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

鉤鐮槍的長度在九尺左右,比太平軍所用的長槍要短上一截,其特點是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弧形彎鉤,雖然沒有開刃,但是被它勾住的感覺也一定不好受。

對面的人馬顯然對這種武器沒什麼認知,他們依舊大大咧咧的向這邊趕來,這羣人第一排是使用盾牌和短刀的人,再後面是長刀和長斧,再之後纔是長槍。

等到靠近的時候,鉤鐮槍手們出槍了,蒙軍的盾牌手們立刻舉起盾牌加以防禦,他們不害怕,對方的槍不長,而且出槍似乎都有些偏。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鉤鐮槍手們順着盾牌的縫隙插了進去,然後用鉤鐮槍的鉤子牢牢的勾住盾牌,用力的往回拽。

盾牌手們一下子慌了神,他們僅靠這一段皮帶要舉着沉重的盾牌,而對手拿的則是輕巧的鉤鐮槍,盾牌被輕鬆的拉扯開,然後,太平軍鉤鐮槍手們用力往前一刺,盾牌手哪裡擋得住,頓時紛紛殞命。

雖然鉤鐮槍是能夠剋制盾牌的武器,但是刺殺進行的如此利落,和軍兵們平時刻苦的訓練分不開關係。這些軍兵們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所以鬥志昂揚,在戰鬥中表現得十分勇猛。

也就是一刻鐘不到的功夫,蒙軍第一排的盾牌手已經死光了,後面的長刀手和長斧手沒有想到身前的遮蔽居然會倒得這麼快,一時間手足無措,他們還未能展現戰鬥技能,就也被紛紛刺傷刺死。

就在這時,秦寧果斷下了命令,第一排的鉤鐮槍手們大惑不解,但也只能後退,而後方的盾牌手則替換到第一排來,動作進行得有些散亂,但是慌了神的敵軍未能及時抓住機會。

但也就是兩排兵員剛剛換完的功夫,緩過神來的蒙軍又被激發了爭勇鬥狠的情緒,長刀與大斧齊飛,開始向太平軍發動了猛烈反攻。

秦寧鬆了口氣,經過幾年勞改營的工作,他對這種爭勇鬥狠的情緒非常瞭解,而且他也清楚敵軍的這輪反攻堅持不了太久。

盾牌手們勉力抵擋着斧子和刀的重擊,甚至不由得後退,看上去戰場情況似乎發生了逆轉,蕭查剌略微鬆了口氣。

然而蒙古人看似連續發動反擊,可是對敵軍卻沒造成什麼傷害,盾牌手們雖然被砍的節節後退,但是本身並沒有損失人手。秦寧準確的估算了敵人士氣未盡,可能發動反攻,所以趁着敵人混亂的時候迅速完成了重新編隊,盾牌手們有效的吸收了敵軍的大部分傷害。

這一輪反攻大約持續了一刻鐘左右,長斧手就已經舉不起他們的武器了,長刀手也越來越覺得難以施展,逐漸穩住陣腳的太平軍盾牌兵開始重新往前拱,讓對方無從左右跳動施展長刀。

眼看着時機逐漸成熟,樓升和郭延嗣幾乎同時發動了進攻,已經士氣受挫的蒙軍步兵頓時潰不成軍。

在一刻鐘之內,蕭查剌的步兵就崩潰了,被砍死的有兩三百,自相踐踏的也有上百人,步兵返身逃走,把剛剛整好隊伍的馬軍又給衝散,人馬死傷無數。

如果戰鬥繼續這麼發展,也許蕭查剌會全軍覆沒,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孛魯卻摸到了郭延嗣的後面,他一個上午都在與張惠交戰,卻始終沒能擊破對方的環形防禦,剛剛接到父親木華黎的命令,率軍一塊兒對付馮達,卻在路上目睹了蕭查剌的潰敗。

最近的堡壘已經發現了蒙古軍,並且及時敲鐘報警,但是郭延嗣在追擊之中轉身不便,隊伍反應太慢,後陣被蒙軍騎兵直接攻破,被殺了一名旗判官,兩名軍使,上百人陣亡。

郭延嗣終於將隊伍調過了頭,而樓升也從旁邊抄上,而孛魯還有任務在身,不能和太平軍繼續作戰,只能恨恨的遠遠望了一眼報警的堡壘,掉頭繼續去尋找父親。

經此一戰,郭延嗣也心有餘悸,再加上蒙軍對說壘的包圍又加重了幾重,已經不具備突襲的條件,只能率軍撤回年壘。高俊無可奈何,爲郭延嗣填補了兵力,當天傍晚時,聽說馮達還被木華黎圍困,而且遭遇了蒙古騎兵的重兵打擊,又不得不讓郭延嗣出陣去增援馮達。

木華黎對馮達的進攻也不成功,對手環形防禦,有噴火槍和弩箭助陣,第一營作爲全軍的精銳,補充了大量南宋來的弓箭手,在全天作戰當中,弓箭手們連續放了四十輪箭,殺敵不下二百人。

在全天作戰當中,馮達的人馬始終號令嚴整,部隊調動井然有序,絲毫沒有被包圍的緊迫感。而且第一營的跳蕩兵是全軍中最棒的,這些跳蕩兵五個人一小組,一般而言,每組有三名刀牌手和兩名長刀手組成,也使用骨朵等破甲兵器,當敵軍的騎兵來襲時,他們並不遠遠躲開,反而還略微靠近一些。等到敵軍撞向我軍的步兵隊列之後,這些人就會立刻衝上去,與失去了速度的騎兵廝殺,常常將對手連人帶馬一起砍翻。

這是全軍中精選出來的勇士,他們一點兒都不害怕蒙古騎兵,反而非常期待對手騎兵的衝鋒,他們的不是百戰的精銳,就是與蒙古人有血海深仇的死士,這些人讓蒙古人痛恨非常。

也就是在他遲疑的片刻工夫,上午被蒙古騎兵驅逐的李銘養足力氣之後又來了,而且又對上了帶孫所率領的蒙古騎兵,同樣的兩支軍隊,但是李銘中間休息了一場,替換了傷員,修理了鎧甲,而帶孫一直在和馮達周旋。

蒙古鐵蹄一擁而上,他們對於手下敗將沒有任何心理壓力,而太平軍騎兵也狂呼小叫的衝了上來,重騎兵居中,而通用騎兵在左右兩側,四百把鐵線槍朝着前方。

騎兵正面馬槍對衝,縱然是久經戰陣,李銘也差點把心臟跳出來。對面的蒙古騎兵顯然也許久沒有遇上這樣精銳的騎兵對手,在第一輪騎兵衝鋒中,近四十名太平軍騎兵被捅翻,而蒙古騎兵損失的人手起碼是這的一倍。

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七章 牛(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九章 劫(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尾聲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尾聲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十二章 人(下)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尾聲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