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

這也是正常的,人家都是一國元首,自然是不用顧忌小蝦米的心情,談笑風生中就把事情解決完了,明線是艾福爾的談判團隊,暗線是艾倫威爾遜的暗箱操作。

但是最重要的渠道,其實還是艾德禮首相和斯大林本人的溝通。

元首之間的直接溝通,比什麼明線暗線都重要,那邊纔是真正的決定。自己這邊忙裡忙外也就是圖個樂。

“我們和蘇聯人的問題基本上都談完了,剩下就是美國人和蘇聯人的交鋒了。不知道這一次會議之後,我們會在哪工作。”艾福爾心情舒暢,已經幻想以後的平步青雲了。

“我麼?我現在就想要回到印度。”艾倫威爾遜認真的想了一下後,給出了一個非常認真的答案。歐洲的環境他已經受夠了,遠沒有英屬印度的生活愜意。

不能怪艾倫威爾遜沒有覺悟,他就是這麼低端的人,腦子裡沒有什麼高端的思想。隨時都準備回到英屬印度,利用最後的兩年時間大撈特撈。

一旦波茨坦會議結束,艾倫威爾遜就準備運作返回英屬印度工作的事情。實際上就是現在,他已經對這種所謂的國際重要會議感到了厭倦。

“剛剛丘吉爾顧問向朱可夫元帥敬了一杯酒,看起來非常的和睦。”艾福爾倒是沒有想這麼多,還在談判順利的氛圍中。

“哦?”艾倫威爾遜一想丘吉爾對蘇聯一貫以來的立場,抽動着嘴角道,“我們的顧問是在挑撥朱可夫元帥和斯大林本人的關係。”

朱可夫是現在蘇聯在德國的軍事長官,在波茨坦會議的時候,也來到過這裡幾次覲見斯大林,這一點不令人意外。被丘吉爾這種反蘇老手抓住機會埋雷!只能說大英帝國在攪合這個方面,還是有着獨到的天賦。

“對了,朱可夫元帥好像提議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艾福爾又說了一件事,表示今天的波茨坦發生的事情其實很多。

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是斯大林本人和朱可夫商量之後做出的決定。杜魯門雖然沒有像是丘吉爾愛亂放炮,但這完全是因爲丘吉爾本人的性格原因愛亂說話,不代表杜魯門就對蘇聯沒有敵意。

斯大林深感加強蘇、美關係的必要性,他與朱可夫商量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一事,朱可夫提議由他邀請其參加體育節,在這個敏感期間是比較合適的。

在斯大林看來,由朱可夫個人邀請,就不是政治活動,而是以軍事活動家的身份來訪問,就避免了因國家間的矛盾,出現難堪的局面。同時,通過兩位大國總司令在國際上影響力,也表達出友好、願意改善兩國關係的信號,可謂是一舉兩得。

艾森豪威爾已經答應了朱可夫元帥的邀請,預計在八月份前往蘇聯進行訪問交流。

艾倫威爾遜在暗箱操作中,又是訛詐,又是講道理,和一個蘇聯女人如同在菜市場家長裡短,各國高層從這裡其樂融融,做出一副有好的氛圍。艾倫威爾遜暗罵虛僞!

不過這也只能證明,各國還需要時間引導國內的輿論,延緩即將到來的全面對抗。

但話說回來,冷戰到底是以什麼事件正式開始的,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北約成立還是麥卡錫在美國搞風搞雨?這還真是一個不太好確定的問題。

反正按照歷史爲參考,近兩年幾個參戰國是沒有那個精力找對方麻煩,調整國內的生產和政策,覺得做好了準備,到時候纔會赤膊上陣。

“艾倫,從柏林回來了。”亞歷山大卡多根見到艾倫威爾遜回來,用一無所知的口吻問道,“柏林的事情處理的如何了。”

“常務次長,還好。”艾倫威爾遜含笑點頭,表示一切順利。好像真的出去做別的事情,把波茨坦會議錯過了一樣。

對艾倫威爾遜的無中生友表示認可,亞歷山大卡多根點點頭道,“去爵士的房間看看。”

“好的!”艾倫威爾遜禮貌性的點點頭,告別了大廳去了樓上。

愛德華·布里奇斯獨自呆在房間中,似乎外面的熱鬧和自己無關,而是屬於年輕人的事情,對艾倫威爾遜的到來絲毫不意外,伸出手指指了指眼前的座位,等到來人坐下才開口道,“是不是對今天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意外。”

“是有一些!”艾倫威爾遜拘謹的坐下,等待着愛德華·布里奇斯的問話。

“我們的首相認爲目的已經達到了,眼前最要緊的事情是本土儘快恢復正常,這當然是好事,不過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這件事就具有兩面性。”愛德華·布里奇斯慢吞吞的開口道,“如果英屬印度獨立,大英帝國的文明和法制將會遭到重創,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我已經盡力維護了秩序,但看起來首相已經下定決心了。”

“哇嘔!這真是一個悲劇。”艾倫威爾遜有些冒汗,這兩個首相的反差真是考驗公務員的心靈,前任丘吉爾奔波在各種場合,忙着埋雷和挑事。現任首相艾德禮,則是把注意力放在國內,準備兩耳不聞窗外事了。

“英屬印度的人要做好準備。”愛德華·布里奇斯意有所指的道,“我相信英屬印度的公務員都是大英帝國勤勞、忠誠的典範。但我們不得不從最壞的角度上來考慮,本土是沒有這麼多國家工作崗位承擔他們,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我會想辦法去其他的殖民地。”艾倫威爾遜停頓了一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給本土緊張的就業局勢添麻煩。”

“很好,如果大多數人都像是你這麼想就好了。”愛德華·布里奇斯嘆息一聲道,“我會採取穩重,緩和的態度儘量爭取時間。不過首相那些自由主義者認爲,英屬印度的投入大於收穫,應該儘早抽身。你是波茨坦唯一在印度有工作經歷的人,說不定首相會想起來問問你印度的情況,你應該明白怎麼回答。”

第十章 找一條後路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堅決維護首相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七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機會第1604章 莫斯科商業年會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功進步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善盡美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二百五十一章 興奮的德里克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四十六章 艾倫報告第七百六十章 守株待兔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三百九十二章 老大哥在看着我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六百九十五章 住房安置條款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第八百一十五章 殖民後遺症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五百二十六章 怒斥英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女王和第一夫人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團聚第四百八十一章 葛羅米柯第五百一十八章 開羅第一百六十七章 文化交流酒會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喚緬因號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四十章 就辱法了怎麼樣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世界和平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美國後院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二百八十五章 得加錢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二百零五章 一切盡在掌控當中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得過的富豪第九百四十章 威爾遜爵士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三百三十六章 副總理魚餌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禍相依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六百四十章 麥卡錫凱旋而歸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八百二十六章 我們是專業的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嘉寶的援手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調查大臣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戰略轉型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法指導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