻有所不同。老哥以爲,別看軍門口頭上不贊成老弟的做法,但未必心裡就反對。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他是軍門,而你我只是營官。一旦走漏了風聲,誰的罪名大?自然是軍門。”

李管帶說道:“像這種事,沒有軍門撐腰,還是不做的好。上頭當真追問起來,總得有個人替我們說話不是?何況卑職又與您老不同。您老京裡有人說話,這江山您又有分。可卑職靠誰?只能靠軍們啊!”

清仁說道:“塔智亭今天給我出難題,明兒說不定就要難爲老弟。姓曾的只要在長沙,我二人頭上的頂子,早晚不保!說不定,還有可能被殺頭!——我哥哥有什麼錯?他說參就參了!”

李管帶卻道:“我那哥哥死得倒值!他太張揚了!我說過他不止一次,他不聽啊!卑職其實心裡很清楚,曾剃頭殺了我哥哥,下一步就得對我下手。可軍門不聽我的話,卑職只能往前慢慢熬了。只要小心從事,量還不至於就被殺頭。”

清仁冷笑道:“你以爲曾剃頭是善良之輩嗎?黃路遙,堂堂三品銜的道員,是真正的司道大員!——他連旨都不請,說殺就殺了!結果怎麼樣?還不是不了了之!我們這些帶兵的武員,地位本來就低,他要拿我們的錯,還不容易嗎?”

李管帶道:“軍門不答應的事,卑職是不能去做的。卑職不能不給自己留條後路啊!”

清仁忽然壓低聲音道:“老弟,這件事,你把它想得太嚴重了,其實簡單得很。這種事,根本就不用我們親自出馬,只要把哨長、什長,鼓動幾個出來就可以了。酷暑訓練這件事,哨長的意見可是太大了!能湊上百十人,到發審局去找曾剃頭說理,這事就算成功了!——這樣的事,老弟總可以幹吧?”

李管帶暗自權衡了一下,不由笑道:“這不是件難事。找個機會,和營裡靠得住的哨長,串通一下就行了。不過,去發審局的官兵,不能全是右營的人,您老的左營,起碼得有一半兒。”

清仁道:“這是自然。不光我們提標的人,連長沙協、永順協的人,老哥也要鼓動他三二十人出面。”

李管帶沉思了一下又道:“還有不妥之處。我們最好把軍門捎帶上,這樣退路會更大些,他老也能替我們說話。”

清仁想了想道:“有了!馬上就到月尾,軍門肯定得回來向撫臺稟報軍情。就算無軍情可稟,他老也要支月餉。老弟明兒就得和哨長們通好氣,讓哨長們把兵丁找好。軍門前腳進省,我們後腳就讓他們到發審局去鬧!”

李管帶又道:“還有一件事我們也要想到,如果塔智亭不準軍兵離隊怎麼辦?”

清仁道:“老弟怎麼糊塗了?軍門進省,塔智亭能不去接嗎?他去接軍門,我們什麼事不能做?不光湘勇不敢說話,連各協的人,也得把嘴閉上!我們是提標啊!在湖南,除了撫標,哪個敢惹我們?”

清仁的一番話,儘管說得在情在理,但李管帶仍然一再強調,到發審局去找曾國藩論理,必須左右兩營的人各佔一半。

李管帶這人也煞是作怪,口裡沒有他不敢講的大話、狂話,但卻從不當真去做。

而他的那位都司族兄,卻正好與他相反。不大愛講話,卻沒有他不敢做的事。只要有人肯出大價錢,天王老子他也敢殺。

曾國藩從衡州回來的第四天,鮑起豹依例回省向駱秉章通報軍情、支取月餉。

而此前的一天,塔齊布因過度操勞,無意當中染上了暑熱。雖然當晚就請了郎中開藥,但鮑起豹進城的時候,他仍臥牀在署。既未到營看操,也未去接鮑起豹。

但郎中的藥畢竟有些效應,吃藥之前,塔齊布是上吐下瀉;服藥之後,雖然仍吐了幾回,又跑了幾次茅房,但天亮以後,總算把嘔吐止住了,上茅房的次數也開始減少。

夫人見塔齊布病勢減弱,便仍按原計劃,帶上一應家人,到城外的土地廟去進香還願。署裡只留了兩個老家人。

塔齊布見病症減輕,怕誤公事,加上夫人又不在署裡,便強撐着身子,讓一名老家人攙扶到參將署左面的副將署辦事房。坐是坐不住的,他就斜歪在炕上,閉着眼睛養神。

塔齊布現在署理副將,按說,應該搬離參將署,移住副將署才合體制。但塔齊布考慮到,清德雖被革職,卻至今尚未定罪,而他的家人,一直就住在副將署裡。在這個時候,勒令清德的家人遷出,有些不講人情。所以,塔齊布辦公事時到副將署,晚上仍回參將署去住。

清德的家人倒也規矩,只從後門出入,從不到前面辦事房擾鬧。

恐怕連塔齊布自己都未料到,他這一病,不僅讓他躲過了一場劫難,而且保住了自家的一條性命。(本章完)

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一百一十九章 衡清更章程 勝保忙善後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四十八章 死囚押法場 平地起波瀾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一百零七章 呈文遭駁斥 明府話情由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着落六十二章 兩團丁被退 李都司現身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着落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四十一章 老秀才發達 發審局被圍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七十五章 彭劉話拖罟 孚泗挑大樑六十二章 兩團丁被退 李都司現身九十章 哨長求活命 流星夜歸來八十一章 永順協起釁 老差官挺身第三章 點將臺招兵 太平軍打劫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四十章 撫臺擺喜宴 制軍修城牆七十三章 曾國藩流淚 彭玉麟練兵第十四章 朝廷頒聖諭 侍郎赴衡州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嘔 軍門話起因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四十五章 彭雪琴有信 李都司招供一百零三章 頭號心歡喜 太守好莫名六十二章 兩團丁被退 李都司現身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五十五章 候補道求缺 五爪龍現世四十三章 都司欲逃跑 右眼被踢飛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五十章 兵勇仇未了 湘勇又火併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九十四章 提、協有轇轕 侍郎定死活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撫臺險氣瘋五十五章 候補道求缺 五爪龍現世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六十七章 軍門有怨氣 酷暑休練兵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第二十五章 太平軍使計 曾國藩用謀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六十七章 軍門有怨氣 酷暑休練兵四十二章 蕭管帶疏忽 李都司耍橫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九十六章 安慶被打破 恭王遭反駁第二十八章 奇遇在赤壁 尋夢到岳陽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九十八章 撫臺挖牆角 王錱夢成真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譏臣子 湘勇鬧長沙九十六章 安慶被打破 恭王遭反駁八十八章 江臬司造簰 曾大人問案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八十六章 神駒求援兵 撫臺難納涼第二十六章 岳陽縣稍穩 赤壁城響槍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譏臣子 湘勇鬧長沙五十四章 紅單難入洋 朝廷亂更張三十八章 郭嵩燾回省 許老丈喊冤五十五章 候補道求缺 五爪龍現世四十八章 死囚押法場 平地起波瀾一百零七章 呈文遭駁斥 明府話情由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第十七章 虛銜遭革除 明相贈兵書八十四章 老翁安新家 鐵鍋變成缸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譏臣子 湘勇鬧長沙五十三章 遣湘勇出省 函制軍探路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七十章 副將犯官癮 獄目打協臺一百一十七章 王錱改旗號 侍郎駁聖諭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四十三章 都司欲逃跑 右眼被踢飛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五十三章 遣湘勇出省 函制軍探路六十二章 兩團丁被退 李都司現身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第四章 長毛有真假 知縣發橫財一百零七章 呈文遭駁斥 明府話情由一百零二章 新署縣到任 老師爺打橫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八十章 巡撫心懊惱 統領杖營官第三十三章 武昌城收復 發審局被砸第二十五章 太平軍使計 曾國藩用謀五十六章 青麟變和尚 聖諭到武昌第六章 皇帝熔金鐘 琦善被起用第二十章 衡陽剛脫險 省城生是非四十五章 彭雪琴有信 李都司招供一百一十七章 王錱改旗號 侍郎駁聖諭四十八章 死囚押法場 平地起波瀾八十六章 神駒求援兵 撫臺難納涼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