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各有所獲

相對而言,受到影響更大的是英國皇家海軍。

不可否認,在這場海戰中,斯科特錯過了很多機會,而且導致最終結果的是他錯誤的襲擊了中國海軍的油水補給艦,從而使李向龍大致判斷出了第二印度洋艦隊的行蹤,並且在次日上午抓住了機會。問題是,如果斯科特手裡的兩艘艦隊航母不是“光輝”級,而是與中國海軍的“唐太宗”級旗鼓相當,至少在艦載機數量上沒有太大的差距,斯科特也不會犯那麼多的錯誤。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斯科特有兩艘足夠強大的艦隊航母,手裡有足夠多的艦載機,那麼他就有可能採取其他戰術,也就有可能把握住機會。在整場海戰中,斯科特最缺的就是可用的艦載偵察機。

結果就是,英國皇家海軍也認識到,衡量艦隊航母的主要標準是使用艦載機的能力。

這一認識,直接影響到了英國皇家海軍正在建造、或者是計劃建造的艦隊航母,即新的艦隊航母,都要求載機量在八十架左右,確保在出動偵察機與防空戰鬥機之後,還有足夠多的艦載機組織發起一次攻擊行動。

事實上,在這場大戰中,八十架的載機量就是艦隊航母的最低標準。

除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幾艘異類的艦隊航母之外,在大戰期間服役、以及建造的艦隊航母的載機量都不低於八十架。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上,包括戰敗的日本在內,所有艦隊航母的載機量都在八十架左右,即便日本海軍在大戰前建造的幾艘艦隊航母,其載機量也在八十架左右。

當然,有這認識的不僅僅是英國皇家海軍。

這場海戰,也讓美國海軍認清了艦隊航母的主要價值。

只是,美國海軍存在的問題恰恰與英國皇家海軍相反,即在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後,認爲艦隊航母的艦載機數量是越多越好。

結果就是,美國海軍調整了“埃塞克斯”級的載機標準。

在一九四二年初,美國海軍要求“埃塞克斯”級的載機數量不得低於一百架,最好能夠達到一百零四架。爲此,美國海軍還總結出了一套理論,來證明一百零四架的載機量是最爲合理的。

必須承認,美國海軍總結的理論並沒錯。

在這一百零四架中,包括三十二架戰鬥機、三十二架俯衝轟炸機、三十二架魚雷攻擊機與八架備用飛機、或者是勤務飛機。如此一來,就可以在縮小中隊編制的情況下,確保三個主要機種都有兩個中隊,從而在執行任何任務的情況下,都有足夠多的艦載機用於制定第二項任務。

事實上,到大戰後期,中國海軍的艦載航空兵也採用了類似的編制,只是不是縮小中隊規模,而是擴大了中隊規模,並且相應增強了小隊的職能,以此降低了擴大規模對指揮造成的影響。

問題是,當載機量達到一頂規模之後,影響航空作戰的就不是載機量了。

說得直接一點,在艦載機的數量足夠的情況下,影響航空作戰的是航母出動與回收艦載機的能力,以及組織進攻的能力。

航母只是搭載記載機的平臺,而平臺的作業效率,直接決定了艦載航空兵的戰鬥力。

對此,中國海軍已經有極爲深刻的認識了。要知道,在馬爾代夫海戰之前,中國海軍就開始限制艦載航空兵聯隊的規模。比如,“唐太宗”級在理論上可以搭載五個中隊,而實際搭載量只有四個中隊,即減少了一箇中隊。通過減少一箇中隊,“唐太宗”級的航空作業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以上。也就是說,在搭載更少的艦載機的情況下,“唐太宗”級的航空作戰能力反而提高了百分之十以上。

到了大戰後期,中國海軍剩下的幾艘“秦始皇”級甚至把艦載機的數量壓縮到了六十架左右。當然,這時候的“秦始皇”級已經不再用於艦隊作戰了,其主要職能是爲登陸部隊提供空中支援。

直到馬爾代夫海戰之後,美軍才認清了這個問題。

結果就是,美國海軍降低了“埃塞克斯”級的載機量,其標準搭載仍然是四個中隊,且每個中隊的戰機數量在二十架左右。也就是說,“埃塞克斯”級在大部分時候,其載機量只有極限能力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通過減少載機數量,“埃塞克斯”級的航空作戰能力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很大一截。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對英國皇家海軍來說,這場海戰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啓示,即一向受到重視的主力艦已經不再是海戰主力。

要知道,在這場海戰中,雙方離得最近的時候,還不到兩百公里。

在以往的任何一場海戰中,這都是一個近得不能再近的距離,只要雙方的艦隊司令官不打算撤退,那麼接下來登場的就是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而且艦隊決戰的最終勝負將由主力艦決定。

問題是,在這場海戰中,主力艦根本沒有發揮作用。

在整個戰鬥中,雙方的快速戰列艦都沒有相遇,而且都沒有使用過大口徑炮彈,甚至沒有機會使用其主炮。

相反,英國皇家海軍的兩艘快速戰列艦在防空作戰中表現得非常出色。

在這場海戰中,第21艦隊被擊落的三十七架艦載機中,有二十四架是被兩艘快速戰列艦上的高射炮擊落的!

此外,“唐太宗”號受損,也與第二印度洋艦隊的快速戰列艦有關。即那架撞上了“唐太宗”號艦島的戰機,就是被“約克公爵”號上的高射炮擊傷的,不然這架戰機肯定不會在降落中出事故。

事實上,在戰鬥的最關鍵時刻,也只有那兩艘快速戰列艦爲航母提供了掩護。

相反,當時同樣在掩護航母的重巡洋艦根本就沒有發揮多少作用,兩艘重巡洋艦隻擊落了三架敵機。

這些都表明,曾經稱霸大洋的戰列艦,已經淪落到爲艦隊航母打工的地步了。

受此影響,英國皇家海軍非常果斷的取消了“獅”級戰列艦的建造項目,而且還打算取消“前衛”級的建造工程。只是,“前衛”號已經開建,而且艦體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建造量,主要結構都已確定下來,如果停止建造,將會造成很大損失,也不可能對改善皇家海軍的艦隊結構提供多大幫助。結果就是,“前衛”號的後繼艦的建造全部取消,而“前衛”號被保留了下來。只是,爲“前衛”級設計的雙聯裝十六英寸炮塔還沒有完成,而且單獨爲這艘戰艦生產、或者是引進十六英寸艦炮都很不划算,因此皇家海軍臨時修改設計,爲“前衛”號配備了雙聯裝十五英寸主炮炮塔。有意思的是,當時用在“前衛”號上的,並不是全新的炮塔,而是從已經退役的一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上拆下來的,而且沒有做任何本質上的改動。

結果就是,這艘皇家海軍最後的戰列艦,成了個花架子。

在擁有接近四萬五千噸的標準排水量、超過五萬一千噸的滿載排水量的艦體上,只有四座雙聯裝十五英寸主炮炮塔,而且最高航速也只有三十節,比排水量相當的“依阿華”級低了不少,其裝甲防護也與“喬治五世”級相當,並沒有太大的提高。只是,得益於巨大的排水量,“前衛”號的內部空間非常驚人,做爲旗艦使用時,能爲艦隊司令部的官兵提供極爲充裕的居住空間。此外,“前衛”級的甲板面積比“喬治五世”級多了三成,因此在服役的時候,創紀錄的安裝了八十門四十毫米高射炮,是整個大戰期間,裝備此類高射炮最多的戰列艦。

“前衛”號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再無戰列艦。

雖然在戰敗之前,英國皇家海軍重新啓動了“獅”級的建造項目,但是直到戰敗,這種在戰鬥力上超過了“南達科他”級、足以向“依阿華”級叫板的快速戰列艦,都停留在設計圖紙上,甚至連第一塊鋼板都沒有壓制出來。

問題是,昔日的大英帝國已經站在戰敗的邊緣。

在遭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全面轟炸的情況下,就算英國皇家海軍取消了那些耗資巨大的戰列艦的建造項目,也沒有多餘的能力來建造艦隊航母。要知道,在至關重要的北大西洋護航作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有七成來自美國,當時幾乎所有的護航航母,都是由美國無償提供的。

此外,一艘艦隊航母從開建到服役,按照戰時標準,至少也需要兩年。

英國還能堅持兩年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在一九四二年七月,特別是在馬爾代夫海戰之後,沒有任何人相信英國能夠堅持到一九四四年七月。

可以說,就算英國皇家海軍有再深刻的認識,也沒有時間來糾正之前犯的錯誤了。

戰後,就有很多人認爲,如果英國皇家海軍在大戰爆發前大力發展艦隊航母,而且選擇了正確的發展方式,那麼在大戰初期、特別是在美國參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就有足夠的能力派艦隊前往太平洋協助美國海軍作戰,也就有可能與美國海軍聯手擊敗中國海軍,徹底改變這場戰爭的結局。

當然,這只是假設。

在輸掉了馬爾代夫海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已經窮途末路,大英帝國離日落也沒有多久了。

第509章 守將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609章 國防部第621章 核時代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47章 風波不歇第89章 聯合進攻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35章 逼談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243章 消耗品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45章 特立獨行第160章 覺悟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27章 奉陪到底第33章 遠東起火第22章 赴死之地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91章 轉攻爲守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179章 突擊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45章 選擇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184章 圈套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240章 下坡路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3章 帝國之路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492章 多用途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41章 開天闢地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207章 冒險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137章 綱領第14章 營救第78章 不得不戰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66章 走向戰爭第9章 被妞泡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21章 大清首輔第141章 斷裂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51章 中立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2章 大國角力第383章 轉折點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55章 虛與委蛇第200章 大都市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