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

按照楊西光同志的囑咐,我去中央黨校看望吳江同志,聽取吳江同志的意見。吳江同志充分肯定了文章,向我談了修改意見。他的基本觀點是:加強理論聯繫實際,論證充分一些,文章寫得周密一些,以增強戰鬥力。他的意見很好。在他桌上,放着楊西光同志給他送去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一份小樣,吳江同志在上面寫了幾句話,我隨即在《光明日報》的稿紙上記了下來:

“楊西光同志:

寫得不錯,是一篇有力的說理文章。

吳江4月22日”

這張稿紙,我還保留着,用科學方法當可鑑定《光明日報》當年的稿紙與我當年的字跡。

吳江看了4月20日的修改稿,還曾指出:“稿子寫得有勇氣,理論邏輯上差些,要理好,並加以提高。”

楊西光則提出,“要突出馬克思主義有生命力、要永葆其青春的觀點”。

4月23日、24日,楊西光、馬沛文、王強華再次討論4月20日的小樣,並對文章進行了許多修改。

楊西光作爲總編輯,反覆斟酌着馬沛文加的那段話。經過再三考慮,楊西光還是決定“忍痛割愛”!因爲“兩個凡是”畢竟是“英明領袖”的話,畢竟是中央兩報一刊社論中的話,不便於如此直言不諱地點穿——儘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就是爲了批判“兩個凡是”而寫的,但是在寫作中又不能不講究鬥爭的策略。

這樣,經過再次修改,又排出新的小樣。新的小樣的改動和補充處頗多。對於馬沛文原先所加的那段話,改掉了兩個“凡是”的字樣:

馬克思恩格斯對待《宣言》的態度告訴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指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體系,即基本理論和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實踐標準,就是科學態度,否認實踐標準,就會陷入矇昧主義。

據馬沛文提供給本書作者的《光明日報》評論部1985年1月20日所寫《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寫作和發表的經過》中指出,這幾天的修改共分五個方面:

第一,文章的結構由三大段改爲四大段。全文論述了檢驗真理的標準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列主義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的導師怎樣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理論;是否完整、準確地掌握馬列主義、思想體系,是否正確執行馬克思主義路線,都由實踐來檢驗等四個問題。修改後篇幅增加了1/3。

第二,文章的思想性和針對性前進了一步。改樣的題目和內容都明確地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別無其他標準。與此同時孫長江在送出的20日的改稿上,也把文章題目改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的主題一步一步地深化了。

第三,文章突出了鄧小平同志關於要完整地、全面地理解馬列主義、思想體系的觀點,批判了“兩個凡是”的觀點。20日修改稿的第三部分,在談到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發表後的45年中,一直根據實踐來檢驗《宣言》的時候,增加了這樣的話:“他們並不認爲凡是自己講過的話都是真理,也不認爲凡是自己的結論都要維護。”

後來考慮到當時的情況,在23日24日的改稿中,改得比較含蓄:“他們並不認爲自己講過的一切言論都是真理,也不認爲自己作出的所有結論都不能改變。”

第四,文章闡述了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係,指出了理論的巨大作用,又強調馬列主義、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於它們高度概括了實踐經驗,使之上升爲理論,並用來指導實踐。

第五,文章的結尾部分分量加重了。這一次修改,明確指出“科學無禁區。凡是有‘禁區’的地方,就沒有科學”,強調現在存在的“禁區”,有待於我們以馬列主義、思想爲武器來把它衝破。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光明日報》有人反對發表這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反對者以爲,發表這篇文章,將使《光明日報》“與中央處於對立的地位”。

楊西光置之不理,他非常堅決地要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

楊西光指示把新的修改稿小樣——4月23日、24日修改稿——再送中央黨校,請吳江、孫長江提出意見。

這時,吳江向孫長江提出一項重要建議,即把孫長江寫的文章和胡福明的文章捏在一起!因爲兩篇文章都是論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各有優點,不如把各自優點合在一起,以加強文章的分量。

據孫長江告訴筆者,當時他寫的文章,已經寫了一個多月了。

楊西光也以爲吳江的意見很好。

孫長江也同意了。

由於胡福明離開北京回南京去了,於是,楊西光請孫長江動手,以胡福明的文章爲基礎,進行一次大修改,題目改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孫長江對筆者說,加上“唯一”兩字是極爲重要的。強調了“唯一”,那就是說,除了實踐之外,再也沒有別的檢驗真理的標準。也就是說,馬列主義、思想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所以,這“唯一”兩字,把概念說得非常明確。孫長江強調說,“唯一”兩字是文章的靈魂,加上“唯一”兩字,使文章提高了一個層次。

據王強華回憶,當時《光明日報》張義德也建議加上“唯一”兩字,可以說是與孫長江不謀而合。

後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之後,汪東興果然對“唯一”兩字興師問罪,認爲是“砍旗”。

但是,孫長江找出的一段指示,內中有一句:“實踐是唯一的標準。”

這下子,“兩個凡是”派們無話可說!

孫長江說,本來,實踐就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是不是講過“唯一”,都不影響這一基本原理的客觀存在。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在與“兩個凡是”的鬥爭中,卻不能不用的話,來堵“兩個凡是”派的嘴。關於這次大修改,《光明日報》評論部《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寫作和發表的經過》是這麼談及的:

孫長江同志修改的稿子,與4月23日24日的改稿比較,保持了基本觀點,質量上有了提高。文章對原來的稿子作了不少刪削,約一半多段落是重寫的,對真理和社會實踐作了定義式的簡明界說,使邏輯和文字敘述以及定論都更加清楚,更加精確;文章又加了在1958年修改三年前寫的《中國農村社會主義》按語中個別提法的例子,使文章的論據增加了分量。

文章最後一段寫得更加有力,提出要反對躺在馬列主義、思想的現成條文上,並指出人要有責任心和膽略,要研究生動的實際生活,研究新的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這就使現實問題的針對性有了加強。

文章還加了小標題,使主題和表述更加鮮明。文章在公開發表時,對超越實踐設置“禁區”的現象又加重了批判,說這不僅造成矇昧主義,還會變爲“唯心主義”、“文化主義。”

胡福明也認爲:

孫長江老師下了很大力氣,修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這裡談談他作的修改:第一,把文章梳理了一下。我修改後的文章是四部分,孫長江老師對四部分作了調整……

第二,對文章的觀點作了分析發揮。如孫長江老師對“只有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個觀點作了發揮,指出“只有”、“纔是”就表明檢驗真理的標準只有一個,以說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第三,孫老師的修改,使文章精練了,去掉了一些重複的詞句……

4月27日,吳江在孫長江修改後的文稿上方,寫了這麼一段話:

孟凡同志:請即排印15份[送胡(耀邦)、楊(西光)、作者——航空發出,各一份5月10日那期用。吳江4月27日

吳江所說的“5月10日那期用”,是因爲《理論動態》逢五或者逢十出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已經箭在弦、劍出鞘,馬上要向“兩個凡是”發動攻擊。

這時,華國鋒正忙於準備出訪。

對於華國鋒來說,領導農業是他的特長,而外交則是他的“特短”。然而,作爲國家元首,總不能一年到頭坐在國內。華國鋒要改善自己的領袖形象,要以中國國家元首身份出訪。

華國鋒要訪問的,當然首先是社會主義國家。

就中國相鄰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當時蘇聯、蒙古和中國關係緊張,稱他們爲“修正主義”,所以華國鋒也就對他們很冷淡。越南在胡志明時代原本與中國關係很好,這時卻與中國交惡,在國內掀起排華浪潮,以至中國政府不得不照會越南政府。跟中國關係最好的鄰國,當然首推朝鮮。

朝鮮勞動黨中央總書記、共和國主席金日成一直和中國領導人、周恩來保持着親密的友誼。華國鋒決定訪問朝鮮。他在1978年5月10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首先發表1978年5月4日上午乘專車離開北京,鄧小平、、汪東興三位中央副主席前往北京車站爲他送行。華國鋒所率的代表團成員中,有耿飈、陳慕華、黃華等,還有中央候補委員、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張耀祠。

代表團在5日上午11點50分到達平壤,金日成到車站迎接。華國鋒沉浸於5月的鮮花和歡迎的歌聲之中。

5月10日,華國鋒結束對朝鮮的訪問。

5月11日,華國鋒回到北京,葉劍英、鄧小平等到車站迎接。正是在這一天,《光明日報》以頭版地位推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給了“兩個凡是”以沉重的一擊!

其實,這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前一天——5月10日——先在中央黨校的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第60期先行發表,文末註明“《光明日報》供稿,本刊作了些修改”。

《光明日報》組織寫作的文章,爲什麼要先在中央黨校的《理論動態》上發表呢?這除了因爲吳江和孫長江是在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楊西光深知此文非同小可,應該主動爭取胡耀邦的指導和支持。

當時,胡耀邦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跟《光明日報》沒有直接的領導關係。楊西光無法以《光明日報》的名義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送胡耀邦審閱。但是,楊西光知道,在中央黨校《理論動態》上發表的文章,事先都要經過胡耀邦審閱。因爲胡耀邦當時雖然已經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但是仍兼任中央黨校副校長。這樣,楊西光決定先將此文交《理論動態》發表,便可以藉助於《理論動態》的途徑,使此文在正式發表前,聽取胡耀邦的意見……

如此巧妙“設計”的送審途徑,足見楊西光用心之良苦。

第35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6)第1章 序第61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1)第24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3)第67章 華國鋒的“淡出” (2)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第47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4)第27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3)第65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5)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2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1)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30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33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4)第64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4)第23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2)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51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2)第25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1)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20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5)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58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4)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26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2)第53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4)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53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4)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8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3)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27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3)第20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5)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48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5)第23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2)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68章 華國鋒的“淡出” (3)第35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6)第34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5)第14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2)第40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1)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1章 序第51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2)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39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1章 序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67章 華國鋒的“淡出” (2)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45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2)第62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2)第42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3)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第33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4)第61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1)第68章 華國鋒的“淡出” (3)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25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1)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62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2)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53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4)第39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8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3)第64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4)第64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4)第58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4)第6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1)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58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4)第64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4)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51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2)第55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1)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68章 華國鋒的“淡出” (3)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62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2)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