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上,挪威海戰的影響也不小。
最重要的間接影響,就是讓英國當局放棄了在地中海開闢新戰場的想法。五月底,近四十萬英法聯軍到達埃及,而沒有像英國當局規劃
的那樣,在希臘的薩諾尼卡、或者是達達尼爾海峽開闢新戰場。
雖然四十萬大軍,足以穩住中東戰局,確保蘇伊士運河在英國手裡,但是卻沒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比如向奧斯曼帝國施加壓力,迫使奧斯曼帝國在其他戰線上撤兵,以減輕盟友的負擔。
要知道,此時奧斯曼帝國把重點放在了高加索地區。
隨着羅馬尼亞參戰,加上保加利亞傾向於軸心國集團,奧斯曼帝國除了在中東地區向蘇伊士運河挺進之外,把大部隊放在了黑海東岸,與俄國爭奪爭奪高加索地區,奪回被俄國侵佔的領土。
雖然奧斯曼軍隊的戰鬥力也不怎麼樣,甚至不如俄軍,但是對於已經千瘡百孔的俄國來說,這一點點壓力也足夠使其陣腳大亂,更成爲引發內亂的導火索。六月上旬,俄國國內就發生了數十起暴動。
最嚴重的一次暴動發生在六月七日,聖彼得堡的數十萬工人因工資太低,已經無法維持生計,進行總罷工。俄國當局沒有進行安撫,而是出動哥薩克騎兵,對進行遊行示威的工人進行〖鎮〗壓。很快,〖鎮〗壓行動就演變成了流血衝突。成百上千的工人倒在了哥薩克騎兵的槍口之下,還有更多的平民遭殃。可惜的是,〖鎮〗壓並沒收到應有的效果。接下來三日,俄國各大城市都出現了動員,越來越多的工人與民衆走上街頭表達對俄當局的不滿,要求儘快結束戰爭行動。
內亂,影響到了前線俄軍。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是在近千萬俄軍中,至少有一百萬當了逃兵、或者正準備當逃兵。整個六月前線俄軍軍官的主要任務不是如何策劃與敵人作戰,而是如何防止手下的士兵逃跑。別說普通步兵,就連精銳的哥薩克騎兵中都出現了不少逃兵,甚至有一些主動向戰線對面的德軍投降。
這樣的俄軍,還能打嗎?
更重要的是,魯登道夫已經策劃好了下一輪進攻行動,並且在東線集結了將近一百個師的大軍。奧匈帝國方面康拉德也在西里西亞地區集結了一百多個師,準備配合德軍攻入俄國境內。
即便是剛剛參戰的羅馬尼亞都動員了近六十個師的兵力隨時聽候魯登道夫的調度與差遣。
魯登道夫沒有在六月發動進攻,與保加利亞有很大的關係。
按照德皇的旨意,如果保加利亞在六月的最後一天依然沒有參戰那麼東線德軍將首先與羅軍攻打保加利亞,剷除這個潛在的隱患,然後揮師北上,聯合奧匈帝國,一同向俄羅斯的烏克蘭地區進軍。
也就是說當時魯登道夫手裡有兩套作戰計劃。
所幸的是,六月三十日,保加利亞接受了帝國開出的條件,並且在當天下午正式向英法俄宣戰。
兩天之後,即七月二日,魯登道夫在東線發動了代號“巴巴羅薩”
的進攻行動。
當天,德、奧匈、羅、保就投入了二百四十個師在長達一千八百公里的戰線上,向俄軍發動進攻。此外,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魯登道夫還動用了三十個德軍師在海軍戰艦的支援與掩護下,向北挺進。
東線戰場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略進攻打響了。
面對洶涌而來的軸心國軍隊,俄軍幾乎沒有進行抵抗,在七月二日當天就整體後撤了將近三十公里。
雖然俄軍總參謀長布魯希洛夫非常能幹,算得上是這場大戰中比較有才華的統帥,他也非常及時的下達了撤退命令,希望避開軸心國軍隊的鋒芒,在第二道防線上站穩腳跟,再發動反擊,但是俄軍的表現卻很不給力,在退到第二道防線之後,並沒有像布魯希洛夫想像的那樣站住腳。
七月七日,俄軍的第二道脆線被突破。
五天之內,已有一百八十個俄軍師被擊潰,超過一百萬俄軍官兵不是戰死、就是成了戰俘。
前線俄軍戰敗,後方就更加不穩定了。
七月十日,聖彼得堡再次爆發大規模動亂,近百萬工人與市民走上街頭,要求沙皇立即結束這場戰爭。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整個俄國都被絕望籠罩着,沒人能夠看到希望。
歸根結底,就是沒有人能夠看到俄國能夠依靠盟國的援助打贏這場戰爭的希望,而根源就是英國皇家海軍喪失了戰略優勢,甚至丟掉了北海的制海權,難以在短期內打通最爲便捷的海上通道。
七月十七日“巴巴羅薩行動”結束。
在十五天的戰鬥中,總計二百七十個俄軍師被擊潰,一百七十六萬俄軍官兵傷亡或者被俘。
此戰之後,俄軍徹底癱瘓了。
當時,俄軍敗得有多慘呢?
在不到一年的戰爭中,俄軍總共戰死三百六十八萬餘人、傷殘五百七十多萬,而被俘的高達七百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大戰爆發之後,德軍總共開設了四十個戰俘營,最多隻能容納二百萬戰俘。當時還有很多人認爲,根本用不着開設這麼多的戰俘營,
因爲戰爭肯定能在半年之內結束,不會有那麼多的戰俘。僅僅過了三個月,這四十個戰俘營就人滿爲患了。到一九一五年六月底,德軍開設的戰俘營超過了一百個。可惜的是,即便如此,也無法容納下所有俄國戰俘,更別說英國與法國的戰俘了。此外,當時在東線作戰的德軍總共還不到兩百萬,加上奧匈帝國與羅馬尼亞等盟友的軍隊,總兵力也不到六百萬。
也就是說,俄國戰俘的總量,超過了東線戰場上軸心國的作戰部隊!
打成這個樣子,俄國離戰敗還遠嗎?
從某種意義上講,俄國已經戰敗了,而俄國離崩潰只欠缺最後一個必然條件。雖然馮承乾不知道這個必要條件能在什麼時候形成,但是可以肯定,只要俄國受到的戰爭壓力沒有減輕,就肯定會到來。
爲此,七月二十日,馮承乾專門返回柏林,向德皇提出建議。
這個時候,德皇也在考慮是否繼續在東線用兵。
魯登道夫的表現,遠遠超過了德皇的預期。當然,這並非魯登道夫一個人的功勞,東線德軍參謀長霍夫曼少將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從某種意義上講,霍夫曼的重要性在魯登道夫之上,因爲正是他對俄軍的深入瞭解,才讓魯登道夫抓住了俄軍的致命弱點,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如此重大的勝利。此外,包括“巴巴羅薩行動”在內,東線的絕大部分作戰計劃都是由霍夫曼起草的,魯登道夫只是執行了霍夫曼制訂的計劃。在指揮層面上,霍夫曼的準確判斷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如此,在七月底,德皇破例晉升霍夫曼爲帝國陸軍上將,並且授予橡葉飾藍色馬克斯勳章。
問題是,德皇認爲在東線已經打得足夠好了,沒有必要繼續打下去。
德皇的意思很明確,俄國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可以暫時放在一邊,把重點轉移到更加重要的西線戰場上去。
爲此,德皇甚至暗示,只要魯登道夫支持他,就任命魯登道夫爲西線德軍總司令。
也正是德皇的暗示,讓魯登道夫動心了。
問題是,這個時候放過俄國合適嗎?
在覷見德皇之前,馮承乾找到了魯登道夫。
雖然馮承乾是帝國海軍將領,與陸軍沒有多少關係,但是他與魯登道夫的私人交情非常不錯。別忘了,當初魯登道夫能夠得到德皇的重視、或者說能夠讓德皇認識,就與馮承乾有直接關係。此外,在這場大戰中,魯登道夫能夠受到德皇重用,也是馮承乾大力推薦。如果沒有馮承乾,也就不會有現在的魯登道夫。
“將軍,我此次前來,只爲了一件事。”“很重要嗎?”魯登道夫把茶水端了過來,顯得非常客氣。
“聽說,陛下希望由你擔任西線德軍總司令。”
“陛下確實提到過這件事,只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現在把重點轉到西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魯登道夫沒有開口,坐到了馮承乾對面的沙發上。
“別的不說,我們在東線的所有努力都將白費。”
“是嗎?”
“如果我說,繼續保持現在的進攻勢頭,而且輔以一些其他手段,我們就有希望在年內擊敗俄國,你相信嗎?”魯登道夫的眉頭跳了幾下,似乎不大相信。
“不可否認,俄軍已經戰敗了,只是俄國還沒有倒下。如果送開了勒在俄國脖子受到絞索,這頭巨大的北極熊就能緩過氣來,並具再次對我們構成威脅。在軍事上,我們做得已經足夠好了。要想徹底打敗俄國,我們只欠缺最後一個必要條件。”
“什麼?”
“在俄國製造一場足以毀滅羅曼諾夫王朝的大規模動亂。”
“這……”
“如果你相信我的判斷,那麼就再堅持幾個月。”
“這麼說,你很有把握?”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除此之外,你還要去找到一個人,並且把他送回俄國。”
“荊”“一個至關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