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

夏夢臉上晴轉多雲,小聲嘀咕着,“我還以爲你很紳士,竟然還是更加看重男人,沒聽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麼。”

“這句話我倒是聽說過,看起來你和國內的聯繫確實很頻繁。”

艾倫威爾遜眉毛一挑,他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句名言?但這也是兩個問題,“不要拿正確的話術,來否定市場,哪怕就是香江,男演員是扛票房的保證,也是事實吧?各國市場沒有例外,都是這樣。所以香江的電影要成功進入國際市場,希望還是在男明星身上。”

艾倫威爾遜稍微一想,這個重任還是要落在成龍身上。

至於另外一位李小龍,他其實是美國國籍,至於格鬥能力,李小龍雖然和功夫這個文化符號連在一起,但沒上過擂臺,也沒有過街頭鬥毆,是不是真能打誰也不知道。

成龍是香江土生土長出現的國際巨星,香江的國際巨星也這麼一個,和其他香江明星差距最懸殊是在一九七九年蛇形刁手之後,片酬是排第二的明星的二十倍,往後二十一年的香江電影全球票房冠軍,二十年都是成龍。

其他的港星名氣最大的時候,也只能在香江和成龍五五開,算上東南亞三七開,加上日韓就是一九,算全球連影子都看不到。

如果歷史沒有大的改變,香江電影還要二十年纔能有東方好萊塢的名號。

遠不是夏夢所期待的現在,艾倫威爾遜可以在那個時候,幫忙讓香江電影進入更廣泛的市場,但現在香江電影絕對沒這個實力。

正在養生的艾倫威爾遜隨着頒獎典禮結束,又不得不開始勞心勞力,幸虧不是在倫敦,沒有其他工作要關心,也就是關注一下馬來亞的競爭對手日本於什麼新聞,當前日本在戰後第十三任首相岸信介的領導下。

很明顯在更換國家領導人的頻率上,日本並不是政治制度試驗田法國的對手。戴高樂上臺之前,法國就換了二十三個內閣,什麼叫真正的民主啊?

在和馬來亞現任高級專員理查德討論了幾次之後,艾倫威爾遜判斷,當前馬來亞的經濟轉型應該是走在了日本前面。就像是之前說的人口多有利有弊。

日本人口超過馬來亞殖民地五倍,調整起來就不可能於馬來亞這麼果斷。日本必須確保本國九千萬人口的穩定就業的前提下,有充足把握才能進行產業轉移。

不然就會出現失業率造成社會不穩定,哪怕就是二十一世紀的日本,也保留了一些中端產業用來製造就業。因爲日本的人口超過一般的發達國家,沒有足夠的高端崗位讓本國人口充分就業。

就現在的時間段來說,就出現了馬來亞的紡織業開始轉移到緬甸,日本的紡織業還是國家就業重要組成部分這一事實。

確定了這一事實的艾倫威爾遜很欣慰,人口比不過這個假想敵,勤勞程度也不可能彌補人口的巨大劣勢,就只能在產業轉移速度上想想辦法了。

“東南亞都存在華人,我們以馬來亞爲主基地,通過血濃於水的關係。在各國都扶持出來一個利益相關階層,這一點日本做不到。完成了這一步,短時間內就不用擔心英國的國際影響力保不住了。”

艾倫威爾遜對理查德說的話相當樂觀,東南亞都有華裔,東南亞都有日裔麼?這就是優勢,理查德也心領神會,“常務次長,這樣還能穩定我們的地位。”

“當然,我們纔是文明的基石。”艾倫威爾遜帶着當仁不讓的口吻,“政客只考慮五天之後的民調,我們可要爲國家服務五十年。”

大概五到十年的時間段,造船業的利潤也將對英國杯水車薪,那個時候可以考慮轉移造船業,至於汽車艾倫威爾遜辦法不多,英國有一堆勞斯萊斯、邁凱倫、賓利、阿斯頓馬丁,這些品牌轉移到馬來亞也不太合適。

比較大衆的牌子,倒是可以到時候試試把路虎在馬來亞生產,要是路虎也不行就沒辦法了。

此時他愕然發現,因爲蘇伊士運河戰爭導致英國出現油荒,出現的低端家用車並沒有出現,他能想到比較大衆的品牌就只有路虎。

“還真是難搞。”艾倫威爾遜咬着牙,也不知道真轉移了馬來亞能不能撐住。英國的汽車路線還真不太適合進行產業轉移。

本質上這種收買政策就是拖時間,以拖待變。要馬來亞承辦英聯邦運動會也是如此,用英聯邦運動會吸引注意力,一晃又是四年時間過去了。

從其他殖民地專員的反饋中,艾倫威爾遜知道這一次組織的參觀團還是達成了目的。

戰後持續到現在的傾力扶持,自然是有效果,馬來亞在亞洲範圍都算是首屈一指,更何況是和英屬非洲進行比較。這種直觀衝擊,爲一些非洲殖民地的精英留下了深刻印象。

“希望這一次的參觀有效果,同時英屬非洲還是要加強輿論管控。所謂的文化人,刀不砍到脖子上,他們永遠都不見棺材不落淚。”

在聚會的間歇,艾倫威爾遜和衆殖民地專員商談維穩工作,他了解所謂的文化人到底是什麼存在,別說是真文化人,就算是沾點邊的都安耐不住作死之心。哪怕是寫網絡小說的都是如此,時不時就要灌點私貨試探一下尺度,總是給編輯添麻煩。

這種內在想法存在,就必須在源頭山遏制,一旦發現寧可錯殺三千絕不放過一個。

“常務次長說的對。”其他專員也紛紛點頭,表示回去之後會着重注意這方面的情況。

歷時一個月的,旨在展示馬來亞建設成果,推廣到其他英屬殖民地的參觀行程已經到了尾聲,各殖民地專員都十分開心,體會到了賓至如歸的感覺。

負重前行的艾倫威爾遜也鬆了一口氣,自由世界固然可貴,可也要量力而行。

就在此時,他接到了兩封電報,一封來自於澳大利亞,一封來自於倫敦。

來自澳大利亞的電報內容是顯而易見的好消息,藍光戰略導彈在最近一次一萬公里的試射當中,取得了成功。試射當然不可能只進行一次,但絕對是一個好的開始。

一旦確認了可靠性,藍光戰略導彈就會進入投產階段,到了那個時候,英國將會在戰略導彈領域獨立自主,不用擔心被卡脖子。

對英國整個國家的戰略來說,有着無可比擬的意義。艾倫威爾遜可知道,英國在戰略導彈這個領域,可是被美國坑的苦不堪言。

戰後在戰略打擊力量方面,英國在開啓核計劃的同時,也沒有忘記運載工具的開發,英國在一九四七年就曾試圖開發射程達三千五百公里彈道導彈,後來因財政問題下馬。

英國又開始開發藍光導彈從而形成英國的戰略打擊體系,艾森豪威爾末期和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在戴維營達成協議,美國海軍的核潛艇可以使用英國在蘇格蘭霍利灣的海軍基地,作爲交換,美國將開放天空閃電空射彈道導彈項目給英國參與,用以裝備火神轟炸機。

英國人此時做當鋪思維上頭,認爲有了天空閃電項目,就不用藍光了,還能解決海軍的經費緊張問題和核威懾掌控權導致的軍種矛盾,於是終止藍光項目,英國前腳剛剛終止藍光項目,美國後腳通知英國,因爲成本原因計劃取消。

終於在母親是美國人的麥克米倫任期,英國簽署了拿騷協議,失去了獨立核戰略。

而現在,藍光戰略導彈已經完全成功,射程到達一萬公里,技術可以用在空射和潛射的導彈上,英國就可以避免被美國挖坑了。

有藍光導彈在手,英國就不用擔心被卡脖子,和美國人說話的時候也更加的理直氣壯。

來自武麥拉發射場的電報寫明瞭,只要隨後的幾次試射成功,藍光項目就可以宣告成功。

而來自於倫敦的電報是另外一件事,外交大臣哈羅德威爾遜將前往巴格達,和伊朗方面商談關於伊朗石油分配的後續談判。

“我差點忘記了,當時只是暫時的應對,已經到期了。”艾倫威爾遜這才猛然想起,距離伊朗石油危機已經過去了五年。

外交大臣哈羅德威爾遜這一次要去巴格達,和伊朗的摩薩臺談論長久的解決辦法。

至於爲什麼告知艾倫威爾遜,是因爲是他當時處理的伊朗石油危機,和摩薩臺簽訂的短期解決方案,現在他又是外交部常務次長,自然是不可能被落下的。

他現在還不知道,外交大臣的目的遠不是這一件事,在艾倫威爾遜在吉隆坡展示馬來亞的發展同時,哈羅德·威爾遜也在和歐洲各國聯絡,旨在和產油國簽訂一個保障中東和歐洲能源安全的協議,只是正好碰上了伊朗石油分配合同到期的時間。

不管怎麼說,艾倫威爾遜必須要去巴格達一趟,與此同時,面對着愛的呼喚,海蒂·拉瑪又拿出來了許久不穿的阿拉伯黑袍。

第八十二章 解職令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四百六十八章終結配給制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堅決維護首相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亞上空的幽靈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平衡南亞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肯尼迪訪英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勝利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沒準有這麼一天第五百五十章 農牧業革命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一百五十三章 彰顯團結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七百六十五章 幫法國義不容辭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二百四十七章 印度資源多嘛?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八百五十九章 盟友越發的可疑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二道販子第1565章 停戰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朕的錢!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文化沙皇的訪問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五百零一章 炮轟好萊塢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1701章 天無二日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出訪英聯邦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爾遜在巴黎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勞逸結合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1745章 問鼎之路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切香腸戰術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強硬和綏靖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三百七十一章 從電影市場開始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公主的婚禮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1745章 問鼎之路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參觀中的尼雷爾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臣和演員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再堅持半年第1597章 首相的平衡外交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羅斯福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訪英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1606章 靈活的沙特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卡拉漢出訪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國的作用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