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 顛覆創新
雅虎社區再一次熱鬧了起來,討論“十二羅漢”的帖子成爲了午夜時分最繁忙的灌水區,許多網友都紛紛上來發表了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其中不少人都開始詢問,“那麼‘借刀殺人’怎麼樣呢?”、“今晚不是還有另外一部電影上映嗎”、“湯姆的那部電影好不好看,有人去首映了嗎”……但這些話題卻缺乏有效的支撐和推動,零星的回覆很快就被淹沒在了“十二羅漢”的討論之中。
可是這場熱火朝天的討論卻沒有能夠引發連鎖反應,八個小時過去了,討論的帖子也沒有能夠邁過五千貼,雖然依舊是二十四小時內的最熱帖子,但話題性卻始終缺乏活力,更像是……自娛自樂的獨角戲;而且討論內容也顯得十分乏力,翻來覆去就在討論着“十二羅漢”羣星雲集的卡司陣容,卻迸發不出任何化學反應。
儘管如此,“十二羅漢”還是引發了不少關注,只是總覺得缺少了一點催化劑。
正當所有人都以爲“借刀殺人”要被遺忘時,這部電影的話題熱點卻以另外一種方式緩緩升溫。首當其衝的赫然是哈維爾的個人博客。
哈維爾在十二月四日凌晨四點十九分更新了最新一篇博客,“屬於蘭斯洛特-施特雷洛的戰鬥:一場與傳統較量的顛覆創新。”
作爲一名電影門外漢,哈維爾雖然在過去這兩年時間窮追猛趕,但比起專業人士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不過,這一次哈維爾卻與“借刀殺人”這部作品產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在博文的開篇,他如此說到,“十二點三十五分回到家之後,我的大腦卻依舊在沸騰着,不斷回放着今晚看到那部電影的片段,支離破碎的鏡頭畫面持續閃現,將我帶回電影的現場,感受着這一段非凡的旅程。我試圖讓自己安靜下來,但卻失敗了;我試圖用文字記錄下來,但卻十分艱難,我坐在電腦前許久許久,卻一個字都寫不出來,因爲電影所帶來的震撼太過真實,也太過兇猛,以至於我第一次發現自己的詞彙如此貧乏。”
最樸實的話語,卻將他最真實的情緒表達了出來,這種在傳統媒體不可能實現的方式,在博客上卻成爲了一種優勢。
作爲一名優秀的攝影師,哈維爾對於電影風格化的燈光設置、鏡頭運用和主題挖掘有着獨特的想法,於是他以獨特的視角撰寫了這篇非常規影評。
“毋庸置疑,‘借刀殺人’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最大膽、最創新、最獨特的一部商業電影。
當湯姆-克魯斯坐在出租車的後座,窗外那單一而強烈的燈光將偌大城市之中的孤獨感勾勒出來,人物以簡單到極致的動作、表情和手勢融入抽離感極強的調度中,幾乎不需要任何語言,角色形象就通過鏡頭展現了出來,即使只是一個眼神,都飽含着無數故事,讓人忍不住想起阿基-考里斯馬基(aki-kaurismaki)電影裡的某個場景。但不同的是,施特雷洛將這種帶有濃郁藝術電影視覺風格的手法與一個通俗簡單的動作類型片結合起來,施特雷洛還將約翰-吳(john-woo,吳/宇/森)的鏡頭剪輯組合方式搭配那清冷強烈的光線明暗對比來勾畫出一種足夠暴力卻又足夠冷靜的震撼。
這無疑是推翻好萊塢傳統流行趨勢的做法,卻迸發出了難以置信的迷人魅力。
從電影開始的第一秒鐘,施特雷洛就運用一種小角度強烈光線照射下的局部高亮和大面積陰影的強烈對比,製造出一種剝離現實的虛幻感,熟悉的場景卻流露出一種疏離的陌生,流動的鏡頭和不疾不徐的推進,營造出茫然迷失的焦躁感,當所有人都在疑惑着‘電影爲什麼遲遲無法進入狀態’時,事實上,每個人早就已經置身於施特雷洛構建的世界中。
電影裡每一個鏡頭的光線變化都具有深意,從克魯斯與施特雷洛兩個角色碰面開始,角色之間對抗、合作、疏離、糾纏的每一次情緒變化都可以在鏡頭的流轉之間尋找到蛛絲馬跡,正義與邪惡的對峙、黑白灰三色的混淆,在光影變幻中完美地與劇情結合在一起,恰到好處的對白和適如其分的空白更是將張力推向了極致。
‘借刀殺人’的出現無疑是對過去二十年來類型片在視覺風格方面漸漸走入死衚衕的一次變革:它繼承了約翰-吳、昆汀-塔倫蒂諾式的暴力對撞,卻加入了只有在藝術電影裡纔可以看到的細膩光線塑造和獨立於傳統之外的美學選擇,電影最後一場飆車戲,沒有任何一個車外全景,全部都是車內的主觀鏡頭和特寫鏡頭,卻製造了二十一世紀以來最勁爆的飆車場景。
它運用特殊的場面調度方式將演員的表演簡化、細化,同時深化、風格化,改變了類型電影裡對人物內心套路的勾勒,不僅捕捉到了表演爆發的瞬間,而且將方法論的迷人魅力發揮到了極致,電影裡克魯斯與施特雷洛的三次車內對話,僅僅只是依靠表情和臺詞的碰撞,卻勾勒出了令人着迷的情節張力,還有混沌大爆炸般的思想風暴。
它大膽地打破了燈光運用方式,拋棄了犯罪商業電影至關重要的‘現實性’,用天馬行空的光線塑造、畫面質感、鏡頭組合方式和簡明扼要卻存在感極強的音效,將觀衆從***上帶離了現實,進入一個介於虛幻和現實之間的混沌空間。尤其是出租車在洛杉磯的主幹道上行駛的畫面,迸發出一種暢遊於宇宙的恢弘和壯闊,將電影畫面演變成爲了油畫藝術。
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電影以一種近乎藝術呢喃般的緩慢節奏,貫穿全程的慢鏡頭調度和快速剪輯,徹底打亂電影的原本節奏,卻營造出了難以置信的化學反應,讓腎上腺素的爆發持續不斷——保留了商業電影最迷人的部分——看似全程沒有高/潮,但扣人心絃的緊繃張力卻延續到了最後一刻,戛然而止的結局效果更是直接讓人瞠目結舌。
毋庸置疑的是,‘借刀殺人’是一部更加成熟,也更加出色的作品,可以窺見施特雷洛試圖將商業和藝術高度結合的野心。”
讚揚,還是讚揚!哈維爾沒有使用任何直接的稱讚,卻以最敬佩、最詳實的方式將自己的崇敬表達了出來,在博文的最後,他如此寫到:
“這是一部需要耐心和專注去欣賞的作品,不是因爲它太過難懂,而是因爲施特雷洛將一個複雜深刻的主題包裝在一個簡單直白的外殼之下,觀影結束之後,引發的頭腦風暴纔是電影最成功的地方。距離觀影結束已經過去了四個小時,但我的思緒依舊沒有沉澱下來,我僅僅只能記錄下我作爲一名觀衆、一名攝影師的觀看,卻沒有辦法記錄下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震撼和反思。
今晚,我將第二次走進電影院,靜靜地欣賞這部作品。”
這篇博文刊登時,是一個萬籟俱靜的時刻,凌晨四點,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夢鄉,即使是派對動物們也都因爲酒精的關係而陷入了昏迷,只要少數遊戲愛好者們依舊在網絡上奮鬥着,這嚴重影響了博文的點擊率。
在最開始一個小時內,點擊率只有可憐的三百八十。
可是,伴隨着朝陽的降臨,人們緩緩甦醒起來,哈維爾博客的訪問量開始緩慢爬升,八點時,點擊率已經突破了五千。與此同時,雅虎社區關於“十二羅漢”的討論似乎也進入了最爲炙熱的時刻,轉眼之間就突破了六十萬,但卻沒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其中,相反,這篇討論帖點擊率增高之後,回覆率卻在下降,與哈維爾博客形成了一個反差。
十點,哈維爾撰寫的這篇博客已經吸引了兩萬點擊率,並且回覆數量也已經將將突破了一千。在此之後,勢不可擋,截止到十二月三日晚十一點半時,博文點擊率達到了彪悍的三十萬,並且回覆數也突破了兩萬,再一次引領了網絡熱潮。
從數據上來說,雅虎社區“十二羅漢”的討論帖完爆哈維爾關於“借刀殺人”的博文,但製造出來的效果卻是顛倒過來的——福克斯電視臺的娛樂新聞引援了哈維爾博客,對“借刀殺人”展開了報道,同時,“紐約時報”也選擇將這篇影評刊登在報紙上——哈維爾不是以專業影評人的身份,認識以權力博主的身份——即將於明天發行。
哈維爾對“借刀殺人”不僅僅是讚譽有加,完全可以說是推崇備至,這一點,從首映式的自由訪問環節就可以窺見了;而讓人意外的是,早早離開的羅傑-埃伯特對於電影也是讚譽非凡,這位重量級影評人第一時間在網絡上發表了自己的影評,直接將“借刀殺人”推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如此格局着實是人們所沒有料想到的,超過六十萬點擊率的參與,“十二羅漢”沒有能夠引爆話題;反而是僅僅依靠哈維爾和羅傑兩位權力博主引導話題的“借刀殺人”,卻在悄無聲息之間成爲了核心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