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這地方,這佈景,也太妙了吧!”
“不得了不得了,場景一出現,我整個人的心情好像平靜了下來了。”
“是啊,這世間竟然有如此場景,簡直是人間天堂,沒有任何現代氣息,太強了!”
夏玄沿途一路走去,遍地青草花香,綠樹成蔭,來到一棵巨大的楓樹之下,通紅的樹葉,象徵了那孔子與弟子們求學以及傳承觀念的熱情。
那楓樹之下,坐着一名老者,老者兩旁,數十名弟子,正襟危坐,正在聽着老者的講學。
“你是何人?來此作甚?”
突然,一人手持長劍,攔住了夏玄的去路。
前方的老者似乎也發現了夏玄的到來。
“子貢!”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難道你都忘了嗎?”
這時,老者緩緩起身,與夏玄一眼對視!
從老者身上,一股道之氣息撲面而來,他和藹的面容,讓夏玄無比激動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靜了。
“這,這就是孔子嗎?那眼神看的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心情莫名的平靜。”
“我,我怎麼感覺到一股道之氣息撲面而來,這也太強了吧,”
▲ ттκan▲ ¢ o
“你懂不懂,那叫浩然氣!”
“我彷彿感覺現在屏幕裡的就是真正的孔聖人。”
“這已經不能說像了,這簡直一模一樣,有沒有!”
一旁的子貢見夫子起身,連忙鞠躬。
“夫子,弟子知錯!”
夫子點了點頭,示意子貢回到自己的蒲團之上。
“不知足下是何人,來此是爲何事?”
夫子對夏玄拱手說道。
一位七旬老人,竟然對他一個後世晚輩如此有禮,看呆了一旁的弟子們。
“夫子有禮,弟子夏玄,來自後世兩千多年後,特來向夫子求學,請教論語!”
夏玄拱手,對着眼神這位聖人,深鞠一躬!
“兩千多年後?”
“正是!”
夫子看着眼前的年輕人,若有所思。
“你方纔說的論語?是什麼?”
夫子眼裡閃着光,對於他不懂,不明白之物,便要虛心求教。
“夫子與衆弟子的言行集合成的一步典籍,我們後世稱之爲《論語》。”
“便是這個!”
說着,便將手中的竹簡遞給了夫子。
“論語,這便是論語!”
“來來來,你們都來看看。”
說着,夫子便將衆弟子召集過來,將竹簡相互傳閱!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這是夫子教我的,我有時礙於顏面,不敢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這都是夫子傳授於我們的。”
弟子們看着那《論語》十分激動。
這些也都是夫子曾經傳授給他們的,而他們,也都是嚴格按照夫子所說而做。
“好,好一部論語。”
忽然,夫子開懷大笑,不曾想自己後世兩千多年,竟然還有如此好學,將他之言行,編刻出了一部典籍。
“來,夏君,既然是來學習,那便一同入座!”
說着便領着夏玄,走到了楓樹之下,命人多準備的蒲團可算是有用處了。
夫子平時待人便是如此,來着皆是朋友,無論是誰,便都會多準備一席之地,供來着落座。
見到此景,夏玄也是深感佩服,這或許也正是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吧。
孔子待人尚且如此,對於禮節尚且如此,稱之爲聖人,不過也!
“不知夏君來此,是有何疑惑,不妨說出來,我等與你探討探討!”
看着石臺之上的夫子,夏玄沉默了片刻,起身又是一鞠躬。
“夫子,弟子想問,您於這禮樂崩壞,動盪亂世之中,傳授於世,言傳於身,是何求?”
夏玄此話一出,衆弟子皆是一驚。
孔子講究禮,仁治天下,這也一直都是他和衆弟子追尋的目標。
爲何到了這後世,還有人不明之。
看來這論語,還是未能夠教導後世啊。
“我周遊列國,言傳身教,爲的乃是天下大同,天下歸仁。”
“世事動亂,天下分裂,還有那許多人不能夠讀書學習,還有許多人,不懂禮儀之道,也不乏諸侯,不懂治國之道。”
“吾求之,乃是人人讀書,太下太平,所有國家,百姓,都有禮,仁之道。”
聽完夫子之話,弟子們也都紛紛點頭。
他們曾與夫子周遊傢伙,將儒家思想文化傳承於各國。
夫子之言行,有禮治治國之道,有仁懷天下之道,有待人之道,有求學之道。
這些都是夫子曾說,曾做之事。
可奈何夫子周遊列國,卻不被各國待見,遭到了冷遇。
一次夫子與弟子在鄭國時走散,夫子待在東門處發呆,子貢問鄭國人,夫子在何處。
鄭國人說,東門有一個老頭子,好像喪家之犬在發呆。
身於亂世,思想觀念難以實踐,或許這也是夫子周遊列國,言傳身教之根本吧。
各國都有自己的治國之道,而夫子追求的乃是大同,讓所有國家大同之道,可謂難於登天!
“夫子之觀念,乃吾等學習之根本。”
“我們都來自各個國家,求學夫子,也正是爲此!”
聽完夫子和弟子們的話,夏玄再次鞠躬。
“多謝夫子,如今我後世兩千多年,夫子之觀念,得以傳承,天下已然大同!”
“什麼,你說,吾之觀念傳至後世,得以大同?”
夫子十分激動的站起身,看着夏玄。
雖然不敢相信,但若自己之信念,能在兩千多年後得到傳承,天下大同,那也是極好之事。
夏玄重重的點了點頭。
“夫子,請看!”
隨後,夏玄一轉身,便憑空出現畫面,那畫面裡皆是四五歲的小孩子,老師站在講臺之上。
他們嘴裡唸叨的正是夫子的《論語》。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來,小朋友,你們知不知道這說的都是什麼意思啊。”
對於老師的提問,小朋友們也有爭先恐後的舉手回答。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是夫子想告訴我們,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便是不知道,要讓我們實事求是!”
“三人行,夫子是想告訴我們,需要像別人學習善良的品德,看到他不善的地方便要做爲借鑑,改正自己的缺點!”
看着畫面裡的小朋友都熟讀論語,而將道理盡數懂之,夫子不停的點着頭。
“好,好啊,後世小孩都能夠明白我之道理,吾開心,甚是開心。”
夫子和衆弟子們不知何時已紅了眼眶,留下了開心的眼淚。
得見所追求的大同,在後世得以實現,怎能不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