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決裂

在肢解俄國的“多元方案”確定下來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開始大舉向東滲透,而主要目標就是新俄國。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行爲,根本無助於劃解中德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要知道,在“多元方案”中,新俄國應該是一個擁有獨立自主權的國家,而中德兩國都不應該干預其內政。

原因很簡單,這個國土從內高加索到北冰洋的國家,是中德的戰略緩衝區。

做爲戰略緩衝區,必須具備一個要素,即在強權之間保持中立,不能偏向於任何一個強權國家。

顯然,如果新俄國被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就失去了戰略緩衝區的價值。

可以說,這會導致難以想像的後果。

假設一下,如果新俄國被德意志第二帝國完全控制,那麼在戰後,新俄國肯定會竭力謀求統一全俄,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出於對抗中國的需求,會支持新俄國的統一行動,從而引發戰爭。對於脆弱的中德關係來說,即便由新俄國發起的統一戰爭只是一場局部戰爭,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要知道,中國肯定會設法阻止新俄國的統一行動,如果切身利益受到威脅還會採取軍事行動。到這一步,就將出現中德進行直接軍事對抗的可能性,而這必然成爲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由此可見,確保新俄國保持獨立性,並且由此保持中立,有很大的政治意義。

爲此,中國必然會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擴張行爲。

結果就是,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中德就在新俄國的政治體制上產生了矛盾。

德意志第二帝國、準確的說是德皇希望新俄國是一個帝制國家,而他的理由是,俄國本來就是帝制國家,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權。並不表示沙皇在俄國沒有支持者了。此外,在俄國恢復帝制,更有利於鞏固歐洲皇室的地位。

當然,德皇的真正目的,還是想得到俄國的皇冠。

原因很簡單,德皇威廉二世是在革命中遇害的沙皇的表親,而且沙皇的皇后也來自帝國皇室。因爲沙皇家族已經滅絕,所有有沙皇皇室成員都在革命中遇害。所以德皇威廉二世成了沙皇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說白了,如果俄國恢復帝制,德皇就將成爲俄國的沙皇。

雖然這並不等於德俄成了一個國家,畢竟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了,而且俄國民衆也不會支持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合併,此外歐洲也有過類似的傳統,即一個人兼任亮個國家的國王。但是這肯定不是什麼好事,因爲這意味着德俄兩國將藉助皇室而變得更加親密。

顯然,中國堅決反對在俄國恢復帝制。

中國當局提出的理由是,俄國革命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俄國民衆早已忘記沙皇,而且民主制度在俄國深入民心。如果恢復帝制的話,必將遭到俄國民衆的抵制,對維護俄國的和平與穩定沒有任何好處。

至於德皇對沙皇皇位的野心,中國當局也給出了暗示,即中國不可能接受德皇戴上沙皇皇冠的事實。

爲了讓德皇放棄這個企圖,中國甚至發出了威脅。

這就是,如果德皇執意要在新俄國恢復帝制。中國將別無選擇,只能對新俄國進行第二次分割。

事實上,這意味着中國將爲之採取軍事行動。

結果就是。德皇不得不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只是,德皇並沒有完全死心。

在談判中,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代表曾經提出,德皇可以讓出沙皇的皇位,由另外的沙皇親戚來坐這個位置,比如哈布斯堡王朝的繼承人,或者是在丹麥王室與荷蘭王室中選出一個人來當沙皇。

當然,這幾個王室的成員都有資格成爲沙皇。

原因很簡單,歐洲王室間的聯姻非常頻繁,幾乎所有王室都沾親帶故,因此各個王室都有繼承其他王室的資格。可以說,這根本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別忘了,英國革命之後,當上英國國王的就是諾曼底公爵。

只是,這樣的提議也行不通。

說白了,中國反對的不僅僅是讓德皇加冕爲沙皇,也反對帝制本身,即中國只能接受一個民主體制下的新俄國。

鬧到最後,只能通過新俄國的全民公決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九四八年底,中德達成了基礎協議,即由新俄國的民衆自行決定國家政治體制,即是否恢復帝制。

公決在一九四九年初舉行,而最終的結果是,百分之六十七的新俄國民衆選擇了聯邦共和制。

到此,新俄國政治體制的問題才得以解決。

只是,問題到此並沒終結。

在全民公決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並沒有放棄霸佔新俄國的野心,而是從其他方面着手加強對新俄國的控制。

比如,與新俄國臨時政府簽署秘密同盟協議。

當然,在戰爭結束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可能跟新俄國結盟,因爲這必將得罪整個同盟國集團。

只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沒有這樣的顧慮了。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纔在戰爭結束之前,加強了對新俄國的滲透,意圖在戰爭結束之後控制新俄國。

問題是,中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更不可能容忍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新俄國。

結果就是,中德在新俄國的鬥爭愈演愈烈。

在大戰結束前的幾個月裡,新俄國臨時政府更換了七位代總理,其中五人遭刺殺,兩人意外身亡。在此期間,新俄國臨時政府內部也分裂成了兩個派別,即親德派與親華派,且兩個派別行同水火。

可以說,在這幾個月裡,新俄國最常見的事情就是政治家遭到謀殺了。

根據戰後統計,在這幾個月裡,新俄國有數百名政治家遭到刺殺,其中五十八人是臨時政府中部長級以上官員。

可以說,這種混亂的局面,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新俄國的局勢動盪不安。

甚至可以說,這差點釀成新俄國在正式成立之後就爆發內戰。

說得直接一些,如果不是新俄國是戰敗國,在戰後沒有組建軍事力量的權力,恐怕內戰就會在其成立的那一天打響。

只是,這也不能阻止新俄國走向動亂。

大戰結束之後,中德分割俄國的秘密協議生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十七個少數民族國家先後宣佈獨立。受此影響,新俄國臨時政府在這一個月內更換了三位代總理,而且原因都是沒能阻止國家分裂。

在既成事實面前,新俄國的政治家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

只是,少數民族紛紛宣佈獨立,對新俄國的政治局面產生了不可逆轉的影響。

這就是,任何一位政治家在上臺之前,要想獲得足夠多的支持,都必須以統一俄國爲基本政治目的。

結果就是,新俄國的第一位民選總理就以統一爲己任。

更要命的是,這是一位極爲短命的總理。在其當選之後,還沒有來得及宣誓就職,就在一次羣衆集會中遇刺身亡。

顯然,這是一個糟糕的開始。

接下來,又有三位總理要麼遇刺,要麼在意外事故中身亡。

直到一九五二年,新俄國才迎來了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總理,即第一個在任時間超過了一年的總理。

只是,這並不表示俄國的動盪局面已經結束。

這位溫和的總理在任一年之後,就暴出了性醜聞,隨後引咎辭職,而在選舉中,親德政黨與親華政黨都沒有能夠獲得多數。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新俄國的最重要的政黨登上了歷史舞臺,即俄羅斯民族復興黨。

這個政黨既不親德,也不親華,但是卻奉行極爲極端的政治綱領,即以可以採取的任何方式謀求俄羅斯大統一。

在一九五三年的大選中,俄羅斯民族復興黨贏得了國民議會百分之六十的席位。

由此開始,俄羅斯民族復興黨成爲了未來四十年內,俄羅斯唯一的執政黨,也是唯一的全國性大黨。

俄羅斯出現這樣的局面,正是中德鬥爭的直接結果。

說白了,在中德都不願意放棄新俄羅斯的情況下,任何親德與親華政黨都會在鬥爭中被民衆所唾棄,也就給了俄羅斯復興黨機會。

看上去,這與中國最初想要達到的目的一樣,即俄羅斯擁有了很大的獨立性。

只是,看得更深入一些就會發現,這絕對不是中國想要的新俄羅斯,因爲這是一個充滿了野心的俄羅斯。

顯然,這樣的新俄羅斯,只會導致地區局勢不穩,讓周邊國家嚴重不安。

更重要的是,這也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想要得到的新俄羅斯。

由此,必然導致一個嚴重後果,即中德都得加強在歐亞地區的影響力與軍事存在,同時提防兩個潛在對手。

從某種一樣上講,新俄國正是中德走向對抗的直接原因。

只不過,在中德關係中,新俄國絕對不是引發全面對抗的最重要原因,畢竟有十幾個新興國家圍繞着新俄羅斯,而且新俄羅斯的任何變化,都不會對中德的核心利益構成威脅,也就沒有成爲焦點的基礎。

讓中德徹底決裂的是另外一個戰敗國。

第437章 快節奏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75章 出發第434章 攻擊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126章 變局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294章 有想法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630章 霸權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29章 驟起波瀾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97章 秘密潛入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179章 突擊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83章 受捉弄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228章 新戰場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492章 多用途第73章 東線開打第2章 笑談天下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57章 開戰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451章 登陸前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5章 元勳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586章 服軟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72章 聲東擊西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83章 受捉弄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58章 急流勇退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90章 力挽狂瀾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57章 開戰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73章 戰機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23章 將計就計第64章 關鍵情報第11章 越境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191章 大工程第197章 利器第18章 逃跑第100章 堅持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17章 戰略大師第80章 相互算計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60章 盡力而爲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521章 難題第117章 僞裝第170章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