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影視節目,認得角色,卻鮮少知道演員的真實名字;
現在看影視節目,認得明星名字,卻很少能叫出他演的哪一個角色了。
而這主要就是演技與角色魅力之間的博弈。
全世界有兩大表演體系,體驗派和表現派。
體驗派,創始人是蘇聯著名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體驗派的要求就是我要演那人,我就得變成我要演的那個人,我必須體驗到他內心的那些東西才能演出來。
比如,小丑希斯萊傑,爲了演好這個角色,深入角色的內心,他曾深入到瘋人院去真正觀察和學習那些瘋子的行爲模式,並把自己關到封閉的屋子裡體驗那種孤獨的情緒。
比如,張曼玉,爲了演好《新龍門客棧》裡的金鑲玉,讓自己深入到那個鳳搔的老闆娘角色中,人也變得輕浮放的開。但是在《甜蜜蜜》中演李翹,卻又沉浸在安靜、甜蜜的角色中,甚至一度患有憂鬱症。
中華的戲劇學院師承的就是前蘇聯那一套,所以,從戲劇學院出來的人物,大都偏向體驗派。
比如周訓,她在《如果愛》中有一場坐在大巴車上與金成武離別的戲,導演陳克辛在開拍前強調女主不可以回頭看要,表現的決絕一點,周訓答應了,可是演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哭着回頭,因爲在演的時候,她覺得自己就是孫納,孫納這個角色很婊,但她絕非冷血,所以一定會回頭。導演最後也保留了這個鏡頭。如果孫納不回頭的話就沒有愛了,更談不上尚有餘地的如果愛了。
比如章紫怡,她一生拿獎無數,演技得到了世界認可。她認爲,想讓角色活起來,必須自己進入角色,體驗她的喜怒哀樂,如果沒有深入的體驗角色的靈魂,如何能去感動別人?一個角色要讓他看起來不是演出來的,而是要讓人自然而然的覺得,你就是那個人,以假亂真,趨於道也!
另外一派叫表現派。創始人爲美國的布萊希特。
表現派認爲,我不可能成爲那個要演的人,我能爲了演一個殺人犯去殺人嗎?我也不可能爲了演一個同姓戀而成爲GAY;我如果演一個古代人,難道就要穿越回古代一次?我不可能成爲那個人。
表現派堅持不用內心,只用外化的訓練過的演技去演。他們認爲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你體驗一種絕望,體驗一個尷尬,這是容易的,但是一個真正的、偉大的演員,所表現出來的恰恰應該是那些最最細微的東西。這些最細微的東西纔是人和人的差別,大家如果共享了,你演出來的東西也是沒有個性的,所以最重要的東西應該是那些細微的差別,但這些東西往往你是體會不到的,需要用技巧來演繹出來。
比如,徐爭,他擁有高超的表演技術,對節奏的處理、情節的設置、人物關係、對手戲的爆發非常有心得,逐漸形成了一種自己的強烈風格。他在《春光燦爛豬八戒》中是可愛的小豬豬、在《人在囧途》裡是挑剔苛刻,又想出軌的中年成功男;在《男大當婚》中是嘴巴不饒人的大齡未婚中年;在《摩登時代》中又是落魄的魔術師;在《我不是藥神》中,又變成了心情複雜的藥神。
徐爭的演技,就偏向表現派,用技巧,而非內心體驗來表達人物。
在好萊塢電影中,一般演文藝片的是體驗派居多,演商業片的以方法派居多。當然也不絕對。
還有第三種算不上流派的流派,就是個人魅力主義舞臺藝術。簡單來說就是,唯我獨尊,我最帥,我最酷,演什麼都是我,強烈的個人魅力主義!
這種藝術當然是不需要去體驗的,它也不像表現派那樣去細心琢磨什麼演技。全程本色出演,充分展現個人魅力。
有楊天寶、黃教主這樣的負面例子。同樣也有陳到明、葛尤、陳報國這樣的正面例子。
陳到明是個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演員,你不用看他的作品,光看他的人,就感覺他真的有氣質,有內涵。而他的作品人物,也大都是大方得體,優雅文氣的感覺,又讓人不會覺得他不夠男子氣概什麼的。
演員都在追求演技,然而什麼是好的演技呢?個人覺得,可以分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像不像”。
我們普通觀衆衡量絕大多數演員的標準,就是先看像不像。
哪怕是演一個農婦、演一個小偷、演一個猴子等等,觀衆也會直觀的感受“像不像”。
比如陳培斯老師非要穿上軍裝,拿着王八盒子演一身正氣的八路,大家就覺得不像,認爲他應該去演那個叛徒;黃脖老師演仙風道骨的姜子牙,大家也會覺得不像,認爲他應該去演孫悟空;唐果強老師演汪精衛,大家也覺得不像,認爲他應該去演諸葛亮...........
像不像,考察的就是演員的容貌、臺詞、動作、神態等硬性指標,這是基本功。一個合格的演員,這些是必須要做到的,它是及格線!很多特型演員人們都誇演得像,但也僅止於此了。
第二階段是“好不好”
演戲是一個主觀意識活動,它非得合理地加入思想和感情才能出類拔萃,純套路式的演戲只會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比如舊版《紅樓夢》與新版《紅樓夢》對比,雙方選用的演員都很像。甚至新版的更像一些,因爲選用的演員年齡更加契合原著。但是要說好不好,很多人心裡都偏向舊版《紅樓夢》,因爲裡面的人物,將每一個角色都演活了。而新版卻依然只停留在“像不像”這個層面。
第三個階段是“真不真”
很多專業的演員,出道多年,隨着經驗的積累,所謂的“演技”越來越純熟。然而拿出他們所謂的“好作品”和他們剛剛出道時候的作品比,竟然比不過。
技巧要練到爐火純青纔可以不着痕跡。沒有練到這一地步的話,表演中會夾雜着明顯的技巧,倒不如一張白紙的時候更打動人心!
真摯自然的感情流露,會賦予角色一股非一般的魅力。
比如《西遊記》中的六老師,出道即巔峰。比如,初出茅廬的鄰家小鹿,一部《天浴》讓她成爲當年最年輕的影后,但隨着演戲越來越多,整容越來越多,演技逐漸下滑。
失去了真,失去了一種讓觀衆動容的感觸,終究落入下乘。
第四個階段是“變不變”
A在電影1中演了B,在電影2中演了C,你覺得B和C是同一個人,和A不是同一個人。這就是一個演員永遠被鎖定在一個角色上,成名作裡把一個角色演的出神入化導致你看什麼都覺得他是那個角色,這也是演員們最怕的一種情況。
例如:“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金剛狼休傑克曼、船長約翰尼德普。他們其實除了這些成名作之外,還拍了許多電影,但是因爲成名作角色感太強,觀衆們很難再接受他的其他形象。
這時候,演員如果不去求變,就會被固定死在這個角色中,以後難以突破。
比如,國內的天仙姐姐劉木蘭,自從演了趙靈兒之後,形象固化,之後的王語嫣、小龍女都是這種形象的延續,傻、白、甜,外加一點天然呆。她也缺乏突破的勇氣,一直這麼延續了下來。
直到自己年過三旬,青春不再,想要改變形象尋求突破時,卻發現自己的臉再也做不出其他表情了。
近年的《花木蘭》劇照中,她除了素顏朝天、臉上帶點污泥外,演技與十五年前別無二致。
而反觀因《泰坦尼克號》一舉成名的小李子,爲了打破自己固有的形象,開始留鬍子、大肚腩、玩水槍,硬生生從一個奶油小生變成了鬍子男。在他顏值下降的同時,演技卻一路飆升。
不去求變,只在一個形象上死扣的人,終有一天會被時代所淘汰。中年氣質大叔張嘉譯、威嚴漢子陳報國,演技固然高超,但無法求變,也就只能如此了。
第五個階段“神不神”。
馬龍白蘭度、湯姆漢克斯、丹尼爾戴劉易斯、西恩潘、摩根弗里曼、樑超偉、樑佳輝、張佳輝、黃秋笙、宋康昊、三船敏郎........
這一系列演技超凡的人,不但演技老辣,還都有一手絕活,也就是身上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奇亮點,讓觀衆看了之後深深的被打動。
陳卓的演技,如果讓他自己領悟,最快也得十年打磨。但在系統加成之下,爲他節省了大量時間,迅速進入了“傳神”的階段。
在這部《美麗人生》中,陳卓飾演的中年平凡男人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個角色。卻演繹的入木三分,讓年輕的影迷大呼不可思議,也讓中年的觀衆產生深深的共鳴。
主角萊斯特,家庭內女強男弱。丈夫萊斯特在一家普通的廣告公司,做一個普通的職員,收入不高,被人看不起,面臨裁員。
妻子是個女強人型的人物,開設自己的房產中介公司。妻子掙錢多,所以在家裡理所當然的就有最大的話語權。她每天做自己最喜歡吃的食物、放自己最喜歡聽的音樂、要求丈夫和女兒按照她的要求生活。
以前日子還能過,但有一天,萊斯特不想再行屍走肉一般的混日子了,於是主動從公司離職。這一下引爆了妻子的巨大不滿。
因爲這就意味着,從此家庭的所有重擔都要由妻子來承擔,這是不可接受的。因爲中產階層的財政壓力非常巨大。
在這種壓力之下,妻子與丈夫爆發爭吵,並對女兒吼道:“你這個沒良心,看看你現在擁有的一切!我小時候只能住小公寓,哪來這麼大的獨棟別墅?”
“實際上,整天喊的男女平等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在一個家庭中,還是以個人收入能力來決定地位。男人整的錢多,就是一家之主;女人掙得錢多,就會對男人指手畫腳;孩子沒有賺錢能力,就得乖乖聽話,直到他們能賺取自己的第一筆生活費爲止。”
影評員羅布路奇看着電影中的一幕幕,不自覺地陷入了進去,連筆記都忘了寫。
電影繼續發展,丈夫萊斯特的窩囊與無能被妻子看不起,所以兩人同牀異夢,已經很多年沒有深入交流。他只能每天清晨在浴室裡,自己嗨一把。
他被妻子輕視,被女兒厭惡,在公司裡也是個可有可無的員工,生活就像一具行屍走肉。總而言之,他是個人到中年的Loser。
“就跟我一樣,生活無聊透了。”
一箇中年男人嘆息的說道。公司裡到處喊着“競爭”、“活力”、“創新”,而他們這種人到中年的人,激情遠遠不及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於是便時刻面臨着裁員。家庭生活更是無奈。
一個不能掙錢的丈夫還是丈夫嗎?
一個不能掙錢的爸爸還是爸爸嗎?
愛情已經遠離他而去,親情也在淡漠。讓人到中年的落魄男人越發感覺生活沒有希望。
電影繼續,在電影中,妻子就如同一朵插在牛糞上的鮮花。牛糞日益乾枯,但是養分卻滋潤了鮮花越發繁茂。
電影中妻子是個精緻的房產經紀人。非常注意個人形象,信奉一句話:“想要成功,就必須隨時隨地保持完美形象。”
她在人前光鮮亮麗,但是背後爲了工作,她需要一個人將中介所想要賣出的房屋打掃、清潔,還得忍受顧客的各種挑剔與嘲諷。自己一個人躲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痛哭。哭完之後給自己幾巴掌,強迫自己臉上繼續帶上微笑。
“別人只看到我們白襯衣、修身工裝、小短裙,光鮮亮麗。卻看不到我們所忍受的各種嘲諷與委屈。”
一個職場女子和閨蜜一起下班來看電影,她原本以爲會看到陳卓颯爽的英姿,健康的體魄,結果看到的卻是一出生活的黑色喜劇。
“來看這個電影真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生活中已經很不如意,還要在電影中再重複一遍嗎?”
好閨蜜聳了聳肩道。
“我覺得還不錯,這讓我看到了世界上不只是我一個人正在遭受這樣的委屈,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拼搏奮鬥的人,需要付出的東西比常人要多出許多。我們渴望成功,也更有希望成功。”
職場女子給自己鼓勁道。
之後電影繼續,電影並沒有在嚴肅的社會話題上花費太多筆墨,而是用搞笑的形式,將生活中的無奈講述出來。
當觀衆看到平凡無聊的中年男主角看到自己女兒的同學安吉拉露出豬哥像時,紛紛笑了起來。
中年男人也有幻想的權利嘛。
面對安吉拉的勾引,男主萊斯特竟然信以爲真了,暮氣沉沉的心開始甦醒。先是用花招訛詐了公司主管六萬美金,然後主動炒了公司,自己不幹了!
“乾的漂亮!我也想給我們的主管迎頭一擊,但是我做不到。”
“雖然離職的理由很多,但遇到的可惡主管似乎都是一個相貌,可惡,醜陋,吝嗇!如果我有主角這樣的機會,也會毫不留情的訛詐他一筆,給他一個深刻的教訓!”
之後,男主角萊斯特爲了討好安吉拉開始健身;爲了慶祝自己不用再每天上班,他把老婆的汽車賣了,買了一輛自己喜歡的老爺車;爲了顯得自己跟上時代潮流,變得很酷,開始抽小煙............
觀衆感覺很有趣,原本沉悶的劇情開始變得歡快起來。中年男人萊斯特的奮起,喚起了很多疲憊中年人的鬥志。
最終,雖然故事以悲劇收場。但觀衆卻並不覺得悲傷,反而有種溫馨,又若有所思的感覺。
“這是一部好電影。”
羅布路奇在電影結束之後,慎重的在筆記本上記下了自己的感悟。
電影首映結束了,第二天各大媒體開始對這部電影大肆報道,各方評論從各種角度進行分析。
“這不是一部說教片,卻讓人看完之後感覺收穫許多。真是高明的策略。而陳卓也在電影中貢獻了精彩的表演,讓電影添色許多。”
“倒敘式的敘事結構,讓電影從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懸念。最後謎題解開時,讓人恍然大悟。”
還有許多觀衆網絡社交羣中交流自己的觀影感悟,總體還是讚揚的居多。票房也一路高升,很快獲得了本月的票房周排行榜冠軍,在最終下架時獲得了1.56億美元的北美票房。對於一部成本只有1500萬美元的文藝片來說,收益相當可觀。
而與《美國麗人》打擂臺的《恐懼拉斯維加斯》則遭遇到了票房和口碑的雙失敗。即便有船長約翰尼德普、本尼西奧、蜘蛛俠託比·馬奎爾加盟,依然無法拯救這部老套到掉牙的影片。
“德普+敞篷車+公路+嬉皮士+LSD+70s+拉斯維加斯,出色的畫面感覺和向60年代的致敬,至於故事情節什麼的跟它較真你就輸了!”
“形形色色的人,藥物作用下,許多迷亂和癲狂的畫面出現,讓他們分不清幻覺和現實,到底哪個更殘破,哪個更骯髒扭曲。”
“整個劇組不是喝多了就是嗑藥了,一點也用心,不嚴謹,裡面好多配樂竟然是《海盜電臺》裡用過的!”
在低口碑的衝擊下,本來題材就不討喜的電影只獲得了區區一千萬美元就匆匆下架,吉姆特瑞也因此丟盡了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