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 女巫審判

先是“娛樂週刊”,後是“美國週刊”,今年頒獎季的爆點和黑料真是一次比一次精彩,圍觀的吃瓜羣衆們都亢奮得想要尖叫,即使是聖誕節都沒有如此精彩。

經歷了此前四十八小時的醞釀和沉澱,這一次“美國週刊”的專題報道引發了更大的聲浪,遠遠超出了“娛樂週刊”此前的深遠影響力。

首先,在“美國週刊”的官方網站之上,十二小時之內的訪客以火箭形式暴增,此前平均每小時只有不到四萬而已,現在卻直接暴增到每個小時五百萬!即使“美國週刊”吸取了經驗教訓,提早做好了服務器的準備,但還是導致了系統死機,足足持續了十四分鐘。

十二小時之內,蓋文-亨特的這篇報道,吸引了五千萬的訪問流量,輕輕鬆鬆地刷新了“娛樂週刊”不久之前剛剛創造的歷史記錄;而且專題報道的轉發量也突破了十萬次,幾乎是以幾何倍數的增長速度,風風火火地席捲全美。

臉書之上,推特之上,照片牆之上,雅虎社區之上……甚至就連IMDB之上,乃至於中國的微博之上,新聞都浩浩蕩蕩地傳播了開來,以北美爲立足點,亞洲、歐洲、大洋洲都已經開始全面普及,討論熱度真正達到了巔峰。

從一場演唱會到整個頒獎季,從北美大陸到波及全世界,誰都沒有預料到,這一次的新聞事件居然製造瞭如此強大的波濤——從側面來說,娛樂至死的奧義,再一次閃閃發光,人們關注的不是藍禮本人的清白和負面新聞背後的真相,而是整個新聞事件的娛樂效果。

其次,“美國週刊”的實體雜誌一鼓作氣地賣出了五十萬本,即使是“美國週刊”自己的總編輯都被嚇到了。

“娛樂週刊”剛剛賣出了四十萬本,驚豔了整個北美的紙質雜誌相關媒體,人人都在驚歎着,在如此時代背景之下,居然還能夠賣出四十萬本,太過不可思議了。

“美國週刊”決定印刷發行量時,總編輯輾轉反側了足足一個下午,牙一咬、心一狠,這才拍板了五十萬本,一旦決策失敗的話,他就可能直接被解僱,承擔集團的損失;但誰能想到,首印五十萬本居然全部銷售一空!

後來,“美國週刊”又加印了五萬本。還是全部賣完了。這也成爲了2012年紙質雜誌最佳營銷戰略的經典案例。

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來看,“娛樂週刊”和“美國週刊”這兩本娛樂雜誌所受到的矚目,以及他們所收穫的利益,人們就不難理解:爲什麼策劃惡意炒作,爲什麼“娛樂週刊”死咬着新聞事件不放,爲什麼整個新聞行業都在追逐着爆點和噱頭,爲什麼娛樂至死的精神深入了整個網絡時代的骨髓。

隱藏在娛樂至死的背後,終究還是利益至上。

那麼,“娛樂週刊”和“美國週刊”,到底誰在說謊呢?又到底是誰在炒作呢?既然“娛樂週刊”可以爲了炒作新聞,不斷挑撥事端;那麼“美國週刊”爲什麼不行呢?蓋文-亨特的這篇新聞報道,到底有多少是可以證實的證據?

還有,專題報道之中,爲什麼沒有提起關鍵證人?

一時之間,整個網絡之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質疑聲不絕於耳,人人都在參與討論,卻人人都無法說服他人。沸沸揚揚的議論和爭辯聲之中,全美最權威的嚴肅媒體“紐約時報”再次發聲。

這一篇報道,不是由娛樂記者布萊德利-亞當斯單獨撰寫的,而是由布萊德利聯合了一名社會記者和一名社會學者完成撰寫的。

“娛樂至死時代當下的女巫審判”,這篇報道,不像是新聞或者社論,更像是一篇論文,引經據典、深入淺出,結合新聞事件,分析了整個時代的弊病。

所謂的“女巫審判”,這是中世紀基督教對異教徒的迫害方式之一,受害者多爲女性,目的是爲了維護宗教的權威和統治,剷除異端。

中世紀以前,女人在日耳曼傳統文化區一直備受尊重,尤其是製藥、行醫以及識字的女人。後來,基督教在日耳曼地區發展,按照基督教交易,女人應該絕對服從男人。於是,教會開始貶低並醜化女人,捏造女性形象,迫害女性,甚至活活燒死所謂的“女巫”。

這場狂潮持續了將近三百年,絕大多數女性都是無辜的普通女人,被誣陷成爲“女巫”之後,立刻斬首示衆,然後焚燒屍體,刀下冤魂數不勝數。這是整個歐洲歷史以及人類文明史上無比黑暗的篇章。

現在,“女巫審判”廣泛地適用於新聞行業,特指那些爲了達到目的而不折手段地捏造、僞造、毀謗、污衊清白之人的現象,進而引發社會輿論和狂潮,導致當事人陷入窠臼。邁克爾-傑克遜就是好萊塢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巫審判受害者。

在“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之中,詳細地分析了網絡時代、快餐文化、娛樂至死、利益至上的關聯與聯繫,在足夠的利益驅使之下,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成爲新聞賣點,即使是惡性犯罪事件也可以成爲政/治手段,即使是觸動道德底線的行爲也可以成爲炒作對象。

就好像“炒作門”一樣。

事件開端,其實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再正常不過的娛樂業內現象而已:宣傳和炒作。

本質上來說,宣傳和炒作其實是一件事,只是手法和手段不同而已。宣傳是光明正大的官方行爲,而炒作則是利用不同手段對同一個事件不斷翻新、不斷詮釋的行爲。可以這樣理解,炒作是誇大的宣傳。

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這一套已經行不通了,宣傳和炒作是商業運作過程中的必要手段。不僅僅是娛樂圈,即使是總統選舉也不例外。

貝拉克-***被稱爲是歷史上第一位“推特總統”;而白宮和國會山也承認,推特和臉書的意見反饋格外重要,同時也成爲了他們宣傳自我形象的重要平臺。

好萊塢的名利場之中,名與利的角逐,宣傳和炒作本來就是深入骨髓的一部分;而娛樂產業與媒體行業也始終是互惠互利、互幫互助的關係。

但,“娛樂週刊”卻單獨挑選出了特例,進行猛烈抨擊,指責對方“惡意炒作”。這一行爲本身,其實就是來自媒體的炒作,如果是當事人與媒體聯手執行的,那麼就是惡意炒作;但如果不是,這就是媒體試圖製造焦點、製造噱頭、製造話題的手段。

這就如同女巫審判一般。爲了某一個特定的目的,捏造和扭曲事實,利用媒體的輿論領導特性,公開特定的一部分事實,引導公衆進入錯誤的認知領域,繼而完成“審判女巫”的行爲,歸根結底,還是實現自身的目的:

娛樂和利益。

“網絡時代的當下,公衆人物的生活漸漸變得越來越透明,每一位生活在鎂光燈之下的公衆人物都可能成爲下一個女巫。這是整個時代的特性,同時也是整個時代的毒瘤。

今天的受害者是藍禮-霍爾,但明天的受害者,就可能是正在閱讀這篇專題報道的’你’。”

“紐約時報”的整篇報道絕對專業,僅僅只是以“炒作門”作爲引子而已,對整個國家、整個文化、整個社會、整個時代進行了剖析了探討,晦澀的語言和豐富的知識,真正地展現出了嚴肅新聞的豐厚底蘊,以專業而認真地姿態,正正經經地嚴厲抨擊了這種現象,並且表示出了深深的擔憂。

作爲一名娛樂記者,布萊德利的這一步領先了整個行業的同行,拋開了大部分媒體關注的事件本身,也拋開了“美國週刊”關注的“娛樂週刊”本身,透過現象看本質,真正地討論出了整個事情的根源和起因,將“娛樂週刊”的動機和軌跡清清楚楚地呈現在大衆面前。

換而言之,“紐約時報”比“美國週刊”更進一步,從本質上,將“娛樂週刊”定性、定罪,並且發起了譴責。

如果說,“美國週刊”呈現出了事情背後的全貌,引發了人們的質疑聲,促使了越來越多網友們,順着時間軌跡,重新尋找證據,真正地開始審視“娛樂週刊”那篇專題報道的真實性;那麼,“紐約時報”的重錘就引發了網友們的反思狂潮,冷靜下來,撥開紛雜繁複的諸多新聞,窺探整個事情的發展脈絡,尋找到罪魁禍首。

“紐約時報”的專題報道,發行時間稍稍晚了一些,“美國週刊”的專題報道已經發酵了二十個小時之後,這才姍姍來遲。但,時機卻恰到好處,人們開始質疑的時候,人們開始探尋的時候,人們開始偵查的時候,布萊德利則適時地提供了答案,推動着時間繼續發酵。

作爲全美最權威的紙質媒體,這一期“紐約時報”足足賣出了一百三十萬份,創造了自2006年以來的最高銷量,同時也是近三年來,銷量第一次超過了一百萬份。

至於網站點擊率,則沒有能夠達到“美國週刊”的高度,畢竟嚴肅新聞的閱讀效率還是太低了,儘管如此,十二小時之內的兩千萬點擊率也還是創造了“紐約時報”自身的新高。

短短不到二十四小時之內,“炒作門”的整個新聞事件,發展軌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依舊沒有結束。

275 守望相助1639 始料未及357 疑似天才459 巨獸蟄伏1101 高下立見1196 青年軍團665 前景未卜1547 大快朵頤112 陌客接機1633 性命警告139 一臉懵逼1073 起死回生967 飢腸轆轆1418 重蹈覆轍1144 劇本朗讀1186 輕裝上陣558 切換視角079 不卑不亢148 跨步躍進692 打破形象671 團隊雛形1787 全副身家1126 一拍即合915 首演之夜414 滿嘴苦澀1648 心靈港灣679 私人會館445 置身事外1456 選角失誤1195 掌聲雷鳴166 鴉雀無聲529 滴水不漏1678 三強爭霸331 命題創作531 不同待遇1554 海外奇蹟506 驚呼連連1782 無名小卒935 孩子稚氣1517 勢如破竹1201 特殊待遇1634 忍氣吞聲1304 苦澀難當948 預售狂潮1702 作品爲王087 名利野獸1759 龐大工程991 輪迴奧義859 十面埋伏1600 心有靈犀053 小荷冒尖265 氣勢碾壓1657 再次雙提1428 一眼萬年434 一波三折883 登上舞臺397 花樣年華1611 假期迴歸067 展現能力514 週末盛況665 前景未卜106 睚呲欲裂569 不歡而散187 布達佩斯909 正式迴歸572 得心應手1465 四個毛頭214 攻防轉換807 學術研討1257 束手束腳1615 打破檔期1191 開場亮點1014 滿眼錯愕102 僱傭兵團692 打破形象171 國際舞臺627 短兵相接552 自由模式850 年度新人985 所謂姐弟718 淚眼朦朧955 摯友時間132 敲開大門389 爲影癡狂791 無底深淵868 破釜沉舟1256 掌控全場1632 心絃崩斷1106 提前出局1744 探索領域119 定製西裝358 焦點聚集1101 高下立見655 不勝酒力427 如此採訪1751 突飛猛進934 沒有硝煙766 恩師嘉獎1152 羣衆演員371 大獎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