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

“真令人感動,我相信愛德華爵士,也會很感激的。”艾倫威爾遜沒接茬什麼兼任,雖然他很明白,這三個重要職位在一個人身上意味着什麼。

文官長和內閣秘書集於一身倒是可以理解,內閣秘書長對首相負責,同時也對整個內閣負責,因此其職責一直存在模糊性。

內閣秘書長這一職位名稱從未更改,歷任內閣秘書長都十分清楚要對內閣整體負責,但有時,這一職責難免會導致內閣秘書長與時任首相的關係定期呈現緊張狀態。

內閣秘書長一職和文官長是否應由一人擔任。兩個職位由同一個人擔任的好處是文官長能夠與行政長官首相保持日常性接觸,近水樓臺先得月。與首相離得近是關鍵。從二戰以來,內閣辦公廳便緊鄰首相辦公室及官邸。

距離近也解釋了爲什麼文官長之職最好由內閣秘書長而非與首相距離較遠的官員擔任,因爲後者無法與首相保持日常接觸。

但是在同時兼任財政部常務次長的話就?諾曼·布魯克將是名義的公務員首領,也是實際上的公務員首領,擔任財政部常務次長之後,將公務員的升遷和薪水權力集於一身,這就非常可怕了。

諾曼·布魯克和天啓皇帝有同樣做木匠的愛好,但他對權力明顯比那位木匠皇帝熱衷的多,這將是內閣辦公廳出現以來,第一次出現這麼強力的實權人物。

艾倫威爾遜離開白廳七十號,還在想象愛德華·布里奇斯卸任之後,事情會向什麼方向演變?

既然上帝叫我上帝不反對,他和即將退休的愛德華爵士見一面,相信不會引起非議。

不多時艾倫威爾遜已經到達財政部,還見到了愛德華·布里奇斯的副手,澳大利亞軍售起到重要作用的弗蘭克,兩人寒暄幾句。

作爲前任內閣秘書,愛德華·布里奇斯在卸任內閣秘書之後,被諾曼·布魯克又在幾年後拿走了文官長的位置,現在退休又要拿走財政部常務次長的位置。

艾倫威爾遜小心翼翼不提這件事,但愛德華·布里奇斯倒是很豁達,還拿出來了一杯威士忌,給艾倫威爾遜倒上,“諾曼對權勢的追求心比我強很多,這一點我也是承認的。”

“愛德華爵士,我不知道如何加入討論。”艾倫威爾遜接過了酒杯搖頭苦笑,上一代的兩個白廳大人物,他說話嘛,作用不大,不說話嘛,好像顯得膽小怕事。

“別介意,我對他的不滿從決定退休開始已經不存在了。我很討厭他和首相的私人關係,但是也正是因爲他對首相的過於親近,纔有了今天。諾曼早就很有權威了,他三十五歲就是內政大臣的私人秘書,和你現在的級別一樣。四十歲就成了我的副手,在那個時候,整個白廳都認爲,他就是我之後的下一任內閣秘書。”

聽着愛德華·布里奇斯的話,艾倫威爾遜不由得感嘆,“那是真的很厲害。”

“和政客的頻繁接觸和深厚私交,在這件事上就發揮了作用,不管是保守黨還是工黨,諾曼總能和首相和大臣們打成一片,這是我做不到的。”

愛德華·布里奇斯不由得感嘆,“只是我沒想到,他對權力這麼熱衷。”

說到這愛德華·布里奇斯微微一頓看着艾倫威爾遜,“你這一次回來聽說什麼消息沒有,比如關於我退休之後的財政部常務次長人選。”

“也算是聽說了一些消息,但是還沒有確定。”艾倫威爾遜撓着頭皮不好意思道,“有一種言論說,諾曼爵士將要兼任財政部常務次長。”

“這是必然的,沒什麼不能確定的。”愛德華·布里奇斯一聽笑出聲來,“而且我可以確定,他會一直兼任幾個重要職位直到退休的那一天。”

“那不是還要七八年?甚至是十年。”艾倫威爾遜計算了一下諾曼·布魯克的年齡喃喃自語。

“你覺得他兼任財政部常務次長,會影響到後來者的升遷?這你到不用擔心,他是內閣秘書,進行一下改革就行了。比如因爲財政部的重要性,設立兩個常務次長,他兼任第一常務次長,弗蘭克做第二常務次長,這件事就解決了。”

愛德華·布里奇斯施施然的指點道,“這就是做內閣秘書的好處,只要首相不反對,就可以對強大的財政部進行改組。事實上財政部也具有挑戰內閣秘書的實力,所以防着一手合情合理。”

幾個實權部門,財政部、外交部和內政部,從來都屬於潛在的挑戰者。

其中財政部的實力最強,不然愛德華·布里奇斯也不會選擇財政部,作爲自己的最後一站了。

臨近退休,愛德華·布里奇斯不在維持高度緊繃的精神狀態,對和諾曼·布魯克的摩擦,現在也能夠做到一笑置之,而且十分主動的詢問,“艾倫,你就這樣一直下去,滿足於在殖民地做行政長官麼?伊斯梅爵士的年齡也快到了,他曾經是丘吉爾的軍事顧問,我們是同時期的人,一旦外交部常務次長出現空缺,這可是一個好機會。”

愛德華·布里奇斯的意思很簡單,艾倫威爾遜是海外資產管理委員會的副秘書長,平時就在處理殖民地事務,在外交經驗是不缺乏的。

誰不知道,英聯邦部、殖民地部、原來的印度事務部和外交部做的同一件事,只不過是面對不同的地方,四個部門都在同一座總部大樓。

現在殖民地漸漸減少,本就做同一件事的幾個部門趨於合併,外交部的常務次長要是退休了,而艾倫威爾遜能夠接任的話,幾乎就向白廳的核心位置,邁出了重要一步。

“尊敬的爵士,我當然也希望抓住這個機會,將殖民地的隱患清除之後,我一定會回來的。”艾倫威爾遜也不掩飾自己想要進步的心,順便提及了幾個隱患,但沒有提及解決辦法。

畢竟把印尼逼入社會主義陣營,就算是私交再好,也不能和盤托出。

愛德華·布里奇斯倒是好奇的詢問,“你管理的殖民地華人多吧,就這麼有信心,不會出現反英浪潮麼?”

“華人在文化上是弱勢羣體,當然他們自己不這麼認爲。當初在英屬印度,印度教徒也覺得自己很強,可事實是在我們登陸之前,印度教徒都已經被和平教徒統治幾百年了。”

艾倫威爾遜並非是掩飾工作上的失誤,他真就是這麼認爲的,而且深信不疑。

各代王朝的文化影響力,在眼皮底下的東南亞都沒多少影響,唯一影響的就是越南。

在看看其他東南亞國家,印尼不是和平教佔據主流麼?連在家門口都競爭不過中東來的和平教,所謂的文化多有吸引力也就是聽聽。

如果不是近代,歐美打碎了和平教地區的強國,現在剩下的國家受限於人口和土地面積,無法在出現農業時代的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一個和平教強國要是在的話,隨便發展發展都要比印度強許多。

要是在對中東的能源有影響力,就算是無法接近冷戰的蘇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也足夠讓基督世界頭疼了。

這也就是他一定要馬來亞殖民地華人要比馬來人多一些的原因,一羣舊社會思想的華人要是沒有人數優勢,只怕無法和信仰和平教的馬來人競爭。

值得欣慰的是,馬來亞殖民地的華人一腦子封建思想,保守程度不比馬來人差。不然最後可能就會出現後世德國,男人爲了對抗白左,入和平教的事情。

“希望你的判斷是正確的,當然我也不瞭解情況,只是馬來亞如果出事的話,作爲現任高級專員,可能會讓白廳的同事們質疑你的可靠性。我不希望你的辛苦付之東流,那樣就太可惜了。”

愛德華·布里奇斯對艾倫威爾遜是看好的,不希望因爲一些波折導致順暢的路,出現不可預知的阻礙,所以就此進行提醒。

艾倫威爾遜當然心懷感激,本來他想要談談旋轉門的問題,不過這裡畢竟是財政部。愛德華·布里奇斯雖然在最後這段時間比較清閒,可談這件事還是不合適的。

“內閣秘書說要舉辦一次酒會,我到時候會參加的。帕梅拉還有一些事情想要和爵士談,關於繼續造福社會這方面的事情。”

這不是詳談的場合,艾倫威爾遜還是透漏了一絲口風,等待着對方的反應。

“唔,真令人期待。”愛德華·布里奇斯眉毛一挑,隨後矜持的點點頭。

他知道一道旋轉門已經在自己的面前開啓。心中雖然好奇,但曾經作爲內閣秘書的鎮定還在,只是心照不宣的點頭。

離開財政部總部大樓,艾倫威爾遜開始盤算接下來幹什麼,“對了,德哈維蘭公司的總部,武裝直升機的到底出成果了沒有。”

這次回來是臨時起意,後勤保障方面的教訓是以後日常工作要避免的問題。

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達馬來亞第三百八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1599章 賣絞索第六百章 影帝威爾遜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壓力全在英國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二十六章 調離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亡羊補牢的美國第八百五十七章 檳城閱兵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九百六十一章 窺視神器的大臣第五百一十八章 開羅第五十五章 這是蘇聯的問題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六百三十二章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請願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國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亞上空的幽靈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1635章 想回家麼?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1603章 廣場協議第1743章 局勢逆轉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九百零五章 先軍政策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1666章 克格勃副主席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1657章 黃金峽谷行動第四百三十章 有聲有色的開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優柔寡斷的巴列維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1698章 科爾辭職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騎兵連,衝鋒。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貝利亞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1543章 日本有原罪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艦隊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國的作用第1603章 廣場協議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美國後院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二十六章 調離第四百三十六章 帝國需要我的胃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八百四十二章 沒難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