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

“最後一條,就是挑選適合步兵反衝擊的預定戰場,騎兵究竟遠遠勝過步兵,咱們反衝擊就算偶然得手,他們也必然立刻疏散迂迴四面包抄。鳳凰山之戰畢再遇得勝,就是因爲城門與鳳凰山之間,我軍鐵騎施展不開。所以我們要提前選好預定戰場,地利最好是有利於我軍,等到敵人到達之際,再發動反衝擊。”

這一條顯然最爲艱難,霸州處於河北平原,北宋末年大河連年氾濫,稍高一點的土包都沒了,可謂一馬平川,想要找一個不利於敵軍騎兵機動的地方,似乎有些困難。

材官隊的幾名隊員取來了一副大型地圖,高俊走上前來,指着地圖:“我以爲這裡可以。”

郭阿鄰決定將人馬後撤,在河北金軍中立刻起了連鎖反應,但是,拒馬河南岸的各路金軍對於高俊的強烈警告卻不以爲然:中憲不過是醉酒了,何必喧嚷得全世界都知道?

在諸將當中,郭仲元最爲製冰,他也敏感的發現今天軍隊沒有合理佈置,尤其是埽兵沒有歸位,也正因爲如此,他答應了高俊的要求,高俊、郭仲元兩個人集結部隊,準備應付突發情況。

“我這裡有一個不錯的位置,郭大相公你看。”軍帳內,高俊與郭仲元會面商討軍情,兩個人都意識到,蒙古人極有可能趁今天發動進攻。

“這裡是咱們來的時候經過的那片沼澤,覆壓極廣,雖然是冬季,戰馬往來馳騁依舊不易。沼澤中盡是枯萎的蘆葦,也容易遮蔽視線。如果我們能夠在這裡掉頭反擊的話,也許就能以步勝騎,以弱勝強。

很顯然,郭仲元在前進的路上,也注意到了路經的那片沼澤,他稍微考慮了一下。

“這片沼澤確實廣大,是步兵對付騎兵的好去處。但是眼下情況緊急,我估計蒙古人再有個把時辰就要來了。”

“我已經下定決心了,把糧船開走,河南的大名府軍就留給蒙古人吃掉吧。”

郭仲元驚呆了,看着高俊:“你可知道你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嗎?”

“郭大相公別多費心思了,咱們這次救援中都已經失敗了,烏古論慶壽始終下定不了決心,與其全軍一塊留在這裡送死,咱們不如把河北之軍搶先撤出去。這樣大名府軍潰散的時候,還能爲咱們爭取一點時間。從咱們這裡到蘆葦蕩並不遠,如果大名府軍跑得快的話,也許損失不會很大!”

郭仲元非常糾結的思考了半分鐘左右,艱難的點點頭:“高郎君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了吧。”

“這也是無奈之舉!”高俊何嘗不想保全部隊,但是李英這個草包居然在軍旅之中宿醉,而烏古論慶壽又反覆不能下決心,事已至此別無他法。

“埽兵們也都有南歸之心,你我現在只能強行讓他們裝船南走了,但是我擔心如此下達命令,士兵心中一定有疑惑,到時候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軍隊潰散可就糟了。”

“郭大相公,此次最難的就是士兵都有南歸之心,一旦輕易移動,必然造成喧譁兵變。這次北上各軍當中,只有花帽軍可以說是紀律嚴明,將士用命。所以此戰只有你我可以用命,剩下的人就放任他們潰散去!”

郭阿鄰後撤後不久,郭仲元也率軍後撤,紇石烈師靖發現自己一下子變成了凸出部,趕緊也拔腳而走,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各軍已經紛紛撤退。

李銘、郭延嗣提前帶了部分人馬前往預定的反擊地點,這片寬闊的蘆葦蕩簡直無邊無際,儘管已經是冬天,但是地上的土依舊比較鬆軟,不太適合戰馬馳騁。

貼軍們抄起鐮刀,在蘆葦中割出一片片小小的空地,開始佈置各類防禦騎兵的東西,想當年,南宋爲了對付金軍的騎兵,曾經開發出一系列反騎兵裝置:鐵蒺藜茅針、鵝項等等,事後證明,絕大部分都是華而不實。在開禧北伐期間南宋使用的這類東西大多爲金軍輕輕鬆鬆的突破。

所以說高俊沒有使用太花哨的東西——他現在也沒錢搞——主要使用的還是長槍紮成的駿馬以及各式絆馬索,也就是所謂的“踢圈”。

這是用蘆葦杆就可以製作的東西,用來拽住馬的蹄子,運氣好的話,能在敵軍衝鋒時幹掉一個騎兵,一個都的貼軍有分工的話,半個時辰可以做四百個踢圈。

“給我整幾公里一戰那種鐵絲網,再給我一臺馬克沁,我一個人就能把這一路蒙軍都突突了!”高俊趕到蘆葦蕩的時候工事佈置已經接近完成,儘管不可能,他心裡還是忍不住這樣想。

此時的蘆葦蕩裡,到處都是人,正在逃亡的金軍簡直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鑼鼓喧天、紅旗招展”,絕大部分金軍不知道爲何突然要撤退,好端端的旁邊的部隊紛紛行動起來,向後撤去,害怕暴露在孤懸前方的人們也只好後退,逃命變成了賽跑,很快就無秩序的潰退下來。

在這一片混亂中,他們紛紛踏過蘆葦蕩,發現這裡面卻有幾隻友軍正在緊張的忙碌,不由得側眼相看,不知道這幫人在這裡又發什麼瘋。

“我說,你們不撤嗎?”

河北金軍都已經潰退,烏古論慶壽派人來查問原因,高俊隨便推辭了一句就打發使者走了,李英還在帳篷裡呼呼大睡,侍衛們沒奈何,趕緊把李英搬上了糧船,隨之一道後撤——埽兵已經在高俊部下的溫柔勸說下,已經決定上船南走,到李雄鎮守的汊口那裡去。

“郭大相公,我這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了,眼下的潰退是我挑起來的,如果我不能在稍後的反擊戰爭打贏,那麼就連辯白的機會都沒有,怕是要直接被司諫、御史們彈劾到開封府的大牢裡,就算有機會出來,也變成白丁一個了。”

郭仲元本來想寬慰高俊,說他英勇善戰之名簡在帝心,就算是打了敗仗也不至於徹底沒落。但隨即也意識到,眼下的情況,自以爲有退路的人一定會動搖,只能言進,不能言退。

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尾聲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六章 決(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一章 糧(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尾聲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一章 武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