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應變硅

“陳博士你好,你現在已經自己成立了一家公司,怎麼樣,我們泛翰集團還算信守諾言吧?你這幾年專注於CVD設備的研發,不知道下一代的CVD設備是否已經定型了?”

周碩在大會議室裡開完了會,將塗岸北和一羣科學家送走,山諾也知情識趣的告退了。然而他並沒有閒下來多少,要想在國內市場給美國人制造點麻煩,他還有的要忙呢。這不是,很快陳愛華博士就被他召喚了過來。

陳愛華這個人在國內名聲並不太響亮,他所從事的研究方向,也沒有那麼受關注。和泛翰光學的麻友公比起來,同樣是晶圓廠核心設備,氣相沉積設備的重要性其實不會差太多。

只不過光刻機技術和芯片製程息息相關,而芯片製程又直接決定了芯片的性能,這才讓人認爲晶圓廠裡只有光刻機最重要。

但如果沒有CVD,也就是氣相沉積設備,那芯片裡就永遠不會有電路,形成集成電路的二極管也就無從說起。

世界上的光刻機市場上起碼還有三家企業在廝殺,尼康、佳能和阿斯麥都有各自的市場,這一世泛翰光電雖然異軍突起,但也沒能一統江山。

可是在晶圓廠的其他核心設備上,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在半導體生產設備領域,可謂是獨佔鰲頭。

只是在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一家企業的出現,卻挑戰了這個局面。

這就是陳愛華博士在泛翰集團獨立出去之後,成立的中誠光電設備公司。

在泛翰研究院完成了0.25微米芯片生產線使用的CVD設備之後,陳愛華博士就得到了一筆來自六耳投資基金“數額龐大”的投資。他利用這筆投資成立了中誠光電設備公司,繼續進行着下一代CVD設備的研發。

如今,業內普遍預測在2001年,芯片的製程技術會發展到0.13微米級別。而實際上,泛翰光學也確實進入了更新制程技術的倒計時。

一座直接投資達到三百億人民幣的先進晶圓廠,已經在渤海省的省府奉天市完成了基建工程。只待新一代的生產線系統集成,立刻就能進行生產。先進的芯片生產技術,將會是泛翰集團推進其手機產業的最強大利器。

目前市面上的手機,絕大多數造的又厚又笨。其液晶顯示面板,往往也只有可憐的一、兩吋。而鈴聲普遍都是使用的和旋技術,這不是手機廠商不懂得使用MP3解碼技術,實際上MP3解碼不論軟解還是硬解,在技術上都沒有問題。

但是軟解要佔用手機處理器的運算資源,硬解更要在主板上添加相應的芯片組,怎麼辦?

只有等到手機擁有足夠的運算能力之後,MP3鈴聲才逐漸普及了出去。

而擁有超過其他手機廠商的芯片製程工藝,泛翰集團自然可以隨心所欲的添加更多的功能模塊。

拍照、攝像功能,小遊戲功能,這些內容無不需要手機有一顆強勁的心臟。而需要搭配的模塊越多,主板上要配置的芯片組就更多,整個系統就會越不穩定。

所以把基頻芯片做到處理器上,這樣就能極大的減少了手機主板的複雜度。

圍繞這一切計劃的核心,就是下一代的0.13微米芯片生產工藝。光刻機方面,這幾年泛翰光學可以說是完全繼承了尼康的遺產,消化吸收之後,加之鉅額的資金投入,已經可以保證新一代光刻機按時走下生產線。

而整條生產線現在唯一可能的短板,就是陳愛華博士負責的CVD設備了。

陳愛華是和鄧中翰都是從美國回來,投入泛翰集團懷抱的技術專家。但是和鄧中翰的年輕不同,陳愛華在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工作的時間很久,離職之前在應用材料公司的位置也非常重要。

這對他回國之後從事相關行業,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這幾年時間裡,陳愛華雖然成立了中誠光電公司,但在社會上露面的機會不多,公司裡也主要是在從事研究工作,業務幾乎就是隻對泛翰集團開展。

這種情況下,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纔沒有得到什麼消息,算是暫時過關了。

“周總也是集成電路技術的的專家,應該知道隨着製程工藝的進步,原本僅數個原子層厚的二氧化硅絕緣層,會變得更薄進而導致泄漏更多的電流。這對CVD設備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的研發遇到了很大的困擾……”

“中誠光電不能按時拿出下一代的CVD設備?”

周碩當然也知道陳愛華說的是真的,原本歷史上的CPU發展就曾經出現過這個問題。而後來Intel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乾脆在2005年繼續升級技術,直接使用65nm工藝,更改了CVD的技術方向,來規避泄露電流的問題。

“這個,我恐怕只能讓周總失望了。”陳愛華有些慚愧的低下了頭,也確實是感覺到有些對不起周碩的信任。

他知道,自己的CVD設備不能按時完成,整個新生產線的部署都要受到影響。但是技術研發就是如此,不會因爲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

陳愛華也不可能撒謊,把未完成的產品拿來給泛翰集團用,被人查出來的話這可是比無法供貨更嚴重的事件了。

“這個事情倒是我的失誤了,沒有及時提醒陳博士。”周碩心中也是有些後悔,這是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情,自己怎麼就忽略了呢?

“哪裡,這是我工作不到位,沒有提前估計到技術的難度,怎麼能說是周總的責任!”

陳愛華連忙擺了擺手,嘆道:“對於因此給與泛翰集團造成的損失,我願意進行賠償。中誠光電裡我個人股份佔了51,我可以拿出31的股份無償轉讓給泛翰集團,周總你看怎麼樣?”

周碩低頭想了想,中誠光電最值錢的是什麼?不是幾千萬美元的儀器設備,不是場地、建築和其他任何什麼,而是陳愛華的這顆大腦。

不客氣的說,他這顆大腦,就能價值一億美元。不信大可去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問問,是否願意花一億美元把陳愛華這顆大腦買回去?

如果說錢學森能抵五個師,那陳愛華起碼能抵一個坦克團了——還得是朱日和D裡瀋陽軍區用的那種。

周碩擺了擺手,深深的看了陳愛華一眼,這才說道:“陳博士有這個心就好,不過畢竟還沒有到合同最後規定的日期,未必沒有變數嘛。”

“呵呵,周總倒是對我有信心。可惜我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合同截止之前恐怕是拿不出合格的CVD設備了。”

“那可未必。”周碩神秘的笑了一下,接着說道:“陳博士聽說過應變硅嗎?”

“應變硅?”

陳愛華深深的皺起了眉頭,這就是現代科學技術進步的速度,哪怕是一個領域的天才,要想知道全部的研究方向也是不可能。只能在無數個方向裡選擇一條看起來可能的道路前進,最後成功了的,就是這個領域的大牛了。

而在半導體材料方面,陳愛華雖然已經算的上是個大牛,但這個應變硅的名詞也要好好想一想。

“我想起來了,說的是一種把硅原子拉長的技術吧?硅原子拉長之後,減少了單位長度上的硅原子數量,進而提高了電子的通過速度。”

“沒錯,就是這個應變硅技術。我計算過,如果能夠把晶體管扭曲度提高15,那漏電問題就能改善25,晶體管的響應速度提升30!”

“但是現在的應變硅技術,只能把晶體管扭曲度提高5……”

周碩胸有成竹的笑道:“那是因爲你們使用的材料方向不對,如果陳博士相信我,你可以試試硅鍺材料的壓應變方式,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在後世應變硅技術早就已經是芯片製造的基礎技術了,工藝達到65nm以下的芯片,肯定都要有應變硅來製作,否則散熱和功耗簡直讓人無法忍受。Intel後來爲了改善漏電問題,除了使用應變硅技術,甚至還全面革新了晶體管閘極介質的材料,在這一塊的投入相當巨大。

周碩相信自己這麼早就把成熟的應變硅技術拿出來,製作出來的芯片甚至能比Intel還要高上一截。如果再搭配銅互聯技術,恐怕一塊手機的芯片技術都要比Intel的電腦CPU還高了。在2001年生產出ARM10水平的處理器,主頻達到300MHz,這可肯定就是當之無愧的機皇了吧?

“硅鍺材料?”陳愛華下意識的點了點頭,周碩在技術上的直覺早就已經得到無數次的證實。他雖然不是專業的研發人員,但誰敢輕視他選擇的方向呢?

反正只是一個應變硅研究,硅鍺材料的技術也沒有太難,姑且一試吧。

陳愛華心中忐忑的想道。R1152

第24章 市場化第561章 應戰第235章 下崗第231章 歸化第61章 勝負第184章 威脅第561章 應戰第327章 這不科學第288章 採購員第408章 郎主任第99章 談判第375章 二代第235章 下崗第517章 詰難第70章 頭難剃第33章 本票第523章 王中陽的閒情第627章 敲門磚第110章 夢想第319章 驚呆第226章 貝聿銘第363章 智能製造第217章 人生路口第580章 莫須有第611章 裝睡第88章 競爭第419章 渠道第491章 破裂第27章 ERP第102章 東芝第104章 無錫華晶第53章 北朝第284章 格局第602章 請君入甕第15章 四面楚歌第229章 買地第49章 火炬計劃第525章 交叉持股第662章 紙牌屋第124章 戰略投資者第660章 房價第236章 繡城制霸第49章 火炬計劃第425章 霸王花第515章 打擊第38章 脅迫第540章 分贓大會第591章 鄧中翰第300章 CCD第576章 通牒第200章 逗比印象第39章 交換機第367章 傲慢第611章 裝睡第113章 表演賽第163章 挾洋自重第464章 家鄉第290章 出發第70章 頭難剃第241章 白手起家第486章 誠意第481章 盤算第263章 杜鵑計劃第20章 小黑第137章 冒名第474章 搪塞第351章 聖旨第183章 黑夜第251章 抓捕第640章 試探第267章 方劍閣第216章 浮生第149章 諾貝爾第353章 參觀第233章 試產第101章 倒車雷達第310章 突襲第157章 簡答題第647章 未來科技第589章 聚餐第570章 極限測試第456章 贈送第126章 招商局長第106章 熟睡的小王第73章 研發第446章 大勢第359章 標準第640章 試探第452章 百億第603章 人心第430章 談話第141章 買房第492章 人情債第321章 瘋狂第299章 自主第589章 聚餐第431章 貸款第246章 不速之客第221章 資格第392章 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