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壓力全在美國

“哦,原來還有些淵源。”艾倫威爾遜點頭,這個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長,就如同戰前南斯拉夫、波蘭、法國、希臘等等歐洲國家的臨時政府一樣,把流放地點定在倫敦。

這一方面體現了大英帝國在戰前的國際地位,可是在目前這個時候,未免令人感到黯然神傷,美蘇兩個年輕人不講武德,欺負大英帝國這個遲暮的帝國。

不過艾倫威爾遜心裡清楚,以捷克斯洛伐克的位置,是無法被英國從蘇聯手中拽出來的,別說捷克斯洛伐克了,英國都已經把近東的希臘和土耳其讓出來了。

所以他最關心的其他國家,還是加拿大,至於什麼捷克斯洛伐克,你們斯拉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爲捷克斯洛伐克說話是會的,至於過多的關心就大可不必。

大使館確實是座宏偉的建築,但並不適合居住,它只是不斷運轉的英國外交機器中的一部分。就如同捷克斯洛伐克在英國眼中的地位一樣!

加拿大是什麼時候完全獨立的?這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美洲的英屬殖民地有美國這樣的逆子,也有加拿大這樣想要拉老父親一把的地方。

奠定加拿大自治地位的《1867年英屬北美法》不在《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令》賦予加拿大的立法主權範圍內;作爲加拿大基本的憲法性文件,這一法律的修改權仍然掌握在英國議會手裡,只不過英國議會修改該法需要得到加拿大議會的請求或同意。

英屬加拿大的國旗按照歷史還會用到一九六五年,一直到一九八二年在老特魯多跟英國皇室與議會的交涉堅持下,英國才同意讓加拿大在保持效忠英國的同時,擁有他自己的憲政體系、外交權和軍事權。

這個時候加拿大才算是拿到所有國家應該具有的國家權力。

其實幾個英國自治領脫胎出來的國家當中,美國是一個天生反骨的異類,問題就在於這個異類有點太強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都念着英國的好,可就是綁一塊都無法和美國的實力相比。

所以幾十年後,三國雖然精神上都更加貼近英國,但身體還是很老實的跟着美國。但加拿大和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還有所不同。

其實加拿大和新西蘭是一類國家,澳大利亞要單獨列出。因爲身處南半球,四周大洋環抱無強敵,這使得澳洲人的民族性格倒是有點接近美國,澳大利亞雖然在經濟總量和人口上不及加拿大,但是對比下悉尼和溫哥華,你就能感到澳大利亞的氣勢和雄心。

這還可以從澳大利亞海軍的發展上看出來,澳大利亞人的性格和美國人差不多。

不過澳大利亞氣勢是有了,但其實條件照美國差得遠,而且澳大利亞雖然離英國遠,但距離英屬馬來亞可不遠,同時距離美國也不近。

只要英國能恢復的話,還是可能把澳大利亞拉住的。歷史上直到六十年代,英國還有能力指揮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馬來亞面對印尼入侵的時候。

當時作爲宗主國的英國就叫上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一起下場,於是印尼支持的武裝被吊打,於是看不下去親自下場的印尼傘兵也被吊打,再後來澳新兩國在參與越戰時大手一揮把打過印尼的那批人丟到了越南。

艾倫威爾遜現在就覺得,可以讓帕梅拉蒙巴頓派勘探隊去澳大利亞了,只是不知道現在帕梅拉蒙巴頓捆綁多少貴族了,反正是越多越好。更新最快 手機端::

剛到巴黎的頭幾天,艾倫威爾遜的日子比較安逸,因爲美國人還沒到,人家現在地位在那,擺擺姿態也沒什麼。

反正看報紙打發時間,艾倫威爾遜也不覺得無聊,順便找了地方看了美國動畫片,大力水手、貓和老鼠、三隻小豬之類的動畫片。

還是宣傳氣氛濃厚的集數,都是對日對德內涵的版本,世界大戰才結束沒幾年,這種動畫片放映也算是政治正確。

他在巴黎看動畫片,還沒事想着找個法國豪車開開的時候,倫敦外交部可是非常繁忙,簡直就是光榮時代回來了,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芬蘭的外交人員紛紛登門,明裡暗裡的表示,對美國的援助感興趣。

“揚·馬薩里克外交部長表示,如果英國能夠幫助捷克斯洛伐克的話,願意和莫斯科方面協商,開放和英國之間的貿易,以及進口英國的機械,這些都可以談。”捷克斯洛伐克駐倫敦大使,面見英國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的時候,這麼表示道。

“鐵托同志願意放下之前的仇恨,共同促進歐洲的和平。”這是南斯拉夫大使的說辭。

至於芬蘭和波蘭,也紛紛拿出來了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的態度。表示並不排斥在美國的幫助下脫離戰爭的後遺症。

在巴黎大使館的艾倫威爾遜,很快就接到了倫敦的消息,總覺得哪裡好像不對。莫斯科會看着這幾個國家被美國影響到。

其中南斯拉夫的態度,艾倫威爾遜倒不是不能理解,原本的歷史上南斯拉夫就差點接受馬歇爾計劃,而且獨立性很高,至於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兩國已經談好,但好像最終被莫斯科阻止了吧?

至於芬蘭,艾倫威爾遜其實沒什麼涉及到馬歇爾計劃的印象,不過芬蘭在冷戰時期,好像也不敢違背蘇聯的意思,畢竟芬蘭和蘇聯的鄰國。

因爲和艾倫威爾遜腦海中的歷史相差太大,出於帝國主義的操守,艾倫威爾遜在回倫敦的電報中,對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芬蘭、南斯拉夫四國的態度表示疑慮,並且表示這會不會是莫斯科的陰謀?

爲了大英帝國着想的艾倫威爾遜,再次接到外交部回電的時候,怒斥這種膽小怕事的行爲,是對大英帝國國際影響力的懷疑。大英帝國和這些國家都是有關係的,是誰支持這些國家在世界大戰當中對抗德國的?

現在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當中,有有當初不少流亡政府的人在領導這個國家。至於芬蘭一直對蘇聯懷有疑慮,不過是敢怒不敢言。

同時也這是和南斯拉夫改善關係的一個好機會,艾倫威爾遜的當前任務,是儘可能的維護大英帝國的影響力,而不是腦子裡面都是對莫斯科的陰謀論。

“大英帝國現在還有影響力?”被外交部怒斥了一頓的艾倫威爾遜,只能承認錯誤。

但既然這是倫敦的意思,艾倫威爾遜就只能照辦,把所謂的陰謀藏在心裡,心中念道,“難道是菲爾比泄露了消息?就算是也不應該造成這麼大的差別?還是我的出面真的讓英國改變了自由落體運動的軌道?”

如果是後者那當然是最好,誰不希望自己服務的國家能夠變得強大呢?

別說英美特殊關係不過是喊喊口號,就算是真的,哪有英國自己吃香喝辣的更好。

隨後幾天,各個國家的代表團紛紛到達巴黎,其中也包括了在本該在蘇聯影響下的南斯拉夫、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芬蘭四國。

歷史上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確實參加了巴黎會議,只不過在最後關頭被莫斯科叫停。

而南斯拉夫雖然沒有來到巴黎,但因爲在之後和莫斯科鬧翻,美國趁機拉攏,所以南斯拉夫雖然名義上不在馬歇爾計劃的援助國之列,但卻實際上是援助國的待遇。

至於芬蘭艾倫威爾遜是真的找不到藉口了,難道是出於平衡外交的考慮?

不管怎麼說,已經被倫敦撲滅了陰謀論的艾倫威爾遜,和法國人一道,對這些準備棄暗投明的國家表示歡迎。

波蘭代表團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團,都是由外交部長親自帶隊,波蘭外交部長斯坦尼斯瓦夫·斯克熱謝夫斯基和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長揚·馬薩里克都已經到達了巴黎。

自從巴黎和會之後,巴黎在也沒有這麼盛大的政治活動,一時間已經各國齊聚巴黎,也引起了法國人心中的鍵政之心。

不同於樂觀的法國人,艾倫威爾遜對兩個外長的命運頗爲同情,別的先不說,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可是波蘭人,有這位大神存在,波蘭哪有什麼反抗的能力,一切還不是莫斯科一句話的事情。

當然表面上,艾倫威爾遜還是和法國人一樣,對戰爭當中結成的友誼而歡呼。

哪怕慕尼黑會議上出賣的捷克斯洛伐克就在這,但只要法國人不尷尬,英國更加不會尷尬。

正是想到了慕尼黑會議,艾倫威爾遜才理解了倫敦的苦衷,實際的事情可以不做,但能動嘴的時候一定不能吝嗇。

包括芬蘭、波蘭、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已經到達巴黎,以及奧地利、比利時、丹麥、法國、英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瑞典、瑞士、土耳其,一共十九個國家的代表團齊聚巴黎,等着美國代表團的大駕光臨。

第1543章 日本有原罪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小心皮諾切特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看着我的眼睛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訪英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1552章 什麼事情都沒有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應對方案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沙皇的安排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里根要動真格第1731章 沒人喜歡他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降正義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印度必勝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降正義第六百七十四章 英伊和解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團聚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1717章 地圖頭的善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英印親如兄弟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非洲獨立年第一千零四十章 獨立日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四十三章 巴爾幹拯救者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辭呈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三百六十九章 再補充補充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五百八十六章 原則上都同意第二十一章 葡屬果阿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第1308章 不幸的消息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綏靖政策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尼克松的麻煩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再堅持半年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圖靈的作用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擁戴王室義不容辭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1584章 悲憤的首相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勝利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合部計劃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六百一十九章 給美國遞刀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五百一十二章 原則上都同意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機會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五百七十三章 毫無武士道精神第二百零七章 進步最重要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兄弟不馬來亞第一百四十二章 衝破世俗的愛情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非洲獨立年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巴基斯坦大選第二百一十五章 旗開得勝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兩個賭城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法指導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殺式威脅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沙皇核彈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