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

十一月二十八日,顧祝同回到青島的時候,才知道李向龍、魯志剛、田黛芳等高級將領都已回到青島。

此時,田黛芳已是海軍上將,而且剛剛被任命爲第四艦隊司令官。

至於組建第四艦隊的事情,顧祝同也是頭次聽說。當然,此時的第四艦隊,只存在於紙面上,還沒有分到一艘戰艦呢。

當然,這也讓顧祝同猜到,馮承乾把高級將領全都叫回來,而且提前任命田黛芳爲第四艦隊司令官,肯定有大事發生了,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海軍打算出兵大西洋,至少會派遣艦隊前往大西洋。

只是,支持出兵大西洋的人並沒有幾個。

四位高級將領,全部反對在這個時候出兵大西洋。

晚上聚會的時候,李向龍與魯志剛都提到,現在還不是出兵大西洋的時候,主要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上的戰鬥都沒結束,海軍沒有多餘的艦隊可用,即便是抽調幾艘巡洋艦去組建第四鍵隊也不大可能。

更重要的是,在軍事層面上,大西洋並不是中國海軍的主要戰場。

從戰略角度來講,大西洋上的戰鬥對中國海軍沒有任何影響,而中國海軍的當務之急是在印度洋與太平洋上取勝。

要知道,夏威夷羣島的主要島嶼還在美軍手裡呢。

更何況,再過兩個月,美軍就能獲得數艘艦隊航母,而且肯定能在一九四五年三月份把艦隊航母的數量增加到六艘。在此情況下,中國海軍就必須把兵力集中到太平洋上。而不是去大西洋上冒險。

按照李向龍的說法,在佔領了夏威夷羣島之後,再考慮出兵大西洋也不遲。

當然。在私下聚會的時候,顧祝同沒有唱反調。只是,顧祝同非常清楚,馮承乾在這個時候決定出兵大西洋,肯定與軍事問題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從政治層面,特別是戰後的世界格局所做出的決定。

十多天前,在收到多佛海戰的消息後,顧祝同就意識到。大戰恐怕要結束了。

雖然顧祝同隨後就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爲即便沒有了盟友,美國也有足夠的能力堅持下去。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只要英國戰敗,美國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爲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者。

對美國來說,最好的結局莫過於與中德停戰。

當然。這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就是,同盟國集團的所有成員早就達成了協議。不單獨與敵國議和,而且絕不與敵國簽署任何有妥協成分的停戰協議。這場戰爭,必須以同盟國集團取得全面勝利。所有敵國要麼被徹底擊敗、要麼無條件投降的方式結束。

如此一來,美國的結局只有兩種,一是被徹底打敗,而是在此之前無條件投降。

當然,這兩種結局其實沒有任何分別。無條件投降就意味着徹底戰敗。

一個月後,即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國、德意志第二帝國、意大利、荷蘭、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地利、匈牙利、希臘與泰國的國家元首或者是政府首腦齊聚黑海海濱城市布爾加斯,在內塞伯爾古城附近的保加利亞王室莊園內,舉行了同盟國集團的第一次全體首腦會議。

這次會議持續了一週。

最終,在中德意三國的推動下,同盟國集團發佈了集體聲明,把獲取完全勝利定爲了集團的核心綱領。

當然,這並非布爾加斯會議的唯一成果。

在這場會議上,還大致確定了各成員國的戰後地位,劃分了主要成員的勢力範圍,並且爲在戰後成立一個全球性的國際機構達成了一致。只是,在該機構的職能、權限等方面,集團內部還有分歧。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在多佛海戰之後,顧祝同就意識到,中國遇到了一次絕佳機會,即通過在大西洋上擴大影響力,從而在戰後成爲世界霸主。

道理非常簡單,中國有能力進軍大西洋,德意志第二帝國卻沒有能力進軍太平洋。

顯然,大戰結束之後,太平洋、即周邊地區將由中國獨佔,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卻不可能獨佔大西洋。

如此一來,只要中國能在大西洋上獲得立足點,那麼就能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國。

顧祝同不大懂政治,但是很有戰略眼光。

在此情況下,出兵大西洋已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欠缺的只是一個合適的理由,畢竟中德早就在勢力範圍上達成了秘密協議。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中國就不可能向大西洋派遣艦隊。

顯然,馮承乾獲得了一個充足的理由。

在此情況下,任何人都不可能讓馮承乾放棄出兵大西洋的決定。

再說了,如此重大的決定,絕對不是馮承乾一個人做出來的,肯定得到了其他高層領導人的支持。

如此一來,僅憑几個海軍將領更不可能改變什麼。

顯然,顧祝同關注的不是要不要出兵大西洋,而是在什麼時候出兵大西洋,以及派往大西洋的艦隊規模。

可以說,這是兩個極爲關鍵的因素。

如果立即出兵,在顧祝同看來,這是肯定的事情,不犯馮承乾不會在這個時候任命田黛芳爲第四艦隊司令官,也不會把所有戰區艦隊司令官召回來,那麼最大的問題就是戰艦數量不足。

當然,把出兵大西洋的時間推遲幾個月,局面也未必有所改觀。

主要就是,再等上兩三個月,美軍就能獲得艦隊航母。到時候,美軍肯定會以大西洋爲重,也就會把艦隊航母留在大西洋上,甚至會攔截中國海軍的大西洋艦隊。如此一來,在遠征大西洋的艦隊裡面就必須有艦隊航母,而且數量不得少於六艘。問題是,中國海軍在未來三個月裡,不可能獲得六艘艦隊航母。也就是說,到時候肯定得從其他艦隊抽調艦隊航母去增強第四艦隊。

最有可能被削弱的,就是第三艦隊。

澳洲的大規模戰鬥已經結束,殘餘澳軍龜縮在西部地區,已經沒有多大威脅了,因此第五艦隊已經形同虛設,別說艦隊航母,連排水量在一萬噸以上的大型戰艦都不多,留下的全是用於護航的中小型戰艦。

也許,第二艦隊會受到影響。

只是,在顧祝同看來,馮承乾不一定會從第二艦隊抽調兵力去增強第四艦隊。

主要就是,即便陸軍在此之前佔領了海灣地區,並且推進到了中東地區,在海軍出兵大西洋的情況下,陸軍肯定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而下一個目標就是控制蘇伊士運河,至少要到達運河東岸。

說白了,只有控制了蘇伊士運河,中國艦隊才能獲得前往大西洋的捷徑。

爲此,也就得繼續讓第二艦隊保持足夠的規模。

這樣一來,可以削弱就只有第三艦隊了。

在顧祝同看來,爲了出兵大西洋,獲得在戰後稱霸全球的機會,馮承乾甚至會爲此放棄攻佔夏威夷羣島的作戰行動。

再說了,如果第四艦隊能夠在大西洋上擊敗美軍艦隊,那麼中國海軍就肯定能在一九四五年佔領整個夏威夷羣島。

如此一來,馮承乾就肯定會從第三艦隊抽調戰艦去加強第四艦隊。

當然,前提是,在一九四五年纔出兵大西洋。

如果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出兵大西洋,也就是在美國海軍獲得艦隊航母之前,那麼就沒有理由給第四艦隊編入太多的艦隊航母。如果出兵大西洋的主要價值在政治上,即第四艦隊的主要任務不是去打敗美國海軍,只是前往歐洲,獲得一塊立足之地,甚至沒有必要爲第四艦隊安排艦隊航母。

顯然,就算把美軍的兩艘快速戰列艦考慮進去,加上德意海軍準備攻打英國本土,無法協助中國艦隊作戰,也只需要在第四艦隊裡編入幾艘主力艦,特別是快速戰列艦,就足以完成政治與軍事使命了。

想明白這些之後,就不難想到該怎麼做了。

結果就是,在李向龍與魯志剛都反對出兵大西洋,田黛芳也對出兵大西洋顯得不夠熱情的時候,顧祝同卻非常積極。

二十九日,在馮承乾召開的艦隊司令官會議上,顧祝同就提出,如果要出兵大西洋,最好趕在年內,而不是拖到一九四五年。此外,還要爭取讓艦隊在年底到達北大西洋,最好能在德意志第二帝國、以及地中海之外獲得一處可以駐泊的港口,以便藉此獲得獨自行動的基礎。

顯然,顧祝同替馮承乾說了很多。

說白了,這也正是馮承乾的計劃。

這些,由顧祝同說出來,要比由馮承乾說出來好得多。原因很簡單,即便李向龍與魯志剛表示反對,也是在反對顧祝同的提議,而馮承乾可以在這個時候出面,對顧祝同提出的方案稍做修改,來安撫李向龍與魯志剛。

當然,李向龍與魯志剛都不是笨蛋。

在局勢如此明朗的情況下,兩人都沒有笨到提出反對意見,只是指出了一些細節上的不足之處。

結果就是,僅僅用了半天時間,海軍高層就在出兵大西洋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這下,重擔落到了田黛芳的肩膀上。(未完待續。。)

第19章 逃亡之路第126章 夾擊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49章 戰略儲備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145章 搜尋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55章 人生目標第57章 錢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601章 威脅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62章 搭檔第2章 笑談天下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366章 雞肋第420章 新挑戰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15章 開拓者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90章 力挽狂瀾第100章 堅持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72章 聲東擊西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43章 大型化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135章 出路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162章 機會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443章 大裁軍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3章 帝國之路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79章 兄弟第416章 解脫第191章 大工程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87章 絕地反擊第50章 歐戰風雲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54章 備戰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321章 迷霧第26章 熱身活動第99章 犧牲第366章 雞肋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52章 奮戰到底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501章 不堪用第126章 夾擊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33章 一意孤行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364章 性價比第95章 偶然遭遇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254章 下一步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11章 最高效益第364章 性價比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246章 核裁軍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301章 優劣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