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尼康總部從裡到外,氣氛似乎猛然間與往日截然不同。緊張中帶着振奮,嚴肅中別有欣喜,人們的腳步雖然匆匆,卻絲毫也不見慌亂。
日本的緯度雖然高,但由於是島國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空氣溼潤溫度宜人。
尤其是進入四月之後,東京市裡大量的櫻花綻放,更是爲這座超級都市帶來了一絲詩意。日本人是最喜歡櫻花的,櫻花的花季很短,但開放的卻也很是壯烈。這對於日本人來說,是種感同身受的性格色彩。
粉紅色的櫻花花瓣伴隨着微風,在空中飄飄蕩蕩。尼康總部門前,上百名員工器宇軒昂、精神抖擻的站立着。
一支全部由豪車組成的車隊,緩緩的停留在了隊伍的前面。猛然間,尼康的人羣裡竟然響起了樂隊的聲音。
“哼,是日本人的軍艦進行曲。”詹姆斯在車裡,冷眼看着外面的一羣日本人,小聲的和身邊人說道:“這些傢伙,是在提前慶祝勝利了。”
詹姆斯打從心眼裡看不上日本人,一條主人養的狗罷了,卻反而想要咬主人一口?他父親就是五十年前那場戰爭的親歷者,珍珠港的血還沒幹呢,就有日本人開始準備“可以說不”了?
九十年代是日本電子產業最烈火烹油的時候,Intel雖然穩穩的佔據了CPU市場,但內存、硬盤、主板……
幾乎除此之外的任何一種產品,都能看到日本人的身影。他們不僅參與到這些產業中來,甚至還有後來居上的趨勢。這對一直主導桌面應用系統的Intel來說,絕對是不可忍受的威脅。
“詹姆斯,我們採購委員會的工作,是最好不要帶有私人感情的。”Intel的採購委員會委員長史蒂芬昂着頭,慢慢的說道:“不過日本人現在就開始慶祝勝利,確實早了一些。”
詹姆斯嘴角微微露出笑容,沒有繼續多說什麼。
車隊停穩之後,四周便有年輕的尼康職員小跑着趕到車門前,打開車門扶住車框迎接起Intel的來訪人員。
這支Intel派出的採購委員會有21人,由一些工藝研究員、預算委員會裡的老爺們、技術升級委員會的技術人員,以及一些一線的工程師組成。這些人多數都是公司裡的技術中堅力量,要不然或者就是董事會裡的某些勢力代表。雖然未必竊據高位,但手上多少都有Intel的股份,是標準的股東委員會構成。
也正是他們的這層股東委員會身份,可以說他們的最終意見,幾乎對尼康的光刻機能否進入Intel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當然,作爲電子業的巨頭,Intel起碼錶面上是要做到相對公正的。如果太過於偏向阿斯麥,或者太明顯的打壓尼康,那以後誰還敢接它的項目來做?畢竟上馬0.25微米技術,很大程度上是Intel爲了下一代CPU能夠在技術上繼續領先,而推動的兩家互相競爭。
總不能因爲尼康拿出結果太快,自己卻出爾反爾吧?這裡面要Intel就算想拉偏架,也一定要拉的有水平、有技巧。不說束手束腳,起碼也是需要小心謹慎的事情。
詹姆斯和Intel的考察團成員們紛紛從車裡走了出來,東京市街頭巷尾紛紛飛舞的櫻花,配合上日本的軍艦進行曲,倒還真是很配尼康早年IJN軍工廠的身份。說起來這些前身是帝國軍工廠的財團,在政治立場上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右翼傾向。
或許狂妄的尼康真的以爲,考察團裡是沒人會認識軍艦進行曲的由來。
鶴田專務滿面笑容的帶着身後一衆尼康職員,浩浩蕩蕩的迎了過來。隨着他的一聲令下,在場的日本人齊齊彎腰鞠躬,場面壯觀的如同秋後的麥田在微風下搖擺。看似日本人在對美國人表示沉浮,卻讓人有一種顯示力量的錯覺……
“史蒂芬先生,我們尼康已經恭候多時了!”鶴田驕傲的笑道:“尼康爲了Intel開發的0.25微米光刻機已經完成了研發任務,歡迎採購委員會和技術升級委員會的諸位委員們,鑑定我們的偉大成就!”
鶴田也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倒也不怪他。從得知周碩手裡的沉浸式光刻技術開始,實在是經過了千辛萬苦、歷盡艱辛險阻,這才最終實現了這個目標。
不僅如此,別忘了尼康真正的0.25微米計劃並沒有擱淺。日本人並不擔心阿斯麥能追上來,等他們的完成0.25微米技術的開發,尼康大可把自己的0.25微米技術升級成0.18微米技術。
可以說尼康現在是有恃無恐,只要能夠成功打進Intel新建的晶圓廠,阿斯麥就要永遠成爲二流光刻機廠商了。
到時候尼康可就不是光刻機領域裡的Intel了,應該倒過來說Intel是CPU市場上的尼康纔對。這就是壟斷的威力,一環在手,天下我有!
Intel既然不能把AMD落下一個技術代差去,那他在商場博弈當中籌碼就沒有尼康多。
顯然,爲了雙方未來的合作地位,Intel也不希望光刻機市場上尼康一家獨大。
史蒂芬走上來,表情淡漠的和鶴田握了一下手。用點頭微微刺了他一下說道:“鶴田先生,尼康的歡迎實在是太熱情了。”
“嗨!”鶴田也不知是沒有察覺,還是根本不在意,竟然順着他的話接着說道:“Intel是尼康最重要的客戶,我們自然要熱情接待!史蒂芬先生、諸位考察團的董事們,大家請進吧!”
和尼康這邊的熱情相反,Intel的考察團這邊情緒明顯冷淡的多。但即使再怎麼不願意,尼康畢竟還是有了萬分把握之後,這才提出的研發完工報告。日本人自顧自的歡天喜地,只是想用一種方式發泄一下自己的興奮之情而已。
在他們看來,即使Intel再怎麼不高興,總歸還是不能把之前吃過的話咽回去吧?
史蒂芬和詹姆斯等考察團的一行人,跟隨着鶴田穿過人羣進入了尼康的總部。經過泛翰集團改造的光刻機,被安放在了尼康的地下實驗室裡。雜亂的腳步經過長長的通道,向下行了數十米的距離,這才進入了一處純白的空曠空間。
要說日本人的細節做的確實是好,明明在國內看起來風格樸實的設備,放在人家的實驗室裡頓時就高大上了起來。
安裝了新光刻機的實驗室,一側是開放式的全玻璃幕牆。可以讓人不用換上繁瑣的防塵服,就從容的觀看裡面的設備。
“諸位請看,這就是我們尼康研發完成的0.25微米光刻機。”鶴田驕傲的站在玻璃幕牆的一側,指着裡面一臺和原來的0.35微米光刻機相差無幾的設備,侃侃而談道:“我們尼康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技術,可以在現有的0.35微米光刻機生產線上,通過相當的改造升級成0.25微米工藝。”
“主要是更換了光源系統、對準系統,以及加裝了一套沉浸式光刻鏡頭……”
鶴田這話一說出來,人羣裡頓時就是一片竊竊私語。沉浸式光刻並非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八十年代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類似的設想。
但和改進鏡頭的加工精度相比,這種方法應該暫時還沒有什麼成本上的優勢啊!
就像鶴田說的,沉浸式光刻可不光是改造一下鏡頭就可以了。首先需要更換光源,把弧光燈的濾光系統提高到i線的波長來。然後還要更換光刻膠配方……
這樣一個系列的研發要求,可是比單純增加加工精度,在九十年代來說要難多了。
這也是爲何沉浸式光刻原本歷史上,需要等到二十一世紀才時機成熟——這時候增加加工精度的成本,已經高到無法承受了。反而沉浸式光刻的研發成本,卻不那麼顯眼起來。
但不管美國人再怎麼不可置信,尼康既然敢拿出來給他們看,顯然是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
“鶴田先生,請允許我問一個問題……”詹姆斯突然站出來,向鶴田問道:“尼康在研發沉浸式光刻技術的項目裡,究竟投入了多少資金?這部分成本,是否已經超過了原來技術路線的成本?而超出的部分,是否會轉嫁到最終產品來?”
詹姆斯的問話打斷了鶴田滔滔不絕的介紹,然而在場的所有人卻根本沒有計較他的失禮,反而不約而同的向鶴田看了過去。
是啊,你尼康既是加急研發,又是新技術路線。好看是好看了,但是這個成本呢?總不至於讓我們Intel來承擔吧?
詹姆斯也不知是歪打正着,還是真的切中時弊。總之這確實是在場的Intel考察團,所有團員共同的心聲。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