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是這麼說,但是?”約翰欲言又止,一臉爲難的開口,“它不容易,不是麼?”
收縮要是這麼容易就收縮了,幾十年後的美國就不會一地雞毛了。
只要有一點能夠爭取的餘地,誰會把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地盤拱手送人?
“可我們要避免殖民後遺症出現在本土。印度的那批人是特例,相信誰都不會把塔塔、比拉爾、阿里汗大君那些人和普通人相提並論。”艾倫威爾遜嘆了一口氣道,“眼下殖民地還有很多,一次撤退去幾千上萬,最終都回到本土的就不知道多少了。而目前,蘇丹的獨立是非洲英屬殖民地獨立的開始,我們提供一個範例,約定成俗,以後的殖民地獨立就按照現在的標準辦理。”
“說的對,現在看着問題不大,但放在整個殖民地的框架裡面,就變得很大了。”約翰臉色微變,想到本土未來遍地都是異族的場景,就感覺不寒而慄。
如同艾倫威爾遜所說,這只是一個蘇丹,可在非洲英國手中可不僅僅是蘇丹。
就算不負從前從開羅到開普敦的盛況,現有的殖民地生活的僑民,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就算是英國不在追究殖民地的統治,真的抽身而退,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當初在南亞的統一行動,說不定會長達幾十年。
那個時候兩人都不一定還能顧得上,所以提供一個範例處理和當地人通婚的羣體,已經勢在必行,這也是給其他殖民地專員,提供一個按部就班的例子。
這當然是不容易的,連同駐軍加上喀土穆的僑民,倒談不上多麼棘手。棘手的是這些人和殖民地結合的後代,這羣人怎麼處理。
這也是約翰覺得棘手的地方,看着同樣是殖民地專員的艾倫威爾遜,“要是馬來亞出現了類似的事情,你會怎麼做?”
“現在是蘇丹出事,不是馬來亞出事,我的朋友。”艾倫威爾遜糾正着多年老友,“這件事,我們要讓蘇丹獨立的代表主動提出來,減輕我們不近人情的道德負擔。既然他們想要爭取獨立,相信做出這樣的承諾不成問題。”
艾倫威爾遜雖然是打算,讓殖民地的英軍拋妻棄子,不能把和當地人的後代帶回英國。
但這種事比較得罪人,他不想自己不顧風險的去做,最好是蘇丹人主動提出來。
約翰要是知道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這句話,肯定會用來形容同事的雞賊。
明明就是自己要斬斷一些僑民管不住褲襠的產物,卻非要蘇丹主動提出來。
這是當然的,獨立後的新政府,難道不準備展現一下博愛?
只要蘇丹人提出來,艾倫威爾遜絕對一點不客氣,直接就順勢答應下來,以尊重蘇丹人民的情感,讓英國的私生子留在蘇丹,爲這個新生國家發光發熱。
這也是爲了這些邊緣羣體好,英國本土雖然有印度社區,但人數並不多,不客氣的說,都是當初艾倫威爾遜親手發的居住證,人均百萬英鎊資產。
這樣的人倫敦政府是歡迎的,倫敦市民也不會反感到哪去。艾倫威爾遜也就大方這麼一次,那種事以後根本不會再有了。
從這一點來說,他不愧是印度人民的老朋友,給予了印度特殊的待遇。
現在時過境遷,蘇丹的情況和印度又不太一樣,關鍵是蘇丹這個國家在非洲,要是大方的把人都接回去,以後非洲殖民地獨立都有樣學樣,弄回去一羣黑人?想想都難受。
黑和綠佔一樣就算了,要是兩樣都佔,帝國公僕可不過去自己心裡那一關。
他一直都尊敬農業時代最成功的和平教文化,尤其是那種極難同化的特點,什麼中國、什麼印度也就圖一樂,和和平教的擴張速度一比什麼都不是。
真當三大宗教出現最晚,擴張速度最快的宗教是開玩笑,沒大航海基督世界都被包圍了。
兩人經過了商量之後,馬上分別行動,清算英國殖民蘇丹,留下了多少和殖民地人組成的家庭,應該是不多,要是法國殖民地就不用查了,拉丁人是著名的管不住褲襠。
世界並不是圍着一個帝國專員轉,在他忙活着大英帝國在蘇丹收尾工作的同時。
世界各地也都發生着各自影響深遠的大事,雖然美國還沒忘記對華約成立展開抨擊,但艾森豪威爾並不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對抗上面。
他雖然是一個軍人總統,卻啓動了美國的大基建工程,他利用在二戰中積攢的聲望,推動了美國具有戰略性的高速公路計劃,龐大的建設資金從哪裡來成爲了問題的關鍵。
艾森豪威爾力排衆議,開出了用聯邦財政投資、增加就業、增加收入、提高稅收的一攬子方法醫治通貨緊縮的藥方。
在擺平了各方反對意見之後,這一項一直服務到二十一世紀的大基建工程,在一九五五年正式啓動,長期投入的資金預計高達千億美元,佔據美國當今國家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
一封從吉隆坡的電報到達蘇丹首府喀土穆,這個消息是來自於南越,吳庭豔發起了全民公投,形勢對保大帝非常不利。
作爲一張被法國人用過的牌,保大帝美國人顯然使用不太順手,還是希望更加和美國有淵源的吳庭豔,來控制住這個抵抗親蘇力量南下的橋頭堡。
愛麗莎這一封電報,是因爲得到了保大帝的詢問,一旦公投結果對他不利,原來的承諾是否有效,這個承諾當然是艾倫威爾遜,馬來亞華人眼中的中堂大人做出的。
接到了電報的艾倫威爾遜,馬上回電給愛麗莎,之前的承諾當然有效,讓保大帝放心。
和妻子保持聯絡,就不用往吉隆坡發電報了,帕梅拉蒙巴頓已經返回英國,並不是因爲婦女運動在打拳,而是北海石油出現了好消息,如果說其他石油資源的發現,利益還是被英國的石油公司得到,那北海石油的發現,給英國帶來的好處更大。
要知道在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時候,英國就是有賴於北海石油的產出,在歐洲一片哀鴻遍野的情況下,保持了不錯的經濟發展。不然早在石油危機期間,英國的經濟就被意大利也超了,變成歐洲老四。
有屬於自己的石油資源在手,英國在應對中東局勢的時候,也會更加遊刃有餘。
英國發現北海石油的消息,帶來一個出人預料的後果,法國政府對阿爾及利亞的態度日益強硬,土倫港登船的法國遠征軍,帶着法國政府的期待,法國軍方的雪恥信念,再次踏上了征途。
幾乎每一天,地中海都有新的運兵船出現,在法國人看來,越南畢竟遠在萬里之外。而阿爾及利亞只隔了一個地中海,絕對不成問題。
而法國的各大報紙,以十分激進的口吻進行鼓動,“阿爾及利亞是法國國土向南的自然延伸,我們絕對不拋棄阿爾及利亞的兄弟。”
此時此刻,不能缺少英法同盟另一方的支持,返回倫敦的帕梅拉蒙巴頓,讓手中的傳媒力量加入進來,口號更進一步,“沒有阿爾及利亞人,只有戈壁法蘭西人。”
一直和丈夫保持通信的她,相信艾倫威爾遜的話,“強力鎮壓的事情一定要有人做。我們的法國朋友願意這麼做,我們應該採取鼓勵態度,然後偷偷的把趁着注意力不在我們身上,把手頭的事情做好。”
得到了禍水東引的指令,始作俑者帕梅拉蒙巴頓,就直接去找英國石油公司的人去談。
因爲北海還涉及到了荷蘭、談判的對象還有英荷殼牌石油公司。
帕梅拉蒙巴頓在石油領域是一個新人,和這些老牌石油公司相比可能經驗不足。
但有艾倫威爾遜的言傳身教,帕梅拉蒙巴頓很明白布倫特原油的重要性,不然她也不會直接啓程回來,和相關的石油巨頭見面。
事實上布倫特原油的發現,不僅僅是震盪了這些石油巨頭。被震驚的還有英國政府,到了現在,任何國家對石油的重要性都毫不懷疑。
現代社會是離不開這種燃料的,可長期出產石油的地方是波斯灣。歐洲各國都對波斯灣的石油極爲依賴,這種隱患各國政府並不是看不見,而是確實沒有辦法。
之前和伊朗的衝突當中,英國依靠着波斯灣的駐軍,和世界帝國的影響力,和伊朗政府交手了很長時間,但最終還是讓出了不平等的分配協定,和德黑蘭握手言和。
這裡面也有美蘇兩國明裡暗裡的施壓,英國不得不注意吃相,不能在像是戰前那樣不講理。
雖然表面上沒什麼,和伊朗的對抗也取得了體面的結果。但那次事件還是讓倫敦心中警惕,對石油依賴波斯灣的處境憂心。
而現在,工黨政府似乎可以暫時放心了,如果是一個大油田,毫無疑問將滿足英國很大的需求,擺脫受制於人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