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戰火熄滅

“蘇州園林體系”不但是戰後世界金融秩序的基礎,更是戰後大援助的開始。

在該體系確立下來之後,中國當局在一九四九年底公佈了第一份援助方案,並且對援助方式做了詳細的說明。

當時,顧祝同是推動戰後援助的主要人員之一。

只是,這件事情很快就被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給掩蓋了。

這就是,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二日,美國政府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

此時,中國軍隊已經攻佔了華盛頓、費城與紐約,並且把戰線推進到了波士頓,美國聯邦政府則轉移到了芝加哥。

讓美國投降的,不是美軍沒辦法打下去了。

投降的時候,美軍依然有上千萬官兵,而且五大湖地區的軍工廠還在運轉,美軍並不缺乏彈藥物資。如果美國沒有在這個時候投降,也許中國軍隊還需要一年、至少需要大半年才能佔領整個美國。

當時,讓美國政府投降的原因只有一個。

這就是,十二月八日,中國軍方在羅布泊進行了人類歷史和的第一次核試驗,引爆了一枚以鈈爲核原料的爆炸裝置。

有趣的是,中國政府沒有封鎖消息,而是立即開始大肆宣揚。

按照中國官方發佈的消息,中國軍方已經生產出了上百公斤武器級鈈,能夠製造五枚核爆炸裝置,而且中國的增殖反應堆每個月還能生產二十公斤鈈,加上濃縮鈾,中國的武器庫裡每月能增加兩枚原子彈。

當然,最關鍵的是,中國已經開始製造第一枚具有實戰價值的原子彈。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中國將在年內進行第一次實彈投擲試驗,如果有需要,可以立即把原子彈用於實戰。

這下。美國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要知道,美國也搞了一個代號“曼哈頓”的核武器工程,在本土遭到攻擊前,其核武器的設計與生產工作已經開始。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科學家非常清楚核武器的威力,更清楚這種武器對戰爭產生的影響。

對美國來說,根本不可能戰勝擁有核武器的中國。

事實上。只要中國把原子彈用於實戰,那麼美國不但會戰敗。還會在本土遭受嚴重破壞的情況下戰敗。

顯然,只有投降,美國才能保住在戰後復興的基礎。

此外,當時中國的情報機構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即故意把一些虛假情報泄露給了美國的情報機構。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美國情報機構認爲,中國已經生產出了足夠製造一百枚原子彈的裂變材料。而且已經完成了原子彈的設計,第一枚原子彈正在組裝,因此在一九五零年就肯定能夠把原子彈用於實戰。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國把這一百枚原子彈全部用上,就意味着將有一百座美國城市被徹底摧毀,人員傷亡肯定在一千萬、甚至兩千萬以上,而遭到原子彈攻擊的城市將不在適合人類居住。

顯然,這是美國承受不了的打擊。

事實上,當時中國政府公佈的資料並沒有虛假成分,即中國在一九四九年底獲得的裂變原料只夠製造四枚、最多五枚原子彈。而且已經在試驗中用掉了一部分,因此剩下的最多隻能製造四枚原子彈。

顯然,四枚原子彈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要知道,原子彈的威力再大,也只是一種炸彈。

當然,美國還沒有製造出原子彈,因此對原子彈的威力存在很大的誤解。

在進行了第一次核爆炸試驗之後,中國的核武器專家就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報告。對原子彈的威力做了詳細說明。

顯然,這份報告讓中國高層有點失望。

這就是,如果用於實戰的原子彈的威力與試驗爆炸裝置相當。那麼一枚原子彈最多隻能摧毀一座人口在二十萬左右的中等城市,而要對付像芝加哥這樣的特大城市。至少需要使用八枚原子彈,而且每一枚原子彈的投放都得極爲精確。

問題是,中國根本製造不出這麼多的原子彈。

更重要的是,以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確保把八枚原子彈在同一時間投放到精確地點。

此外,當時的核武器技術還不夠發達,雖然科學家已經完成了對氫彈的基礎研究,但是短期之內能夠製造出的原子彈,爆炸當量都不可能超過兩萬噸,而且實戰使用的原子彈還會有一定程度的縮水。

事實上,中國軍方的第一枚核爆炸裝置的當量連一萬五千噸都不到。

後來,中國軍方在試驗中用掉了製造的第一批原子彈,而這四枚原子彈的平均爆炸當量只有一萬三千噸。

顯然,與後來出現的氫彈相比、甚至與增強型原子彈相比,這根本算不了什麼。

由此可見,原子彈在誕生的時候,更像是一種心理威脅武器。即全世界的科學家都知道這種炸彈有十分驚人的威力,但是隻有中國的科學家真正瞭解這種炸彈,因此中國政府更加需要原子彈的威懾作用。

結果就是,美國人的精神防線徹底崩潰了。

當時,連美國總統杜魯門都相信,只需要一枚原子彈就能毀滅芝加哥,而中國空軍並不缺乏轟炸芝加哥的能力。

顯然,在美國總統看來,只要中國空軍的轟炸機在芝加哥上空投下一枚原子彈,他與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數百萬軍民都將灰飛煙滅。如果中國真有一百枚原子彈,甚至可以摧毀美軍控制的所有大中城市。

這下,繼續打下去,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美國宣佈投降,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當然,要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也就是美國正式簽署投降協議這一天,第二次世界大戰才正式結束。

代表中國軍隊去受降的是陸軍大將張萬青,而不是海軍大將魯志剛。

主要就是,此時陸軍的兵力投入已經遠遠超過了海軍,而且在攻佔了美國東北沿海地區之後,陸軍承擔起了所有的作戰任務。只是,簽字儀式被安排在停泊在切薩皮克灣裡的“北京”號大型巡洋艦上進行。

顯然,這是爲了表現出海軍在對美戰爭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只是,這個安排依然讓魯志剛非常不滿。

原因很簡單,在魯志剛看來,中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打贏了最艱苦的戰鬥,陸軍只是揀到了一個現成的勝利果實,結果卻霸佔了最重要的榮譽。更讓魯志剛想不通的是,馮承乾並沒有爲海軍爭取。

十二月二十日,美國投降簽字儀式的前一天,魯志剛遞交了調職申請書,馮承乾也批准了他的調職申請,當晚就安排專機送他回國,而接替魯志剛出任戰區司令官的田黛芳在二十一日清晨到達邁阿密。

結果就是,代表中國海軍參加簽字儀式的是田黛芳大將。

這件事,直接導致魯志剛大將在不到六十歲的時候就正式退役。當時,魯志剛回國之後並沒有獲得正式任命。兩年之後,在顧祝同正式出任海軍參謀長之後,他就遞交了退役申請書。顧祝同三次挽留魯志剛,並且表示可以會給他爭取一個重要職位,但是魯志剛三次都拒絕了。

顯然,魯志剛沒有李向龍那麼放得開。

一九五七年十月,在過了六十五週歲生日後不到一個月,魯志剛就因心臟病突然發作逝世。

在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海軍大將中,他也是第一個去世的。

與之相比,李向龍長壽得多。

在一九五九年,也就是六十六歲的時候,李向龍才正式退役,而在此之前,他已賦閒七年。此後,李向龍寫了好幾本書,並且由人代筆寫了自傳性質的回憶錄。一九八八年,李向龍在九十五歲高齡時去世。在中國海軍的八位大將中,李向龍是最長壽的,而且其退役後的生活豐富多彩,非常值得羨慕。顧祝同在晚年的時候,就曾經提到,他最佩服、最嫉妒的就是李向龍,因爲李向龍能夠在晚年遠離紛爭,享受了二十多年的清福,並且在去世之後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

顯然,顧祝同沒有選擇的餘地。

按理說,顧祝同最有資格代表中國去參加美國的投降簽字儀式,因爲在針對美國的戰爭中,他的貢獻最大。

只是,在美國投降的時候,顧祝同正在忙着處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確定各個國家的援助方案,爲啓動戰後援助工程做最後的準備工作。

當時,顧祝同已經被選定爲該計劃的實施者。

正是如此,戰後也有人把這項影響了整個世界的工程稱之爲“顧祝同計劃”。

當然,這種說法有點片面,因爲顧祝同只是該工程的實施者,而不是發起者,更是是唯一的組織者。更重要的是,顧祝同能夠成爲實施者,與馮承乾有很大的關係,或者說是馮承乾刻意安排的結果。

原因很簡單,這項偉大的工程,不但影響了戰後的世界格局,也決定了中國海軍在戰後的發展方向。甚至可以說,正是這項偉大的工程,讓中國海軍在大戰結束之後,依然保持着最強軍種的地位。(未完待續)

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34章 池中之物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138章 讓步第38章 大東溝第85章 陣營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75章 臨時搭檔第191章 大工程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76章 左顧右盼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44章 萬不得已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章 職業士兵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1章 職業士兵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37章 後遺症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76章 左顧右盼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37章 後遺症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145章 搜尋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90章 青出於藍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91章 轉攻爲守第46章 臨危不亂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84章 大禍臨頭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89章 聯合進攻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78章 鬥智第83章 受捉弄第18章 委曲求全第20章 致命打擊第117章 僞裝第609章 國防部第8章 帝國時代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72章 生死抉擇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95章 參戰陰謀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178章 參謀的戰爭第588章 核技術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263章 參謀長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16章 以退爲進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216章 根源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612章 決裂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103章 激戰第33章 停戰條件