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血嶺(下)

西夏軍隊的構成從顏色上一望便知,對面的夏軍主體也是由步兵組成,其中既有精銳的鐵甲重步,也有隻是湊數的長槍農兵,大部分攜帶弓箭,最靠前面的士兵一般披着皮甲,只是中間偶爾有幾片粗黑的鐵片。這些士兵帶着有些奇特的碗形帽和頭盔,一看就知道是党項人。

也有不少士兵用頭巾扎着頭髮,李元昊死後,原本的禿髮令逐漸鬆弛,西夏境內的漢人也有恢復髮式的。

党項人喜着青綠色的衣服,再加上外面棕色的皮甲,看上去倒是有些像海帶湯。

比較靠近陣型中央的步兵則盔甲齊全,他們帶着一種尖頂頭盔,下面則是大片鍛造的扎甲,在青綠色的軍陣中顯得有些不和諧。然而,這些士兵是極爲精銳的西夏羌兵,他們並非是普通的農兵,而是從西夏中部山區招選出來的部落勇士,這些人強健有力,又善於在山間逐險,無論是用長槍重斧還是強弓利箭都手到擒來。

這些披甲的羌兵約有兩千人,而外圍的党項步兵則有上萬人之多。

略微靠後一些的步兵的服裝以藍色和白色爲主,邊緣還修飾着絨毛,戴着高高的尖頂帽子,一些人的帽子後面還綴着長長的鳥羽,應該是他們的頭領,個別將官的帽子上點綴着寶石,一看就價值不凡。士兵們有的穿着鎖子甲,而有的也穿扎甲,那是一種亮亮的銀白色的鐵,雖然看上去很漂亮,但是質地卻不怎麼樣,遠不如前排的西夏党項人。這是西夏軍隊中的回鶻部隊,他們的人數約有兩三千人,佈置在党項人的後面。

在黃綠色和藍色的後面,則是濃重散亂的黑色,這些士兵裝備最破,盔甲也湊的不齊全,一般穿着青黑色的衣服,個別人連頂帽子都沒有,頭髮粗粗的打了幾個結放下來。

這些人是軍隊中的吐蕃人,地位很低,甚至有不少是將領的私人奴隸而已,他們裝備不行,士氣也值得懷疑,佈置在軍隊的最後方,用來看守各類物資,這些人的人數在三四千左右。

後方則是一排排的駱駝,上面搭載着些奇怪的東西,儘管以前沒有見過,但潘正敢斷定這是西夏人的獨門絕活:旋風炮,據說能把拳頭大小的石頭打的很遠,應該是一種簡便的輕型弩炮。

每門駱駝炮的左右都有兩面旗幟,是青綠色的西夏旗幟,再後面則是土黃色的經幡,上面用西夏文寫着佛教的符文經典,戰鼓已經敲響,士兵們紛紛下拜。

而在陣地左右兩側則是敵軍的騎兵部隊,重騎兵穿的是類似於槍兵的重甲,同樣帶着西夏式的尖頂頭盔,這些騎兵是分屬於西夏各個軍司的勇士,現如今國家有難,被徵調統一使用。

還有一些騎兵則帶着黃色的銅盔,他們披着精緻的山文甲,弓箭長槍,寶刀盾牌,一應俱全,這些則是大名鼎鼎的西夏鐵鷂子,是西夏皇室的禁軍。

更多的騎兵甲冑不全,個別人甚至完全穿着皮袍子,從他們的服飾中也可以輕易的看出党項人、吐蕃人和回鶻人的區別。

這些人在山谷間列隊,準備仰攻對面的山頭,西夏將領們認爲爭奪山頭左右兩側的道路是事倍功半,隨時可能被在山上居高臨下的敵軍所襲擊。而斷水源,抄後路這樣對付山上敵軍的好辦法現如今也無法執行,所以,他們決定以兵力的絕對優勢發動強攻,爭取一直拳打崩潘正。

而後者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弓弩手們全部上弦,和太平軍不一樣,潘正在仔細比較和計算之後,廢除了以往弓箭方陣的形式,轉而將弓弩手交錯佈置,提倡交叉火力,並爭取通過大範圍拋射和弩箭直射相結合,以最大限度消滅敵軍。

就在這個時候,西夏軍隊已經動員完畢,後方的旗幟一面面的散開。

潘正這纔看清,原來在敵軍後方還有部隊,首先是點將臺,西夏軍隊的主將就在那裡觀察着,他左右是成羣的西夏高級軍將,個個儀態威嚴。後面則是旗鼓號令,十二面大鼓一字排開,後面跟着十二把牛角,十二把銅鑼,十二支嗩吶。

緊接着,成羣的步兵向前涌來,到達全軍的最前面,潘正不由得啞然失笑:這些人的裝備甚至不足以和軍陣中氣勢最弱的吐蕃人相比,完全就是一羣拉來的夫子。不過他也很快明白了,這就是西夏軍隊在衝陣前常常使用的撞令郎。

西夏軍隊在作戰前,往往會率先派出一羣空有勇氣,但缺少裝備的炮灰,衝亂敵軍的陣勢,然後正規軍隊纔會跟進,情形好的話,這些勇士也許能立下大功,擺脫尷尬的身份,成爲真正的精兵。但是在更多的情況下,只不過是肉包子打狗,爲主力部隊認清敵軍的實力並撤退爭取時間而已。

在這羣炮灰當中,也有個別數着鐵甲,看上去頗爲精幹的士兵,正監督着撞令郎向前進,這些人不但有弓箭,背後往往還揹着十幾根標槍,這些人是党項的分支之一:山訛人,他們是西夏的優良步兵來源。

一名將領在前面帶隊,他一眼就看到了潘正,並且意味深長的看着他:“啊,又是你。”

“我有點事情想和你私下談談。”潘正對西壁囉乜喊到,然而後者只是把刀一橫:“你在考驗我的耐心,我說了沒什麼可談的,投降吧!你今天輸定了,就算不爲你自己着想,也要爲你的部下着想吧!”

然而,在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勝負就已經決定,鮮血浸透的山坡上,數千名西夏勇士的屍體橫七豎八的遺落在戰場,更多的人舉手投降成爲俘虜,那些山訛們有些逃出生天,還有些被騎兵就地殲滅。

一開始,蜂擁而上的敵軍確實對永昌軍造成了極大困擾,弓弩的效率根本無法阻擋數千名狂熱分子的一涌而上,最前排的戰線開始鬆動,士兵在人潮中被擠倒踩踏。

就在這個時候,永昌軍騎兵果斷出擊,僧虔率領二百多名騎兵抄了這些勇士的後路,就像高俊之前所做介紹那樣:撞令郎是一羣沒有訓練和裝備,僅憑士氣作戰的人,一旦敵軍騎兵出現在他們後方,這些人的士氣立刻就大打折扣,驚恐不安的回頭張望,前進的腳步一下慢了下來,而永昌軍的步兵趁機重新組織了戰線,開始如牆推進。

西夏騎兵衝了上來,但僧虔即刻逆行阻擋。在陡峭的山路上,雙方騎兵很難進行快速的對攻,一來一去,時間耽誤的不少,而撞令郎們根本不能支撐太長時間。

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尾聲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九章 燕(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五章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無標題章節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尾聲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尾聲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五章 貓(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九章 燕(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