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馮承乾留給顧祝同的時間非常有限,但是顧祝同早就坐落部署。
別忘了,在攻佔哈瓦那之後,顧祝同就刻意讓空軍不去轟炸邁阿密、彭薩科拉等幾座港口城市。
也就是說,早在幾個月前,顧祝同就意識到,彭薩科拉是最理想的登陸地點。
只不過,這都是戰略層面上的部署。
在正式確定登陸彭薩科拉之後,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比如,選擇一處最合適的登陸地點。
回到戰區司令部,顧祝同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讓海軍航空兵派出偵察機,去摸清楚彭薩科拉附近的情況。
只是,顧祝同多做了一手安排。
這就是,每往彭薩科拉派一架偵察機,就得往邁阿密派五架偵察機,往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派十架偵察機。
顯然,這是爲了迷惑美軍。
當然,出動的不僅僅是偵察機,還有偵察兵,即陸戰隊的特種偵察兵。
在陸戰隊的特種偵察部隊中,有一支很特別的分隊,這個分隊的所有官兵都是德裔,有的是依據中國的日耳曼人,有的則是早年跟隨馮承乾來到中國的德國人的後裔,因此該部隊的所有官兵都長着西方人的面孔,幾乎所有人都能說德語、能閱讀德文,並且在強化訓練中學會了流利的英語口語,軍官則要求必須能夠閱讀英文書籍。這支部隊的主要使命就是深入敵後執行偵察任務。
事實上,在組建這支特種偵察分隊的時候,就考慮到了攻打美國本土。
要知道,在美國的白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日耳曼人,而且很多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才依據美國的德裔僑民。可以說,如果不是美國白人中的英格蘭後裔掌握着更多的社會財富、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德裔就將起到主導作用。而美國也不會成爲英國的盟國,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國。
當然,絕大部分美籍日耳曼人都認爲自己是美國人,而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臣民。
只是,有着日耳曼人面孔的偵察兵在美國活動,顯然更不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至少要比其他中國軍人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德裔美國人就主要居住在美國南方地區。
這也可以理解,因爲最先移居美國的日耳曼人大多窮困潦倒。無法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生存下去,其中不乏破產者,甚至有很多人是逃犯。在來到新大陸後,因爲語言問題,很多日耳曼人都無法在北方的大城市裡找到工作,因此大多去了南方的種植園,成爲莊園主用來鎮壓努力的打手。還有一分佈人蔘與了西部拓荒活動。雖然大部分去西部的日耳曼人都沒能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那些神出鬼沒、拿着毒箭的土著居民,但是在西部淘金熱中發了財的日耳曼人,有很大一部分回到了東部地區,其中很多人都在南方購置了莊園,成爲了擁有大片土地與大量黑奴的莊園主。在美國南北戰爭中,這些發展壯大的日耳曼莊園主就是南方的主要支柱。也正是如此,在美國的白人社會中,日耳曼人並不受歡迎,在其他白人族羣眼裡,日耳曼人不但是骯髒的暴發戶。還是思想保守的守舊分子,更是奉行極端種族主義團體的中流砥柱。
顯然,在美國的主流社會中,日耳曼人一直遭到排擠。
只不過,能夠堅持下來,並且發展壯大的日耳曼家族,不但擁有財富,還擁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
在美國南部地區。就有十幾個日耳曼大家族。
從這些家族裡出來的人,不但得到了社會的尊重,還獲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甚至成爲了州長,州參議員等政界要員。
更重要的是。這些日耳曼家族大多親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有十幾個日耳曼家族聯合起來,想讓美國成爲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國。
可惜的是,日耳曼人做出的第一次努力徹底失敗了。
щщщ▪tt kan▪CO
此次大戰爆發後,這些日耳曼家族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希望美國能夠成爲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國。當時,甚至有一些很有影響力的日耳曼人提出,爭取建立一個三足鼎力的新世界,而美國將成爲其中最重要的一足。可惜的是,這完全是異想天開。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兩個超級大國都嫌多,又如何容得下三個超級大國呢。果真如此的話,那麼很快就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
要知道,在國家鬥爭中,民族觀念往往得靠邊站。
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組成奧匈帝國的奧地利,就是一個典型的以日耳曼人爲主體的國家,而且奧地利還曾經是南德意志聯邦中最強大的國家,是普魯士在完成統一大業中的第一個勁敵。如果以民族爲重,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無論如何也應該救奧匈帝國於水火之中。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出手拯救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個傳人,只是在戰後吞併了奧地利,完成了德意志大統一。
不難想像,日耳曼人在美國參戰前做的所有努力都以失敗收場。
只是,在美國以軸心國的身份參加戰爭,並且成爲美英俄軸心中最強大的國家時,並非所有日耳曼人都心甘情願的爲國家服務。當時,在美國南方地區,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逃避服兵役是非常常見的事情,而主要就是日耳曼人不願意參軍。當時,日耳曼人的民間機構還專門開闢了一條通道,把那些不願意服兵役的年輕人送往墨西哥,安頓到同樣由日耳曼人經營的莊園裡面。
當然,也有一部分日耳曼人堅持認爲應該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結盟,而不是替英國賣命。
只是,在大環境的壓迫下,這些把民族看得比國家還要重的日耳曼人根本不敢公開表露自己的主張。
直到戰火燒上美國本土,他們才獲得了機會。
在美國西海岸地區,中國軍隊僱傭的很多當地嚮導就是日耳曼人,而中國軍隊在美國組建的第一支地方警察部隊就以日耳曼人爲主。
顯然,在洛基山以東地區,同樣有這種願意爲中國軍隊服務的日耳曼人。
毫無疑問,這些日耳曼人就是中國海軍陸戰隊特種偵察兵的最好助手,更爲偵察兵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護。
當時,大部分偵察兵都是搭乘運輸機,在夜間空降到美國本土。
某些時候,顧祝同也會派出潛艇,把偵察兵送到美國的海灘上。
因爲海軍情報處早就聯繫上了很多親德與親華的日耳曼人,所以偵察兵到達之後,就會有人前來接應。
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這些偵察兵都將換上便服,最多隻攜帶自衛用的手槍。
當然,必要時也可以帶上由當地人提供的步槍。
別忘了,在美國,公民是可以合法持槍的,而且這種風俗在美國南部地區尤爲盛行,而美國槍支協會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南方人。用美國南方人的話來說,只有槍才能捍衛與保護他們的權力與利益。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在南北戰爭中,南方是失敗的一方,而放下武器就意味着放棄保護自我的能力。
當然,偵察兵的主要任務,還是爲了搞清楚彭薩科拉附近的美軍部署情況。
只是,偵察兵來送來了一些更加重要的消息。
比如,在美國南部地區,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奮起抗戰,特別是很多農場主,對戰爭都不太熱心,更不願意成爲替北方佬賣命的炮灰。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只有八十多年,很多南方人的祖父就參與過這場戰爭,因此大部分年紀在四十歲以上南方人在小的時候都聽祖父講過南北戰爭的事情,自然對北方抱有成見,而這些人也正是南方人中的骨幹與核心。
對顧祝同來說,這顯然是一條極有價值的情報。
在收到這條情報之後,顧祝同給海軍情報處派來的聯絡官員安排了一項工作,即對美國南北地區的經濟情況做一次詳細調查。準確的說是全面統計,即利用已經掌握的情報與信息對美國南北地區的經濟環境做一次評估。
顧祝同不需要知道情報人員怎麼去做,他要的只是結果。
這個結果就是,美國南北地區的經濟有多大的關聯性,有沒有辦法在經濟層面上割裂美國南北地區。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就有機會完成當年羅伯特-李所沒能完成的使命。
顯然,今非昔比,美國再也不可能出現一位像格蘭特那樣的偉大軍人,更不可能出現第二個林肯。
當然,偵察兵還送來更重要的消息。
這就是,彭薩科拉附近的美軍並不多,而且較爲鬆懈。
結合其他情報,顧祝同有理由相信,他做的欺騙工作已經產生效果,美軍並不清楚中國海軍陸戰隊將在什麼地方登陸,更不可能知道中國海軍陸戰隊會在什麼時候登陸,因此纔沒有調整防禦部署。
在弄清楚中國海軍陸戰隊的登陸地點之前,美軍都不大可能調整防禦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