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進軍悉尼

帝國風雲sodu

雖然美澳聯軍的反擊來得遲了一些,但是極爲堅決,而且也投入了足夠多的兵力。

事實上,這也是美澳聯軍在澳洲大陸戰場上發動的唯一一次具有成效的、而且對中國軍隊產生了較大威脅的反擊行動。

當時,僅美軍就動用了近六萬兵力,此外還有大約五萬澳軍。

要知道,到三月十一日,登上澳洲大陸的中國軍隊總共還不到四萬,全部上岸的只有第五陸戰師,第三陸戰師與第七陸戰師都只有部分部隊上岸,其中作戰官兵在兩萬左右,其他的全是非戰鬥人員。

在白天的戰鬥中,美澳聯軍付出了極爲慘重的代價。

當時,承擔主攻任務的美軍第七師在向海灘推進的時候,至少有七千名官兵死於中國軍隊的火力打擊。

也正是利用火力支援,陸戰隊勉強在白天守住了戰線。

入夜之後,戰鬥變得更加激烈。

原因很簡單,美澳聯軍在白天作戰,主要威脅來自天上,即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遮攔轟炸讓大部分美澳軍人在到達前線之前就陣亡了。更重要的是,即便前線的美澳軍隊取得了突破,在得不到後繼兵力支援的情況下,也無法擴大突破口,並且會在隨後遭到的反擊中被中國軍隊擊潰。

只有在夜間,在艦載航空兵無法出動的時候,反擊纔有價值。

結果就是。夜幕剛剛降下來。美澳聯軍就以發起了極爲瘋狂的進攻。

戰鬥一直持續到十二日凌晨,在夜間的十來個小時裡,美澳聯軍在長達五十公里的戰線上至少發動了上百次衝擊。

打到快天亮的時候,美澳聯軍離勝利也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當時,美軍的一支裝甲部隊已經突破了陸戰隊的最後一道防線,其前進偵察兵力甚至突入了登陸場。雖然這支部隊的規模並不大,只有不到十輛M3式坦克,但是仍然有足夠的能力把登陸場變成火海。

要知道,當時登陸場上堆積着數萬噸彈藥與更多的燃油。

在這個緊要關頭,第五陸戰師把非戰鬥人員組織了起來。甚至讓一部分撤下來的傷員拿起了武器。

在付出了近三百人傷亡的代價之後,陸戰隊頂住了美軍的反擊。

天色放亮之後,隨着艦載航空兵趕到,以及在夜間補充了彈藥的巡洋艦返回。美澳聯軍的反擊失敗了。

三月十二日,陸戰隊沒有發起進攻,開始集中力量鞏固海灘陣地的防線。

在清掃戰場的時候,中國陸戰隊至少找到了一萬四千餘具美澳軍人的屍體,此外還有數千具殘缺不全、難以辨認的屍體。根據中國軍隊的統計,美澳聯軍在三月十一日的反擊行動中傷亡總數超過了四萬人。

當然,中國陸戰隊也付出了陣亡三千四百人、傷殘近七千人的慘重代價。

所幸的是,美澳聯軍已經在這場反擊中耗光了預備隊。

別忘了,悉尼並不是美澳聯軍重點設防的地方,當時駐紮在悉尼附近的美澳軍隊的總兵力在十萬左右。

只是。這場反擊也讓中國軍隊心有餘悸。

受此影響,陸戰隊在十三日發動幾次試探性的小規模進攻,十四日則按兵不動,主要是還有兩個陸戰師的部隊沒有全部上岸,而第五陸戰師在十一日夜間的戰鬥中遭受了非常大的傷亡,減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

直到十五日清晨,在第三陸戰師與第七陸戰師全部到達後,陸戰隊纔再次發起進攻。

首要目標,自然是悉尼港。

爲了配合陸戰隊作戰,第52艦隊在十二日就封鎖了悉尼港。在十四日凌晨更是派了一支編隊前往悉尼港外,對守衛悉尼港的美澳軍隊進行了長達數個小時的壓制性炮擊,使得美澳聯軍無法調整防禦部署。

只是,進攻悉尼港的戰鬥也不是很順利。

原因無二,依然是支援力量跟不上。即便第五艦隊已經拼出了全力。也無法保證隨時爲進攻部隊提供足夠的火力支援。

這段長度不到二十公里的路途,兩個陸戰師花了兩天才走完。每天僅推進十公里。

顯然,這個推進速度不但算不上快,還可以說是慢得出奇。

要知道,在大陸戰場上,中國陸軍即便在沒有裝甲兵的情況下,步兵部隊的日推進距離都在二十公里左右。在德俄戰場上,德軍憑藉強大的裝甲力量,在進軍莫斯科的時候創造過一天推進五十公里的紀錄。

當然,這也不能怪陸戰隊作戰不力。

事實上,當時的陸戰隊與戰後的陸戰隊有很大的區別。

雖然在裝備體系上,中國海軍陸戰隊與陸軍非常相似,或者說是爲了減少在研製裝備上的開支,中國海軍陸戰隊一直依靠陸軍,除了兩棲車輛是單獨研製的之外,其他的主戰裝備均來自陸軍。別的不說,連陸戰隊的制式步槍也與陸軍通用。但是在具體的編制上,陸戰隊與陸軍有着較爲明顯的區別,主要就是陸戰隊沒有單獨的裝甲部隊,其裝甲力量大多分散編制在步兵營裡面。

這種編制方式,也正是陸戰隊爲了適應戰場環境而獨有的特點。

要知道,陸戰隊在上岸之後,就得面對強大的敵人,而且身後就是大海,根本沒有後撤空間,必須與敵人爭奪每一塊陣地。在這種情況下,步兵顯然不可能等到裝甲部隊上岸之後再發動進攻。如此一來,也就不能把裝甲力量單獨編成作戰部隊,必須交給步兵,使其能夠及時發揮作用。

可以說,陸戰隊的編制更適合進行小規模戰鬥。

如果用於大規模進攻,那麼陸戰隊的編制、特別是對裝甲力量的使用就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

也正是如此,陸戰隊更適合在沿海地區活動。

深入內陸的話,陸戰隊的戰鬥力就不如陸軍了。

在此之前,中國軍隊在西南太平洋上的進攻作戰行動一直秉承着這個原則,即陸戰隊只負責奪取灘頭陣地,在站穩了腳跟之後就把陸軍作戰部隊送上岸,讓陸軍去對付那些躲在島嶼腹地裡的敵人。

問題是,這次的情況截然不同。

原因很簡單,這次攻打的不是一座面積狹小的島嶼,而是有七百多萬平方公里的澳洲大陸。

按照戰區司令部制訂的作戰計劃,要等到陸戰隊奪取了悉尼港之後,陸軍纔會上岸。

原因也很簡單,這次陸軍名義上動用的是步兵師,但是十二個師中,有六個實際上是貨真價實的裝甲師,另外六個師的裝備水準也遠高於步兵師,相當於德軍與俄軍中的摩托化步兵師。

也就是說,這些陸軍部隊有大量難以直接送上海灘的重裝備。

要讓其發揮出戰鬥力,就得多去港口,讓其在港口上岸,然後投入戰鬥。如果強行在海灘上岸的話,其戰鬥力肯定會大打折扣。此外,裝甲部隊的物資消耗量比步兵部隊高,也就更有必要以港口爲支承點發起進攻。

也正是如此,才由陸戰隊承擔了奪取悉尼港的重任。

事實上,這也是陸戰隊在攻打澳洲大陸的戰鬥中唯一的大規模進攻行動,在攻佔了悉尼港之後,陸戰隊就沒再參加主要作戰行動,僅負責爲陸軍守住後方基地,並且協助陸軍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

顯然,陸戰隊在兩天裡推進二十公里,並不算慢,以陸戰隊的水準來說已經很快了。

三月十八日,攻打悉尼港的戰鬥開始。

此時,第五陸戰師已經撤了下去,準確的說是在灘頭陣地上做臨時休整,同時負責爲其他陸戰師提供後勤保障。

負責進攻悉尼港的是第三陸戰師與第七陸戰師,此外還有第九陸戰師的一部分。

當時,三個陸戰師的總兵力在四萬五千左右。

可以說,這已經是一支非常龐大的兵力了。要知道,在海軍的火力打擊下,美澳聯軍一直無法向悉尼港大舉增兵,當時負責守衛悉尼港的美澳軍人總共還不到三萬,而且其中只有一個美軍師。

只是,戰鬥依然打了五天。

必須承認,陸戰隊並不適合執行攻堅任務,主要就是沒有強大的裝甲力量,在面對敵人的防禦陣地時,陸戰隊往往會束手無策。

所幸的是,美澳聯軍的戰鬥力也不怎麼樣,士氣更加低落。

如果美澳聯軍的士氣不成問題的話,恐怕中國陸戰隊會在悉尼港外呆上半個月,需要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才能攻佔這座極爲重要的港口。也就是說,美澳聯軍沒有守住悉尼港不是中國陸戰隊強大,而是自身出了問題。在這五天的戰鬥中,至少有四千名美軍官兵在沒有受傷、也沒有喪失戰鬥力的情況下向中國軍隊投降。有趣的是,澳軍中投降的官兵反而不是很多。

這也可以理解。

美軍官兵根本不知道保衛澳洲大陸有什麼意義,而澳軍官兵是在保衛自己的家園。

三月二十三日,中國陸戰隊攻佔了悉尼港。

到此,登陸澳洲大陸的最關鍵一步終於走完,中國軍隊終於在澳洲大陸上站穩了腳跟。

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104章 撤退第75章 出發第474章 各有所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59章 帝國軍人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98章 伏擊圈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45章 選擇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79章 直擊要害第378章 覺悟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72章 聲東擊西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68章 不放棄第199章 改造第254章 下一步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148章 警報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155章 農民軍第604章 援助第96章 關鍵一戰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41章 斷裂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503章 下一步第398章 偷襲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70章 圈套第78章 不得不戰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434章 攻擊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53章 犧牲第137章 綱領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23章 將計就計第385章 掉隊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154章 叔侄情第152章 足跡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447章 備戰第43章 拖累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609章 國防部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416章 解脫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68章 不放棄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72章 生死抉擇第14章 營救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505章 代價第132章 轉折點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99章 犧牲第67章 雷霆萬鈞第46章 歐陸變局第51章 攻守同盟第157章 僱傭兵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46章 聯軍第65章 生存競賽第20章 致命打擊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48章 劇變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103章 激戰第223章 集中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