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

“當然,我也不否認她不錯。”艾倫威爾遜一語雙關的對保守黨高層進行了自己的評價,尤其是還叫瑪格麗特的時候。

旅行仍未結束,夜晚在城郊住下,天矇矇亮他推起窗,探出身子去。暮色已經淡了。農場的房屋和水車護架都模模糊糊了,呈現着淡藍色;蘋果園只剩一片黑越越的荒野;空氣裡聞得出廚房裡燒木柴的炊煙味兒。

有一隻獨自還沒有歸巢的鳥意興闌珊地嘁嘁喳喳叫着,彷彿看見夜色而吃驚似的。馬棚裡傳來一匹正在餵食的馬的鼻聲和蹄聲。

遠處隱現着荒原,更遠處還沒有亮足的羞怯的星星白晶晶地鑲嵌在深邃的藍色天空裡。一隻顫聲的貓頭鷹呼呼地叫着。內閣秘書長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多美的凌晨,出去走走多好呀!

“換地方就睡不着是吧?”帕梅拉蒙巴頓還帶着迷糊勁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她知道丈夫到了陌生地方睡覺輕的毛病。

“如果我下次再來這,情況一定會好得多。”艾倫威爾遜點燃一根菸靠在窗邊,一家之主並不否認起早的原因,是因爲環境陌生。

“下一次?那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帕梅拉蒙巴頓悠悠轉醒,對這一張空頭支票免疫力極強,她一個王室重要成員,英國海軍元帥的女兒,爲了這個男人鞍前馬後,完成他的一切設想,這纔有了一次單獨陪伴的機會,還指望下次?

英國大選剛剛結束,哈羅德威爾遜政府目前沒有更換內閣大臣的成員,所以對眼下的一些重要會議,仍然使用原班人馬應對。這也包括在斯德哥爾摩的金融峰會,財政大臣詹姆斯·卡拉漢參加了這一次會議。

所謂“經濟學規律”都是強者扔給弱者的枷鎖,一國經濟政策必須獨立自主,根據自身狀況來擬定。最明顯的例證,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形成之初,只有美國、墨西哥、危地馬拉等美洲國家實行外匯放開,號稱市場經濟最發達的西歐始終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貨幣不可自由兌換。

外匯與資本管制是根據國情做出的決策,而不能機械地照搬某些“理論”或者屈從外部壓力。

很快,西歐解決美元荒的機會終於來了,硬幣翻到了另一面,那就是美元災,美元超發導致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岌岌可危。參加這一次金融峰會的國家一共有十個,除了日本之外,重量級的成員還是英法德。

法國拿出來了自己的方案,佈雷頓森林體系仍然要維持,爲了解決美元超發的問題,可以讓三十五美元一盎司的兌換,變成七十美元一盎司的兌換,允許美元貶值百分之百,但是佈雷頓森林體系要繼續執行。

聯邦德國財政部長海爾穆特·施密特,支持法國的建議,認爲美元貶值百分之百是可行的。

“這哪是打美元的屁股,明明是在打英鎊的臉。”準備打道回府的艾倫威爾遜對妻子說道,“那戰後歷屆政府控制財政支出,逼的我滿世界尋找支撐英鎊的商品是爲了什麼?英國不敢說沒有超發英鎊,畢竟在戰前英鎊也作爲很多國家的外匯儲備,但和現在的美元相比已經算是極爲剋制了,一旦美元貶值百分之百,英鎊是不是也要貶值。可佈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爲核心的,英鎊充其量算是備胎。”

“緊縮貨幣,減少財政赤字,你能做到麼?”帕梅拉蒙巴頓詢問丈夫,如果按照法國人的建議實行會怎麼樣?

“可以做到,但美國不會做。我們爲什麼要這麼做?”艾倫威爾遜輕哼一聲,“五十萬美軍的開支堪稱龐大,可自從春季攻勢之後美軍的規模一再縮減,但支出卻沒有少多少。這像是準備縮減開支的樣子麼?”

帕梅拉蒙巴頓開口查一查就知道了,艾倫威爾遜一副你別這麼天真的表情,“別鬧了,但凡可以,美國爲什麼不避免參戰呢?”

美軍打仗是不回收軍備的,就算是撤軍也會把使用的軍備留在作戰國,哪怕是有被敵人使用的風險都要這麼做,首先這麼做容易銷賬。一旦軍備被敵人全部繳獲,損失多少自然就是一團迷霧。

美軍從越南撤離的時候,把使用的軍備大量移交給了當地的親美政權,連泰國都分到了不少,結果北越南下繳獲的軍備一下子武裝起來了百萬大軍,這個損失是一筆糊塗賬,誰都不知道美軍是怎麼報賬的。

美國人家是當世大帝,英國不過一個自斬一刀的至尊,當前的結算份額很大程度上是吃老本,採取同樣激進的政策,美元受到的影響遠比英鎊小。再說憑什麼,超發的是美元,英鎊也要跟着均攤風險?

“等着享用最後的晚餐吧,親愛的。”艾倫威爾遜捏着女首富的小手,這一次的對手可不是法郎了,也不是在戴高樂背後跟着喝湯了,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兩人在雅典等待一個客人,原來的駐馬英軍部隊司令斯康斯將軍,現在斯康斯將軍已經臨近退役,受僱於阿拉伯聯盟組織培訓阿拉伯軍隊。圍着以色列建立堡壘羣複製一戰戰壕戰的模式,就是他本人替艾倫威爾遜執行的。

敵對的雙方在軍隊素質不如對手的時候,一定要避免進入對方的舒適區,艾倫威爾遜腦海中的歷次中東戰爭,阿拉伯重裝兵團被以色列重裝兵團解決之後,以色列軍隊迅速調轉槍口撲向下一個目標。把進攻的阿拉伯一線部隊全部擊潰,戰爭就結束了。

阿拉伯世界很大,但單獨的阿拉伯國家當中,並不存在一個戰爭能撐起來強大陸軍的國家,所謂強大到陸軍並不是只能打一波流的軍隊。

相對弱小的一方如果和強敵採取同樣的作戰模式,通常會出現重大慘案。遠有大英對陣大清,近有二戰法軍直奔比利時,半路上被德國裝甲集羣迎頭痛擊。

阿拉伯國家的整體實力和以色列相比,處在優勢一方,但阿拉伯國家都把自己的軍隊建成了一次性軍隊,最終就出現了阿拉伯世界理論上輸得起,但實際上有一隻輸不起的軍隊,想要扛得住,就必須採用真主黨模式的烏龜殼。

雖然同樣擺烏龜殼的烏克蘭一出城就被俄軍揍,但相信以色列和俄羅斯還是不能相比的。

斯康斯在卸任駐馬英軍司令後,再次被僱傭到阿拉伯聯盟,將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接壤的城鎮堡壘化,不管以色列軍隊再怎麼精銳,最終都要落在打爛仗的根本上,而不是組建重裝兵團和以色列對攻。

當然斯康斯給這種戰略起了一個名字叫遏制戰略,而英國情報部門則對以色列進行定點欺騙,就是一戰的戰壕戰,早已經被淘汰的作戰模式。

“把邊境城鎮堡壘化,推進的還算順利,尤其是巴勒斯坦居民點。當地人接受的程度很高。”斯康斯將軍詳細介紹着自己的工作,他也不是白拿錢發揮餘熱,對這個工作還是非常上心的。

“現在大選已經結束,我們即將要和埃及談蘇伊士運河的歸屬了,相信開羅方面已經準備好。英國的底線是,運河歸埃及運營之後一定要保證這一條國際黃金水道的安全,同時禁止任何國家染指,既然英軍不在蘇伊士運河,任何國家也不能填補英國的位置。”

艾倫威爾遜把現在英國和埃及的即將要談判的事娓娓道來,“現在的問題是,埃及能不能做到在任何條件下保證蘇伊士運河的安全。我們會把這一條作爲基礎和埃及方面進行討論。埃及和以色列可是鄰國,因爲巴勒斯坦問題存在爆發戰爭的危險,所以處在英國的角度,希望埃及和以色列邊界出現一條堪稱堅固的防線,無法被以色列突破。兩座防空塔一定要完工。”

至於能不能做到,反正艾倫威爾遜是把柏林防空塔的圖紙給埃及了,柏林防空塔都能頂住英美戰略轟炸,面對以色列的進攻應該不是問題。

“也算是我們離開運河之前,爲運河安全做的最後一點貢獻。”帕梅拉蒙巴頓開口道,兩座防空塔就在蘇伊士運河東岸,用於防禦敵人將這條黃金水道切斷。防空塔完工,將會配合周邊的堡壘羣遏制以色列地面部隊的威脅。

斯康斯將軍對此表達了樂觀,表示建立防空塔的地帶土地條件良好,絕對不會出現豆腐渣工程。

在夫婦兩人啓程返回倫敦的同時,得知英國大選結果,埃及的穆納姆親王立刻組建了外交團隊,由他本人親自掛帥前往倫敦進行談判,穆納姆親王還沒出發,整個埃及已經轟動了,埃及人等待了多少年的夢想,實現已經近在眼前。

自稱阿拉伯國家領袖的埃及,最爲有價值的運河卻被英軍佔據,雖然在艾德禮時期,埃及軍隊已經和英軍共同接手的防務,可運河區的米字旗一天不消失,埃及人總覺得沒有全部拿回國家主權,只是英國拿了不少條件交換,比如桑給巴爾駐軍權,阿斯旺大壩修建的技術支持和原材料特惠才作罷。

“埃及人站起來了!”回到倫敦的艾倫威爾遜,聽到這種情況,輕鬆的對着妻子道。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五百零三章 戛納的邀請函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造船業新血液第六百零一章 億頂王冠第1748章 聽天由命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主權也可以談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間諜案第1680章 收買駐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小心皮諾切特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三百九十章 反蘇先鋒威爾遜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親切友好的談判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1606章 靈活的沙特第五百三十五章 蘇丹聯名抗議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個波斯灣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七百三十章 利益均沾第1676章 英德特殊關係第1693章 緊跟美國腳步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八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花第七百一十二章 女王加冕第1551章 心理諮詢師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事都想着美國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1741章 進擊的沙皇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一千零八章 各有各的外交第四百七十六章 紐芬蘭護漁艦隊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八百五十一章 軍售談成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高,實在是高第七百零八章 新任法軍司令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豬灣事件第四百零七章 總督談話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五百零二章 調虎離山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豬灣事件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1583章 約翰·梅傑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世界和平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對峙結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一百五十四章 今日辱英第九十二章 大殺器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六百七十三章 混合結算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二百零六章 主動示好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九百九十三章 飛行棺材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