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
好在回答還是令人滿意的,在這一次技術性調整之前,英國的兩個基金會已經提桶跑路,並沒有在這一輪的股災當中收到損失,這就沒問題了,英國該賺的已經賺夠了,如果其他國際資本受到了損失,這肯定和英國沒有關係。
現在就看日本的股災能不能反彈,還是大趨勢向下,關注純粹是看熱鬧,自己的錢保住了,無上權威就是理直氣壯。
就是不知道日本的房市,會不會受到股市的影響,廣場協議之後,日本房市上漲的也很猛烈,一個東京能夠買下來美國的言論就是這個時期的,宏大敘事可能無法概括日本房市的火爆,就這麼說吧,日本曾經出現過換算成某大國貨幣,三百萬一平米的樓盤。
某大國似乎是沒有出現過這種樓盤,就算有一批比如什麼四合院那種帶點古蹟的,應該也是沒有這種價格的。
“這幾年日本的日子太好了,我們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艾倫威爾遜記得好像股災來的早了一年,不過沒關係,屬於大差不差的範圍。
要說這幾年日本從上到下的日子過的都很好,日本公司投資急劇膨脹。伴隨高股價,新股票發行的快速升值,當銀行在不動產方面尋找資金投向時,股票發行便成爲公司融資的一個重要來源。
反過來,公司利用它們持有的不動產進行間接的股市投機,從而形成了不動產與股市雙重泡沫——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及日經股價指數持續暴漲。
股市一旦跌跌不休,日本的房市也不可能獨善其身,無非就是多挺半年還是一年的區別,召開的財政部會議上,艾倫威爾遜把日本當做例子,表示英國的經濟發展還是要夯實基礎,不能覺得英國的金融體系強大就無所顧忌。
他可是還記得,蘇聯纔剛沒,撒切爾夫人倡導的特殊關係,馬不停蹄就過來狙擊英鎊了,他就不相信蘇聯還在,美國會這麼對待英國。
“但我們看德國方面,似乎就穩健了很多,廣場協議德國也是簽署國家,似乎受到的影響不大。”特瑞彭斯開口發言,“是不是可以說,這還是日本自己的問題,並不具備普遍性。”
“德國還是重要的,換做是我,我是不敢收割德國的。”艾倫威爾遜說到這話鋒一轉,“而且德國並不是一點問題沒有。德國廣場協議之前是七千億的經濟總量,現在是一點四萬億,四年膨脹一倍。再看看馬克的匯率,誰不知道這也是吹起來的,只不過沒有日本這麼明顯罷了。”
這一輪的經濟總量爆發,那不是吹起來的泡泡麼?嚇唬蘇聯人用的,英國也有自己的問題,美國的情況也差不多,畢竟里根和撒切爾夫人都沒少玩弄金融魔法,只不過日本只能在自己國內這麼玩,英國還有地方把壓力釋放出去。
德國的政策和日本相比,就穩健得多,這一點艾倫威爾遜當然承認,不過德國也沒有像是日本承受了美國的巨大壓力,這也是事實。
艾倫威爾遜也在這其中起到了微不足道的作用,東芝事件之後,趁機聯合法國趕走了不少歐洲市場的日本企業,沒有日本人搶飯吃,歐洲這邊的壓力就小了不少,其實這種事道理很簡單,日本先死,英國和歐洲這邊就能夠有喘息之機。
當然這一次財政會議也是有效果的,討論的結論就是日本的問題是他自己的問題,不是自由世界的問題。自由世界現在的處境仍然是優勢在我。
會議結束之後,布達佩斯英國大使館發來了這一次匈牙利統一社會黨的大會結果,經濟壓力下,這一次大會格外引人注目,匈牙利不同於其他東歐國家,卡達爾時期,匈牙利已經積累了不少經濟改革的成果。
匈牙利的情況和周圍國家相比,其實還算是挺不錯,現在地圖頭自己都在改革,也希望振臂一呼東歐國家都趕緊跟上,這一次的統一社會黨大會,不但莫斯科在關注,自由世界這邊也在關注。
當下這個時間,日本的泡沫開始炸裂,艾倫威爾遜不得不也要和老布什倡導英美特殊關係了,不能讓日本的情況影響到東歐的改革浪潮。
英美兩國必須攜手告訴全世界,日本問題在於自己貪婪,和自由世界的大環境無關,其他國家都好好地,這樣才能讓東歐國家不猶豫,別因爲日本的情況躊躇不前。
美國方面很快給予了迴應,在這種大事上,老布什是不含糊的,因爲波蘭的情況導致美國不得不放棄團結工會,但如果匈牙利能夠傳來好消息,這同樣是一個偉大勝利,說不定會更好。
畢竟面對着三百多億外債的波蘭,美國要立一個正面例子,可能還要投入不少,匈牙利的情況就好多了。
“我們也同意匈牙利的經濟情況,比其他東歐國家好一些,尤其是比波蘭好。”艾倫威爾遜贊同的表示自己是美國這邊的,同意親密盟友的看法,放下電話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在東歐這邊確實如此,全世界可能就並非如此了。
當前包括蘇聯在內的東歐國家,之所以會面對困難,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招就是天魔解體大法,里根導致美國債務暴增。
但這招其實沒什麼用,如果封鎖的夠嚴密,東歐國家的老百姓其實也不會知道,而且後遺症還相當大。
所以艾倫威爾遜看着撒切爾夫人和里根,都在自己的國家可勁折騰,心裡也就是圖一樂,並不認爲這招有什麼用。日本不就炸了麼。
但另外一招就很要命了,轉移低端產業給第三世界,如果刨除全世界很多飢一頓飽一頓的國家,僅僅是美國和蘇聯,西歐和東歐這麼競爭下去。蘇聯和東歐並不是完全處在下風。
東歐國家完全可以通過內部調整就應對這樣的競爭,就拿匈牙利來說,卡達爾就改革過,改變以往的國有計劃經濟,將國企的管理權下放給企業工人,政府在企業事務上儘量少干預,基本實現了工人自治。
同時政府也在市場中減少插手和管理,可以說卡達爾的改革讓匈牙利從國有經濟加上計劃爲主變成了集體經濟和市場的機制。
匈牙利已經不是計劃經濟,換句話說資本主義早就復辟了,卡達爾東方之行的時候,還受到了某大國的熱烈稱讚。
剛開始改革成功後來失敗,無非是因爲東歐處在不上不下的位置上,不論從任何方面,東歐國家都和西歐沒法比,東歐和西歐的差距,比美國和蘇聯的差距還懸殊的多。
歐美這邊是製造業成本過高,而東歐國家有一定的科技實力,成本還比歐美低很多。
歐美這邊一個月開一兩千的工資,同樣弄的自己也很難受,因爲東歐的工資只有自由世界的一半左右,有時候還會更低。製造出來的產品競爭力還不錯,這就導致美國和蘇聯,西歐和東歐,這麼對抗下去,自由世界自己也難受,還找不到擠兌東歐的機會。
在歐美實行新自由主義改革後,大部分製造業和重工業企業不再僱傭本土勞工,而是產業外遷去亞非拉尋找更廉價的勞動力,比如去孟加拉投資建廠僱傭孟加拉勞工時孟加拉工人的月薪二十塊,歐美一個月一兩千的月薪,被東歐國家三五百的工資擠兌夠嗆。
但一旦轉移到了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本身各方面都高出來一個水準的歐美暫時安全,但位置更低的東歐國家會首先被衝擊到。
所以在歐美實行新自由主義改革前,相對於歐美本土企業,匈牙利企業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成本優勢,於是匈牙利企業的產品更能掙錢,自然就出口繁榮拉動經濟增長了。而歐美企業的產品則是沒成本優勢於是出口疲軟影響經濟。
而在歐美實行新自由主義改革後,歐美企業不再僱傭本土工人而是去亞非拉僱傭勞動力成本更廉價的勞工,生產出來的工業產品自然相比匈牙利企業的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
於是,匈牙利的經濟就變糟糕了,南斯拉夫現在經濟困難的原因也同理。
東歐國家現在只能感覺到自己的經濟困難,並不知道原因是什麼,蘇聯控制的人口本來就比歐美少,歐美還搶先轉移低端產業,把其他國家拉進來讓自己的盤子更大,東歐自然就挺不住了。
表面上談笑風生,暗中觀察匈牙利的大會,並不僅僅是艾倫威爾遜,目的當然都是同樣的,期待有美好的事情發生。
果然在兩天後,布達佩斯傳來消息,政治多元化的改革可以在議會制的基礎上實行,匈牙利代替波蘭成爲這個世界第一個要改變體制的華約國家。
這個消息固然值得高興,但還是要蘇聯的反應,畢竟誰都知道東歐國家的真正主人是誰,隨後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地圖頭表示這是一次勝利的大會,蘇聯祝賀匈牙利踏出關鍵的一步,不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