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搬遷

蔣義宏現在明白上次的統計工作屬於小兒科了。??<a href=" target="_blank">知州大人不知是疏忽還是忘記了,沒有提及收購耕地、山地、山林的事宜,永江、萬順兩縣的土地,屬於官府的不到10萬畝,其餘的都是士紳和百姓的,蔣義宏和柳牧鈞大人商議,柳大人堅決不同意出現銀收購,只說按照每畝耕地3兩銀子、山地2兩銀子的價格開出欠條,而且補助給兩縣百姓的銀兩要衝抵土地、房屋款,至於找不到主人的土地,一律收歸官府所有。就是如此,算下來,也需要百萬兩銀子。至於百姓的搬遷,更簡單,凡不願意搬遷的,一律視爲通敵,知會徵邊軍,土地沒收,人抓起來,關進大牢。

蔣義宏將100名吏員分爲兩幫,每縣50人,後請求知州大人,將範亦農大人抽調負責萬順縣,自己負責永江縣。可是真正幹起來,蔣義宏發覺人手嚴重不足,加上兩縣的全部吏員,不到200人,要做出如此多的事情,任務艱鉅,蔣義宏恨不得再次從州衙調人,可是不行了,州衙只剩20多人,還要維持正常運轉,同樣忙得不可開交。好在知州大人和柳大人開出的補助實在是高,沒有人叫苦,都是拼命幹事情,特別是上次抽調的人,已經將“好處”宣傳開了,這次完成徵邊軍家眷搬遷之事宜後,所領取的補助,相當於所有吏員2年的俸祿。

蔡澤明大人實際上也加入進來了,蔡大人領着府兵,如今專門負責兩縣的人員搬遷安全事宜,可不要小看這搬遷,剩下的2000多人中,9成以上的都不願意走,無奈縣衙、州衙的政策厲害,誰也不想背上通敵的罪名,再說了,每人有10兩銀子的補助,足可保證幾年的生活了。有幾個硬是不願意搬遷的,被關進縣衙大牢,後悔不迭。搬去的地方也不錯,離州城不遠,可以租種土地。

永江、萬順兩地的官吏平日裡清閒慣了,突然忙碌起來,很多人不適應,常常忙中出錯,爲此遭遇不少的訓斥,不僅僅是他們,兩縣的知縣也遭遇了訓斥,縣衙負責的地方,搬遷遲遲不動,州衙吏員負責的地方,搬遷速度很快,後來蔡澤明實在看不下去了,出面訓斥李知縣和劉知縣,蔣義宏品軼低,不好開口,可蔡澤明可以開口。??<a href=" target="_blank">

柳牧鈞是理財老手了,可是爲了搬遷事宜,他也是煞費苦心,沒辦法,錢糧開支太大,柳牧鈞還沒有經手過如此大規模的錢糧調動,所有開支摺合起來,近30萬兩白銀,其中,預備的糧食需要20萬擔,白銀6萬兩,這還沒有預計其他開支。

州衙和永江縣、萬順縣開始連軸轉。

坤元12年1月5日,開始有徵邊軍軍士家眷陸續往淮揚郡而來。劉應開、齊書文早會同徵邊軍軍士守候在來峰縣,這裡是淮揚郡的入境處,也是徵邊軍家眷的必經之地。

來峰縣衙的官吏已經被抽調,會同徵邊軍將士進行登記,覈對身份之後,州衙簽發通行證,憑着通行證,家眷沿途可以到設立的粥場吃飯。路途中,有專人負責指引方向,讓徵邊軍家眷免走冤枉路。

1月10日之後,再不是陸續來人,大批的徵邊軍家眷開始抵達來峰縣,沿途成了人的洪流。不明事理的沿途各郡大爲緊張,以爲哪裡的流民涌來。

山南省巡撫匡思銘剛開始沒有注意,反正山南省的流民多不勝數,不值得大驚小怪,可後來發覺這些人穿戴整齊,拖兒帶母,攜帶大量的生活用品,甚至有不少牲畜,而且都是朝着淮揚郡的方向去,根本不像是流民。??<a href=" target="_blank">匡思銘開始奇怪了,猛然想起淮揚郡知州周世平的奏摺,難道這些人都是徵邊軍的家眷嗎,朝廷還沒有批覆下來,淮揚郡便開始如此大規模的行動了嗎?

匡思銘有些坐不住了,大周朝開國以來,還沒有見過如此大的舉動,況且是涉及軍隊,這周世平膽子可夠大的。

出去探聽消息的衙役證實了匡思銘的猜想,這些人的確是駐紮在德慶縣徵邊軍軍士家人,都是往永江、萬順兩縣去的。

“去,請柴大人和潘大人前來議事,另外,請孔大人也來。”

山南省藩臺柴紹江、臬臺潘興貴、右參議孔勝林很快趕到巡撫衙門。

“柴大人、潘大人、孔大人,淮揚郡知州周世平前不久呈報的奏章,你們都看了,本官也上奏朝廷了,如今,朝廷尚未答覆,這徵邊軍家人卻開始大規模往淮揚郡去了,依你們看,此事該如何處置爲好啊?”

一片沉默聲,柴紹江、潘興貴、孔勝林不知道巡撫大人是什麼意見,都不好開口,這樣的事情,說得好,無所謂,說得不好,得罪巡撫大人,不是好事情。

見到衆人都不開口,匡思銘只好自己先說了。

“本官以爲,淮揚郡沒有得到朝廷批覆,就開始如此大規模的舉措,不夠謹慎啊,雖然周大人心意是好的,爲了淮揚郡的發展,不過,若是今後凡事都打着爲了地方發展的旗號,而不顧皇上的旨意和朝廷的意見,先斬後奏,怕是不妥,本官以爲,巡撫衙門必須有處理意見,上奏朝廷。??<a href=" target="_blank">當然,柴大人、潘大人的意見本官亦要徵求。孔大人,你是淮揚郡前任知州,這件事情你怎麼看?”

孔勝林沒有想到巡撫大人居然先點到自己,自從離開淮揚郡,孔勝林根本不去關心淮揚郡的任何事情,自己也算是灰溜溜離開的,沒有什麼資格議論淮揚郡的事情,現在巡撫大人居然要自己先說,孔勝林很不滿意,區區右參議,說白了,就是在省城養老,無錢無權,說出來的話等於放屁。

思索半晌,孔勝林慢吞吞開口了。

“下官以爲,淮揚郡甚爲貧窮,想來那周大人也是無奈,纔想到此辦法,不過,巡撫大人說得很有道理,先斬後奏的風氣不能縱容,下官建議派員下去調查,待情況清楚之後,再行商議解決之法。”

“下官不敢苟同,情況已經很清楚了,淮揚郡招募徵邊軍家眷,去年12月上過奏章,尚未等到皇上旨意,便擅自行動,本來就是大不敬,若是各州都如此,豈不是天下大亂,下官建議,馬上上奏朝廷,治罪周世平。”潘興貴氣咻咻說完。

“柴大人,你是何意?”

“下官以爲需要謹慎,山南省每年都有大批百姓離開家園,往富庶地方而去,朝廷已經多次訓斥,如今大批人員來到山南省,下官以爲是好事情,況且這些人攜帶有糧食、牲畜,是準備來山南省勞作的,至於周世平的舉措是否有不妥之處,朝廷自有定論,諸位大人想想,今後若是有人主動來到山南省,不也是山南省的政績嗎?”

匡思銘的臉色陰晴不定,周世平的父親周元凱是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更和左都御史何旭凱大人關係要好,不能輕易得罪,可是吏部尚書歐陽健大人時不時傳話,要自己盯緊周世平,自己夾在中間受氣。

匡思銘也是遭遇排擠之人,原來是朝廷的吏部侍郎,因爲不受右丞相夏鑫待見,被派到這人見人怕的山南省,轉眼5年過去,也沒有人理睬,吏部侍郎的日子和山南省巡撫的日子比較,簡直是天上和地下的關係。匡思銘太清楚歐陽健與周家的恩怨了,這樣的事情躲都來不及,誰願意摻和。更惱火的是,柴紹江和潘興貴的不對付,潘興貴是抱緊了歐陽大人的腿,想着早日離開山南省,柴紹江和自己一樣,遭遇排擠,對吏部很是不滿意,兩人都對吏部不感冒。

山南省的情況不能用糟糕來說明,簡直就是慘淡,每年到朝廷述職,總是遭遇訓斥,要不是沒有人願意來這裡,匡思銘的位置早就不穩了,外人看,匡思銘是朝廷3品封疆大吏,風光無限,其實匡思銘有苦自己知,山南省巡撫還不如富裕省份的知州,缺錢不說,大量的流民就令巡撫衙門頭疼不已,無錢安撫,窮山惡水出刁民,山南省內的土匪猖獗,巡撫衙門、州縣衙門毫無辦法,令山南省的情況更加惡化。同時,匡思銘是靠邊站的官員,很多時候做事情也是縮手縮腳,畏首畏尾,匡思銘是依靠這幾年的上貢,勉強保住巡撫職位。

匡思銘無法下決心,他是吃過虧的官員,幾年來小心翼翼,不願意得罪任何人,想着一年之後,朝廷官吏調整時,安全離開山南省,就是到朝廷裡謀取一個閒職,也比現在強,可如今麻煩找上門來了。

匡思銘很是惱火,這周世平早不動晚不動,偏偏現在找事情做,原來在德慶縣,自己可以裝作不知道,可如今動作太大了,就是想裝聾作啞也不可能了,再說了,周世平難道不明白官場規矩嗎,這麼大的事情,爲什麼不等朝廷的旨意,這也太不將巡撫衙門和自己看在眼裡了吧。

“本官看這樣吧,首先調查本次事件的具體情況,同時,也要顧及徵邊軍和軍士家人,柴大人,你辛苦一趟,去淮揚郡瞭解情況,潘大人,你去徵邊軍軍營,求見廖坤波指揮使,看看徵邊軍是什麼意見,本官先向朝廷上奏摺,如實稟報淮揚郡的情況,等候朝廷處置。另外,柴大人,此番見到周世平,提醒他,不要忘了到京城去述職之事。”

匡思銘的安排是有些偏心的,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思想左右着他,柴紹江對周世平較爲同情,可以去了解淮揚郡的情況,潘興貴對周世平全無好感,就去徵邊軍軍營,如果能夠妥善處置這次的事情,自己也能夠有很大可能安然離開山南省。

源源不斷的人流涌向淮揚郡,已經驚動了山南省各郡,內情是瞞不住的,各郡很快知道了具體情況,後來,連同山南省各縣知縣都知曉了。

李劍對周世平的情況略知一二,周世平升任知州之時,他內心很是失落,自己是殿試榜眼,卻在林口縣擔任知縣,周世平是探花,一年時間不到,便升任從5品知州,這差距太大了,林口縣情況慘不忍睹,哪裡能夠有什麼前途。思前想後,李劍動了心思,德慶縣情況不錯,比林口縣強百倍,能不能想辦法請調到淮揚郡去呢。

第53章 大商人第72章 睿親王第212章 海權論第89章 大發展第237章 晴怡進宮第35章 詩文會(1)第157章 初步試探第162章 三軍用令 將士拼命(1)第3章 地獄第11章 過堂第34章 探花第120章 人才?第164章 三軍用令 將士拼命(3)第219章 異相第31章 會試(2)第247章 最後一搏(2)第163章 三軍用令 將士拼命(2)第136章 驚魂(2)第166章 權臣論第40章 德慶縣第140章 強硬商會第230章 穆家的請求第30章 會試(1)第39章 赴任第2章 陰司第147章 風波(4)第45章 小爭端第26章 波瀾第106章 皇上召見(1)第87章 糧餉(3)第104章 衝突(1)第219章 異相第155章 步履艱難第162章 三軍用令 將士拼命(1)第78章 訂親(1)第97章 決定第231章 內亂第208章 怡紅院(1)第97章 決定第92章 回京第18章 考題第168章 立足(1)第180章 京城變故第133章 黑道白道第21章 處世爲人第74章 考證(2)第142章 風蕭蕭第54章 軍官第242章 鉅變第87章 糧餉(3)第219章 異相第103章 密謀(2)第174章 羅州之戰(2)第96章 祭祖第34章 探花第41章 縣情第146章 風波(3)第159章 箭在弦上第78章 訂親(1)第118章 家主第14章 計劃第105章 衝突(2)第31章 會試(2)第132章 京畿官吏第231章 內亂第109章 無奈第192章 打前站(3)第1章 奈何橋第207章 窮廟富方丈第16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81章 變化(2)第113章 辦法第140章 強硬商會第5章 轉世第147章 風波(4)第62章 運糧和剿匪(2)第179章 攻心戰第203章 跌宕起伏第37章 妥協第23章 鄉試(2)第87章 糧餉(3)第230章 穆家的請求第191章 打前站(2)第163章 三軍用令 將士拼命(2)第125章 下馬威(1)第245章 手段第115章 連鎖反應(1)第157章 初步試探第40章 德慶縣第119章 活寶第114章 探監第88章 商會第14章 計劃第194章 家族事物(2)第197章 京城變故(1)第92章 回京第2章 陰司第89章 大發展第166章 權臣論第109章 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