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主席臺上,高懸着兩幅巨大的畫像:偉大領袖像和英明領袖華國鋒像。這兩幅畫像,形象地表明華國鋒是的繼承人。
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510名,代表3500多萬黨員。
大會在8月11日舉行了預備會議。在預備會議上,汪東興顯眼的地位,引起人們的關注。
預備會議選舉大會主席團,華國鋒當選爲主席是所料之中。副主席除了葉劍英和鄧小平之外,增加了一人,即汪東興。另外,汪東興還兼任主席團的秘書長。
這樣,汪東興的地位一下子就突出起來。在此之前,汪東興還只是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東興當選爲大會主席團副主席的“潛臺詞”,就意味着他不久將成爲中央副主席。
另外,從歷屆黨的代表大會的秘書長來看,也都是重要人物:
七大的秘書長是任弼時;
八大的秘書長是鄧小平;
九大的秘書長是周恩來;
十大的秘書長是張春橋。
華國鋒要加強汪東興的地位,實際上也就是爲了加強他自己的地位。因爲在十屆三中全會上,隨着鄧小平恢復了中央副主席的職務,形成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三駕馬車”的領導格局,使“華汪體制”中汪的地位下降。所以,華國鋒採取了加強汪東興地位的措施。
歷數的幾次全國代表大會,可以看出,都是在時代大背景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召開的:
七大是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大背景下召開的;
八大是在蘇共召開了二十大、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以及中國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大背景下召開的;
九大是在開展“無產階級**”的大背景下召開的;
十大是在發生事件的大背景下召開的;
十一大則是在粉碎“四人幫”的大背景下召開的。
政治報告是每一次代表大會的主題:
七大由作政治報告;
八大由作政治報告;
九大由作政治報告;
十大由周恩來作政治報告;
十一大則由華國鋒作政治報告。
華國鋒的政治報告,長達4小時。華國鋒在政治報告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批判“四人幫”,這當然必要。但是,由於華國鋒自己仍站在“左”的立場上,所以他的政治報告充滿着“左”的理論和錯誤,充滿着自相矛盾。
華國鋒在政治報告中宣告:歷時11年的“**”,以粉碎“四人幫”爲標誌,已經結束。
應當說,華國鋒宣告結束“文革”,是符合歷史潮流的。可是,他偏偏說,他所宣告的是第一次“無產階級**”的“勝利結束”。言外之意,還要來“第二次”、“第三次”的“無產階級**”。所以,他不是在那裡否定“文革”,而是在那裡肯定“文革”。其實,華國鋒是依據“兩個凡是”這麼說的。早在1966年7月8日寫給的信中,便說:
現在的任務是要在全黨全國基本上(不可能全部)打倒右派,而且在七八年以後還要有一次橫掃牛鬼蛇神的運動,爾後還要有多次的掃除……
華國鋒遵奉的“教導”,“文革”要“七八年”來一次,所以把這次“文革”稱爲第一次“無產階級**”。他依然強調,黨內有“走資派”,“資產階級就在內”。所以,“文革”要進行多次。
另外,他把第一次“無產階級**”說成“歷時11年”,實際上把粉碎“四人幫”之後的一年也算了進去。這是錯誤的。因爲粉碎“四人幫”,標誌着“文革”的結束,絕不是到了十一大,華國鋒宣佈“第一次‘無產階級**’勝利結束”這才結束的。
華國鋒在政治報告中,充分肯定了“無產階級**”:
指出:“這次‘無產階級**’,對於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建設社會主義,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時的。”鑑於蘇聯復辟資本主義的歷史教訓和我國資本主義復辟的現實危險,以無與倫比的偉大革命氣魄,親自發動和領導了無產階級專政歷史上沒有前例的“無產階級**”。
華國鋒甚至宣稱:“粉碎‘四人幫’,是‘無產階級**’的又一個偉大勝利。”華國鋒把跟“四人幫”的鬥爭,稱爲“第十一次重大路線鬥爭”:
經過這場政治大革命,我們黨取得了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重大路線鬥爭的勝利,粉碎了、、“四人幫”三個資產階級司令部,在反覆爭奪中奪回了被他們竊取的那一部分權力,使我國的無產階級專政空前鞏固,爲的革命路線全面地、正確地貫徹落實掃清了道路。
華國鋒肯定在“文革”中召開的十大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都是正確的,繼續強調“以階級鬥爭爲綱”,以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鬥爭。第一次“無產階級**”的勝利結束,決不是階級鬥爭的結束,決不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結束。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始終存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的鬥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這種鬥爭是長時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這種性質的政治大革命今後還要進行多次。我們一定要遵照的教導,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逐步消滅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用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直到實現我們的最終目標——。
華國鋒在政治報告中,要求“一定要抓革命促生產,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重申在本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這在當時是很必要的正確決策。但是,華國鋒又流露了在現代化建設中急於求成的情緒。
華國鋒的政治報告,可以說是正確和錯誤的混合物:
他既宣告了結束“文革”,卻又充分肯定了“文革”;
他既號召批判“四人幫”,卻又仍然不批“四人幫”的極左;
他既強調要安定團結,卻又要以階級鬥爭爲綱;
他既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卻又要“大幹快上”、急於求成。
所以,華國鋒的政治報告,沒有糾正“文革”的錯誤理論,沒有在理論上和方針上完成撥亂反正的任務。
葉劍英在大會上作了《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
鄧小平在大會上致閉幕詞。那時,鄧小平恢復職務不久,大會由華國鋒所左右。
鄧小平在閉幕詞中說:
我們一定要恢復和發揚爲我們黨樹立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是一個員的起碼標準。一定要言行一致,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反對華而不實和任何的虛誇,少說空話,多做工作,紮紮實實,埋頭苦幹。
1977年8月19日,十一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領導核心,成員如下:
主席:華國鋒
副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汪東興
中央政治局常委: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汪東興
這樣,鄧小平仍排名第三。
十一屆一中全會所選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如下(以姓氏筆畫爲序):
韋國清.烏蘭夫.方毅.鄧小平.葉劍英.劉伯承.許世友.紀登奎.蘇振華..李德生.吳德.餘秋裡.汪東興.張廷發.陳永貴.陳錫聯.耿飈.聶榮臻.倪志福.徐向前.彭衝
十一屆一中全會所選出的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如下(以姓氏筆畫爲序):
陳慕華(女).賽福鼎
在十一大結束後不久,1977年8月25日,中央發出《通知》,公佈中國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軍事委員會組成名單。軍委主席爲華國鋒,副主席爲葉劍英、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
另外,1977年10月31日,中央決定恢復中央宣傳部,任命張平化擔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張平化曾經是華國鋒的“頂頭上司”。當華國鋒當年擔任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時,張平化是湖南省委第一書記。
中央規定,中央宣傳部的任務是,在黨中央領導下,掌管全國宣傳、文化、出版工作中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中宣部協助中央在業務上指導中央所屬和國務院所屬宣傳、文化、出版單位的工作。中宣部對省、市、自治區的宣傳部門有指導的責任。
這樣,“中央宣傳口”從此結束了歷史使命。
全國科學大會的幕後鬥爭
就在十一大結束不久,在主持科教工作的鄧小平的提議下,決定召開全國科學大會。中央在1977年9月18日發出了《關於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通知》指出:
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
科學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
也就在這一天,中央作出《關於成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決定》,方毅被任命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於是,全國科學大會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重要的籌備工作之一,是起草首長們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的講話稿。需要起草的講話稿是:中央主席華國鋒的講話稿;中央副主席鄧小平的講話稿;國家科委主任方毅的講話稿;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講話稿。
籌備小組經過分工,決定由吳明瑜、林自新起草華國鋒、鄧小平講話稿;羅偉起草方毅講話稿;起草郭沫若講話稿。方毅和郭沫若講話稿的起草工作很順利。然而,華國鋒和鄧小平的講話稿,在起草過程中卻遇上了“麻煩”。
當時,吳明瑜是國家科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自新是國家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華國鋒和鄧小平的講話稿是由他倆一起起草的。
據吳明瑜回憶:他和林自新當時多次聽過鄧小平關於科學工作的講話,所以很瞭解鄧小平在科學問題上的一系列指示。他們根據鄧小平的指示精神,特別是根據鄧小平“八八講話”的精神,採用鄧小平許多原話,起草了講話稿。這個講話稿,先送方毅聽取意見,又送胡喬木徵求意見。改定後,送鄧小平審閱。
由於起草者對鄧小平的思想脈絡比較瞭解,所以講話稿寫出了鄧小平對科學技術和知識分子問題一系列的新見解。如:“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白’是政治概念,只有政治上反動,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才能說是‘白’”;等等。鄧小平審閱後,表示可用。
他們又起草了華國鋒的講話稿,報送華國鋒審閱。
不久,這兩份講話稿送中央審閱。汪東興看了鄧小平的講話稿,說道:“這稿子馬列主義水平不高。關於科學、
關於知識分子,有那麼多的指示,稿子中爲什麼不引用?譬如,所說的知識分子要改造世界觀,就應該在稿子中談一下嘛!”
至於華國鋒的講話稿,誰也沒有說可用,誰也沒有說不可用。
之後,起草者向鄧小平請示,要不要根據汪東興的意見修改講話稿。
鄧小平很乾脆地回答說:“一個字也不要改!”
不久,起草者又接到吳冷西的電話,要他們轉告方毅。吳冷西對鄧小平的講話稿提出兩點意見:一是要改一個標點符號;二是要把講話稿中關於中國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改爲“我們已經有了一支又紅又專的知識分子隊伍”。
吳冷西的意思是說,“我們已經有了一支又紅又專的知識分子隊伍”,這是的話。引用的話,比較合適。
起草者以爲,“我們已經有了一支又紅又專的知識分子隊伍”,這是在20世紀50年代說的話。1957年3月12日,《在中國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大約有500萬左右”,“500萬左右的知識分子,如果拿他們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來看,似乎可以這樣說:大約有百分之十幾的人,包括員和黨外同情分子,是比較熟悉馬克思主義,並且站穩了腳跟,站穩了無產階級立場的”。
可是,這支隊伍,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到底是增大了呢,還是縮小了呢?引用的話,無法說明。還是用鄧小平稱中國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更爲明確,對中國知識分子的評價更高。
當然,起草者無權決定取捨,他們把吳冷西的意見原原本本轉告方毅。方毅向鄧小平請示,鄧小平答覆道:吳冷西的第一條意見,我們接受(引者注:即改一個標點符號);第二條意見,不改。
就這樣,根據鄧小平的意見,講話稿只改了一個標點符號。
鄧小平的講話稿定稿了。可是,華國鋒的講話稿,一直不置可否。
後來,全國科學大會開幕的日子——1978年3月18日——一天天逼近,華國鋒對講話稿的意見還是沒有下達。
吳明瑜着急了。
終於,上面傳來華國鋒的意見,說是講話稿可以付印。可是,當吳明瑜拿到經華國鋒審定的講話稿一看,傻眼了:那是華國鋒另外請人起草的講話稿。吳明瑜和林自新爲他起草的講話稿,被否定了!
吳明瑜細細一想,倒是明白了:他們爲華國鋒起草的講話稿,貫穿了“新長征”這一概念。即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次新的長征。這是用胡耀邦在1975年的講話精神。吳明瑜畢竟受胡耀邦的影響太深了。華國鋒當然無法接受以胡耀邦的觀念所起草的講話稿!所以,華國鋒另起爐竈,找別人根據他的意思寫了講話稿。
當然,除此之外,華國鋒無法同意他們起草的講話稿的其他一些觀點。全國科學大會熱熱鬧鬧地開起來了。鄧小平和華國鋒的講話,都公開見報了。
倒是一家臺灣報紙很敏感,馬上發覺鄧小平講話的觀點跟華國鋒不同。他們發表文章,列舉了鄧小平講話和華國鋒講話,有着十處針鋒相對!
據吳明瑜回憶,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講話時,強調了“撥亂反正”的概念——這一概念是鄧小平半年之前,即1977年9月19日與教育部主要負責同志的談話《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問題》中提出的。
鄧小平在提出“撥亂反正”之後,不久又提出“正本清源”。一時間,“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成爲批駁“兩個凡是”的響亮的口號……
全國科學大會的第一號簡報,便是代表們討論鄧小平講話,認爲鄧小平的講話高舉了馬克思主義旗幟。這實際上,就是反駁了汪東興所謂鄧小平講話稿“馬列主義水平不高”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