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

從麥卡錫的口中,艾倫威爾遜套到了美國對待印度的態度,強硬的也只是麥卡錫一個人,華盛頓對印度還是沒有一個確切的想法。

“幾年不見,你已經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共和黨首席成員。我還只是一個殖民地的管家。”艾倫威爾遜向麥卡錫舉杯,口氣頗爲自怨自艾。

“不管怎麼說,我們的友情不變。”麥卡錫毫不在意的和艾倫威爾遜碰杯,在麥卡錫深陷輿論中心的時候,這個英國人和他結識,從困境中走出的友情,當然更加的牢靠。

面對麥卡錫的情深急切,艾倫威爾遜把杯中酒一飲而盡自語道,“是我想多了。我們的友情就如同英美特殊關係,永恆不變。”

和麥卡錫夫人攀談的帕梅拉蒙巴頓一怔,似乎嗅到了陰謀的味道。不提什麼英美特殊關係,她就相信自己的丈夫真的珍視這段友情了,提及了就必然是假的。

接風宴結束後,艾倫威爾遜已經安排好了人,將麥卡錫夫婦送到清掃好的別墅去休息。自己則在回家之前散散步,揮發一下酒氣。

“這個美國人好像對你很信賴呢?”帕梅拉蒙巴頓眸中波光流轉,似笑非笑的問道,“你是從哪找到這麼一個寶藏的?真少見!”

“嗯?呵呵!”艾倫威爾遜一聽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妻子的話他自然是聽明白了。

像是麥卡錫這樣的人搞政治,確實是非常少見的,弱點過於出衆了。堅定的反蘇其實對麥卡錫這樣的政治人物並非是拖累,恰恰相反,可以讓麥卡錫迴避一些缺點。

但就算是如此,歷史上麥卡錫還是翻車了,換做一般人身上註定飛黃騰達的光環,都沒有罩住麥卡錫,可見他多麼不適合做政客。

反過來在看看肯尼迪,從剛進入政界就是一個花花公子,卻能一步一步登上總統寶座。

當然最後真正意義上的翻車了,連頭蓋骨都沒保住。卻也沒耽誤人家做總統,這是兩個問題。

好半天艾倫威爾遜發自內心的笑聲才停止,輕聲解釋道,“麥卡錫是一個好人,對他這樣的人,沒有什麼特別的辦法,拿出真心交朋友就是最好的辦法,說出來你也許不相信,我是真心實意和他交朋友的,哪怕是現在,我也問心無愧。”

“然後用英美特殊關係來比喻你們兩個的友情!”帕梅拉蒙巴頓嘴角微翹,一臉都是我不相信你我相信誰的意味。

“這不是一回事,不過這一次麥卡錫來的目的,我們還要仔細想想。但對印度施壓的事情,最好由美國人來做。而且看來美國當前確實也很感興趣。”

艾倫威爾遜清醒了少許,輕鬆的道,“美國人現在樂於到處插手,這要分對誰。印度這個國家雖然不怎麼樣,但人口面積在那放着,尤其是尼赫魯現在自我感覺良好,也不是一個很好擺平的角色,嚇唬兩聲就退讓不太可能。”

對印度來說,獨立之後一直順風順水,尤其是近幾年,一副朝鮮戰爭我調停,日內瓦會議我主持的樣子,美國忍讓、蘇聯禮遇,兩大強國伺候印度一個國家,這福分還小嘛?

在印度人的眼中,尼赫魯正帶着印度大步流星的走向有聲有色的大國之路。這種情況下,一般的威脅是不會讓印度退縮的,反而會激發印度人的反感,增加尼赫魯的支持率。

而當前的英國不能和印度搞壞關係,等到印度不用英鎊結算的那天,英國才能理直氣壯的擠兌印度,現在是肯定不行的。

那麼問題來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民主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交鋒即將上演。你們的喜聞樂見?艾倫威爾遜都迫不及待了。

這裡的印度比原本歷史的印度少了很多助力,獨立自主的南斯拉夫,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埃及?都在那呢?

南斯拉夫和蘇聯的關係可比歷史上好得多。埃及還在號稱阿里帕夏在世的法魯克一世統治之下。

不結盟運動的幾個倡議者少了兩個,尼赫魯本應孤掌難鳴!要是讓艾倫威爾遜分析,作爲這一次茂物會議提供場地的印尼,肯定是被尼赫魯視爲一大助力,蘇加諾估計也願意爲印尼增加聲勢。

剩下還能給尼赫魯撐場面的就不用說了,現在的尼赫魯比原本歷史更加需要中國。不然印度拉扯出來的不結盟運動就會遜色不少。

在麥卡錫兼度假,事實上是過來和當地英國勢力溝通的同時。華盛頓也在和倫敦,在英美特殊關係的框架內,談論如何對待印度的問題。

只是這個時機不太好,英國馬上就要大選了,現在選舉氣氛濃厚。在丘吉爾不爲外人知曉的被逼宮之後,廣受歡迎的艾登領導保守黨,這讓艾德禮領導的工黨很重視。

作爲一個選舉國家在臨近選舉的時候,當然是選舉最大,美國人也必須同意,不然可以回憶一下杜威和杜魯門選舉的時候,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華盛頓可有一點反應?

而就像是艾倫威爾遜想的,在印度貿易以英鎊結算的前提下,英國不願意和獨立後印度有不愉快,這會對英鎊的地位造成衝擊。

有鑑於此,英國表示當前英國已經不認爲自己還是世界大國了,關於怎麼和尼赫魯交流的事情,選舉之後英國會進行牽線搭橋,把華盛頓的要求給擋了回去。

很快華盛頓和麥卡錫就幾乎同時,被印度拒絕了參加會議的請求,理由是,“這是一次排除原殖民國家的新興獨立國家會議。”

“這個人狂妄、傲慢、自以爲是。”麥卡錫對這個出乎預料的閉門羹措手不及,此時他彷彿夢迴華盛頓國會,想要立刻對尼赫魯進行調查,看看這個人是否可靠。

狂妄!傲慢不可理喻的人,正在詛咒另外一個國家的領袖,但這是他的朋友,艾倫威爾遜也就當沒看見,想了一下道,“看來印度是真的要另起爐竈了,夢想還真是遠大呢?蘇聯和我們作對也就算了,印度也敢這麼想?真是令人驚訝。”

其實他心裡清楚,印度現在的行爲,也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報團取暖。

印度獨立還不到十年,現在的訴求是突破外交孤立。很意外吧,印度和蘇聯、中國剛建國的時候訴求差不多,都是在突破封鎖。

這也不是很難理解,雖然美國和蘇聯對印度都報以容忍態度,但美國和蘇聯從前就是在世界上響噹噹的角色,而印度是一個名叫英屬印度的殖民地。

五十年代早期的世界,印度雖然已經獨立,原本戰敗的法國就重新擺起列強的架子回到了中南半島,英國也接收南洋列島,似乎正在觀望局勢。

看到東南亞的西方列強殖民迴歸,印度怎麼會不恐懼,印度極度害怕西方列強恢復元氣後會收拾自己。新生的印度恐懼西方列強幹涉印度內政。

此時的印度迫切的需要報團取暖,找一些共同被帝國主義收拾過的國家抱團。這就是爲何尼赫魯堅持不讓殖民國家參加會議的原因,美國也是殖民國家,雖然殖民地不大。

麥卡錫還有華盛頓十分關心的一大問題,那就是印度對中國怎麼看,也得到了模棱兩可的迴應,忠誠的不絕對,這個問題讓華盛頓十分不滿意。

艾倫威爾遜當然很清楚尼赫魯的想法,印度想讓中國在前面吸引火力。同爲剛建國的亞洲大國,中國吸引的注意力多了,印度更加容易悶聲發大財。

尤其是現在,朝鮮戰爭剛剛結,雙方已經決裂的情況下,對印度是最爲有利的。在這種國際環境當中,印度對中國表示友好,可以提高印度的國際地位。

尼赫魯不愧是受過英國教育出來的,深諳合縱連橫之道。

拿着南亞五國主張的報紙,艾倫威爾遜理解了麥卡錫憤怒的原因,一個是蘇聯的明面上的鐵桿盟國,一個疑似有親蘇傾向的印度總理,這讓華盛頓如坐鍼氈。更別提蘇加諾和尼赫魯表現的差不多。

眼見麥卡錫心情不好,艾倫威爾遜不着痕跡的加了一把火,“如果我們設想一下,中印和印尼三國,拉扯着一羣才獨立的國家,獨立於蘇聯集團和自由世界對抗之外,會怎麼樣?”

“不怎麼樣,這幾個國家都和蘇聯不清不楚。”麥卡錫想都不想的說道,“艾倫,你處在對抗的前線,應該知道現在的局勢多麼危險。不要有這種天真的想法。”

“你提醒的對,約瑟夫!”艾倫威爾遜心中暗笑,但還是做出了感動的樣子,隨後嘆息道,“看來這個世界更加的複雜了。”

顯然,南亞五國在印尼茂物舉辦的會議,已經引起了華盛頓的不滿,更加不滿的是,和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對手不清不楚。

“還有一個辦法,菲律賓算是獨立國家吧,日本現在也迫切需要重返國際社會。這兩個地方美國都具備非同一般的影響力,讓這兩個國家代替美國把事情搞清楚。”

艾倫威爾遜還是決定幫助一下麥卡錫,兩人畢竟是朋友,不夾雜任何利益的朋友。

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求很高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1648章 處理日本的建議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六百三十二章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第五百零一章 炮轟好萊塢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舊日支配者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六百九十八章 同舟共濟威爾遜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八百一十二章 地鐵晚點第二百七十一章 昂山第四百九十一章 丘吉爾笑話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1310章 蘇聯商品展會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東看的法國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一千零十章 埃及的大國夢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獨立權力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六百三十二章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第四百八十七章 贅婿威爾遜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六百一十六章 蒸汽彈射器上馬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調查大臣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1747章 表決結果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五百二十六章 怒斥英國第五百七十二章 RB人要訪問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五百六十章 佔領區合併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自由世界的勝利”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必須嚴查第四百二十章 到達倫敦的赫本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洛克菲勒的勝利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八百六十一章 有能量的小圈子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兄弟不馬來亞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英國的難處第十章 找一條後路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韓戰爆發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一章 是,總督!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新黨魁撒切爾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二十一章 葡屬果阿第1652章 中導條約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三百八十七章 駐法大使館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自由世界的勝利”第十二章 新德里會議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八百零五章 蒙巴頓的成功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請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