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漸行漸深,佛氣越發浩蕩凝重,若非方道明體內藏有混沌古卷、造化之塔,便是生生受了壓制,但饒是如此,其元神法力也是稍顯滯澀。方道明不由想起當年初入儒園時,正氣子對仙道十門的評價,這菩提洞府果然名不虛傳。腳下山道如佛光凝結,明晃璀璨,山道兩側,時有菩提洞天,每一處山洞皆是佛氣沛蕩,深不可測。
這一行衆人走了盞茶功夫,方纔到了一座石質古門。這古門數十丈高大,盡是古老佛家雕刻,兩側護法金剛,降魔明王,金剛怒目,明王叱吒,足有十尊之多。這十尊金剛明王怒目圓瞪,好似生有靈性,怒視方道明,似要生出降魔淨火,將這妖孽一舉焚滅。
“阿彌陀佛,教主所尋之人就在這佛門之後,請隨貧僧來。”普濟一聲佛號,便率領門人僧衆依次跨門而入,消失不見。方道明見這佛門之中金光燦燦,佛光浩蕩,看不清其他任何情況,不禁心生疑慮,這佛門之後定是菩提佛宗的虛空洞天,自己這般進去,若是生了變故,豈非是自投羅網了,可若是不去,這份羈絆無法斬破,大道便無法繼續。
方道明心神一轉,隨即分出一道元神念頭離了菩提洞府,走得無影無蹤,然後本尊一步邁入了這座佛門。
只是瞬間的恍惚,方道明頓覺眼前一亮,到了另外一方世界。這方天地明亮堂皇,靈氣充裕,遠遠望去,竟然不着邊際。在這天地中央,兩株大樹撐天而立,高大萬丈,繁密茂盛的枝葉延伸開去,猶如華蓋,每一道分枝都猶如虯龍,每一片綠葉都猶如寶扇,鬱鬱蔥蔥,生機無限。
圍繞這兩株參天大樹,是無數佛子、道士,席地而坐,參禪唸經,只是一邊盡是光頭僧人,一邊盡是戴冠道士,涇渭分明,互不干涉。這由內向外,一層一層擴散開去,直有方圓近千里之地。千里之外,僧道合流,有廟宇,有大殿,有的結伴而行,有的交流切磋。
方道明心頭暗驚,卻也隱約猜到一些,這菩提洞府與太極道門本是一脈傳承,這兩派的開山老祖乃是一對兄弟,十萬年前機緣巧合之下得了兩株寶樹,於是二人在這寶樹之下靜坐悟道,一坐便是萬年,而後二人各有所得,分別悟出了菩提心經與太極長生經,創立了菩提洞府與太極道門。只是他所料不及的是這一佛一道兩大門派居然依靠這兩株寶樹建立起了如此龐大的洞天府地,便是仙道十門執牛耳者仙劍門與太易宗恐怕也不能及也。那兩株參天大樹想來就是那菩提寶樹與長生寶樹了,這十萬年來,菩提洞府與太極道門不知積累珍藏了多少修行天才,能人異士,盡皆隱入這洞天之內,繼續修行。
方道明暗用混沌元神境推算一卦,竟然含糊不清,無甚結果,不禁又是一驚,莫非這一界中還有元神無相境界的高人坐鎮,才能干擾他的推算之道,若真是如此,境況堪憂。
自從方道明入了這一界,菩提洞府一衆人等便是沒了蹤影,茫茫人海,非僧即道,只有方道明一人乃外來之人,一切陌生。所幸這黑麪道人孤身闖蕩過域外星空,並且打下一番基業,這一界雖然陌生,總比不得域外星空,更不至於讓其心神失守。
這僧道世界似乎對方道明這一陌生人的到來並不關心,縱然方道明行走於僧道之間,也很少惹來二次目光的回頭。方道明一邊暗暗推算那僧人的下落,一邊暗用元神之力探索這方世界。這方世界着實奇怪,天地靈氣之間竟然暗含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祁願信仰之力,而每道祁願信仰之力都如涓涓細流一般源源不斷的流向那兩株寶樹,而後這兩株寶樹又源源不斷的生出更爲精純的天地靈氣,一層一層波盪開去,爲衆人所用。
這方天地的時間流速較外界的神州浩土快了數倍,如此大手筆正是依靠這無窮無盡的虔誠祁願之力,方能有如此多的天地靈氣來支撐這方洞天。方道明縱然有天地吞靈大陣與造化之塔,也不敢在道明宗如此輕易揮霍,一來修爲有限,二來道門底蘊也是有限,萬一門人資質有限,那就是死得更早,散得更快。
一陣喧譁突如其來,原來是一僧一道因爲切磋之時,互相不服,竟要動起手來,鬥法比試。這一番動靜雖然引來接近百人圍觀,卻也未生出大驚小怪之像,看來在這方天地,鬥法比試也是司空見貫之事。別看這二人先前論法時還是和顏悅色,可一旦動起手來,便是風雲涌動,毫不藏私,更有三分兇悍之意。這菩提洞府與太極道門雖然也是修煉元神之道,但前者修的是菩提金身,而後者修的則是無上道德尊身,兩家道法各有千秋,便是放到仙道十門,也俱是翹楚。
這一僧一道俱是爽利之人,也不拖泥帶水,只是法力一震,便現出自家的元神法相,一人周身佛光盎然,腦後現出一尊佛像,金光璀璨,另外一人則是一身青氣,身後化出一幅太極模樣圖案。這僧人一聲佛吼,腦後佛祖金光大盛,佛手一展,便凝鍊出一座佛光璀璨,仿若琉璃的九層寶塔,望這道人鎮壓而來。這道人也好本事,太極圖案一轉,太極化生,演化萬物,化出一柄古樸降魔寶劍,與那寶塔鬥在一處。
這寶塔寶劍俱是法力凝鍊的道符所化,雖然並非真形法寶,但也是威力浩蕩。這寶塔旋轉之間便是無量光明,無量佛法,化爲一記佛家手印,彈指之間盡是降魔法印,試圖將對方的降魔寶劍一舉抓散,破去對方法術。而這道士的降魔寶劍卻是使得飄逸不凡,不帶半點人間煙火,寶劍揮撒之間時而帶出一記道法符錄,想來已是摸着劍氣化法的邊緣。
方道明參悟地藏佛法,更是結成了可推算過去未來的地藏不空過去未來現在佛,對佛法一道可謂頗有心得,今日觀菩提佛宗鬥法,對其中玄妙之處,也漸漸體會其中三味,至於那道士的劍法,就不入其法眼了,雖然也是摸着了劍氣化法的門檻,但缺少了紅塵歷練,臨陣鬥法的經驗,招式之間過於追求飄逸完美,反倒落了下乘。
當然方道明此行是來尋人家晦氣的,自然不會腦殘到跳將出去,扮演一回得道高人,再指點他們一二,所以全過程只是用眼不動口,沉默是金。
這一僧一道論資質、修爲,抑或經驗,皆是半斤八兩,平分秋色,所以這一番比鬥,也是場面持平,一時滿分勝負,只是場面頗爲壯觀,道法也算精湛,惹得圍觀之人嘖嘖稱奇,大聲道好。
方道明駐足片刻,便覺無聊,正要離去,突見一道虹光匹練飛入鬥法現場,強行切入二人之間,依靠一道磅礡渾厚的法力,硬生生將二人分開。一位年輕道人緩緩走入現場,隨手收了那道虹光匹練,朝鬥法二人微笑頷首,止住二人繼續鬥法。
這道人生得是相當出彩,賣相極佳,頭戴紫金冠,身着太極袍,身長七尺有餘,猿背蜂腰,細細看去,更是面若冠玉,劍眉星目,便是比上方道明認爲的美男子孫悟行,也要稍勝一籌,更何況這道士一身儒雅氣質,猶如蘭芷,使人情不自禁生出結交之心,絕非孫悟行能夠比肩。
正在鬥法的一僧一道見得這道士駕臨,俱是收了道法,恭敬施禮:“拜見雲舟師叔。”
這一聲“雲舟師叔”,頓時道明瞭來者的身份,圍觀之人皆是讚歎,看來這雲舟道士在菩提洞府與太極道門皆是名氣極佳。
這雲舟道士笑容亦是溫宛如玉,氣質極佳:“你二人道法修爲皆在伯仲之間,便是鬥上三年,也滿分勝負,道法不同,很難辯明孰優孰劣,修行勤苦,功夫精深者,自是稍勝一籌,不知道長意下如何?”
這雲舟道士說完便是瞅着方道明,目光灼灼,眼神炯然,這最後一句竟是奔着方道明而來的。
方道明一怔,隨即釋然,看來對方道行不差,已是看穿他的來歷,不過他也從圍觀之人的議論中得了一些對方的來歷。這雲舟道士乃是太極道門的一朵奇葩,少年得志,深得門派器重,兼之出身書香門第,大儒世家,一身品質近乎完美,故此得了儒道雅號,雲舟一名乃是其俗家名諱,入得太極道門也是一直沿用,不曾另取道號。
“道兄所言貧道不敢苟同,”方道明此言一出,頓時惹來四周火辣眼光,雲舟道士在這一界可謂聞名遐邇,隱隱成爲榜樣偶像之勢,今日竟然有人反駁其修行之論,自然惹來異樣眼神,其中多是不屑嘲諷之意。方道明卻是視若無睹,繼續侃侃而談:“修道一途,勤苦功夫固然重要,心性、道法、歷練、經驗也是缺一不可,縱使再勤苦的人,缺了道心堅穩,上乘道法,即便一世苦修,到頭來也是落個蹉跎歲月,道消身死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